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改變來應對可能來自互聯網的競爭業務?
沒有用過信用卡以後也不打算用信用卡的人表示很捉雞= =
一、「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
信用卡的出現與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國家經濟水平較上個世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國民收入與預期收入有所提高,因而超前消費的水平也提高了。即便如此,銀行還是得承擔一定的風險:萬一用戶還不起貸款,捲款而逃(當然偉大的人民警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銀行是會虧損的(不管虧多少都是錢啊)。
那為什麼銀行還是願意提供用戶「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呢?個人認為其用意在於推動經濟發展(才怪,銀行才沒那麼好心嘞……不過帶動消費倒是真的)。人們消費水平提高了,預期收入足夠支付信用卡的貸款,這種情況下銀行的風險是很小的。
顧客使用信用卡消費,銀行靠什麼盈利?個人認為很大一部分的利潤不是來自於貸款利息,而是商家!試想,提倡信用卡消費,無形中帶動了商家的客流量,商家勢必會多盈利,那麼肯定要給銀行一定的利潤,這是比較典型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牛買單」。
二、傳統信用卡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
(還要什麼建議啊,免息貸款根本不用怕客戶跑走)
當然上述觀點是不可能實現的,不然信用卡怎麼賺錢……我覺得,銀行作為貨幣大戶,完全可收購網路金融服務中陸續湧現出的類似「信用卡」的業務(如花唄,借唄)或者與之合作,向這些商家收取一定的費用(當然純屬個人YY),即互惠互利,又能保住信用卡的所謂「霸權」地位。
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改變來應對可能來自互聯網的競爭業務?
(筆者本人並未辦理過任何銀行的信用卡,但是筆者的母上大人則好用招行信用卡,通過採訪和查找資料有了以下見解)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明確一下傳統的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盈利方式,看看如此超前的「先消費後還款」的支付手段,究竟能帶給銀行哪些方面的利潤來源呢?
(圖片來自未央網)
看圖寫話
從圖中不難發現,中國和美國的信用卡行業收入來源大致相同,都以利息收入和回佣收入為主,再加上懲罰收入、取現收入和年費收入,銀行的收益可以說是相當可觀了。雖然各收入來源所佔的比重因為國內個人金融服務市場情況的不同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信用卡業務的基本收入結構已經可以總結出來了,初步分為顯性收益和隱性收益兩類——
顯性收益
1.年費
信用卡種類繁多,各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又有不同的年費規則,而且每年都有可能發生變化,但一般來說,信用卡普卡(年費100元左右)才能享受免年費規則,而金卡、白金卡、鑽石卡等卡片(年費從兩三百至1000元以上不等)的年費通常是不免的。
普卡免年費的規則主要有刷夠一定次數免年費、刷累計消費滿一定額度免年費或累計滿一定積分免年費,這樣既能吸引普卡用戶又可以促進消費。
2.利息
超過免息期後向客戶收取日息萬分之五,按月計算複利,可以想見這筆收入該有多麼可觀。當然,分期還款也是一種選擇,雖然利息還是不低,並且每期都要交手續費,但總比利滾利要好得多。
3.滯納金
若持卡人沒有按時還款,銀行則會收取一定的滯納金作為懲罰,而滯納金的比例則會更高,為總金額的5%,且每月收取一次。但是持卡人可以申請減免滯納金。
4.手續費
持卡人辦理分期業務,需要支付手續費。
信用卡取現,跨行、跨地區取現要收取手續費(原則上銀行不鼓勵信用卡取現,所以手續費一般不能免)
掛失、重新補辦卡銀行要收手續費
5.回佣收入
商戶安裝的POS機一般由銀聯商務或商業銀行提供,由銀聯根據不同的行業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客戶消費刷信用卡時銀行向特約商戶按消費金額收取相應的費用。
6.廣告介紹費
餐廳(如招行周三五折美食優惠券)、商家酒店、航空公司等向持卡客戶推出打折服務,之後向商家收取的介紹費。
每月要向客戶寄送對賬單,對賬單附帶的廣告收入。
隱性收益
綁定客戶群:在現金還款麻煩,主要還是銀行卡還款安全又便捷的情況下,無需手續費的本行儲蓄卡便得到了客戶的青睞。通過各種信用卡功能,如積分換物,打折優惠等等所培養出的客戶群為銀行未來的長遠收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了解了銀行信用卡收入的來源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當今的市場形勢——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網路金融服務中已經陸續湧現出類似「信用卡」的業務(如花唄,借唄)。
誠然,傳統「信用卡」業務面臨著可能出現的來自各電商平台的競爭,但是從某些方面看來,信用卡的地位是很難被取代的,並且在另一些方面也是可以通過改革來提高銀行競爭力的。
1.各種唄的信用額度沒信用卡高,在高端消費者人群中並不能對信用卡構成威脅。
雖然這些新興的電商平台擁有著龐大的用戶群及其支付數據,可以結合風控管理模型,通過大數據處理分析,找出合適的用戶並給予一定信用額度,但是互聯網平台的安全性難以和銀行相比,能夠獲得的用戶信息不足,無法給出高於五萬的額度,因此更多是針對中低端消費水平的人群(例如大學生),並不面向高端奢侈品的消費人群。
