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泰國華人簡史,從拉瑪一世到新國王拉瑪十世

泰國王儲哇集拉隆功即將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任泰國國王(拉瑪十世),我局在泰國的觀察員;Da ????????同學今天要為大家講述一段華人與泰國的故事。

自古以來,華人就乘坐帆船來到泰國進行貿易活動並在泰國各地安家落戶。吞武里及曼谷便是華人聚居時間較長的城市。啊育他耶王朝時期在湄南河的西岸已出現了福建人聚居點。到了鄭信王時期,當這位父親為潮州人的君主將都城建在吞武里以後,大量的潮州人移居此地,同時在湄南河東岸也形成了一個華人社區。

公元1782年,拉瑪一世建立了曼谷王朝並把都城遷往湄南河東岸。

富饒的湄南河三角洲

拉瑪一世下詔讓原東岸華人社區遷往曼谷城外南部的河邊,並將三琫寺河與三聘寺河之間的土地賜與華人建設家園。後來人們便將這個地區叫做「三聘」,這裡也逐漸成為都城最大的商業區。

前三世王時期,由於中泰帆船貿易的不斷擴大以及泰國政府允許中國勞動力進入泰國市場,三聘區的華人社區日益壯大。剛到泰國的華人大都分都現在三聘落腳,然後慢慢各自尋找出路遷往別處。

一世王時期,拉瑪一世時期(公元1782年—1809年)

拉瑪一世於公元1782年建立起曼谷王朝,下令在華人區附近建造大王宮,作為交換特將三聘地區賜予華人以建立新的社區。隨後三聘區華人領袖帕耶拉差西提將女兒獻給國王做妃子,即菊芝王妃。這位王妃所生的王子後來成為曼谷王朝的第7位僧王,即功帕巴拉馬努琦契諾羅僧王。

這個時期,與中國的帆船貿易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貿易依然延續了吞武里時期的朝貢制度,曼谷也逐漸成為東南亞帆船貿易的中心。泰國政府制定政策支持擅長帆船貿易的華人前來曼谷安家落戶,包括水手、商人以及造船業者。有記載顯示,到了拉瑪一世晚期,在曼谷的華人達25000人。

曼谷的拉瑪一世雕像

二世王時期,拉瑪二世時期(公元1809年—1824年)

二世王時期,曼谷已成為重要的帆船製造基地,泰中帆船貿易空前繁榮,為泰國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於1821年來到泰國的英國駐泰使臣約翰?科洛夫德記載到:「泰國貿易船隊年承載量為24562噸,雇華人達4912人」、「隨著泰中貿易船隊來到泰國的華人每年約達7000人」。這一時期泰國政府制定政策僱傭華人做苦力勞動代替徭役。在泰華人也開始以聯合商號的形式聯合互助。

拉瑪二世

拉瑪二世娶三聘區富商帕耶因陀羅阿貢(道噶他座山)之女為妃,即安葩王妃。安葩王妃所生子女中有兩位重要的王子,分別是泰國伽弼達拓家族與把莫家族的始祖。

中泰貿易中的帆船

三世王時期,拉瑪三世時期(公元1824年—1850年)

在拉瑪三世初期,公元1825年,英國派遣陸軍上尉亨利?本尼與泰國簽訂了貿易協定。泰國政府取消了國外貿易的壟斷,使華人有機會取得商品出口的專利權。拉瑪三世為增加財政收入,實施稅收管制度,38類稅收官職位採取私人競標方式獲得,最後競標成功者大多為華人富商,更顯示了華人對泰國經濟的重要性。這一時期由於居住在泰國華人人數眾多,泰國政府便設立了華人縣長一職以便管理各地華人。

拉瑪三世

中國帆船在一月至四月間到達曼谷。距離京城最近的碼頭位於京城南部的三聘區。在這一帶的河面上停靠這許多商船,商品直接擺在甲板上進行交易。一部分商品被運到三聘的各個商鋪里銷售。三聘成為曼谷最大的市場,華人商店十分密集,沿河也排列著許多華裔的浮層式商鋪。

來到泰國的華人大多在此下船。由於初來乍到,一般會有親友或同村的人幫助他們在陌生的國土開始新的生活。部分人會在三聘找到工作,開始時做搬運工或挑貨擔賣東西,逐漸過渡到其他職業。

拉瑪三世後期,帆船貿易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輪船。這個新事物使海上運輸比以前方便快捷得多,也標誌著西方列強在全世界擴展勢力範圍時代的開始。

在輪船航運的繁榮時期,泰國轉向西方展開貿易為主,將大米、柚木、錫礦出口到世界市場,為國家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巨大財政收入。在與中國貿易逐漸下降的時期,乘坐輪船來到泰國尋找工作的華人反而是以前的好幾倍。這一時期泰國出現了許多新興產業,如碾米廠、鋸木廠、採礦業等等。

