標籤:

【觀點】大潮將落,何去何從(4)-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

系列之四,也是最後一篇。

本文其實已經從2016六月初寫到現在,距離這個系列的第一篇過了整整一年還多。拖了很久,也對這幾篇吐槽做一個總結,之後我會就真正的國際工程領域展開分析和判斷。希望諸位能夠不吝賜教,多多溝通。

大概一年之前預告了準備說說設計院,但是經過一年的重新思考和審視,終於想明白了國內工程建造行業最大最核心的一個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的國內工程行業的亂象全部由此而來。而在此背後,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還是從設計院開始說起吧。中國的大型設計院有兩大特點:一是懶,二是慫。

這幾天在看央視的超級工程紀錄片,從行業外人士的視角出發,這些突破人類想像能力極限的巨型工程和傲視全球的建設速度,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懶和慫,然而作為行業從業者,我們必須時刻警醒自己的位置,放開眼光審視時代和未來,才能將全球的工程建設事業推向新的高度,也實現我「工程再干三百年,幹完地殼上月球,五個拉格朗日點,都在等我工人搞!」的腦洞。

人類已經經歷了信息革命的鋪墊,正在走向完全以信息流為主導的工業4.0時代,生產方式也經歷從手工作坊到工場到工廠,再到大工業流水線生產到自動化生產最後到智能生產的轉變過程中,建築業的營建方式也一步步緊跟。生產方式的變革緊隨著動力源/設備精度/管理思想/信息傳遞方式的革命而前進。

而我們的設計院,在如此的巨變過程中,作為工程信息的主要生產者,對生產力變革的變化反應之慢,反射弧有38萬公里長。

我自打畢業之後一直在做EPC總包,與設計院一直是既合作,又鬥爭的關係。2015年八月份我從伊拉克回國之後很是開開心心的全國到處去浪。旅行的意義嘛,無非約炮跟搞基,所以一路探訪了好幾位分布在五湖四海的在設計院的基友。

我問大家:過去的二十年裡面,現在咱們設計院除了用CAD代替手畫圖之外,與古代封建行會的手工作坊有啥大的區別嗎?

大家一致表示,現在設計院藥丸!接不到活兒,日子不好過了。從我前幾篇發的文章的數據中來看,整個工程建造行業投資上漲減緩了一半兒多,作為離投資最近的龍頭端,投資下降,設計院接不到活兒也成了必然。

說設計院懶,可能許多人不服,我們在工程行業的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上最牛逼的頂級水準。我們勘探,設計,修建了凍土地帶的高鐵,橫越杭州海灣的大橋,各個行業領域的大型場站,在絕大部分行業領域,我們國內的設計院都站在了世界領先的地位。同樣我們的施工管理能力也遠遠超過了世界上同行,北京三天換掉的三元橋橋面,三天一層的上海中心。

然而同時,尤其是設計院這個成本最低,最需要管理能力變革,也是最方便進行管理能力變革的地方,我們還是師傅帶徒弟的封建行會模式,標準化的設計規範和流程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更不必奢談智能設計,這依然是一個極其依賴經驗豐富的核心團隊成員的勞動力集中產業,也還是個手工作坊。BIM口號喊了近十年,除了業主之外,能夠享受到BIM成果的最大利益方的就是設計院,然而我們國內BIM做的最好的是中建八局,中建三局,萬達,這些施工企業或者業主。

更重要的是對市場的探索和風險的把控,全國的設計和諮詢企業,最喜歡的就是在可行性研究裡面放一套非常成熟的建設執行方案,但是這項目到底虧不虧錢,需要注意哪些風險,哪些風險會對項目造成重大打擊,不好意思,我就複製粘貼幾段字,象徵性地表示我把這塊內容也寫了。

這是懶!

其次是慫,主要表現在一點:總包!

除了寰球,成達等寥寥無幾的幾家之外,咱們設計院並不把總包作為自己的核心業務。知道2013年以來全國市場下跌,這才緊急開始搞總包的義務。而且還口口聲聲說設計院做總包能力不夠。

拜託,你手裡面有圖紙有標準有概算,搞個總包虧兩次總會開始賺吧。結果內,ENR250上面的中國公司都是施工公司,還不是韓國三星物產那樣的產業康采恩。等到2012,2013年的時候才開始著急,開始搞總包。早幹嘛去了。

你要是再不著急,過兩年全世界就只剩一家設計院了:谷歌!