2.線上信用支付推行還不廣泛,線下信用卡業務成熟仍佔主流。
不得不說,互聯網信用支付業務還是有不少優勢,無年費、辦理流程簡單快捷都有很大的加分。然而,如今線上信用支付也基本只能在線上購物,線下的業務也還在推行過程中。因此,銀行不僅可以嘗試一下趁此機會和互聯網平台合作推廣線上業務,佔據一定的線上支付市場,還可以嘗試簡化辦理手續,提升線下客戶支付體驗來穩固線下市場。
內容和圖片參考
未央網(圖片)、百度百科
信用卡還款6種方式中那種最方便
支付寶花唄有年費嗎(融360 http://www.rong360.com)
一 簡要分析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
1首先是客戶有「先消費後還款」的需求:客戶有的時候出門消費忘帶錢了;到月底了,工資還沒發,錢用完了,但眼前看到一個心怡的東西,很想買;或要購買貴重物品,但攜帶大量現金不方便。
2銀行能從中獲利,提升知名度。
二 傳統銀行信用卡的商業模式
在信用卡整個的交易過程中,牽涉到的各個利益相關方為:辦卡的個人,開戶行,收單行,商戶,第三方支付平台,銀聯、visa等支付渠道和央行的監管。
之間的局部關係,服務和資金的流向,簡略地做了一個圖示:
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來源主要有四種:
1.利息收入與滯納金
利息收入即持卡人對未清償信用卡餘額所付的利息,是信用卡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信用卡還款分為全額還款和最低還款,免息期內還請欠款,銀行不收利息,否則就是日利息萬分之五(年化18%,且月複利),並且還要收取滯納金,滯納金的比例由央行統一規定,為最低還款額未還部分的5% 。
2.分期手續費收入
簡單來說,分期手續費是持卡人購買商品進行分期付款所多支付的費用,類似於將利息收入中間業務化。
3.商戶支付的刷卡手續費(傭金收入)
客戶在買東西時刷信用卡消費,商家要拿出交易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銀行作為服務費。
4年費
5取現手續費
下圖附銀行信用卡各個收入的比例:
如今,中國各大信用卡業務收入主要還是以利息,分期付款利息佔主導。傭金占其次。但是據我向銀行工作人員了解,及時還款的客戶遠遠大於需要支付利息的用戶。所以,現在增加信用卡用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增加信用卡用戶的消費。
對比國外:
國外大部分銀行還是以利息收入為主,但也有像美國運通這樣的銀行開始了轉型,轉為以傭金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
三 網路「信用卡」業務的出現與對比
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市面上湧現了以一批類似「信用卡」的服務,如花唄,京東白條。(借唄的定位更像是一種貸款服務,與信用卡有些差別)我也為此特地開通了花唄和到附近建設銀行開通傳統信用卡並向銷售人員諮詢以做比較。
1開通流程
花唄在開通流程上比傳統信用卡精簡與便捷不少。花唄可以在手機支付寶app上開通,因為有支付寶賬號信息的緣故,只要人臉識別一下即可,立即給了我500元的額度。(因為我用支付寶消費的額度並不多,所以額度小)。而傳統信用卡開辦就比較複雜,如圖
往往要等3-10個工作日,時間長,步驟多,但也相對安全,因為我在國慶長假辦理的緣故,能不能有卡還是個未知數。
2額度和年費
額度上,普遍是花唄的額度比信用卡小,但額度也與是用支付寶和信用卡的次數,存款等其他因素有關。年費上,花唄沒有,傳統信用卡基本有,但我也在當地建行大堂經理了解到,現在也有8年內免年費的信用卡。3面向的群眾
花唄主要是面向年輕人的線上購物和消費方式:通過發天貓優惠券,抽獎等方式來刺激用花唄在阿里旗下的下游服務商消費,也有境外購物和花唄pass,利用花唄的額度來租東西(共享經濟)。而且還有挖哦!這種年輕人喜愛的遊戲互動方式來獲得抽優惠券的機會。而傳統信用卡,主要還是中年人為主,各種消費場景都有所覆蓋。
四 傳統信用卡應對可能競爭的建議
傳統信用卡應該利用自己安全,額度大的特點,同時開拓自己的市場,吸引刺激不但是中年人還有年輕人消費。另外,增加新的商業模式,一邊穩固傳統的羊毛出在身上的離利息為主的盈利方式,另一邊增加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傭金盈利。
1為了吸引年輕人,不防從年輕人喜愛的遊戲,電競,主播這個入口切入。
其實建行已經有在這方面的嘗試:但我覺得需要發卡行和收入引擎需要進一步的合作,還不足以吸引消費者。信用卡用戶獲得的特權還不夠多,不夠獨一無二,沒有像封測機會,專屬皮膚等;發卡行也沒有通過免年費以及低利率來吸引客戶;收入引擎可能也沒有在信用卡其他的消費上有分成,從而沒有達到一種雙贏的合作關係,從而給到的福利和優惠不夠有吸引力。
2另外,信用卡消費所反映的信用程度,還款能力,消費能力,個人的購物喜好也能在幫助年輕人的婚戀。畢竟,很多人女生希望找個有錢,有信用的男生,很多男生希望找個不亂花錢的女生。客戶還能辦理緣分卡(近萬種的信用卡封面,能辦理到同一種封面就是緣分),情侶卡(情侶封面的信用卡,定製或挑選,另收手續費)。
例如銀行與相親網站合作:3可以在電視中或網站上打廣告擴大知名度
4 傳統信用卡可以利用額度大的特點,與汽車,高檔服裝,大型家電,傢具,旅遊這種需要大額消費的經銷商合作,開設專屬的合作,辦理信用卡,給與優惠。
5很多銀行已經推出了許多聯名卡,在不同的領域如攜程,唯品會上消費有優惠等,但這些功能太過瑣碎,一張張辦理太過麻煩。銀行應該將這些卡的功能整合起來或者在用戶辦卡時能夠多選這些功能,來避免手續的繁瑣,或引入虛擬信用卡,不再以實體卡分發。
6我仍認為銀行這些看似繁瑣審核步驟是需要的,畢竟保障安全,但要提升效率,縮短審批時間。
7現在都主打手機消費,傳統銀行也該完善這一方面。通過完善自己的手機app,使信用卡通過手機能更快捷地支付,也避免攜帶多張信用卡的麻煩,同時能夠在手機app內做出推薦和打廣告來刺激消費。
0. 為何「先借後還」的服務會存在?