唐人街遺址中心所還原的19世紀湄南河邊的泰國華人苦力

自公元1857年起,便有輪船往返於曼谷與中國南部,運送商品和乘客。同時開闢了好幾條航線,航運時間只需7-10天,並且全年都可航行,使得來到泰國的華人數量飛速增加,特別是汕頭人和海南人。新一輪華人移民潮的來到代替了老一輩華人,對泰國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泰國華人的主要來源省份

在輪船出現後的100多年時間裡,隨著來到泰國的華人數量的增加,三聘華埠也逐漸擴大,後來出現了一條新的路——耀華力路。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耀華力路已發展成為曼谷最大的商業區和最現代化的娛樂場所。「耀華力」這個名字已成為曼谷華埠的總稱。

耀華力之所以如此繁榮,除了泰國政府為大力發展西方文化的社會經濟而在此地區修建了多條道路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華人能夠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隨著西方輪船一起進入的自由經濟模式。華裔抓住了這個新機遇,堅韌頑強的意志開展業務,並又一次取得成功。華裔從當時泰國第一出口產品大米貿易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業務,帶來了泰國經濟的全面繁榮,成為泰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而其中心則位於耀華力一帶。

白天與夜晚的耀華力路

四世王時期,拉瑪四世時期(公元1850年—1868年)

拉瑪三世時期泰國打開國門接受西方文明。公元1855年英國派遣史約翰?鮑林與泰國簽署《鮑林條約》後,泰國徹底取消了貿易壟斷,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而為了補充財政收入,由華人負責的稅收官制度更加興盛。同時華人在快速增長的對外貿易中的中間人角色也愈顯重要。自由貿易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來生產商品,於是華人又一次大量湧入,為了爭搶勞工這一時期出現了許多小商號,也就是後來的幫會前身。這些商號之間摩擦不斷,泰國政府為了加強對他們的管理,設立了華人長官一職,幫助審判華人的案件。

這個時期曼谷城向東擴展,開挖了帕敦格隆格撒河作為外城河,三聘於是成為京城內城的社區,這一時期還修建了曼谷第一條現代化的馬路石龍軍路,這條路經過三聘區,使這個華人商業區也隨之擴大。

擴城之前的曼谷

如今的曼谷市區衛星圖

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中國國內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反對清政府的統治。在1850年至1860年間,太平天國運動發展到全國多個省市,清政府也進行殘酷鎮壓,大量華人便逃往國外躲避戰亂。1856年至1860年中國與西方列強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開放多個港口城市,同時取消禁止國人移居國外的規定,勞動力輸出便成為合法之事。在1868年,正式開放汕頭為港口,促使大量潮州人遷往包括泰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

1841年鴉片戰爭虎門之戰期間,英國復仇女神號(最右後方)戰艦擊毀一艘清朝戎克船。

肆虐南中國的太平天國

五世王時期,拉瑪五世時期(公元1868年—1910年)

這個時期,西方列強積極向外擴張勢力範圍,拉瑪五世帶領泰國度過難關保持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拉瑪五世還進行一系列改革,學習西方,發展國家,其中包括取消了稅收官制度。但華商們能夠適時而變,轉而從事新興行業如大米貿易,依舊創造了事業上的輝煌。這一時期,原先的幫會組織被取締,華人便以其他形式聯合起來,如依方言區設立的會館、公共慈善機構等。在五世王后期,泰國政府取消了華人的稅牌制度,規定華人與當地泰國人一樣,若免除徭役需每年向國家繳納6銖的費用。

泰國中華會館

三聘華埠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發展,修築了多條馬路,包括耀華力路。在這裡第一次出現了華人寺廟、華人醫院、華人銀行、華文報紙和華校。拉瑪五世還經常前往三聘區的寺廟施布法衣,使當地華人得以近距離覲見國王。

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使中國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國內出現了孫中山領導的以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國為目標的革命團體。孫中山走訪了多個國家的華人社區宣傳其革命思想並尋求幫助,他曾四次來到泰國,在泰國華人中掀起了一股愛國熱潮。同時清政府也開始重視海外華人,取消了禁止國人出國及回國的規定,並為此支持清政府的人加官進爵,除此之外還於1909年出台了第一部國籍法,規定父親為華人者本人無論在哪出生都自動獲得中國國籍。

六世王時期,拉瑪六世時期(公元1910年—1925年)

國內華人的愛國熱潮,使拉瑪六世開始制定一系列泰化政策培養人們熱愛泰國的思想。首先規定在泰居住時間達5年以上並表現良好的外國人可以獲得泰國國籍。接著在1913年宣傳實施國際法,規定在泰國出生者可獲泰籍、父親是泰籍本人無論出生地可獲泰籍、與泰國人結婚者、申請加入泰籍的外國人有可能獲得泰國國籍。在教育方面,泰國政府規定,以前只教授華文課程的華校必須開設泰語課程以及泰國歷史,以便讓華校的學生了解泰國更好地融入泰國社會。

