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尊奉東正教背後的政治考量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宣告覆亡。

東羅馬帝國滅亡後,東正教也遭受了創教以來的最大劫難。東羅馬帝國就是東正教的最大靠山,在它的支持下,東正教與天主教東西並立,共為基督教兩大分支,並在東南歐、乃至北非、中東,都有著廣泛的影響。

可是,隨著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取代,原先的廣大東正教牧區,都成為伊斯蘭教的勢力範圍。儘管奧斯曼土耳其並未直接剷除東正教,可通過一連串的歧視性政策(比如非伊斯蘭教徒需繳納比穆斯林更高的賦稅),致使東正教的影響力大幅萎縮。

照這個形勢,即便東正教不至於徹底消亡(其在希臘等地仍然有些影響),可是逐漸式微,淪為小型教派則是不可避免。

但事情並未敗壞至此。時至今日,東正教仍舊是跟天主教、新教齊名的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

東正教為什麼能夠在伊斯蘭的重壓下重振旗鼓?

關鍵原因在於俄羅斯。

東羅馬滅亡的同時,遠在東歐草原的莫斯科公國,對東正教萌生了濃厚的興趣。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末代公主索菲亞,並以此為契,把東正教捧成莫斯科公國的國教。之後的歲月中,之後的歲月中,莫斯科公國強勢崛起,成長為橫跨歐亞的俄羅斯帝國。而一度中衰的東正教,也借俄羅斯崛起之勢,得以東山再起,捍衛了自己基督教主流教派的榮譽與地位。

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莫斯科公國好端端的,為什麼卻突然要大捧東正教?

這與俄羅斯的地緣環境密切相關。

俄羅斯所在的東歐平原,在農耕時代屬於歐洲文明圈的邊緣板塊,不管是古典時期的羅馬、君士坦丁堡,抑或中世紀的巴黎、維也納,這些傳統的歐洲文明核心地帶,跟東歐草原的地緣距離都相當遙遠。何況,東歐平原氣候嚴寒,以農耕時代的生產力水平,無法進行有效開發,所以文明形態上主要以游牧為主,文明水平自然相當低下

但歲月的流逝,到東羅馬滅亡的15世紀,儘管整體上,當時的人類人類仍舊處於在農耕時代,但千年的資源與技術積累,已足以支持人類對東歐草原進行規模化的農業開發,這種變化反映在政治上,就是以農耕立國的莫斯科公國,取代了作為游牧勢力代表的金帳汗國,獲得東歐草原的統治權。

儘管自然環境決定了,農耕化後的東歐平原,其單位地緣潛力依然弱於西歐和南歐,但其廣袤的土地面積,卻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質量的不足。隨著國力的不斷提升,莫斯科公國已逐漸具備了躋身歐洲主流勢力的資格。

硬實力得以進步,軟實力也得同步跟上。作為歐洲文明圈的一部分,莫斯科公國理所當然的會加入基督教世界。

但是,在教派的選擇上,莫斯科公國卻有自己的想法。按照常理,當時東正教遭遇滅頂之災,天主教已成為基督教系統中當仁不讓的主流教派,這種情況下,莫斯科公國要達到與歐洲融合的目的,完全應該投入羅馬教廷的懷抱。

可俄羅斯卻不想如此。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天主教世界的中樞遠在義大利半島的羅馬,與莫斯科地緣關係十分疏離。地緣結構上,東歐屬於歐洲文明圈的極端邊緣地帶。這種地緣的疏離意味著,就算莫斯科加入天主教系統,也無法從中吸收太多的給養,而只能作為一個邊緣群體存在——這與俄羅斯已初步成長為歐洲一流地緣勢力的政治地位不配。

