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分析《你的名字。》故事結構·上篇
前言
今天陪朋友去看《你的名字。》,我是第二遍看了,第一遍是在從東京回中國的飛機上。相比起第一遍看的感受,我稍微覺得沒當時的感覺好……可能是因為整部劇對我來說最好看的是懸念的部分,第二遍看沒了懸念,反而有些抽離,相應的就沒那麼的感覺深了。
但也拜此所賜,看的時候我能把注意力帶到別的地方,比如暗地裡分析一下本作的劇本結構。回家坐地鐵時萌生了撰寫此文的念頭,於是就開始著手寫這篇文章。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接下來我會對《你的名字。》(下略稱本片)進行劇本結構上的分析,運用的是美國作家布萊克·斯奈德於其著作《救貓咪!》(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Youll Ever Need,2011年中文版,王旭鋒譯)中提出的『電影故事結構』。必須注意的是,這個東西是作者對於通俗電影故事的一種歸納性結構分析工具,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並非這個世界上公認一定正確的分析工具。實際上,任何分析工具都像是顯微鏡,在呈現了局部的真理時又會扭曲了真實。所以使用他來分析本片,純粹只是我個人的一種喜好和習慣。
就這麼說吧,我用這套理論來解剖本片的劇本結構,不代表導演新海誠會贊同,更不可能代表新海誠一定接觸過這種理論。所以這歸根結底只是一種個人研究,並非什麼放於四海皆準的真相。
神話學大師約瑟夫·坎貝爾在其傳世名著,戲劇創作與分析的基本入門書《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揭示了一個真理:天底下所有故事都是由人來創作的,就必然烙印了人為的規律性。所以這篇文章就是試圖藉助這些『規律性』去還原本片的一些特質來,讓大家了解一些可能在觀看時不曾注意到的地方。當然了,基於我本人的有限學識,又或者是分析工具的局限性,是可能無法真正還原本片的全部特質。對於這點,大家不妨各抒己見,或者吐槽我是在亂寫也是歡迎的。(當然我不一定會回復就是了)
最後這篇文章主要還是面向大眾,面向那些沒戲劇創作經驗&非劇本編寫經驗者,因此我儘可能減少一些術語,用大家都能看明白的比喻來解釋。如果不小心還是濫用了術語,大家可以盡情噴我……畢竟有些東西自己用慣了,難免當別人也知道是什麼意思……
最後的最後,由於沒有BD片源等成片在手,不保證不會把一些劇情的細節、順序記錯……
結構表
斯奈德的電影故事結構表大致將一部電影的故事分成了15個節拍,如下表。
- 開場
- 主題呈現
- 鋪墊
- 推動(催化劑)
- 爭執(辯論)
- 第二幕銜接點
- B故事
- 娛樂遊戲
- 中點
- 壞蛋逼近
- 一無所有
- 靈魂的黑夜
- 第三幕銜接點
- 結局
- 終場畫面
在書中這15個節拍甚至還附帶了頁數指示,就是說如果你能把相關情節按照裡面的頁數分配好就能寫出一個基本及格的劇本來。但我現在用來分析故事不是教寫劇本,頁數自然就很難完全對應了……也沒必要。因此在這裡我略去了頁數指示。
另外,這個結構表並非金科玉律,有些地方是有可能顯得有些過時了。比如我在分析的時候發現有些地方如果把一些結構對調的話更切合本片,而完全按照這個表來安排劇情未免著相,也太過節奏慢了……但我本著分析,只指出其合理和不合理處,不作太多的批評。還是那句話,這只是一種分析工具,有他的局限性,無法完全貼服。(也不應該完全貼服)
解釋的話就不多說了,下面正式開始。
01.開場
關於『開場』,我有個非常通俗易懂的說法:如今好萊塢大片的前5~15分鐘就是一種範式的『開場』。如果你看得夠多好萊塢大片,你一定會發現近30年來所有大片都會在這段時間內放了一堆勁爆的內容:動作片是追逐爆炸的場面,時裝片是都市繁華和紅男綠女,就算相對安靜的多的懸疑片也多半會是發生了一個不解的謎(如難以解釋的殺人事件)。