拉瑪六世時期泰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處於戰勝國地位,使得西方勢力在泰國的影響有所減弱,也為華人大米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因此這一時期在三聘的松瓦路出現了泰國大米出口基地,耀華力路也開始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區。

泰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國。泰國一半的勞動力雇於農業。

泰國至今依然是大米出口重要國家

公元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成立了以孫中山為首的國民政府。但不久各地軍閥爭權奪利、各自為政,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的局面。19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共產黨與國民黨合作,為統一中國合力討伐各地軍閥。此後不久兩黨矛盾漸起,合作破裂爆發戰爭。中國國內形勢的變化使泰國華人運動也隨之變化。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留下的遺囑「團結、奮鬥、救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泰國華校學生的座右銘。

國民政府大門

七世王時期,拉瑪七世時期(公元1925年—193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泰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遭遇了經濟衰退,同時華人又一次大量湧入泰國,致使泰國政府開始限制華人入泰。中國國內尖銳的矛盾以及日本入侵中國使泰國華人的政治運動更加頻繁,尤其在泰國的幾百所華校內。泰國政府極為重視華校的情況,拉瑪七世曾去曼谷四所遵紀守法的華校視察,為學校管理者帶來信心,也促進了華人與當地人的友好關係。拉瑪七世強調了長久以來中泰兩國間親密友好的關係,並要求華校除了教育學生熱愛中國以外,也要教育他們熱愛泰國。

在這一時期,公元1932年泰國政體變為君主立憲制。

拉瑪七世

中國國共兩黨聯合起來,大多數民眾團結一致討伐各地軍閥並最終取得了勝利。然後國民黨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並瘋狂屠殺共產黨,國內戰爭全面爆發。共產黨在中國南部和山區建立了根據地,部分共產黨來到國外,其中一部分來到泰國。與此同時日本佔領了中國東三省。

八世王時期,拉瑪八世時期(公元1934年—1946年)

拉瑪八世登上王位之時還很年輕,大部分時間在國外求學,其間只有兩次短暫的回國經歷,但他依然是泰國人民敬重和愛戴的國王。拉瑪八世初期,為了進一步增進中泰兩國人民間的了解於1936年成立了中泰協會。此後鑾披汶政府時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強華人的泰化進程。但是在二戰期間,日本進入泰國後欲借道泰國擴張侵略,泰國政府為其提供了一系列幫助,由此和積極反日的泰國華人之間產生了矛盾。

公元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侵入中國南部幾乎控制了所有沿海城市。同時還佔領了幾個重要城鎮,包括南京。國民黨政府只能遷都內地,與共產黨合作一致抗日。這次戰爭使泰國華人掀起了抗日熱潮,政治態度不同的雙方都在積極宣傳自己的政治理念。

極盛時期的日本軍國主義

二戰結束後,拉瑪八世和王弟(即後來的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於1946年前往三聘看望當地華人,三聘華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歡欣鼓舞。這次三聘之行很快修補了華人泰人之間的裂痕使之重歸於好。

當二戰結束,中國抗日戰爭入的全面勝利後,國共之間又一次爆發了戰爭。

1946年國共內戰期間,南方大饑荒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時期,拉瑪九世時期(公元1946年至今)

普密蓬阿杜德國王是當今世界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他全身心投入國家的發展事業,遍訪全國,為了提高全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做了許多工作。普密蓬國王是全國人民的精神支柱,讓大家感到作為一個人人平等的泰國人而團結在一起。

已經離世的拉瑪九世國王

在中國,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最終打敗了國民黨,於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在北京。建國初期中國政府採取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模式,隨後的文化大革命給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拉瑪九世初期世界處於冷戰格局,分為東西兩陣營。泰國屬於西方陣營,而中國是共產主義陣營,兩國停止了交往,華人移居泰國的腳步也就此停止。而耀華力的華人社區在1947年至1957年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曼谷引領潮流的商業和娛樂中心。

1975年周恩來總理會見泰國總理

直到1975年,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兩國人民才開始自由來往,國家間的友好關係也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在鄧小平的領導下進行了改革開放,恢復了與各國的外交關係,中國經濟得到極大發展,逐步邁入現代化並發展至今。

可能有很多人已經知道泰國立法議會宣布新國王的事情了,王儲哇集拉隆功即將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任泰國國王(拉瑪十世),本人在此祝新國王萬壽無疆。

歡迎關注我局微信公號:diqiuzhishiju(地球知識局)


推薦閱讀:

泰國芭提雅買房置業實記,小置業有大收穫
我為人民住酒店:蘇梅島紅榜篇
泰國到底有沒有被殖民過?

TAG:泰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