首先以一張圖來看各行信用卡的收入情況。
圖片來自銀行信息港
可見,信用卡給銀行的收入及其增長率都是極高的。那麼,看似吃了大虧,把自己資金的頭一個月的利息讓給用戶的銀行,是如何獲得這麼大的收入的呢?
首先是用戶的利息與手續費收入。
場景
小傲在告白101次被拒絕後,花光了自己的積蓄。這時信用卡營銷員找到了小傲,小傲為了準備第102次告白,狠下心來辦了一張金卡,卻發現自己辦卡沒花一分錢,年費也免了。在第102次告白成功失敗後,小傲亦成功地沒還上信用卡。銀行熱情地提供了分期服務,小傲從此走上了每月吃土還信用卡的不歸路。
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是一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商業模式,用戶享受「先借」這一份服務時是幾乎免費的,而「後還」的一系列服務是十分昂貴的,若是用戶資金緊張,則他們要麼選擇18.25%的年利息,要麼選擇稍微便宜一點的分期服務(銀行亦可能不會提供)。
其次是商戶的回佣,信用卡的「先借後還」模式使得用戶會在消費時傾向信用卡的支付方式,若商家不支持信用卡,可能會流失部分客源,故大量商家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回佣是銀行收入的另一主要來源。
而其他收入如年費收入,因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等情況,在收入中佔比不大,我們不作討論。
1. 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可能的競爭?
我認為應合作。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具有各自的且對方不具有的極大優勢。互聯網金融有著極低的營銷邊際成本。新增一個用戶,傳統銀行需要營銷員的走街串巷,而互聯網金融憑藉自己強大的用戶數量,僅需要幾十行代碼。傳統銀行有著強大的資金儲量。銀行作為國民儲蓄的集中地,其現金儲備無疑是比任何一家公司大的,這也決定了銀行可以提供額度更大的信用卡,而諸如「螞蟻花唄」等互聯網信用借還服務,其額度很難上五千,最高也就五萬,對於盈利極大的奢侈品購買等支付服務,「花唄」極難做到。
再談二者合作之好處。互聯網服務為使得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會收集用戶的習慣信息,若互聯網平台與銀行進行信息的共享,銀行便可以較低的成本對客戶進行新的分類與更為準確的定位,如對新婚夫婦提供「新婚卡」的服務,在結婚準備工作時刷卡消費,在喜宴結束後進行還款,這種更為人性化的服務,需要互聯網提供的大量信息。同時,銀行在風險掌控制中投入了大量成本,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合作可以使新生的互聯網金融減少對風控成本的投入,銀行亦可在互聯網金融出現資金短缺時提供必要的幫助。
當然,永遠也不要忘記監管的力量,虛擬銀行卡正是在政府強而有力的監管下而被禁止的,而商家傭金、利息利率等更是有著國家法律的規定。
商業模式第二次作業:當信用卡遇上花唄
馮漢超1950年,信用卡的雛形已出現,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它已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當現場購買價格較高卻又不至於專門為其貸款、暫時無法完全支付卻又急用時,擁有一張信用卡可以說是再好不過,然而時代變遷,當信用卡這一曾經「modern」之物也受到挑戰時,也許我們應當好好思考一下下面這些問題。
------------------------以下僅為個人觀點---------------------------Part1.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付款」這樣的的服務:
眾所周知,所謂信用卡,即銀行提供給資信狀況良好的用戶的一種先消費後還款的小額信貸支付工具。信用卡刷卡消費在免息期內都是免息的,乍看上去,這彷彿是一種友好和諧的福利:忘記帶錢了?沒關係,先借我的花過後再還就是了。然而作為一種可以用來牟利的商業模式,信用卡的存在絕沒有這樣簡單。那麼用戶「先消費後付款」的模式意義在何處,其利益又從何而來?關於其意義的討論,其實可以說是一句廢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只不過這裡的利要分顯性可見的利潤和隱性不可見的優勢兩種。顯性的利潤,在這裡比如利息收入,年費收入,商戶回佣收入,取現費,懲罰性費用,增值服務收入等。具體每項收入在此不做詳細介紹,請自行搜索網頁關鍵詞「信用卡的盈利模式」謝謝配合。然而這種顯性的利潤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彷彿並不盡如人意,在中國改革開放不足50年這種時代背景下,國家的信用體制尚不健全,許多人對提前消費尚持保守態度,寧願省吃儉用將工資一分分攢下來為未來兒女的學費、自己年邁時的生活費、醫藥費考慮。寧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這一句古話和曾經的貧窮記憶令許多人只願意求穩保平安即使有信用卡也只是為了以防萬一而已。因此現在的信用卡業務並沒有如其預想中那樣景氣。然而各大銀行並沒有因此放棄信用卡業務,這就涉及到它的隱性利益方面了:促進市場資金的流通同時鎖定賬戶和資金,增加客戶粘性,推進公司其他業務的進展。這一方面在短期可能成效不明顯,但在長期看來很有可能會產生鏈式反應的效果。從這一點看來,先消費後付款這一模式的確可以吸引許多消費者成為銀行的客戶或至少是未來的潛在客戶,在未來可以從其他各個方面為銀行產生利益(比如參與定期和活期儲蓄、理財等)。何況作為通過金融手段創造財富的典型,銀行業的景氣與否與市場上資金的流通度緊密相關。先消費後付款這一模式使人們逐漸接受提前消費這一觀念,改變之前的保守投資方式,可以讓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流通並提升購買力,憑此創造更多的職業崗位、投資機遇等實際上是銀行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其開拓業務的空間。由此看來,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卡制度在銀行的發展而言是有益的。但現在問題到了,為了保證未來的發展,銀行需要足夠的消費者持有本行的信用卡,但為了本行不會因為持卡人過度消費無法償還導致資金虧空,銀行必須設置信用額度的上限並設置較嚴格的審核機制(即提高允許持卡的「門檻」)。這個問題尚未解決,有湧現出如「花唄」之類的低門檻網上信貸公司。這些公司的營業機制與信用卡業務如出一轍,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衝擊。那麼,面對這種「競爭對手」,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何去何從?Part2. 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網路金融服務中已經陸續湧現出類似信用卡的業務(如花唄,借唄),請問傳統的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你會提出什麼建議?
