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手,別讓不甘心繼續傷害自己

最近上映了一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裡面的主人公是一個農村婦女,名叫李雪蓮。農婦李雪蓮意外懷孕了。已生育一子的她,為避免身為化肥廠職工的丈夫秦玉河丟掉工作,於是和丈夫商量好,學著「鎮上趙火車」的做法,假裝離婚,等給二胎上了戶口,再復婚。雖然是假離婚,但離婚證可是到民政局辦的真的。誰知「假離婚」半年後,李雪蓮生下了閨女,秦玉河卻和理髮店的小米結婚了,並且,小米也懷孕了。

  於是,李雪蓮開始了漫長的告狀上訪之旅。她從縣法院一直告到了北京,最後驚動了一位國家領導人。

  第一次告狀,李雪蓮去了縣法院,在「離婚證確定為真、被告秦玉河未出席」的情況下,審判長王公道判了李雪蓮敗訴。

  第二次告狀,李雪蓮找到了縣法院專委董憲法(專委是專門解決疑難雜案的專家,級別比庭長高),她提前拎著老母雞去了董憲法家,交給了董的妻子。隨後在法院門口攔住董憲法,這次的狀告對象加了「縣法院審判員王公道」,理由是「王公道判錯案」。結果被董罵刁民、滾。

  第三次告狀,李雪蓮在一大酒樓攔住了級別更高的法院院長荀正義,這次她要告法院專委董憲法「貪贓枉法」。結果被罵刁民、讓她滾。

  第四次告狀,李雪蓮當街喊冤,攔住了縣長史為民的車,這次的狀告對象除了前面的人之外,又加了兩個人:

  一個是法院院長荀正義;一個是李雪蓮自己(為生二胎假離婚,置國家政策不顧

  縣長史為民怕麻煩。謊稱自己是縣長的秘書,說自己馬上找縣長來。然後立馬回到政府,從後門跑了。

  第五次告狀,李雪蓮在市政廳門口靜坐了3天,接觸到了常務副市長刁成信,狀告對象再加了一人:縣長史為民。

  政府的副市長等官員前後勸說,但是無效。結果因為趕上了市裡要評選「全國級文明城市」,因為副省長要到市裡來檢查,市長無奈之下讓下面的人給李雪蓮弄走,這幾天不要出現在政府門口。市長的指令在層層轉達後,變味了。到了下面派出所,派出所的工作人員給李雪蓮抓起來,被拘留三天。

  被放出來之後,李雪蓮,很難過很無奈,覺得事已至此,自己認了,決定不告狀了。但她要當面找丈夫秦玉河說清楚,就要秦玉河的一句話:離婚確實是假的。

  她心裡想,只要秦玉河說了這話,就重新生活,再找個丈夫。但是,不肯和李雪蓮單獨談話的秦玉河,惱羞成怒,當著眾人面說了出來。秦玉河說:「你跟我結婚的時候不是處女,你到處去告我,搞得我聲名狼藉,家裡的婆娘被人指指點點,全縣人都知道。你算什麼?你叫什麼李雪蓮,依我看你就是個潘金蓮?」這句話在大眾下所有人都聽見了。

  事情至此,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一個告狀就為了證明自己是假離婚的女人,百口莫辯。

  一下子,眾人對李雪蓮的關注焦點從「真假離婚」變成了「李雪蓮是潘金蓮」。李雪蓮很氣憤,想到了謀殺。她求助自己的弟弟不成後,與賣肉的老胡進行交換。讓對方幫自己殺了丈夫秦玉河,便可以送上自己的身子,結果沒人答應她。

  於是,李雪蓮開始了第六次告狀,這次她告到了中央,混進了人民大會堂,接觸到了國家某位領導人的秘書。這次她把告狀路上的所有人,都告了:

  市長蔡富邦、縣長史為民、法院院長荀正義、專委董憲法、縣法院審判員王公道、前夫秦玉河

  在會議上,首長覺得一個離婚案件,居然弄到了中央來了,下面的政府工作人員工作一定沒做好,在會議中給省長批評了一頓。省長在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後,給市長、縣長、法院院長都撤職,但是這起離婚案件還是沒有解。所以李雪蓮每年都去北京上告上訪,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二十年。

  李雪蓮上訪二十年,到最後,連親閨女都認為自己神經病,不敢和自己住一起。結果李雪蓮淪落到只能和兩隻牛談心,但前夫秦玉河依然過得很紅火。

  她上訪二十年仍不能解決問題,一直暗戀她的趙大頭和一法官進行交易,利用這個中年婦女缺愛的心理,誘其結婚。結了婚,李雪蓮上訪也就不再有理由了。

  而趙大頭要換取的,是自己不求上進的臨時工兒子轉正的機會。趙大頭得到了中年女人李雪蓮的身體,給了她從來沒有過的高潮與愛。但真情與假意融合,信任崩塌了。

  李雪蓮變成了潘金蓮。二十年爭取的,都沒了。但這個故事,殘酷一波超過一波,當她輾轉奔波幾十趟鄉村客車,幾乎死在路上,在終於進了北京後,秦玉河卻出車禍死了。

  這部電影,我們不探討的社會意義和其他問題。為什麼李雪蓮非要去打官司上告去上訪?是名聲還是什麼?

其實就是不甘心!

  後面為什麼一直堅持下來?每次想要回頭的時候,都會有一件事情促使她覺得這件事情不告下去,她就吃虧了。從主人公身上看,她平時是個善良的女人。但是從事情上看,她沒有理,是個完全不講道理的悍婦。

  其他的不說,只看這件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帶給她的是人生中無盡的傷害,她把一輩子的幸福、婚姻、家庭、生活全搭進去了。通過這個事情可以看到,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生活中的事情你覺得她有可能受了屈辱、也有人覺得她被欺負了,也有人覺得她沒有文化等等,其實這件的原因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老公跑了,不甘心美好的婚姻和家庭沒了,不甘心自己的名譽受損,不甘心自己告狀那麼久沒有結果,不甘心做了那麼多被人當做笑話……

  但是其實做一些事情和一些選擇的時候,內心對於事情的認識,做事情對事情考慮,都會投入一些所謂的「成本」。而這些投入就是不甘心的地方。其實不甘心不是輸不起、丟人,是因為自己的意願沒有達成,是因為投入太多的感情、精力、時間包括金錢等各方面的成本,所以造成了心裡的鬱結。

  沒有得到所以不甘心。這種不甘心在身體中蔓延,蔓延成慾望,蔓延成心裏面的飢餓,蔓延成一直去釋懷的糾結。其實許多人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有許多的難受、不開心、不如意,甚至和人說話相處沒有意思,出去社交沒意思,甚至什麼事情都沒意思,就是因為需要的東西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在生活中吃什麼都不香,吃什麼都餓

  這種過程會在生活裡面不斷壓抑自己,蹂躪自己,直到每天過的都找不到自己目標。

  我們都有強烈的願望保持自身的一致性。只要我們做過一件事,就希望做完並看到結果。因此一旦我們投入於某件事,我們就會更願意去投入並完成。同事和你談論某個建議的時候,你表現出某些興趣,你將更傾向於支持該建議的落實。

  村上春樹寫過一篇短文《再襲麵包店》

 一位剛結婚的丈夫,夜裡餓醒了。而家裡任何食品都無法消除這種飢餓感。丈夫想起多年前也曾出現過這種感覺:

  當時,他和女朋友一貧如洗。有一天餓得不行了,就去搶一家麵包店。成功了嗎?

  並沒有!

  在他們下手前,店主把麵包送給了他倆。作為條件,店主要求兩人陪他聽一張唱片。打劫變成了交易——聽歌換麵包。餓的人吃到了麵包,喜歡音樂的人分享了所愛的音樂,犯罪消失於無形,不是皆大歡喜嗎?並不是。事後沒多久,男主和女友因為一點小事分手了。

  而打劫不成的陰影一直如魔咒般潛伏在他心裡,直到這次新婚夜裡,他突然餓醒。妻子說,「要消除心魔,只有再搶劫一次。」這次終於成功了!

