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被困住

黑澤明《生之欲》插曲《ゴンドラの唄》

曾幾何時,一個同學邀我出來,酒足飯飽,他告訴我他最近過的很糟糕。

「我最近在想退學的事情。」

「啊?剛開學呀。」

「之前沒想好,但是我真的對專業不感興趣,我覺得做得都是些沒意義的工作。」

……

「既然你想好了,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別虧欠自己。」

「可是,我退了,我能做什麼呢?感覺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沒啥意思。」

沉默——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不知道應該說點什麼。

診室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片段:

「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沒有價值,也沒有興趣。」

「我感到自己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什麼希望,活著有意義嗎?」

是的,ta執著於生命的意義,我可以去和ta去討論生命中的意義,去看ta生活中的細節,去明白意義到底是什麼。

但我也在詢問,活著一定要有意義嗎?什麼是意義?生活有意義後會有什麼不一樣嗎?或者說有意義的生活和無意義的生活有什麼區別?

一時間我很難去回答這樣的問題,畢竟我不是哲學家,不是思想家,不是大師。

作為生活的觀察者,我看到更多人會困在了那兒。高考過後的學生,捷報後的他們似乎陷入了迷茫。進入大學的學生,不適會讓他們懷疑自己在做著的,學著的。面臨就業的學子他們也在糾結著自己的去向;抑鬱的朋友們在挫敗低落後思考著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我想一切的問題也都源於那三個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兒來?

去往何處?

當人生中的某一時候你感到被困住的時候,往往會去思考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我觀察過很多人,他們自責,懷疑在這個時候會更多,同時能感覺一切都好像停下來了。打個比方,如果生命是流水,或是涓涓細流或是波濤洶湧,但在這個時候都會陷入停滯,甚至淪為一汪死水。

我的導師曾經做過生命意義的研究,當然作為她不肖的弟子,我並沒有繼承。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感到太空。

當大多數人去思考自己生命意義的時候,可能只有少數的人能夠很明確的去回答。這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因為它本身就比較抽象,比較空。試問下自己,沒事你會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嗎?

活著的體驗我相信本身是很難用言語去描述,因為太過平常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活著,反而我們很難去對它描述。

所以不妨讓我們去思考死亡(不是讓大家去嘗試死亡,而是藉助這個話題,讓大家去體驗活著)。

死亡這個話題其實談論得少,我相信在課本里是很難找到的。我讀書不多,也許有一些書會去介紹,但在我印象中,大家似乎都躲避著死亡,恐懼著死亡。

死亡是什麼呢?結束?end?消失?我沒有體驗過,所以我回答不了。但我看到大家對於死亡的恐懼,包括我自己對於死亡是有焦慮的。

人們通常對於死亡有些什麼焦慮呢?不同的人回答不同,有些人覺得自己還沒活夠,還有很多事很多東西想去體驗。是的,人生還有很多可能性他還沒有去經歷。有的人擔心死去就不能再見到親人,愛人,朋友;他也許焦慮的是關係。死亡都是個人的,你沒辦法共享,沒辦法帶著關係離開。

也許死亡會給不同人帶來不同的意義,但是死亡都是伴隨著「我」的消失(認識世界、行為、意識的主體)

在給學生講自我這個章節的時候,我會給學生畫一幅畫,做一個比喻:如果我們所處的環境是一片混沌的話,那麼自我是什麼呢?

自我便是在這篇混沌中去畫自己的形狀。每個人形狀不同,當你去畫完一個封閉的形狀的時候,「我」便存在了,因為不再溶解在混沌中,有了自己的形狀,自己的邊界,區別於其他人,區別於混沌,這個時候你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於混沌的一個個體。

歐文亞龍說過一段話:自我意識是無上的饋贈, 如生命一般寶貴,正是它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但是,隨之而來的代價便是死亡之痛。我們的存在永遠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影——生命必將生長、成熟並最終走向凋謝、死亡。

我經常會和朋友開玩笑:「你總會活到死。」每個人都會迎來死亡,這是世間存在的規律——有開始便有結束。那麼死亡是否意味著重新融入到混沌之中,不再有自己的形狀,邊界,不再有自我意識,可能那個行為,思考的主體都不復存在…….

