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構建聆聽體系,聽再多音樂都玩不起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

腦子裡冒出來一段旋律,想發展卻發展不下去;彈琴能把音和節奏都彈對,可就是出不來那個味道。

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這是「沒有靈感」。

當你在玩音樂時,覺得沒有靈感,也許不是因為聽音樂的時間少了,熱愛音樂的人,在聽音樂上花的工夫必然不會少,而是沒能建立自己的聆聽體系,把聽音樂變成一種積累。

不只音樂是這樣,無論是小說,電影,還是設計,想要進行創作,都要積累一定輸入量的,所有需要創意領域都是這樣。

我前陣子在看一本書,名叫《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是一本編劇和小說創作的經典,書後有一個附錄,把書中所提到電影片名從A到Z全部羅列出來,方便讀者查閱,我數了一下有近四百部影片。所以,這本書我看看停停,一邊看書一邊在補電影。

這就是為什麼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要對考生的看片量有一定要求。因為沒有足夠的看片量,當老師在解構一些創作手法時,學生理解有限,難以做到舉一反三。

在最初階段,可能只要求輸入量,代表性的經典的作品聽過,有個印象就行。當進行更深入學習時,要求又會不一樣了。

想要建立起自己的音樂聆聽體系,首先得確定風格

音樂的範圍太大了,即使是定位到搖滾樂,也還是大。搖滾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現起,就在不斷變化,假如不加任何描述與限定的搖滾樂(Rock),是一個內涵無比龐雜,佔據唱片產業里份額最大的音樂風格。

有一張圖片揭示了一個重金屬搖滾樂迷(Metalhead)和一個普通人對於搖滾樂的認知差異。普通的人聽搖滾就是搖滾,而對於一個重金屬搖滾樂迷而言,重金屬還可以分為二十種風格。而重金屬只是搖滾樂的一個二級分支。

每一個大音樂風格下都有不少二級分支,例如像流行音樂(Pop)還分為國家和地區,有的二級分支下面還有三級。

大多數樂隊都不會把自己的音樂限定在某一個具體風格里,一張專輯裡很可能就存在好幾種風格。音樂風格的劃分不是非此即彼涇渭分明的,一首歌里也可能出現許多風格的特徵元素。再深入的分析,還要具體到歌。

不深入到骨子裡去了解一個音樂風格,你怎能玩出來像這個風格的音樂?況且從像到純正也還有一段距離。像尚且不容易,純正是不簡單。

積累的工夫都在平時

有一個學古典吉他的孩子,他爸爸在家裡的洗手間放了一個音箱,只要按一下就能播放古典音樂,幾個月之後,他與其他幾個學琴時間差不多的孩子,在演奏方面拉開了明顯差距,他的演奏在音樂表現上比別的孩子更出色。

這並不難理解,因為平時的練琴,更多是技術上的訓練,音樂素養上的積累很有限。像鋼琴,有個三四級水平,技術上已經足夠演奏許多的流行鋼琴曲了,決定彈出來是否動聽的,實際上是音樂素養。

不要小看我們每天花在洗手間的時間,早晚洗漱,洗澡,上廁所,每天積累起來也不少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自己,兩年前,我養成了每周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並且保持至今。兩年下來,看了一百多部,雖然數量上不算多,但是我已經可以用看電影的積累,寫簡單的劇本,拍一些小東西了。

怎樣建立你的聆聽體系

四步建立自己的聆聽體系。

第一步:換歌單

音樂喜好是一個很個人化的東西,所以還是要從你自己的喜好入手。

對於平時聽歌比較固定的同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推翻之前的歌單,暫時放下自己熟悉的音樂,從聽一些國外權威榜單入手,先拓寬平時聽音樂的範圍。

格萊美(Grammy),公告牌(Billboard),全美音樂獎(AMA),ITunes音樂榜,這些榜單上的歌,都是被廣泛認可的作品,無論是創作還是製作上,都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聽到一個你比較喜歡的作品以後,可以再去找這個藝人或樂隊的其他作品聽,再去了解這個音樂風格,順著音樂風格繼續探索下去。

