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故事—金剛法會(上)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經典,是漢傳佛教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在漢傳佛教,三論、天台、賢首、唯識、禪宗等宗派對《金剛經》都各有註疏。尤其是禪宗,從禪宗四祖道信大師開始,《金剛經》就取代了《楞伽經》的地位,成為禪宗印心傳法的經典;五祖弘忍大師普勸僧俗讀誦《金剛經》;六祖惠能大師更因聽到《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開悟。

儘管《金剛經》義理幽玄深奧,但其形式上也是一個故事,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只不過故事的主角是偉大的佛陀,故事的內容是佛陀對「緣起性空」的解釋,所以《金剛經》的內涵豐富,成為後世佛弟子的必讀經典。我大膽試著用盡量口語化的語言來敘述這個故事。

故事發生的時間在約2500~2600年前的一天,地點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人物有佛陀和包括須菩提尊者在內的一千二百五十個弟子,當然也包括故事的記錄者阿難尊者。到了吃飯時間,佛陀和弟子來到舍衛大城托缽乞食,然後回到祗樹給孤獨園用餐,收拾洗漱完畢,結跏趺坐開始修行。【法會因由分】

這時須菩提尊者站起來,先是恭敬、讚揚世尊之德,然後向佛提問:「偉大的佛陀,您最善於護持和指導弟子了,現在如果有人發心要追求無上智慧之心,怎麼樣保持此智慧之心,又怎麼降服虛妄之心呢?」

佛說:「須菩提,你問得很好啊。我將為你們宣說怎樣保持智慧之心和降服虛妄之心。」

須菩提說:「好的,我們認真聆聽您的教誨。」(【善現啟請分】)

佛說:「大家要想降服虛妄之心,應該這樣想:六道三界一切有情生命,我都要讓他消除妄想和無名煩惱,達到脫離生死輪迴的涅槃境界;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一個眾生因此得到救度,斷除了煩惱。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是眾生需自性自度;二是如果菩薩心中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就不是得道的菩薩了。」(【大乘正宗分】)

佛接著說:「菩薩對於世間的一切現象,應該以不執著的心態進行布施,不要因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進行布施,即內不住能施我相,外不住受施人相,中不住所施財法等相,不執著於以上諸相而修行布施。為什麼呢?因為不執著於諸相而修行布施獲得的福德不可思議和無法估量。須菩提,你認為東南西北、四維和上下方的虛空可以想像和度量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行啊,不可想像,不可度量。」

佛說:「菩薩不執著於諸相而進行布施的福德,得到的福德也如十方虛空一般不可想像和度量。菩薩不執著於諸相,自然能夠保持智慧之心,降服虛妄之心。」(【妙行無住分】)

佛繼續問:「須菩提,你認為可以依如來具足相好的身體相貌體悟到如來的真實本性嗎?」

須菩提回說:「不能。如來具足相好的身體相貌,只是『四大』、『五蘊』和合相續的假相,並非真實存在的身相,因為如來真實本性為『空』,而『空』的自性並沒有具體的身體相貌。」

於是佛告訴須菩提:「一切諸相都是虛妄不實的。如果你能認識到這一點,就能證見如來『空』的真實本性了。」(【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向佛提問:「世尊,後世的眾生聽到你剛才所說的,能生真實的信心嗎?」

佛回答說:「不要有這樣的顧慮,我滅度之後的五百年,會有持守戒律、廣修福德修行的人,對我所說的道理產生真實信心,並以此為真實皈依。這樣的人不只曾經於一、二乃至四、五佛處行善積福,而是在無量千萬佛處積累深厚的善根。須菩提,如來完全確信,這樣的人會得到不可思議的福德。為什麼呢?這些人不妄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沒有法相和非法相的分別執著。為什麼呢?如果執著於消除一切相,也會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不應該執著於法相和非法相。正因為如此,如來才經常告誡你們這些比丘,我所說的法,就應該像渡河用的船筏,過河就捨棄。佛法尚且應該捨棄,何況那些與佛法違背的非法。」(【正信稀有分】)

佛繼續說:「須菩提,如來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嗎?如來真的說過什麼法嗎?」

須菩提回答說:「如我所理解的,沒有固定的法叫無上正等正覺,也沒有固定的法是如來所宣說的。什麼緣故呢?如來說的法都是不可執取、不可言說的,因為凡是心有所取、口有所說,都是自性空的,它不是大家理解的佛法,也不是大家理解的非佛法。為什麼呢?一切賢聖都因為證悟離一切言說、平等一味的無為法而悟道,因證悟的淺深不同而有差別。」(【無得無說分】)

