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俠盜一號》-----該期待什麼?

Disclaimer:本人已經看過電影,但是本文不包含任何劇透,請放心享用。但是對於希望「一片空白」進入影院的深度粉(我就是這種),還是應該迴避本文。另外,本文不是那種前情提要---幫你了解看懂Rogue one的預備知識。這種事情論壇中一定有很多人做,這個專欄的定位也不是這種「體力活」。

而且,作為看過Rogue one的人,有一點我必須明確:僅僅看別人整理出來的前情提要是絕對不夠的,這部電影不僅僅需要觀眾了解前後故事,而且需要觀眾已經對一些已經有的角色,組織,劇情點有了感情投入(Emotional invesment)。一些概念,比如死星Death star,凱博水晶Kyber Cristal,你不僅僅需要知道它們是幹啥的,你還得真正理解他們在《星球大戰》中的分量。

如果只是看看這些材料(主要:《星球大戰4--新希望》,小說《催化劑》Catalyst;次要:《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電視劇《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電視劇《星球大戰:反叛軍》)的文字總結,不了解角色們「人物弧」character arc,和特定事件的分量,電影中的一些感情處理你是不太能理解的。這會比較影響你欣賞電影, So, go dive in, nerds.

首先批評@迪士尼,尤其是你們的中文團隊。題目就翻得不好,Rogue在這裡就用本意「變節者」是最好的,俠盜是什麼鬼?還有你們翻譯的預告片,帝國(反派)上將Orson Krennic有這麼一句話:

The power we are dealing with here, is imeasurable.

Deal with可以有兩種翻譯:對付、處理/掌控

翻做對付,客體在說話者對立面;翻做處理,客體在說話者同一面。

你們的翻譯是:

很明顯,你們的胖翻譯理解成了對付,然後自由發揮了,畫蛇添足地把反抗勢力加了進去。但凡對星球大戰有那麼一丁點兒了解,都知道這完全翻譯反了,這裡的deal with 明顯是處理/掌控,不可估量的力量是死星(Death star)的。即使譯者根本不了解星球大戰,單純從翻譯的角度看,畫蛇添足增加反抗勢力四個字這一點,就說明了譯者是極度不專業的。

Come on, Disney, really? You can"t afford to hire anyone who knows Chinese, English, and Starwars? You do know people like me will do it for free if you just say the words, right?

對於觀眾而言,最好不要信任字幕。錯譯,漏譯這種事情肯定會有,但是短短一部預告片,就出現完全給翻譯反的情況,他們糟糕的翻譯質量毀了你的觀影體驗,那絕對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Rogue one你該期待什麼?在星球大戰系列中的定位

Rogue one是所謂的 Anthology Film,與之對應的是Episodes,中文譯為外傳與正傳。正傳專註於圍繞天行者的主線故事,外傳描寫發生在這個宇宙中其它至關重要,但是相對獨立於主線的故事。除了Rogue one,講述的是反叛軍獲取死星設計圖的故事之外,漢索羅三部曲(新希望之前)的製作也已經提上日程。很多粉絲關注的是:「為什麼我們沒有聽說歐比旺三部曲?!!他是66號令後倖存的最後絕地之一,在帝國的統治下隱姓埋名了20年,這之間沒有故事么?而且,前傳三部曲中唯一的亮點,歐比旺扮演者Ewan MaGregor年齡也剛剛好啊??為什麼一點消息都沒有?」 Calm down, nerds!這麼一個故事大金礦,迪士尼怎麼可能注意不到?據可靠線報,歐比旺的Anthology Films之所以還沒有提上日程,是因為正傳的8~9還會涉及到他,正傳沒有完全確定角色的走向時候,不能計劃他隱居了20年之內都幹了啥。Um.....I wonder what that could be.......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女主蕾伊身世是怎樣的? - 愛小臭的回答 - 知乎

但是不用擔心,你想要的Ewan MaGregor歐比旺三部曲一定會有,and it is going to be lengen--wait-for-it-dary.

然而,對於Rogue one本身,雖說它是Anthology Film,但是它和主線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Rogue影片結束的最後一個鏡頭,下一個鏡頭就是《新希望》的開場。(Thank you Disney, My annual Starwars weekend where I binge watch all the movies, just gets so much better.)就像前文提到的,前後文非常重要,不僅僅需要觀眾了解,還需要「感情預投資」。快!國內1月上映,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趕緊去看!