第二步:探索更多音樂風格

每個音樂風格都有歷史,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這些在Google,Wikipedia上都可以查得到的,一些常見的風格,知乎也有不少中文資料可以參考。

遍歷過一些音樂風格之後,再進一步確定要深入研究的風格,許多風格都很棒,可能只是你還沒有嘗試過。

第三步:建立聯繫

每個音樂風格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在了解各個音樂風格時,嘗試去找到他在整個流行音樂體系中處於什麼位置,上一級是什麼,同級的音樂風格有哪些,相關聯的音樂風格有哪些。還可以從時間的維度,地域的維度去探索。

能否把各個音樂風格之間的關係梳理出來,是你能不能建立起自己聆聽體系,很重要的一步。否則你所有的知識都是散的。這方面的功課可以藉助一個叫「思維導圖」的工具來實現。

當你擁有一個基礎的聆聽體系之後,是拓寬廣度,還是深入某一類音樂風格,應該也比較清晰的了。

第四步:解構音樂

什麼是解構音樂,我舉個例子,拉片:

拉片就是一部電影拿過來,一個個鏡頭的看,分析每個鏡頭的內容、場面調度、運鏡方式、景別、剪輯、聲音、畫面、節奏、表演……,這些還僅僅是能通過畫面看到的,有時還需要對照劇本去進一步分析,更深度的去解讀電影。

學聲樂器樂的同學分析樂譜,學編曲的同學扒帶、寫功能普;學混音的同學分析頻率和空間,畫樂器頻率分布圖,都是從不同維度去解構音樂。

從音樂製作的角度解構音樂,方法展開又是一篇,我有機會另外開文講。

所以我說,聽音樂是一個要下苦工的事情。在別人眼中,可能覺得這樣拉片,解構音樂辛苦單調,但對痴迷於的人來說,卻樂在其中。

怎樣應用你的聆聽積累

從模仿開始。

做音樂和繪畫一樣,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臨摹,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你可以去模仿一個風格的配器和音色搭配,用這一套搭配來寫新的東西。

你也可以用四處借鑒來的東西去創作一首新的音樂,歌曲A的節奏設計,歌曲B的音色搭配,歌曲C的動機,把這些元素融合到一起。

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想要好聽,也並不簡單,這其中也需要運用到不少知識和創意。許多音樂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只不過你的聆聽積累不夠,分辨不出來,水平越高,痕迹越小。

對於音樂製作的同學來說,製作技術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在有老師的指導下很快就能夠跨過去。而決定你能把音樂做成什麼樣,很多大程度上依賴於你的音樂素養。

音樂素養的積累,一方面是你的音樂聆聽體系,另一方面體現在樂器演奏上。以我個人的經驗,每個人在音樂上的任何一點進步,都能夠映射在他的樂器演奏上。

總結

  • 聽音樂的數量,涉獵的音樂風格、地域是否豐富,影響聆聽音樂的廣度。
  • 是否對某個音樂風格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能否從不同維度去解構音樂,影響聆聽音樂的深度。
  • 不是在任何時間都要帶有目的性的去聽音樂,畢竟這樣會讓我們喪失被音樂打動的本能。

思考和行動

  1. 查閱幾個你感興趣的音樂風格的背景資料,找到代表性的藝術家和作品,創建一個歌單。
  2. 從文中提到的幾個國外榜單中選擇一個,創建一個歌單。
  3. 暫時先忘掉自己熟悉的音樂,從這幾個歌單中發現自己的喜好,探索新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編曲學習階段,有必要入一個音效卡嗎?
多聲部音樂中和弦的疊加寫作有何規則?
什麼是「負面和聲」(Negative Harmony)?
如何才能寫出土嗨那樣的旋律?
流行樂副歌部分小提琴或中提琴副旋律怎麼寫?

TAG:音乐 | 编曲 | 音乐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