首先分析一下二者的優勢與劣勢:信用卡面對人群狹窄,辦理手續複雜,受地域差異限制嚴重,而且在這個互聯網飛速發展、網購成為一種趨勢時顯得笨拙繁瑣,但是信用額度較高,有政府的支持,安全性強,受民眾信任。 而如「花唄」這一類的網上信貸公司受眾廣、手續簡便靈活、只需一台移動終端便可隨時隨地支付,順應了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需求然而畢竟作為個人名下的公司,信用額度不可能過高,政府的扶持力度也通常不會如國營的銀行那樣強,更何況作為一種新型的模式,通常很難讓人們如信任銀行那般信任它。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實體信用卡業務短時間內不會因為「花唄」這一類網上「無卡片信用卡」業務的衝擊而退出舞台。但由於科技的發展,未來互聯網會發展到占人們生活多大比例現在仍然未知,網上信貸這一新興業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樣一來,實體信用卡業務的地位就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如若一直堅守之前的戰略不作改變,與網上信貸的競爭很有可能會以信用卡業務一蹶不振的失敗告終。那麼進行改變積極應對競爭是否就可以了呢?個人認為這也並非最佳的選擇。作為國家扶持的銀行業務與幾乎壟斷國民網上消費(也是現今消費一個極重要方式)的民營巨頭競爭,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都很有可能造成國內經濟的動蕩。因此,避免惡意競爭,採取合作手段才是最佳選擇。從上方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銀行信用卡業務與網上信貸業務恰好可以優劣互補:作為網上信貸,可以利用其快捷性和便利性,搜集用戶支付資料,並通過大數據進行計算保證用戶信用可靠不至於出現惡意透支情況,同時由實體銀行業作為其資金等提供方,為用戶的安全提供保障。二者聯合,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地信用消費,由此,用戶享受其便捷與安全,而銀行與信貸雙方共享利益。如果這種模式在國內市場的使用能夠滿足各方的需求,甚至可以考慮借如現在的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平台介紹,政府支持的銀行進行信保,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市場。當然這是後話,但應該可以看出,二者合作能夠產生的利益對雙方、對消費者而言,都可能會超過競爭的結果。傳統「信用卡」業務VS互聯網金融服務
Q1: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客戶「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
人民日報體:信用卡給客戶提供「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還免利息,那它怎麼賺錢呢?
你以為銀行賺錢真的只靠存貸利差嗎?那你太天真了!今天就來扒一下銀行信用卡的賺錢套路:
1. 商務回佣(銀行向能提供刷卡服務的商家收錢)
銀行在每筆交易中都會向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然而這個手續費在去年來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個人認為也是造成信用卡消費額逐年下降的一大原因。以前是根據行業劃分,一些如汽車,建材行業,無論金額大小,銀行都是向其收取固定金額的費用作為手續費。而就在去年,人民銀行發不了信用卡消費新規定,無論行業,上不封頂,統統以千分之六收取手續費。以如下圖汽車銷售行業為例:
可見,信用卡手續費收取規則調整之後,商家的利益有了較大幅度的減小。也正是順應了信用卡手續費收取規則的轉變,許多商家向顧客提供了直接0利率的分期付款服務,實際是為了規避銀行高額的信用卡手續費。或是將這筆手續費加入商品原價之中,由顧客來承擔。
2. 利息&罰息(向客戶收取)
如果到了最後還款日但是我的錢還不出來怎麼辦?銀行會給你兩條路選擇:
(1)你主動向銀行提出,未能還款的部分轉為消費貸款,並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
(2)你賴著不還,銀行按日收取一定比例的滯納金,並且這筆不良信用將會計入個人徵信記錄中。
3.年費
雖然近年來許多商業銀行為了吸引客戶來辦卡,推出了一年消費滿多少筆或是多少金額變可以免年費,但是這只是面對一些普通客戶的利民服務,只是各家商業銀行低端競爭的一種手段。銀行真正希望的是一些針對高端客戶的服務。
以運通公司所發行的百夫長黑卡為例:
該卡的申請條件:你得足夠有錢
該卡的年費:約合36000RMB/年
該卡的信用額度:無上限
該卡的服務內容:自由出入全球主要城市的頂級會所,24小時的理財周全服務,全球救援,全球主要城市頂級商場酒店的尊貴禮遇等[1]
銀行就是要這樣的客戶啊,這樣的客戶還在乎什麼高昂的年費啊,持有這樣的一張卡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Q2:在互聯網金融服務的衝擊下,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你會提出什麼建議?