  然後,一直困擾他的飢餓感神奇地消失了。

  這個故事聽起來非常荒誕,但如果用「六大原生影響力」中的一個——承諾一致性來解釋,就非常合情合理。何謂承諾一致性?就是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願望。

  一旦作出艱難的選擇,人就很樂意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然後自發地尋找理由,來說服自己把這個承諾繼續下去。

  這種不甘心,是一種原生影響力。之所以稱為「原生影響力」就是因為這是紮根在骨子裡的影響力,一旦發生,就不太受大腦的控制。如果行為無法與之前的承諾達成一致,就會變成一個缺失埋藏心裡,直到最終爆發。《再劫麵包店》的故事,就很好地演繹了這個原理。而《我不是潘金蓮》,其實是另一個《再劫麵包店》。

  原生影響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1.沉沒成本

  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投入許多精力,當投入許多沉沒成本而沒有實現目標,所以就會不甘心。

2.情緒化

  這類人身上體現出來一種統一的特點——情緒化。解決任何事情都是先滿足自己情緒的喜怒哀樂。解決問題不是靠理智,不是靠條理,不是靠思維。只是憑個人的喜好。這類人總是出現情緒上的大開大合。

3.急功近利

  什麼事情都想馬上得到馬上獲得。

4.分不清對錯

  很多時候,這類人在身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上,分不清對錯。所謂殺人的對錯他們分得清,但是對於某些事情他們分不清,他們覺得無傷大雅。

5.自私自利

  這類人統一表現自私自利,非常在乎自己的感受。

  這種承諾一致性的原生影響力,影響人們接下來的行為,動作,人際交往,溝通,思維判斷能力。這種原生影響力會會讓人一錯再錯。

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1.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正確處理事情的方式

  解決很多問題,不是單純的靠原有的認知,想法,想當然的處理事情。處理事情應該要掌握基本步驟和原理,這樣才能保證事情不出錯。只有不出錯,所謂的投入才能認為是合理的,才有回報。同時學會了正確的方式,才知道某些東西是自己必須要投入的。

2. 在思維上要有條理地去處理問題

  在思維上要有條理的去處理問題的方式,而不是情緒化。解決問題思維上不能單靠著我喜歡,我想要,我感覺這樣子去處理事情。所謂的條理,分析一件事情從哪個地方著手,什麼目的,什麼原因,自己的定位目標是什麼。這些東西才能最大化避免情緒化帶來的負面效果和一些事情的不可控效果。

3. 要掌握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不要一味的索取。

  人和人之間相處,很多人只是想要獲得索取的自私自利心態。一定會發現投入沒回報,這樣一定會不甘心。這樣就會一直讓自己陷於糾結和被動。

4. 凡事要設定自己的底線

  底線是用來保護自己,用來讓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為,去形成在做事上做人上的一套標準和準則的路線。

5.目標結果的轉換法則

  人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在一些事情上不要那麼的執著,也許換一個方式就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6.能力方法的自我提升

  當能力低下的時候,當做事情沒結果的時候,必然沉沒成本越來越多,必然越來越不開心。這是因為根本能力沒達到。

  其實生活中許多的麻煩來源於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沒有方法。會想,但是不會思考。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輕易的放棄和錯誤的堅持。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棄做做人的執著、事情上的固執、自私自利的想法等等,讓自己找到面對問題的正確途徑。

  本文轉自一思老師公開課,想聽公開課錄音的朋友歡迎加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D 466497328

  點擊鏈接加入群【凡事都有解直播群D】:二維碼頁面


推薦閱讀:

李雨桐:你太知道害一個人怎樣害一生
寒門難出貴子,是困在了認知的天花板里
為什麼中國的大學室友總這麼奇葩?

TAG:情商 | 心理 | 人际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