莊子的夫人去世,莊子不悲反喜,擊股而歌,他認為這是在回歸大自然,人不過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死亡也許不是結束,只是其中的一環(可能解釋有誤,大家可以指出來)。但我想在當今社會可能更少有人會去認同,相反一部分人會執著的去追求活著的目的,意義,價值,就好像他們想為生活去圈定一個範圍,一個目標,但當他們無法去劃這個範圍的時候,他們會感到空,感到失望,感到生命的停滯,因為生活意義而焦慮。

在這個突出個人,個性的時代,他們未嘗不是在畫自己的「形狀」,他們努力的去尋找生活的目標,目的,不想被生活所困,未嘗不是在努力擺脫著重回混沌,因為擔心自我的消失。

總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同時每個人都在焦慮著「我是誰」或是「我要是誰」,擔心著成不了而陷入混沌,擔心成不了而消失,不再存在。始終我們在做著的,便是在混沌中摳出自己的形狀。

那麼當我們的生活出現停滯,當我們感到生命被困住的時候,當我們發現形狀不再那麼清晰,隨時會被抹掉的時候,我們能做什麼?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1. 先流動起來吧,生活

記得高中第一次接觸哲學,接觸的第一個思想便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那時候想了很久,結果就是被思想的深度所吸引。

我們所接觸的周圍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就像是流動的河水,因為流動而變化,因為變化而流動。那麼我們的生命呢?

一部分人會感到被困住,未嘗不是他們的生命停止了流動。我相信很多人都體驗過心情低落,體驗過懷疑,甚至體驗過絕望。而當這些感受無限制的重複、循環下去,往往人們會陷入到空洞的思考中,就像是漩渦而無法自拔(就像是自己不願意出來一樣),那是十分痛苦的感受。那麼我們能不能讓生活有一點點改變呢,向沒有波瀾的「死水」投一塊石頭?

辜琮瑜在《最後一堂生死課》中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在生到死之間,我們有權利、有自由,也有義務活出一個我們認為有意義的生命。很多人會去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生活,當然原因也都不一樣。

一朋友經常向我抱怨銀行工作多累,多辛苦,經常凌晨才能回家。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建議他乾脆辭職算了。他尷尬的笑了笑搖頭,當我問到原因的時候,他數了很多在銀行工作的好處——比如,錢多。人們會抱怨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周邊的一切,但當要求他們離開他們所厭棄的生活,工作,甚至周邊的一切的時候,很多人開始明白——你所抱怨的未嘗不是你選擇後的結果。

當你感到被困住的時候,不妨拿一張紙寫下幾個問題並回答:

因為什麼感到被困住?一個人、一件事or一個物?

什麼困住了你?外在的還是內在的(外在:社會環境,文化環境,工作環境,人際,家庭,生活事件等等,內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解讀,自己的情緒等等)

有什麼辦法能夠解除困境?都做過哪些嘗試?曾經是否有成功過?現在是否還能重複?如果不能什麼發生了改變?

如果從未成功過,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困境中什麼東西阻礙著你解除困境?是否困境中你有所獲益,讓你無法拋棄困境本身?

無法解決困境,是因為沒有能力,沒有技術,還是不願解決(解決的動機)?

當然我並不是想提醒你,你為自己選擇了怎樣糟糕的生活。相反,當你去選擇生活本身的時候,這便意味著你有力量,有權利,有這種可能性去改變生活,哪怕是一點點。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們所接觸的周圍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就像是流動的河水,因為流動而變化,因為變化而流動。既然我們有能力,力量去選擇生活,想讓生活流動,那麼就試著將下一秒的生活與這一秒不一樣,如同流水。

2. 觀微

曾經接觸過一個抑鬱的朋友,他的情況是非常嚴重的。當然他也是我在生死這個問題上的導師——接觸到的第一個給我強烈震撼的人。直到某次聊天,我才知道他有一段時間過得非常艱難(幾乎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用什麼方法自殺)。我嘗試去體會那種感受,但我失敗了,我很難去想像那份痛苦。

出乎我驚訝的是他十分感激那段時光,因為那段時間讓他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東西。我問他是什麼,他給我描繪了一下:一個反覆想到自殺的人,什麼樣的東西才能讓他留下來了?他告訴我是生活中的美好

那段時間在他看來好像生活都是慢鏡頭,就像是溺水的人一樣拚命想抓住救命稻草,他拼了命的在生活中去抓住一些瞬間,雖然痛苦,但痛苦賦予了他發現美好的能力。於是我也列了張單子,如果有一天要離開,什麼東西能夠留下我:

我的父母、外公

和我一起喝酒的小夥伴

和我打球的小夥伴

辦公室的同事

我最好的三個知己

還未出現或已經出現但我還不知道的喜好我的人(新的可能性)

我曾經愛過的人

教我諮詢的導師

我的同門

我對心理諮詢知識的熱愛和渴望

我對藝術的喜愛

我家那隻叫牛奶的貓

其他親戚朋友

我曾教過的學生

過去美好的記憶

........