1. 互聯網金融申請遠比銀行簡單的多
本人並非剁手黨,網購經歷也不是太多,不過支付寶還是有的,出於好奇就嘗試了一下申請花唄:從申請到擁有100元額度不到兩分鐘。
還可以一鍵提高額度:
作為一個非剁手黨,月消費90%以上都用於充學校飯卡。因此,善良的螞蟻金服給了我100元的信用額度。
然而,某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沉迷網購者,申請花唄結果如下:
她的花唄信用額度達到了13000元
所以像花唄這一類互聯網金融服務所給額度,主要依據是在電子商務平台的消費數額,交易筆數,網上購物交易信用等。對於年齡,職業等限制遠沒有銀行那樣苛刻。花唄所能提供的最高額度也只是5萬元人民幣。
本人由嘗試著在某商業銀行網站上嘗試申請了信用卡。當我填完了一系列個人信息之後,跳出了下圖畫面:
p.s.此處僅討論信用卡申請,無打廣告之意。
我的信息將在未來3個工作日內被層層審查,結果想必是be refused……
以上是一個已滿18歲,卻沒有正常收入的苦逼學生的申請結果。
那讓我們來看一下一個未成年小朋友申請的結果會是如何?
所以,在任何一家銀行申請一張信用卡面臨的都將是一個全面的審查,銀行所考量打分的不再僅僅是你在某電商平台上的消費記錄,而是要根據職業,年齡等因素來評判一個人是否具有申請信用卡的資格,以及所給額度的定奪。
2. 信用卡和互聯網金融服務使用領域不同
依舊以花唄為例,花唄現已走出了阿里,投身於其他大型電子商務平台,比如亞馬遜、蘇寧等;本地生活服務類網站,比如口碑、美團、大眾點評等;主流3C類官方商城,比如樂視、海爾、小米、OPPO等官方商城;以及海外購物的部分網站。甚至是華山醫院也開始支持花唄支付。[2]
在以上支持的平台上,大眾因其方便快捷性更傾向於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所以以花唄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如今已基本覆蓋了日常大眾的衣食住行等領域的需求,不知日後會否有進一步的拓展。但是一旦超出了信用額度,或者是在境外消費時,信用卡則成為了主流的選擇。
3. 信用卡和互聯網金融的目的不同
在Q1中已經詳述了信用卡的賺錢套路,那在此再分析一下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目的:
(1) 給一些沒有申請信用卡資質的用戶一個能夠借貸的機會
(2) 提供一中方便快捷的支付模式,吸引更多用戶加入,刺激消費量。
(3) 收取逾期利息
之所以把收取逾期利息放在最後一條,是因為這並非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初衷。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主要目的仍放在刺激消費量,實現公司其他產品或服務的進一步盈利。
4. 信用卡和互聯網金融所能提供的活動不同
目前信用卡基本上是以「積分換好禮」,飯店消費打折等形式的活動來吸引客戶,這對於消費能力不是很強的年輕人沒有什麼刺激性。而互聯網金融服務,尤其是針對它所綁定的電子商務平台,往往在支付時就有立減的優惠,金額隨機這也增強了消費的刺激性。
由以上信用卡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對比,傳統信用卡面對互聯網金融服務的以下三大挑戰:
1. 信用卡的授信條件較為嚴苛
解決方案:
(1)提供給一些知名大學學生較小額度的信用卡(某不願透露姓名的信用卡相關從業受訪者無奈得表示「可能會助長大學生的不理性消費」)
(2)以資產作為抵押,使家庭主婦,自由職業者能夠成功申請到信用卡。
2. 信用卡使用的手續比較繁複
解決方案:推出虛擬的信用卡服務,使得信用卡消費亦可線上直接輕鬆操作。
3.信用卡的活動較為單一
解決方案:提供更多的實體優惠活動,刺激大眾的線下消費熱情。
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服務大量湧現的今天,傳統信用卡著實感受到了威脅的步步逼近。線上平台信用卡「略輸文采」,而線下支付互聯網金融則「稍遜風騷」。傳統信用卡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硝煙漸起,孰優孰劣尚且仍需靜觀其變。
致謝:
某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沉迷網購者,一個未成年小朋友,某不願透露姓名的信用卡相關從業受訪者
參考資料
[1]百夫長卡-百度百科
[2] 花唄-百度百科
以上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歡迎討論~聊聊信用卡一、信用卡為什麼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 就我個人而言,在消費者和銀河進行信用卡消費的過程中,銀行扮演了一個披著天使外衣的惡魔的角色,而消費者則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天使。表面上銀行在為消費者考慮:①信用卡使用方便,簡化了收款手續; ②信用卡發卡銀行通過與不同商家的合作可以幫助消費者優惠結賬,可以省錢,還有積分禮品相送活動; ③使用信用卡則無需使用現金,增強了消費者的安全感; ④可以超前消費,滿足消費者「買!買!買!」的慾望; ⑤使用信用卡可以積累個人信用,在信用檔案中增添誠信記錄; ⑥使用信用卡甚至可以超前取現,方便快捷; ⑦信用卡的一卡雙幣形式使其可以通行全世界; ⑧信用卡擁有特有的附屬卡功能,方便共同理財;銀行同時還在為社會考慮:①信用卡簡化了收款手續,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力; ②信用卡促進了商品銷售,刺激了經濟快速增長;看到這裡,各位純真無邪的小天使一定要「沸騰」了。「哇哦!這種利國利民利社會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抓緊時間買!買!買!」