谷歌的 FLUX 將變革建築業嗎?

當然這個懶和慫的特徵在許多企業都存在,但是甭管是房建的還是電廠的還是化工的設計院,都又懶又慫。

存在即合理。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今年在朱萬山老師的財務投資課上終於把這事兒想明白了。

在財務投資領域有一個非常非常親民和重要的概念:安全的一塊錢比有風險的一塊錢值錢。

給你一個保證賺3%的工程和一個50%可能賺15%,50%可能虧9%(賺錢的期望值依舊是3%)的項目你干哪個?

而在過去的十來年時間中,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和政府機構能力的強化,政府將其信用賦予了整個工程行業,只要你干項目,那麼肯定不會虧,不管合同上面怎麼寫,你都有100%的把握從其他地方將項目成本找補回來。既然有政府信用做背書,那麼管成本風險幹啥呢,反正又不會虧。連成本都不管,你的管理能力怎麼上的去呢?這就是中國過去十年建設領域在技術層面飛速發展和在盈利管理方面遲滯不前的悖論的原因。

與中國廣大屌絲弔死於互聯網金融一樣,這種看似低風險的陷阱,其實已經坑死了很多企業,我之前供職的某主業為建設的大型央企,年營業額五百億,賬面上有三百多個億的未收回賬款。這還是央企,能扛,民營企業裡面基本都靠發動群眾來收款了。

風險是永恆存在的,正視他,面對他,才能解決他,控制它。

而現在,the world is changed.

這是固定資產投資2015-2016的一個趨勢圖,主要的一個變化就是民間投資大幅下滑,而觸底回升的八九月份,正好是中央權威人士說中國已經觸底到「L」型增長的低點的時候。

建築業的投資趨勢我懶了一下沒具體去看,估計也差不多,不影響結論。完全靠國家死命撐著的建設投資非長久之計,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的概率越來越大,而現在的基礎建設,我們連村村通的水泥路都修好了,長春市每年修一次路面,金沙江的11級水電站都已落地,接下來的靠舉國力量才能完成的超級工程估計只有炸平喜馬拉雅山脈這一個了。已經沒有第二次四萬億的好事兒了。

這種政府投資帶領的建設大潮不可持續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工程建設能力的指數提高。2009年的4萬億,所有的工程行業人都吃飽了,2016年投入了13萬億,所有人都沒吃飽。在這七年的時間,工程行業的人數增長了1.5倍多。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建設能力是按照工業的指數增長來的,因為我們的行業叫建築工業。美國人1880-1900二十年修了二十萬公里鐵路,這就是工業的力量啊。

綜上,建築行業的產能替換和淘汰將在會隨著政府投資增速的逐步減少進行。而這個過程,是建築行業精修內功的過程,接下來的十年,對於建築行業將會是極其慘烈的十年,就像當年的白色家電的搏殺一樣,建築業的各位老總會以赤裸裸地毫不掩飾的低成本和跳樓大甩賣去競價,而業主會用更加殘酷的法律手段將許多建築企業敲骨吸髓。如何從虧本的項目中賺出錢來是所有項目領導教育團隊的第一句話。也是因為如此,我很認真地勸了很多詢問我是否進入工程行業的小孩子別來了。

對於我們還在坑裡的,最終修了四十七萬公里鐵路的美國人依舊是我們的領路人,經過瘋狂的大建設和慘烈的搏殺之後,工程行業的價值最高點將集中在:評估市場的諮詢、控制風險的工程師、小且精的專業分包商,以及更加人性化更加重視體驗的建築設計師。

危險和機遇是並存的,只有大潮褪去之後,穿內褲的人才能驕傲地踩在光著的同行的屍體上一路前行。


推薦閱讀:

【觀點】大潮將落,何去何從(1)
如何看待給排水設計師張子武被判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工程管理專業進入中建系統,應該鍛煉哪些能力?往哪些方向努力?
從事工程造價領域如何能掙更多的錢?
市政方向造價就業面廣嗎?

TAG:工程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