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昶帆 的 Live -- 記日記,一個小眾成長的利器
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講知乎Live,非常高興。過去作為記者報道過知乎Live,這次終於能自己也參與進來分享了。在此之前我在線上與線下講過高效讀書課程,這一次,我從自己的一個習慣、一件被很多人忽視的小事講起——記日記。
這個話題本身並不性感,與知乎Live中眾多實用性強的話題相比,它的確太小眾了!並不是一個人人都有的需求,我們會有對面試時技巧指導的需要,有職場的困惑,留學前想聽聽海外的情況。但是記日記這件事呢,很多人是窮其一生也不會需要,除了小學時被老師要求寫過日記。不過日記就像禪修冥想、瑜伽甚至時下非常流行的跑步一樣,它是一個面對自己獨處的活動,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活動。現在,我們有很多時間網上社交,線下社交,時時刻刻看手機,在微信里與外界互動,但整天忙忙碌碌的,卻沒有時間深度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在哪裡,這一天過的是否充實,結果就是渾渾噩噩過日子。充實會有一個主觀的感受,而書寫記錄會讓你理性的看待它以及後續能自己有意識地創造這樣的幸福感。在我接觸到的每個有記日記習慣的人,他們都感謝有這樣一個區別於其他人的事,長年累月地給他們提供力量。
正是由於它太小眾了,而我自己從這個小眾的事情中感受到了改變的力量,所以我想把它分享給大家。也許過去,你們偶爾罕見地碰到某個記日記的朋友,但是他並沒有跟你說很多關於記日記這件小事。因為,只有做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力量,它甚至都不像瑜伽和跑步,體型和身材變了,視覺上就能看到外顯的變化,進而上去問兩句,「朋友,你是怎麼變漂亮了?」日記就是一個人坐在家裡記。於是,記日記的人就只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了,跟外界說再多好像也改變不了這個世界。
村上春樹為了講述跑步的哲學,寫了一本書,有關他在跑步時在想什麼。不跑步的人看一個作家跑步,會以為他只是在鍛煉身體,還有疑問他是個作家,每天坐家裡寫作又不累,為什麼要鍛煉身體呢。其實,看似簡單枯燥的小事,讓人能堅持下去,它背後的精神世界一定是豐富的,哪個傻子會為了枯燥無聊堅持呢,只是開始會枯燥而已。隨著逐漸走進大門,那些文字上哲學性的東西才會慢慢展現在你的面前,那些意義和價值才會變成你的感受,才會長在你的身上,日記也是如此。
我的媽媽在我一歲之前給我記了寶寶日記,我從中看到一個細節,在南京,我那時還是個嬰兒,第一次看到能搖頭吹風的電器也就是風扇時,我哇地一聲嚇哭了。隔幾年過年回家收拾家時,看一眼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幸福如同存錢罐和時光機器一樣,隨時能取出來。
我希望這次是一個契機,你能聽聽記日記這件事有什麼意義。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傳遞出來這種推動力,這個要求很高,讓人們去做一件無聊且短期內看不到效用的事,這個也真不容易。我設定了知乎Live可以設定的基礎價格,也就是9.99元。另外,活動後,參與Live的朋友都可以與我私信交流關於日記這件事,我還希望除了分享經驗之外,我真的能推動你的行動去試一下。光說不夠,還要去做。
歡迎大家參與,時間是下周六(12月24日)晚上9點。
這次Live的入口:記日記,一個小眾成長的利器
以下是這次Live分享的簡單介紹:
我是周昶帆,北大傳播學畢業,此前一直是個書寫者,做了近 7 年的科技商業記者,參與過兩本科技相關書籍的撰寫。記錄和書寫不僅是我的工作,也改變了我自己,我記日記近 4 年時間 1400 多篇,日記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生活習慣成為我獨特的一個成長利器。
我自己也是一個成長控,以成長黑客的精神不斷在研究個人成長方面的方法論,在知乎上寫了一個專欄:《書該怎麼讀》。
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曾被老師要求記日記,但方法不對、時間不對,導致大部分人覺得日記這件事是枯燥沒有價值的。而在日本,與日記類似的「手賬」卻成了日本的國民文化。富蘭克林、洛克菲勒、曾國藩、蔣介石、胡適、季羨林等等數不過來的名人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事實上,記日記有著諸多功效,它並不是少數人的怪癖。
它能撫慰情緒,也能幫助我們反思提高,讓生活和工作有方向感,多重作用綜合,可謂一個小眾成長利器。記日記如同瑜伽、禪修和跑步一樣是獨處活動,它並不一定能快速見效,但是它直面我們自己的內心,能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這次 Live 中,我將帶大家認識記日記,分享長期記日記是怎樣一種體驗、它所帶來的改變、怎樣能養成記日記的習慣、具體怎樣寫日記會對自己有幫助等等。本次 Live 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 我的日記進化史
* 感受記日記的作用和價值* 初入門的朋友應該怎樣開始,怎樣進階?* 日記作為一種習慣,怎麼去培養和堅持?* 一般放棄記錄的原因和解藥
* 日記記什麼,我總結的日記模板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