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宋形意參研系列之四

二)太極是如何生成兩儀的

1、無極圓滿 太極發端

虛無含一氣,是無極到太極的過渡階段,無極勢練到內里元氣充足圓滿的狀態,自然就轉入了太極狀態。太極,就是陰陽已備,含而未分的狀態。因此「虛無含一氣」,是內里元氣逐漸充足,並且有了陰陽分化的趨勢,但是外形尚未顯露出來的那麼一種狀態。

在具體動作上,「虛無含一氣」是左腳尖向內扣,變為正向前方。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意義深刻。

讓我們回顧一下無極勢的動作,兩腳尖外擺,夾角是九十度。這時候,兩胯窩,也就是腹股溝深處,是打開的。足三陰經、三陽經,都是通暢的,陰陽均衡。

好,大家再試一下,如果我們改站成內八字,就會感覺雙腿外側的三陽經是展放伸長的,而三陰經是縮擰收束的。反過來如果兩腳外擺的角度超過九十度,比如像卓別林一樣外擺成一百八十度,則會感到兩腿內側的三陰經是伸展放長的,而三陽經是相對束縮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腿部的擰裹、足部的擺扣來調節足三陰、三陽經的縮和長,同時起到加速氣血在經絡里循行的效果。

這兩個狀態,在宋氏形意里,是由兩個專門的樁法鍛煉,即摶氣樁和大字樁。摶氣樁是練兩腳內扣的,類似八卦門的夾馬樁,詠春拳的二字鉗陽馬。大字樁是兩腳外擺成一百八十度站的。李仲軒老人曾經提過,尚雲祥給他改拳,讓他把雙腳外擺成一百八十度的彆扭姿勢練拳。很多人不明白這是何意。其實結合前後文看,李仲軒先生最初跟唐維祿學拳時,已經練過了撐擰裹抱的功法,陽麵筋經已經練開了。所以尚先生要他用這種姿勢,再把陰麵筋經練出來。

孫氏拳的「虛無含一氣學」,後半邊身子(右半身)保持著陰陽平衡,前半邊身子(左半身)隨著腳尖的一扣,陽麵筋經從外向內裹抱住陰麵筋經,出現陰變陽的相狀。

上半身也是如此。大家注意看老先生的照片,他老人家在「無極」的時候,兩肘是自然松垂的,兩肘尖是不外現的。但是到了「虛無含一氣」時,兩肘尖雖然仍然在肋部,但是已經有明顯的外撐之意了。這就是「調形四要」中「空胸圓背」、「松肩撐肘」這兩個要領練到內形外顯境界的標誌。兩肩胛在正確的要領下不斷外開,拉伸了頸項和背部的陽麵筋經,使其如同雄鷹的翅膀一樣伸展闊開,並從身體兩側向前裹抱,推送的兩肱(大臂骨)內卷,產生兩肘尖外撐的形態。

這就表示著修鍊者身體如太極初生時的那種陰陽靜態平衡的狀態被打破,開始要進入陰陽轉化的動態平衡階段了,也就是向我們常見的,由兩條陰陽魚首尾銜接組成的太極圖發展了。


推薦閱讀:

身體僵硬的6大危害(附瑜伽拉伸體式)
瑜伽體式——中級貓式到英雄式
瑜伽中級——7天學會下豎叉(神猴哈努曼式)
【醫學瑜伽】看瑜伽如何矯正上交叉綜合症
瑜伽館是不是一門值得做的好生意?

TAG:形意拳 | 太极拳 | 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