所謂『先聲奪人』,現在的娛樂產品當然『輸人也不能輸陣』,一上來就吊足胃口,就算後面的不怎麼上道也能先唬住你。畢竟大多數觀眾根本就沒看過你這片,你不弄點甜頭出來,人們就很難把後面剩下的也看下去了。
而斯奈德更提出另一個作用,『開場是確定一部片基調的重要位置』。實際上,很多作品都是有意無意地遵守了這個規律。《X戰警:逆轉未來》中是變種人被成批地押向大牢,其餘不服從的變種人則變成了滿地的屍體。即使有幸逃脫的變種人,也似乎被某種強大的武器所攻擊……靠著幾個鏡頭,《逆轉未來》就帶出了一個強烈的基調:變種人如何受到壓迫。而後續的故事也的確由始至終圍繞著這個基調展開。(覺得基調是一美跟法鯊搞基的請過隔壁)
而本片的基調,通過最開始的幾分鐘展現,我們也很容易看得出來:美少女睡覺醒來會第一時間摸xiong
——咳咳,抱歉,放錯人進來了。
本片的基調,毫無疑問是『交換身體』(或『交換靈魂』)。這裡說的基調,是指一種貫穿整部作品,一種會反覆呈現的事物。有時他可以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有時也可以是一種很具體的象徵物,比如本片中的『交換身體』。
令我有些意外的是,真要分析起來的話本片的『開場』竟然用了將近30分鐘。因為差不多30分鐘本片的主角三葉(女)和瀧(男)才真正確認彼此出現了奇妙的『交換身體』現狀。通常而言,好萊塢的『開場』不可能這麼長,因為會覺得容易令觀眾厭煩,一般都是壓縮在15分鐘內。但從另一角度看,本片是雙主角的構成,平均下來一個角色大概就是用15分鐘去介紹他們,某程度上兩者要講完才能算是結束基調展示,所以不得不拉長到將近30分鐘。這的確有些冒險,也難怪某些觀眾會覺得前面頗難入戲(搞不清發生什麼狀況)。
有這麼長的『開場』,有沒有短到不行的『開場』?在我的印象中有部電影用了非常簡潔的一分鐘就把開場說完,那就是《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在一開始用了字幕告訴你,在外宇宙這種嚴酷的地方基本很難有生命存活下來。其實這段字幕是一個啞謎——實際上女主角最後就是從這種嚴酷的環境中活下來了。所以《地心引力》的基調,無法就是:如何在嚴酷的外太空環境中活下來。
02.主題呈現
學校老師教寫作文,也肯定會說必須得有中心思想。雖然逢寫作必談中心思想顯得很八股,但這的確是一種很重要的東西。本片當然不會沒有主題,那麼觀眾看完覺得很感動,其實大多數都是無形地被其中抒發的主題所感動。
首先,我覺得本片的主題,必然不是『愛情』。至少『愛情』不是第一主題。
斯奈德在書中說道:『在結構突出的劇本中,前5分鐘就會有人(通常不是主角)提出問題或作出陳述(通常針對主角),而這個問題或陳述就是影片的主題』。而我分析認為,最符合這句話定義的,大概就是三四葉跟外婆在家裡織結繩時外婆說的那段話。
所以,本片的主題是『超越時空的絆(きずな、或者按照劇中的說法むすび)』。用中文來說,就是一個字:緣。
人與人的緣分是能夠超越時空的,是通過世界萬物的『絆』來結成一張龐大的網,就像織結繩時的每一根絲線。正因為有這樣的緣在,人與人之間才會有所牽掛,有所感念,難分彼此。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緣在,才能令少年逆轉時空,將妹子拯救於過去的時間之中。
說到這裡,我覺得有必要多加解釋一下日本人的獨特觀念:絆。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集體文化很濃厚的國家,在這種文化的長期熏陶下,也就產生了『絆』的這種文化概念。簡單來說,日本人相信,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紐帶關係,即使你我有時天各一方,但也會受到命運的牽引而互相聯繫起來。日本人是通過這種文化概念來強化大眾的集體意識,使其能保持一種高效的集體運作。今天我們看到日本人總是很團結,很有團隊精神,也多半因為這種理念在起作用。
實際上,『絆』有時還會擴展到人與大自然之間。日本長期以來是一個泛靈論信仰(又稱萬物有靈論)的國家,其神道教就宣稱日本有『八百萬神』,基本上草木砂石皆有神靈。我這次去東京旅遊的時候就見識過每過幾條街就能看到一座小神社的誇張情況。(關於日本神道相關的東西,右轉東方系列的相關考據)