其次,由於東歐開發較晚,文明質量也相對較低,所以儘管硬實力已經慢慢起來,可軟實力依舊高度不足。在傳統西方世界觀中,莫斯科公國、甚至俄羅斯民族,就是一個遊離於野蠻與文明之間的粗鄙存在(類似於中國周朝時,中原諸夏看南方楚國人的感官),這種歧視,是對俄羅斯國家民族尊嚴的嚴重踐踏。

最後,從地緣角度上看,俄羅斯要想實現大國崛起,必然要大肆拓土開疆,而相較於東方北亞領土的貧瘠,西面中東歐板塊的土壤無疑肥沃的多,也更得俄羅斯的青睞——而這自然會跟天主教世界產生衝突。而在這場世俗勢力的角逐中,羅馬教廷天然會傾向於跟自己歷史淵源更深,地緣關係也更緊密的中東歐本土勢力,而絕非隔著十萬八千里,難以有效駕馭的莫斯科。(可為例證的是:西周開國後,封楚國為子爵國——這意味著楚國在政治上被納入了華夏文明體系,但當楚國和漢水一帶的姬姓諸侯國發生衝突時,西周王室毫不猶豫的支持漢水諸姬,甚至親自征討楚國——周昭王甚至還在親征楚國途中溺死於漢水)

綜上所述,加入天主教,莫斯科公國所得有限,相反卻要承受被歧視,甚至發展受限的代價。

可接納東正教,則截然相反:

第一,東正教雖遭重創,但畢竟根正苗紅,一直以來也都跟天主教分庭抗禮。接納東正教,能夠充分汲取東羅馬帝國乃至希臘系文化的營養——它們一樣可以彌補俄羅斯文明形態落後的不足。

第二,東正教的靠山東羅馬帝國已然滅亡,儘管之後東正教會又在希臘重建,不過希臘畢竟格局太小,何況當時已落入奧斯曼帝國之手。現在莫斯科公國已初步具備了強國之象,而且有著極大發展潛力,在接納東正教後,憑俄羅斯的強大實力,完全有資格爭取東正教的政治宗主國地位,而且還可以繼承東羅馬帝國的龐大政治遺產。這對俄羅斯這種介於「華夏」與「蠻夷」之間的雜牌貨來說,其對民族自尊心的提振,肯定比楚國被周王室和中原諸夏強烈鄙視後,自封為王要強上百倍。

最後,俄羅斯在開疆拓土過程中。於西面,俄羅斯要跟天主教各國爭搶中東歐;於南面,其要侵奪土耳其佔據的黑海和巴爾幹半島,乃至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這些地方要麼是東羅馬故土,要麼也受東正教影響較深。俄羅斯繼承東正教衣缽,能夠更好的爭取當地東羅馬帝國遺民和東正教信徒的情感認同,讓俄羅斯的開拓大計事半功倍。

基於這些因素考慮,伊凡三世決議贏取索菲亞這位東羅馬末代公主,並以此為契,正式把東正教捧成莫斯科公國的國教。而隨著莫斯科公國一步步發展為俄羅斯帝國。東正教也從東羅馬覆亡的頹勢中走出,重新崛起為跟天主教,以及之後出現的新教分庭抗禮的基督教三大主流教派之一。

一切意識形態的變遷,都是地緣環境變化的體現。東正教的中衰與復興,正是這一規律的絕佳證明。

說完了東正教,我們再回過頭講天主教。天主教在現實世界中,有一個教皇角色,充當上帝與凡人的中間人——這與新教、東正教等其他教派極為不同。

天主教為何要設一個教皇?教皇究竟有何存在價值?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04節——基督教系列之第4章。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朋友,請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原創文章。


推薦閱讀:

獨一無二的中世紀理想君主——聖路易
中世紀的歐洲君主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位皇后嗎?是不是都要從貴族中挑選?
為什麼歐洲較晚實行長子繼承製?
紋章學的象徵符號(一)
史上最可怕騙局,用一張白紙騙得全歐洲的人傾家蕩產

TAG:国际政治 | 中世纪 | 东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