佛說道:「須菩提,假如有人將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種珍寶進行布施,這個人得到的福德果報多不多啊?」

須菩提說:「非常多。為什麼呢?這種世間福德是有相的,不是自性的無相福德,從這個意義上說,此人獲得的福德多。」

接著佛又說:「如果有人能夠信受此經,即使奉持其中的四句偈,為他人解說,則此人獲得的福德果報遠勝此前布施七寶的人。什麼緣故呢?十方諸佛及諸佛的成佛之法,都是從此經緣生的。須菩提,在自性『空』中,佛法是無證無修的,於人、法都不可得。用來開悟眾生的只是叫做『佛法』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固定的『佛法』存在。」(【依法出生分】)

佛又問:「當修行到達須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羅漢的修行者會生起『我已證得須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羅漢果位』的心念嗎?」

須菩提說:「不會的,因為真的證者需要遠離證得果位的念頭,因為若生起證得果位的心念,就有了能證的人、所證的果,就會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說我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卻不會生起這樣的念頭。正因為如此,佛才說我是喜歡寂居靜修行的阿蘭那修行者。」(【一相無相分】)

佛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來在然燈古佛那裡有沒有得到什麼成佛妙法?」

須菩提說:「沒有。如來在然燈佛所,雖得無上菩提之果,實則自修自證,於法實無所得。」

佛又說:「一個菩薩發心莊嚴佛土,真的有需要莊嚴的佛土嗎?」

須菩提又回答說:「沒有。因為所謂莊嚴佛土,非勝義中存在實有的莊嚴,不過是莊嚴的外在表象罷了。」

於是佛說:「生起『清凈心』,就是不要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上生起執著心,應該於無任何所緣執著而生起離一切邊執的清凈心。須菩提,如果有人身體如須彌山一樣高大,這樣的身體是不是很高大?」

須菩提說:「很大。在本性『空』上來說並沒有大身什麼的。清凈心包括一切、無相無住,又豈是一個須彌山可以比擬的?所以,須彌山王一樣的身體並非實有,不過是一個假名而已。」(【莊嚴凈土分】)

佛說:「須菩提,假如一條恆河中所有的沙子,而每一粒沙子又成一條恆河,那麼這些恆河裡的沙子加在一起多不多啊?」

須菩提說:「很多,僅恆河之沙那麼多的恆河就無可計數了,何況所有恆河中沙子的數量呢?」

佛說:「我實話告訴你,假如有人用上述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用來布施,他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啊?」

須菩提回答:「非常多。」

佛又進一步說:「如果有人能對此經信受奉行,將這部經中的意思,哪怕只有四句偈等為別人講解演說,他得到的福德也勝過上述用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因為七寶布施所得是有為、有漏的福德果報,而受持本經、體悟般若無住之理所得是無為、無漏的功德,如果進而廣為別人宣說,度盡無量無邊眾生,其功德更是如虛空不可限量。」(【無為福勝分】)

佛接著說:「還有,須菩提,如果能觀機隨緣解說此經,哪怕只有經中的四句偈等,那此講經之處,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都會像供養佛塔廟宇一樣來恭敬供養此地,更何況有人能夠完全信受奉行、全心讀誦此經。須菩提,你們應當知道這個人已經成就最高最稀有的無上菩提。因為般若甚深微妙之法,是三世諸佛之母,所以這部經典所在之處,那裡就會有佛、有法、有僧,具足三寶,佛法住世。」(【尊重正教分】)

這時,須菩提向佛請教:「世尊,這部經怎麼稱呼?我們又怎樣來受持奉行這部經呢?」

佛告訴須菩提說:「這部經叫《金剛般若波羅密》,以此名字,你們應當奉行修持。為什麼呢?須菩提,我說的般若波羅密只是名相上的稱呼,真要修的可是不可言傳的體性。須菩提,你認為我有說過什麼法嗎?」

須菩提回答:「沒有。」

佛再問:「須菩提,整個三千大千世界裡的所有微塵多不多啊?」

須菩提回答:「非常多!」

佛說:「所有微塵因為沒有自性,在我看來並不是微塵,只是稱呼叫『微塵』罷了。我所說的世界由於最終會崩壞,所以其實也不是真的實有世界,只不過名叫『世界』而已。須菩提,你認為可以用如來色身三十二種殊妙相貌來見證真正的如來嗎?」