那麼既然人與人之間有『絆』的存在,人與大自然,人與這個宇宙之間有沒有?那自然也是有的。本片中引發『交換身體』的真正元兇,就是那一顆1200年划過地球一次的天外彗星。而片中也很明確地展示了放著糸守村信仰『御神體』的地方就是一個隕石坑,擺明就是在說N年前彗星碎片墜落在此地,才漸漸形成了現在的信仰體系和宮水家女性傳人代代都能『交換身體』的神秘體驗。從天外之物到人與人之間,皆因命運而相連,這其實就是『絆』的一種戲劇化呈現。
整個故事的主題,始於『絆』也終於『絆』(5年後三葉和瀧在茫茫人海中還是能彼此重遇,不就是『絆』的體現么)。
順帶一提,現今許多翻譯將『絆』譯成『羈絆』其實有些不妥。因為『羈絆』在中文中是含有一定的負面含義,指的是用來攔住或絆倒動物的繩索。這跟上述日本人心中的『絆』有很大差別。稍微中性一點的有『牽絆』的說法,但這個說法又不如日語原文中那麼強烈的正面意義,所以還是差了一點。
03.鋪墊
我覺得這一段按照斯奈德書中的定義比較古怪。簡單來說這個『鋪墊』的部分本身就包含上述的『開場』和『主題呈現』,用意是指故事先向讀者觀眾展現主角在正式展開冒險前的一種基本生活狀態。拿《星球大戰》來說,就是天行者盧克在那個沙漠小鎮過著平凡生活時的那一段劇情。而拿傳統的RPG來說,就是主角還在新手村時所經歷的教程級劇情。
那既然如此沒必要單獨拿出來說……這裡就省略不談了。
04.推動(催化劑)
故事就是講『變化的事情』,如果故事只是為了呈現某種有趣的狀態而不進行改變,那麼故事將會乏然無味。而最大的改變,對於現今的觀眾來說莫過於生活模式的天翻地覆。許多現代故事也常常以主人公的平靜生活被打破作為故事的真正開端。這個情節,就是『推動(催化劑)』。
而本片的『推動(催化劑)』,我個人覺得是瀧突然發現自己再也不能和三葉交換身體的那一刻。
本片的基調是『交換身體』,所以前面30分鐘三葉和瀧的交換身體情節其實才是他們生活的日常。雖然這看上去有些詭異,為什麼交換身體是一種日常?但你想想,如果擱在忍者世界,當一個普通忍者去做普通的任務不就是他們日常么?所以《火影忍者》的催化點是在於當這個普通的忍者世界變得不再普通,各方勢力開始出現搞東搞西,故事才正式開始。因為世界觀的不同,起點自然有所不同。
當這種日常(交換身體)被改變的一刻,也就是催化點的所在位置。『推動(催化劑)』這個結構最重要的作用,除了讓觀眾產生懸念(他/她的生活被硬生生改變了,他/她將如何面對?),在故事層面是要讓角色主動去選擇進行冒險。如果沒有這一步,整個故事就只會原地打轉。一些差勁的故事就是很缺乏『推動(催化劑)』,主人公好像做了什麼事情,但細想一下又只不過是回到了原本的起點,這樣的故事是不好看的。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推動(催化劑)』必須強而有力。在《黑客帝國》中是NEO必須選擇吃下藍藥丸或紅藥丸,是去直面真相還是渾渾噩噩。像是『噢,我的手機丟了我明天得去買一個回來』這種成為不了催化劑(最多是前半部分)。而不能交換身體是本片的催化劑這個想法是很符合這個定義的,因為從此無論觀眾還是瀧都會對之前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三葉突然消失感到意外,並很想去了解為什麼。於是就有了瀧前往尋找記憶中的糸守村,這樣一個強而有力的行動情節。
05.爭執(辯論)
如果『推動(催化劑)』的設置對於看得多片子的觀眾來說還很好理解的話,那麼『爭執(辯論)』就可能有些反直覺了。『爭執(辯論)』的存在意義,是要抹殺掉一切主角想要走回頭路的念頭而設置出來的一個絕境。
某程度上,人類是有惰性的。即便告訴你明天要準時起床,到了那個鐘點,也多半會產生想賴床的想法。故事中的主角也一樣。就算風雨襲來,天塌地搖,到了緊要關頭還是會退縮的。雖說有些人的性格可能就是很決斷,但是能夠形成『推動(催化劑)』的情節肯定會足以撼動他生活的基本,如果連一絲的退縮想法也沒有,那他不是人,而是聖人。現代故事理論認為,我們理應去描繪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簡而言之就是要描繪人性。因此才會延伸出這麼一個故事結構來。