可是事情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人民日報估計又要發文「如此利國利民的銀行到底如何賺錢?」了。銀行發行信用卡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賺錢。① 信用卡都是要交年費的,如果想要免年費則必須在一年內使用信用卡達到規定的次數;這時候小天使們又要「沸騰」了。「年費必須得免,不然多虧啊!」於是小天使們就走上了刷信用卡的這條不歸路。想必各位小天使們刷嗨了,使用次數絕對可以免年費了。但是,到了每月的賬單日,各位小天使看到簡訊的瞬間一定懵逼:「天吶!鬼知道我都買了些什麼?」② 信用卡的利息都是很高的,如果消費者錯過了還款日,那麼就會像借了高利貸一樣,利滾利,並且利息是按天計算的;這時事情就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小天使們開始尋思著如何還錢了。有能力的小天使表示沒有什麼壓力:「終於結帳了!」動動手指頭就把錢給還了。準備吃土一個月的小天使們則咬咬牙:「申請分期吧,多交點利息,下個月開始吃土!」而對於連吃土也還不起的可憐的小天使們來說,可正中銀行下懷。銀行表示:「就等著你們過度消費呢,坐等收利息哈哈。」而這些小天使也不是沒有招:「哈哈我再辦一張信用卡,讓它們互相還吧!」然而信用卡是不可以免息取現的,你還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刷卡消費的地方配合你作假。其次,實際上你只有第一個月的錢是真正能用的。第三,你最終還是要還錢的,這樣做只是節省了第一個月借錢的利息,而且操作複雜,如果有一個月你忘記了操作,那麼你將會面臨比你省下的利息多得多的罰息了。所以,各位小天使們不要太天真了。③ 信用卡可以積累個人信用是建立在消費者及時還款的前提下的,如果消費者長期惡意欠款,便會影響個人信用記錄,甚至被銀行打入黑名單,影響以後向銀行申請貸款;因此,我認為信用卡提供「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的主要目的是賺錢,其次是為了方便消費者(這一點也很重要)。信用卡針對的客戶群體也是高等收入人群,因此,對於收入一般甚至還沒有收入的小天使們來說還是不要輕易辦理信用卡了,不要天真地以為辦信用卡可以省錢了,你省下的遠遠沒有銀行賺的多。二、在互聯網支付服務的衝擊下,對傳統信用卡業務的建議; 如今網上有類似「信用卡」業務的服務商主要有花唄、借唄等。我們以花唄為例來比較一下互聯網「信用卡業務」和傳統信用卡業務的區別,並對傳統行用卡業務提供一些建議。1、 花唄定位的消費人群在中低檔範圍內,主要賺取其衝動消費帶來的收益,而信用卡定位的消費人群為高等收入人群。因此銀行要牢牢抓住高等收入人群,為其儘可能多的帶來便利;e.g.延長免息期,因為高等收入人群本來就有能力還款,所以可以適當放寬對其的限制(不限於僅延長免息期)。2、 花唄目前的可使用範圍沒有傳統信用卡廣,因此傳統信用卡可以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合作商家,更加凸顯在線下消費為消費者帶來的方便性;e.g.加強與食品和服飾商家的合作,推出優惠買單活動,因為數據表明,網友利用花唄消費最多的產品為零食和服飾,傳統信用卡如果更加深入地發展這一業務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客戶以及一些中等收入人群,並且線下購買這類產品可以讓消費者更加放心。3、簡化付款程序,增強免密支付的安全性;4、增強客戶的信任度,不可不考慮客戶的實際消費能力便為其設置較高的信用額度(過度授信),導致其過度消費並承擔高昂的利息;5、花唄是不可以直接取現的,但是消費者可以使用一定的手段來實現「套現」,然而「套現」是會影響消費者的信用積分的。因此傳統信用卡可以適當降低取現的手續費,讓客戶享受到花唄等互聯網支付服務所沒有的服務;6、進一步擴大其在海外的使用範圍,實現多國一卡通,為客戶帶去更多花唄等互聯網支付服務所沒有的便利;
- 分析信用卡提供「先消費後還款」的原因
信用卡提供「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很大程度上佔用了銀行的流動資金,而用戶只要在規定時間內還款就不用支付任何利息,各家銀行為何要爭相推廣看似無利可圖的信用卡業務呢?信用卡提供商為用戶提供的是一定時限內一定額度的免息貸款消費服務。在「早買早享受」的消費理念甚囂塵上的如今,用戶自然會切嘗試這類只要按時還款就能免息貸款消費的服務。然而,對於用戶而言看似免費的信用卡服務實際上在不知不覺間賺著錢。按照第二節課的說法,信用卡服務的毛既在羊身上,又在豬身上,同時牛買著一部分的單。這裡先借用陳琛老師課件模板繪製並分析信用卡服務的商業模式示意圖:
註: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信用卡服務提供商默認為某家特定銀行而不是信用卡組織。
1.識別利益相關者
- 信用卡提供商
- 信用卡用戶
- 接受信用卡支付的商家
- 廣告商
2.連接相鄰雙方或多方的局部關係
(a)首先是用戶與信用卡提供商之間的利益關係
信用卡提供商為用戶提供信用卡服務,而用戶支付給信用卡提供商的費用則分成以下幾類:
- 年費。隨著信用卡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除了少數超高額度的信用卡提供商之外,收取年費的銀行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承諾一定的消費額度類似的方式維持一定的固定收入。
- 利息。不怎麼使用過的信用卡的同學可能會問:「誒,這信用卡不是號稱按時還款就可以免息的嘛?怎麼還收起利息來了?」信用卡是免息的沒錯,但是前提是按時全額還款。不少用戶刷信用卡消費是因為手頭緊張,大單消費能分期就分期,於是,這類用戶會在還款期前選擇還規定的最小或部分額度,雖然可以避免支付罰金,但還是要為沒有還的部分支付10%左右的利息。這類利息佔了信用卡提供商收入的很大一塊。利息還有另外一塊,是取現利息。信用卡額度除了可以拿來直接購買商品,還可以進行提現,但是不像直接購買,提現是需要支付利息的。