須菩提說:「不可以。為因為三十二相也是因緣假合,沒有自性,只是假名『三十二相』而已。」

佛又提醒說:「須菩提,如果有人用恆河沙一樣多的身體和生命來布施,而另有人信受奉持這部經文,哪怕只是經中的四句偈,為他人宣說,這個福德就比前面的人要多。因為持法布施,不但能夠拯拔墮落的人格,開發眾生的智慧,還能斷自他生死,究竟解脫,所以要比身命布施的功德多到無可計數。」(【如法受持分】)

這時須菩提聽佛這樣解說,深刻領會其中真諦,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對佛說:「佛陀,您給我們解說這麼甚深微妙的經典,自從我見道得到慧眼以來,從未聽到這樣殊勝的經典。世尊,如果有人聽到這樣的經文,能生起清凈的信心,就會證悟萬法實相,這個人也就成就了離一切相之殊勝稀有的無量功德。世尊,這個真如實相,也不是真實的真如實相,所以佛才說它假名為實相。世尊,我今天能夠親聞佛陀解說這部經典,理解其義並信受奉持並不算難得。假如五百年後,有人聽聞這部經典的微妙經義並信受奉持,這個人非常稀有難得。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已經證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皆非真實。離開對一切相的執著,其心寂滅就能到達佛的境界了。」

佛說:「是這樣的,是這樣的。如果有人聽聞這樣一部經典,不感到驚疑、恐懼,那麼此人非常殊勝稀有。對於第一波羅密,其實沒有什麼實有的第一波羅密,只是名字叫做第一波羅密而已。因為般若波羅密是六度波羅密中其他諸度之先導,若無般若,諸度皆不到彼岸,所以如來說般若為第一波羅密。但第一波羅密,即是不可取、不可說,惟其離相不可得,所以為諸法的究極本性,為六度萬行的宗導。

「同樣我說的忍辱波羅密,其實也沒有什麼實有的忍辱波羅密,只不過名字叫做忍辱波羅密而已。為什麼呢?須菩提,如同我過去被歌利王用刀支解身體,我在那時是心中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為何如此呢?如果當時我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心中就會升起『嗔恨』之心。須菩提,回想起我過去五百世做忍辱修行者時,一直修行遠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菩薩修行要離一切相,生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諸塵而產生心念,要生起無所執著的『清凈心』。在『空』中本來就沒有執著可言,菩薩要破除住相布施及要利益一切眾生的執著。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如來所得的這個佛法不可言說,但又可以生一切諸法。須菩提,住相布施進行修行則不會有什麼成就,若能離一切相布施,則能與般若相應,不著一切,趨入佛道。

「須菩提,如果未來有人能夠於此經信受奉行和誦念受持,如來憑藉佛無礙的智慧悉知悉見這種人,一定能夠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離相寂滅分】)

佛說:「須菩提,有人以恆河沙那麼多的身體無限長久地來進行布施所得的福德,依然不能和聽聞此經並生起信心所得的福德相比,何況抄寫經文、信受奉行、閱讀背誦、為他人解說呢?

「須菩提,此經有無法想像的無邊功德,我為發大乘菩提道心的人而說,為發最上佛乘的眾生而說。如果有人信奉修持,為他人廣為宣說,如來知道這些人會成就無法估量的功德,這樣的人會擔當起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廣度眾生,紹隆佛種。為什麼呢?須菩提,樂於小乘佛法的修行者,由於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對於此經典,他們不能聽聞信受、閱讀背誦、廣為他人宣說。

「須菩提,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此經存在,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都應當如佛塔一樣虔誠供養,禮拜尊重。」(【持經功德分】)

佛接著又說:「還有,須菩提,如果有人對於此經信受奉行和諷誦受持,反而被人輕賤,這是在贖前世所造罪業,不僅免墮惡道,更有機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於過去無量無盡的劫前,在未遇然燈古佛前,曾遇到過無數的佛,都親承供養,一個也沒有錯失。但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此經,了悟性空法門,離相生清凈心,他所得到的功德乃屬無為之慧,比我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要多得多。

「須菩提,受持讀誦此經的功德之多,也許有人聽到後會心神慌亂,狐疑不信。應當知道,此經文意義不可思議,果報也大得不可估量。」(【能凈業障分】)


推薦閱讀:

只有親身經歷,才懂粒粒皆辛苦
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是真的嗎?
和尚說:習氣
請教大家關於涅槃?

TAG:金刚经 | 佛教 | 禅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