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大學創始人撰文:HI將超越AI成為更高級智能,神經義肢技術是實現路徑

編者按:所謂人工智慧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充分融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人類智能(Human Intelligence,HI)才是智能的更高級形態,而這一切已經開始了。有一家名為Kernel的公司正在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其主要利用的是神經義肢技術(neuroprosthetics)。

本文的作者是奇點大學創始人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博士。該文近日發表在Singularity Hub上。

你害怕人工智慧嗎?

你相信斯蒂芬·霍金、伊隆·馬斯克以及其他人關於人工智慧的警告嗎?

人工智慧到底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的「最強工具」,還是我們召喚出的「終極惡魔」?

美國加州奇點大學人工智慧部門負責人尼爾·傑卡布斯坦(Neil Jacobstein)稱:「我擔心的並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人類的愚蠢。」

近日,在Abundance 360網路研討會上,我採訪了向新創公司Kernel投資1億美元的布萊恩·約翰遜(Bryan Johnson)。

編者註:Kernel 是一家研究人類智能的公司,致力於研發神經義肢技術,在人腦中植入相關設備,解鎖人類大腦的力量,改善人類的認知能力。

布萊恩·約翰遜說:「未來並不是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對決,而是創造兩者相結合的更高級的人類智能(HI)。」

布萊恩·約翰遜及其新創公司Kernel

布萊恩·約翰遜是一位了不起的企業家。

2007年,布萊恩·約翰遜創立了Braintree公司,這是一家在線移動支付供應商;2013年,國際電商巨頭eBay旗下的PayPal以8億美元收購了Braintree。

2014年,布萊恩·約翰遜使用1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推出了OS基金(OS Fund),旨在幫助那些想要通過重寫生命操作系統來造福人類的發明家和科學家。

布萊恩的投資對象包括致力於治癒老齡化疾病並將人類健康壽命延伸到100+的基因組學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利用人工智慧複製人類視覺皮層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Vicarious)、擴大人類天然資源基礎的小行星勘探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 Inc.)、利用無人機開闢偏遠交通系統科技公司(Matternet)、加快技術進步的教育(奇點大學)、利用生物學重新定義食物的高科技食品公司(Hampton Creek)、揭秘生物學編程語言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Emulate、Gingko Bioworks、Lygos、Pivot Bio、Synthego、Synthetic Genomics)等以及數字化模擬公司(3Scan、Emerald Cloud Lab、Plethora、TempoAutomation、Viv)等。

布萊恩·約翰遜也是一位大思想家。目前,布萊恩正將其時間、精力和資源投入於開發人類智慧的(HI)的新創公司Kernel。

該公司的創立基於南加州大學(USC)15年以來的學術研究,並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及其他部門資助,未來幾個月內將開始進行人體試驗。

但是,究竟什麼是人類智能(HI)?神經義肢技術(neuroprosthetics)又是什麼? 這與人工智慧(AI)又有什麼聯繫?

腦機介面(BCI)、神經織網(Neural Lace)

人類大腦由1000億個神經元細胞組成,構成100萬億個突觸連接。

正是這些細胞及其之間的突觸連接造就了你(人類),並控制你所做的一切,包括思考和感覺。

這些神經元組成的大腦系統,再加之你的感覺器官(即眼睛、耳朵),塑造了你感知世界的方式。

然而,有時這個系統也可能受損、失效。這就需要神經義肢技術(neuroprosthetics)

術語「神經義肢」指的是使用電子裝置來代替受損神經系統或感覺器官的功能。這種神經義肢已經發展很多年了,第一例幫助聾人獲得聽覺的人工耳蝸植入是在1957年。從那時起,全球已有超過35萬例人工耳蝸植入,幫助聾人恢復聽力並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人工耳蝸代表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領域,研究人員稱之為腦機介面(BCI):大腦中樞神經系統(CNS)與外部計算設備之間的直接信號通路。

腦機介面技術的目的是實現將外部數字世界與大腦CNS無縫連接,以增強或修復人類認知。

伊隆·馬斯克等人曾談論過「經織網」(neurallace),實際上是科幻小說家伊恩·班克斯(Iain M. Banks)提出的一個概念。班克斯描述了將一個非常精細的「神經織網」生長在人類大腦中並作為無線腦機介面,根據指令釋放特定的化學物質。雖然這個想法源於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但是像Kernel這樣的科技公司正在努力使其變為現實。

一旦成功,人類將擁有強大的腦機介面,並能快速修復和增強大腦功能。最終,這也將有可能使人類與人工智慧「合二為一」,成為另一種更高級的人類智能(HI)。

人類智能(HI)

人類總是在不斷地創造智能工具。

從岩石開始,人類逐步創造了更多更高級的智能工具,如恆溫器、計算器、電腦以及現在的人工智慧。工具總是作為人類自身功能的擴展,用以增加人類自身的智慧。

然而,工具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巧妙(摩爾定律),人類開始將工具結合至生物體,並在智力方面取得了指數式飛躍。

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工具正在改變人類這一物種——人類正通過工具在進化人類自身

我想說的是,我們正從自然選擇的進化(達爾文主義)走向智能化方向的進化。

我們現在應該專註於研發能夠增強人類智能的科技。

而這正是布萊恩·約翰遜以及Kernel公司正在專註所從事的。

但首先要回答基本問題:我們能模擬神經元放電的自然功能嗎?

如果我們能夠模擬這一自然功能並能恢復神經電路,或者說即使我們只能維護神經電路。

但問題是:我們能夠改善神經電路嗎?我們能使某些記憶更強嗎?我們能讓某些記憶變弱嗎?

我們能用類似合成生物學或基因編碼技術解密生物編碼的方式來解密神經編碼嗎?我們如何讀取和寫入神經元信息?人類將能夠與人工智慧合併嗎?

我的朋友、奇點大學校長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認為,答案幾乎是肯定的

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

雷·庫茲韋爾的新預測

雷·庫茲韋爾是一位傑出的技術專家、未來學家,同時也是谷歌(Google)工程主管,專註於人工智慧和語言處理研究。

此外,關於未來的技術預測,雷·庫茲韋爾有比任何其他人更準確的預測。據報道,自1990年代以來,庫茲韋爾所作的147項預測中,其中115項已被證明是正確的,另外12項已被證明是「基本正確」(延遲一年或兩年後),其預測準確率高達驚人的86%。

不久之前,庫茲韋爾的又一項驚人預測如下:

「到20世紀30年代初,人類就能將納米機器人(通過毛細血管)輸送至大腦中,這將從人體神經系統中為人類提供完全沉浸式虛擬現實,並將大腦新皮層連接到雲存儲上。就像當今利用無線雲存儲能將智能手機功能擴展1萬倍一樣,人類也將能夠在雲存儲中擴展大腦新皮層功能。」

幾周前,當我問及布萊恩·約翰遜對於雷·庫茲韋爾預測的看法時,他的回答:「哦,我認為在那(2030s)之前就能實現。」

這真是令人興奮的時代!


推薦閱讀:

未來10大神科技等著你
2018,智能家居真的要成為風口了?
中國科學家成功獲得「反物質」 的意義是什麼?
假設有兩個地球,一個只有男性,一個只有女性,那麼科技發展到今日會出現怎樣的差異?
所謂技術大爆炸是否是一個噱頭?

TAG:科技 | 科技趋势 | 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