- 回傭金。用戶每在商家使用信用卡消費一筆,商家就需要為信用卡提供商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 罰金。字面意思,超過一定時限還沒有還清規定的最低額度款項,用戶相當於違約了,除了扣除信用積分還要再額外支付一筆罰金。
- 自己。上述的四項都只圍繞著用戶和發卡銀行,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模式,但實際上用戶在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同時正在將自己交給發卡銀行並被引向他們所想要用戶去的業務中去。
(b)商家與信用卡提供商之間的利益關係
用戶每消費一單,商家向信用卡提供商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作為回傭金,而信用卡提供商則是通過為該商家提供信用卡收款服務來為商家爭取到更多的客戶。
(c)贊助商與信用卡提供商之間的利益關係
很多信用卡都與其他企業聯合發行聯名信用卡,贊助商通過向信用卡提供商支付一定的贊助費,讓銀行發行與贊助商聯名的聯名信用卡,此類信用卡的申請要求相對低並且對於贊助商的業務會有指向性的優惠。(e.g.百盛購物信用卡。招商銀行與中國百盛集團聯袂推出百盛購物信用卡,此卡既是百盛積分卡,又是招商銀行信用卡。可不定期的享受百盛門店內特約商戶的購物折扣貴賓待遇。同時,還可以享受招商銀行的積分獎勵活動,兌換招商銀行的禮品)。發卡銀行將獲得的用戶引流到贊助商的業務中去。這裡的贊助商實際就是牛的角色,為信用卡提供商的免息貸款服務買了一部分的單。
(d)發卡銀行收入引擎與信用卡提供商之間的利益關係
這兩家實際上是一家的,分屬銀行的不同業務部門而已。信用卡服務部門利用信用卡的某些優惠或者是廣告宣傳,將信用卡用戶引流到給銀行的盈利率更高的收入引擎中(e.g.大額貸款、理財產品等),同時收入引擎會從賺取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給到信用卡服務部門維持其正常的運轉和進一步擴張。
3.識別產品服務的形成,費用,流向
這一部分在局部關係的分析中已經大致梳理清楚了,這裡不再贅述。
4.盈利模式:資金流向和價值分配
信用卡提供商一方面賺著信用卡用戶的錢,一方面賺著支持信用卡支付的商家的錢,同時也會有自家銀行的其他業務部門的資金輔助以及贊助商的資金。這些比例各家均不相同,下圖僅供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
—————————————— 信用卡商業模式分析完畢 ———————————————
花了這麼大篇幅分析信用卡的商業模式,信用卡提供「先消費後還款」的原的因已經很明白了。雖然信用卡服務本身的盈利率不是很高,但是用互聯網的「免費思維」來思考,一切就都說的通了。信用卡服務可能賺不到部分用戶的錢,但是依舊還是能賺到另一部分用戶(時間或空間維度上的其他)以及商戶的錢,此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同時,由於還有自家收入引擎的加入,使得信用卡服務還有了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性質;最後,贊助商的引入就像是找到了一頭買單的牛。
- 對於網路金融「類信用卡」服務的推出,傳統信用卡如何應對?
前面很多同學的回答都認為以花唄為代表的網路金融信用卡和傳統信用卡差異大,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花唄等網路金融信用卡實際正在蠶食傳統信用卡的部分市場。花唄、京東白條這些網路金融信用卡基本上都是基於自家的電商平台根據用戶過去的消費情況來給予一定的信用額度,換句話說他們的適用範圍大多是線上支付平台。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網路金融信用卡是伴隨著網路支付平台的衍生產物,他們的興起是必然的。要應對網路金融信用卡的衝擊首先要找到這類服務指向的用戶人群:
- 在自家電商平台上消費的客戶
- 線下使用移動支付消費的客戶
花唄可以用來在一些淘寶商鋪或者是天貓商鋪在一定額度內分期購買商品,其實支付寶是支持使用信用卡付款的,但是我們要在分期購買商品時往往會選擇用花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支付介面是支付寶,它雖然不能阻止你使用別家的信用卡支付,但是它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手段將客戶引向自家的花唄。
上圖可以看到,花唄正在試圖成為用戶的付款第一選項,只要你的消費還沒有超過固定的額度,那就默認使用花唄支付,這可以認為是花唄向線下進軍的標誌。如果說傳統信用卡對線上購買有先天劣勢輸給網路金融也就罷了,但是現如今原先作為大本營的線下支付也在被網路金融蠶食,肯定讓各家銀行坐不住了,面對競爭,傳統的信用卡面對以下兩個課題:
- 如何在線上支付里分一杯羹
- 保護自己的線下支付市場
實際上,傳統信用卡提供商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應對了。以Apple Pay為首的一眾手機支付應用在傳統信用卡被網路支付打的落花流水時當成了救星。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支付,隨著網路支付的興起,支付介面逐漸地從銀行卡變成了手機支付應用,傳統銀行卡輸就輸在沒有自己的網路支付平台,但是Apple Pay的出現直接為傳統銀行卡將這一先天劣勢抹去(至少在手機端)。在用戶看來使用體驗差異不大的Apple Pay和支付寶實際是兩大信用卡模式在手機里的不同陣地。
抱著手機廠商的大腿,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網路支付平台,傳統信用卡勉強可以和網路金融信用卡扳一扳手腕,但是用戶習慣的培養的自身產品的宣傳依舊任重而道遠。如果Apple Pay沒有足夠的優惠力度,依舊像今天一樣高冷的話,相比很難搶奪支付寶的用戶(至少在中國是如此)。很難想像某一天你打開蘋果手機看到一條通知說:「使用Apple Pay付款可以享受8折優惠!」但是如果傳統信用卡提供商不做出這樣的讓步,那Apple Pay在與支付寶的競爭中的後入劣勢就很可能了使其形同虛設了。