Rogue one的主要角色,都是全新的。這裡插一段,對於《星球大戰》的粉絲們來說,角色塑造一直是和世界構建同等重要的。《原力覺醒》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就在於4個主要角色,Rey蕾, Finn芬, Peo波,和反派Kylo Ren凱洛忍,塑造得異常豐滿。一些死忠粉認為《原力覺醒》的角色塑造遠遜於老電影,我認為這些人是在無理取鬧:首先,你不能拿老三部曲三部電影的「人物弧」(Character arc)和一部電影中的比,這不在同一維度。而《新希望》結束的時候,幾個主要角色都不是什麼豐滿的角色,還有重大編劇漏洞:盧克看見自己的叔叔嬸嬸被燒焦了面無表情,一個認識了半天的老頭死了之後悲痛不已,更加奇葩的是,這個時候,剛剛母星被炸,千千萬萬同胞被屠戮的莉亞公主,沒事人似得來安慰盧克。這是一種平面卡通式的處理方式,適合人群是比較低齡、還沒有發育出心靈理論(參考:有什麼問題其本身價值高於答案? - 愛小臭的回答 - 知乎)的兒童:,「非主要角色的死對於我(觀眾)沒有感情衝擊Emotional impact,所以他們的死對於主要角色不產生感情衝擊Emotional impact也是正常的----即使這些非主要角色是主要角色的至親。」

還有反派,總有粉絲跟我說,凱洛忍比起維達差遠了Blah Blah Blah,我真是懶得說話。維達在新希望結束的時候都沒有Character arc,就是一個用爛了的generic強力終極Boss設定而已。「令人膽寒」intimidating, 是他的唯一屬性。這是一個豐富飽滿的角色么?凱洛忍不如維達嚇人是真的,可是他的設定就不是嚇人的終極boss啊!他是的設定就是內心極端衝突,粗糙,有巨大缺陷的角色啊!他那不穩定的光劍就是角色的反應啊。「他沒有維達嚇人,所以是比維達失敗的反派」這種論點是顯然不成立的。雖說品味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連什麼是寫得很爛的角色poorly written character和什麼是人物性格有重大缺陷的角色deeply flawed character都分不清的話,我只能說你不會看電影。

對於Rogue One來說,總體的角色塑造我是很滿意的,有些地方我覺得值得商榷,但是這裡不再展開,否則要劇透。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仔細體會角色塑造,這是Rogue One很強的一點。雖說這些角色很有可能不再會在後續的電影電視劇中出現,但是這些角色都絕對是值得觀眾注入感情的。

Rogue one你該期待什麼?電影的基調

看完電影之後,我非常認同一些影評人的評價:This movie really put wars in Starwars.《星球大戰》雖然叫這個名字,但是以往的電影中,都沒有戰爭的感覺。這部電影進行到第三幕的時候,將真正給觀眾們體會到戰爭的味道,那種《星球大戰》中從未出現過的,那種只有在《拯救大兵瑞恩》此類電影才有的對於戰爭細緻描寫,以及那種慘烈,那種衝擊。

以往的《星球大戰》電影中,採用了一種黑白二元敘事:「帝國就是壞的,反派軍就是好的」,通過造型,配樂等側面手段直接告訴觀眾:你應該為誰加油。同樣,這也是一種卡通式的,平面化的處理方式,適合孩子。當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你會發現這樣的事情:帕爾帕廷還是通過基本平穩的方式,在原有共和國的基礎上改組成了帝國------他是篡位,而不是暴力革命;反抗軍這邊反而一直都跟恐怖分子似得:炸這個炸那個,兩個死星空間站,一個星球基地,死了多少人都沒關係。

我們安慰自己,我們可以不管這些事,當做自己是小孩,重溫《星球大戰》的時候再爬回自己那個Nerd bubble。但是,我們不希望《星球大戰》一直是這樣。

Rouge one 中,給我展現了戰爭的重量,被帝國壓迫意味著什麼,同樣給我們展示了反叛軍反抗的慘烈。預告片中Jyn的一句話很好的反應了電影中戰爭的基調:

We will take the next chance, and the next, until we win, or the chances are spent.