沒看完的電視劇

沒看完的書

沒看完的電影

溫暖的陽光

周杰倫的歌

一杯咖啡

花香

鳥鳴

這些我們可曾在生活中關注過呢?有些時候,我們的生命流動得太快,這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車流一樣,太快,快得看不清車窗里的風景。有些時候我們的生命停滯了,我們也停留在了平靜本身。也許我們可以去關注那些瞬間,你聽到了什麼?你看到了什麼?你的呼吸,你的心跳,你感覺到了嗎?當你去關注這些細微的美好時,這一刻還與上一刻一樣嗎?

曾經在知道什麼地方看到過這樣一段說:為什麼我們會感到生命的停滯?原因很簡單,當今天在克隆昨天,而明天又將克隆今天的時候,你對於還沒過完的今天還有興趣嗎?對於明天還有慾望和衝動嗎?我不願意過這樣的生活,所以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是會追求一些不一樣的。

我經常會對一些朋友說生活需要一些實際的期待。你很難期待一個沒有幹勁的人一下子變得幹勁滿滿。說白了,需要一個改變的過程,哪怕是今天比昨天多看一個字,或是多一點在戶外活動的時間,這都是不一樣,都是變化,而這本身就是在為明天儲存期待。

3. extend-> transform

實話實說,我自己的死亡焦慮不弱。死亡對於我而言,除了要離開親人朋友,還有很多事很多東西沒有去體驗,我不甘。少年時我便開始幻想永生。古代有很多人也有這樣的幻想,也嘗試過很多,但終究是失敗了。

怎樣才能讓生命延續,讓人生延展下去了?這是我一直以來糾結的一個問題。當生命受到壽數限制的時候,未嘗不是一種停滯。因為我們很難在死亡面前看到新的可能性。所以一段時間我執著於一個答案:除了永生,能夠給我帶來足夠的可能性(希望)讓我能夠不去焦慮生命的限制。直到最近接觸一位女士讓我的想法有了改變。

那是一位很有能量的老人,黑白的頭髮,她沒有去掩飾衰老;幹練,而有激情的去談論她生命中的轉折,談論她對生死的看法。她讓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種形式,不是extend,而是transform。

當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一個位置,一個領域呆太久,就很難再有突破。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的投入,突破難度,之前的獲得,名譽,甚至熟悉習慣本身。當人們無法再突破下去時,有些人選擇了放棄,而有些人則寄希望於時間的延長能夠帶來新的希望。這都是每個人選擇,並沒有高低之分。

但往往人生總是有限度的,80歲,100歲,120歲,140歲……至少我幻想過永生。這位斜杠老太太(斜杠青年,大家可以網上去查這個說法),告訴我個人的發展不僅僅只有縱向的,也有橫向的,不僅僅局限於長度,廣度也是一個新的可能。我很難想像一個人的轉折會出現在60歲這樣的年紀,很難想像從一個領域飛身到另一個領域需要多大的勇氣,她所活出的不僅僅是生命的面積,而是生命的維度

我曾經做過一個夢,這個夢兩千三百年前有人做過。夢裡我不再是「人」,而是一種存在。是叢中蝴蝶,是水中之魚,是鯤鵬扶搖直上,是百年樹經歷滄桑……夢裡不再期待生命的延長,而是期待生命的轉換,生命的變化,去看,去尋找不一樣的體驗,那一刻心是自由的,無論置身何處。

如果讓我總給一下,生命怎樣才不會被困住——讓你的生命變化ing。


推薦閱讀:

趙東來是如何一步一步撩到陸亦可的?
這個心理學的坑,正阻礙你的成長……
就在樊網中,何日得自由
為什麼有時候會夢見未來的事情?
為什麼同事之間往往會相互傷害

TAG:生命的意义 | 生死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