『爭執』其實是指主角在遇到『推動(催化劑)』的情節後,向自己或向他人爭辯的一個特徵。在機器人動畫的傳統套路中,你往往會看到類似的情況:敵軍(不論是人還是怪物還是純粹的自然現象)打到頭上來了,組織已經告訴主角必須坐上巨大機器人才能拯救世界,但是主角還是有所遲疑。主角會想,就算組織說『我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操縱巨大機器人』,我何德何能坐上這個位置?主角說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我實在不是謙虛。但這個時候必然會發生一些老梗情節,比如小蘿莉被敵軍挾持、無辜路人被炸死、父母為了拯救自己而犧牲……這樣,主角就連一絲拒絕的可能性都沒有,順利欽點為機器人駕駛者了。
在本片中『爭執(辯論)』的情節,即是瀧得知糸守村早就在3年前被彗星碎片毀滅了,當然居住在裡面的人大半都掛了。在同行夥伴都認為瀧是不是搞錯了什麼的時候,他還是堅定信心,跑去之前交換身體時隱約記得的御神體所在地,並喝下了口嚼酒,最終順利和3年前的三葉交換。這樣主角(瀧)就再也不可能回頭了。
在這段故事裡瀧有過和別人爭辯的情節,比如同伴的疑惑。也有和自己爭辯的情節,比如開始覺得自己有可能只是做了一場夢。但這種退縮的情節必須是暫時的,主角必須要打起精神來,踏上一條看似危險的絕路上。所以瀧在看到了結繩後猛然記起他和三葉的相遇是真實存在過的,因此交換身體不是夢。這才有了瀧毅然跑去找御神體的情節。
事實上許多經典故事也是存在著類似『爭執(辯論)』的結構。比如《西遊記》,他的『爭執(辯論)』就是孫悟空不願服從唐僧,最終被觀音設計戴上緊箍兒這一段。爭執的地方是孫悟空覺得唐僧是個啰嗦迂腐的傢伙所以要跑路,而絕境是孫悟空戴上緊箍兒從此再也不能反抗唐僧。這樣孫悟空就只能聽唐僧的話,一路去西天取經了。
06.第二幕銜接點
傳統電影故事結構在悉德·菲爾德的著作《電影劇本寫作基礎》中定義了一部電影大致可分為三幕,分別是第一幕·建置,指營造一個戲劇環境,讓觀眾知道這部電影到底是談誰的故事;第二幕·對抗,指主角正式進入和命運抗爭的情景中,不斷遇到危險和解決危險;第三幕·結局,當然就是指最終問題如何解決以及解決後主角的遭遇了。
斯奈德在吸收了悉德·菲爾德的概念後更延伸出新的思路了。他將第一幕稱之為『正題』,指作者拋出一個基本的概念,並讓觀眾熟悉這個概念。而第二幕稱之為『反題』,指作者通過一連串的事件讓主角走進一個和之前完全不同(有時甚至是相反)的情景中冒險。第三幕稱之為『合題』,指最終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冒險後,主角終於明白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並且帶出最終的主題,將正反兩種狀態合二為一,達到一個完滿的境界。
而『第二幕銜接點』中的情節,基本上就是講主角進入『新世界』之後不得不去面對的一些事情。在本片中莫過於重新和三葉交換身體的瀧試圖說服身邊的人彗星會掉下來砸死大家,但是光靠嘴說根本就沒人相信,所以三葉準備要做點什麼讓大家必須離開。
通常從這一段開始,整個故事開始變得激烈和充滿變數。在《命運石之門 Steins;Gate》中就是凶真不斷跳躍時間去拯救助手;《魔法少女小圓》則是得知魔法少女的最終命運只有變成魔女的絕望結果。主角都必須要在這個無助且危險的世界掙扎求存。
這樣,主角就越過了世界的邊界,前往另一個未知的境界去了。
————————————————————————————————
接下篇:試分析《你的名字。》故事結構·下篇
推薦閱讀:
※前民族電影運動,韓國導演講了什麼故事|時光機
※為什麼沒有文藝工作者去開發「中國女排」這個IP?
※自己寫的,有哪些缺點?
※關於「如果我來寫《紫羅蘭永恆花園》劇本,能寫成啥樣?」等問題的統一回答。
※自己怎麼寫小說能讓自己感到好玩,能讓自己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