我們得抓住機會,抓不住這個就抓下一個,一直到我們勝利,或者機會用完為止。

如果你看過戰爭片,看過那種一個分隊攻克一個碉堡時,一個戰士從戰友的屍體處撿起雷管繼續前進的死亡接力,你會了解這句話有多麼悲壯。

Rogue one你該期待什麼?《星球大戰》的未來

前面我提到了《星球大戰》系列以往的扁平化,卡通化處理。這實際上是時代決定的。《星球大戰》屬於科幻的一個亞種,太空歌劇。在這種類型誕生之初的上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這個區間裡面,它都屬於科幻中最「幼稚」的一種,英語叫做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最小公倍數---為了討好最大基數觀眾做出最保險,最狗血,最波瀾不驚的選擇。它被定位是一種不需要動腦子的快餐消費娛樂品。所以這個亞種中,你經常能看到陳詞濫調的故事、誇張的表演、簡單的世界觀和立意、和不需要說得通的各種劇情點----合理不重要,戲劇衝突才是關鍵。所以在星球大戰三部曲中,你會看到小熊怪物戰勝帝國機械部隊、全宇宙的命運只由幾個揮舞日光燈管的封建騎士決定的誇張橋段和設定。

但是,這一平衡在80年代初被打破了,一種新的亞種衝進了我們的視線:賽博朋克。像《銀翼殺手》知乎專欄《攻殼機動隊》知乎專欄這樣的作品的湧現,觀眾們意識到,科幻作品中反應世界的真實不僅不會削弱戲劇效果,反而可以增強它。賽博朋克不怕涉及看起來枯燥深刻的話題,不怕展示一個灰暗、壓抑的世界----這麼做不單單沒有嚇走觀眾,反而聚集了一大批擁躉。而與此同時,傳統的狗血太空歌劇,卻在失去它的魅力----人們開始變得不關心了。於是,太空歌劇的導演和編劇開始嘗試改變,不再將觀眾當做小孩子來看待。複雜的角色,複雜的故事,複雜的主題,不再被迴避,於是我們看到了《螢火蟲》,《太空堡壘卡拉狄加》這樣的經典之作:陰暗、憂鬱、沉重、深刻。最重要的是,它們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星球大戰》顯然也在做這樣的嘗試,特別是Rogue one,標誌著系列的轉型。尤其是電影中(無劇透)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星戰粉絲最大的Bug,死星的設計-----一處莫名其妙的排氣口exhaust port,居然能讓整個結構被兩發導彈就擊毀。這個狗血convenient的設定,在「把觀眾當做小孩子」的思路下是沒有問題的(與此類似的還有傻吊得不能再傻吊的風暴兵、說炸掉一個行星就炸掉一個行星,不考慮任何政治後果的官僚)。但現實中,《星球大戰》聚集起了最Geek的粉絲群體,這個大bug一直是粉絲們爭論的焦點。懷舊老電影,粉絲自然可以爬回那個bubble寬容地看。但是,新電影要是還是這麼干,無疑是自掘墳墓。

這是《星球大戰》的整體趨勢,從《原力覺醒》和Rogue one都能看出來,我們將面對越來越複雜的星戰世界也角色。這個系列將不再是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了,我們都有福了。

但是,問題又拋給了@迪士尼,對觀眾,你們有什麼預期?巨大的中國市場你們會怎麼開發呢?中國觀眾中的大多數,都「遲到了」late to the party。基於上述理由,原來的三部電影對於今天的觀眾磁力已經不如30年前了,他們對於國內觀眾,也沒有懷舊光環可言。而且中國市場雖然巨大,類似韓粉和小時代粉這樣的觀眾,你們怕是吸引不來的。《原力覺醒》上映之後,觀眾反應平平,很多人抱怨凱洛忍的原因居然是因為演員不夠帥,耳朵太大;同樣這群觀眾,《爵跡》屎一樣的CG都能忍受。這樣的觀眾,我看還是放棄吧!所以請鹿晗來代言這種事情,別再做了。先做核心觀眾社區的開發,你們說呢?首先,請個好翻譯,再派點人支持相關論壇,周邊作品的漢化。高忠誠度,高素質的觀眾社區一旦建立,會自動擴張,比起請小鮮肉這種一鎚子買賣還不一定奏效的手段,成本低很多,收益相當大,不是么?

提醒觀眾,Rogue One 的IMAX是非常超值的,第三幕的空間戰就值回票價,比《原力覺醒》的更加震撼。

最後,我想說的是,誰也不能阻止我預購K2SO的Hot toys ,即使要花我一條腿。幸運的是,Hot toys總部就在香港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看譯製版電影?
MovieDaily 第 97 期 | 《買兇拍人》
如何評價伍迪艾倫的第一部數字電影《咖啡公社》?
觀影評論電影《無法觸碰》生而不等但可尊重
靈魂不老:《三人行》與杜琪峯

TAG:星球大战StarWars | 科幻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