在另一方面,傳統信用卡在彌補自己的先天劣勢的同時,必須要去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優勢。依據上次作業中的「長尾理論」,高頻次的小額信用卡借貸與低頻次的大額借貸各自佔據信用卡利潤的一半左右。低頻大額市場沒有高頻小額那樣需要面對網路金融的衝擊,如何進一步挖掘其中的利潤是傳統信用卡公司要思考的問題。信用卡發展至今幾十年,其特性隨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地改變著。年費制度隨著競爭的激烈,被逐漸淘汰,但這並不是完全沒有存在意義的。眾所周知,信用卡界的至尊運通黑卡早已是超過了普通信用卡的存在,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但是運通黑卡不支持申請,使得無數願意為其支付巨額年費的人(暴發戶為主)有錢也沒處申請。鑒於黑卡的獨特性,完全放開申請絕對不是明智之舉,不過銀行可以就申請標準來謀取新的盈利點。身份地位不足但是有錢的暴發戶們渴望花錢得到黑卡以被上流社會認可,那銀行就狠狠地利用這一點,為黑卡設置極高額的申請費用或者是極高額度的最低消費標準,將黑卡變成一種奢侈品而不是一種信用卡服務出售給哪些需要以黑卡作為身份象徵的人群。不談所謂這樣的黑卡是否還是原來的黑卡,至少是一大盈利點,銀行在特定的情況下可以考慮。
網路金融的虛擬信用卡正在洶湧而來,傳統信用卡必須從整體上審視二者的優劣做出改變,否則只能看著自己的用戶一點一點地被拐走。
信用卡的本質是一種超前消費。
背景:改革開放後的中國面向世界,中國人的思維變得開放,超前消費這個消費方式慢慢從西方移到東方。國際環境的改變,國人思想的變化,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商業模式成功進入了中國。我們仍能發現現在家庭中的老大爺老阿婆對於信用卡仍持以懷疑態度,銀行里的信用卡的受眾一般是處於中年的生活較為穩定的人群。當然,這也不是說他們沒有進行過互聯網借貸。不過互聯網借貸,最大的人群應該都是年輕人回到第一個問題,我認為,這是一種吸引人們來消費的手段。信用卡的存在明面上是一種讓人們緩解自己手中資金運轉不開的方法。但從我的角度看,人們使用信用卡並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如果這樣,給你信用卡的機構也不會給你信用卡了,他們鼓勵你花未來的錢,希望賺你未來的錢。說的不好一點,它已經捆住了你未來的花錢道路。最終目的自然是獲得利益。
筆者未滿18歲,某日在看郵箱時,發現某行給我發了一條「恭喜,點擊領取你的信用卡,您已經有申請資格」的郵件。筆者想了想,之前沒收過此類郵件,而發信又是我開始上大學時。我發現:事實上銀行已經開始把目光移到經歷過高考開始更加自由生活的大學生身上,這很正常,這類人群花銷波動大,指不準某個時候需要一些錢。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花唄、借唄這種類似信用卡的業務開始出現,它們有什麼優勢呢?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是其編輯成本為0。可以說完全不需要線下,並且他們的門檻很低,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在上面借錢。這樣的話,銀行自然壓力大,儘管他的存在更令人放心,但他不得不開始自己的轉變,希望把人們的目光聚集起來。畢竟互聯網中用戶的信息最值錢。花唄這東西我媽媽在用,於是我問她這是用來幹什麼?是信用卡么?我媽這樣告訴我,她說不太清楚,類似吧。我又問:它的開辦流程是什麼?我媽媽說有一天花唄突然通知她可以開了。然後我媽媽的手一抖,就開了一個花唄,只要眨眨眼拍張照。然後我媽媽說花唄跟支付寶是連著的,平時淘寶之類的可以直接用花唄,它會給你一個額度。淘寶購物多的,額度也會隨之提高,並且消費時只要不超過額度,按時還上就行。由我媽的親身經歷便可現發現在互聯網上開信用卡是多麼的方便。 我開始想銀行的優勢。首先它的資本強大,國企占銀行大多數。其次,我了解到,銀行的卡一般都是跟公司綁定的。所以一般個人的工資都是都是發到銀行卡里,基本上沒有人的工資是會直接發到支付寶里。但是,支付寶有銀行比不了的又是,因為支付寶的存在,能整合所有的銀行。比方說,如果你在花唄里用信用卡消費,你可以用任意一張你擁有的卡還上錢。這個銀行卡肯定比不上。這樣的話,銀行自然壓力大,儘管他的存在更令人放心,但他不得不開始自己的轉變,希望把人們的目光聚集起來。畢竟互聯網中用戶的信息最值錢。至於銀行如何抵禦這種衝擊呢,我的建議是:1.和支付寶的合作可以更加緊密,支付寶畢竟只是個虛擬的網上交易平台,方便的同時肯定有很多限制,銀行虛擬信用卡入駐肯定會受到人們的歡迎。2.提高銀行辦卡的方便度。並不是說要降低銀行信用卡的審查標準。大家對排隊肯定都是恐懼的,如果能直接線上審查,對銀行本身肯定是有益處。就如同我本人突然收到的郵件一般,我以為可以直接辦信用卡,但事實是要提交一大推文件,比較麻煩。3.增加銀行之間的合作,減少惡性競爭。4.可以開展各種營銷活動。與更多的商家合作,像什麼"使用某行銀行卡,可以7折"這種優惠越多越好,吸引人們的眼球。這可以借鑒花唄,如下圖所示,其中已經有淘寶搶購的味道了,怪不得我媽直接上手了。。Question: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改變來應對可能來自互聯網的競爭業務?
(1) 簡要分析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
所謂信用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貸記卡。貸記卡註冊所需要的一般是個人的身份信息,財產證明以及開卡的工本費等即可。(當然現在很多工本費也取消了)這樣看似非常的低廉的開卡成本,使得很多人會去註冊貸記卡。而這樣如此,信用卡的普及度就得到了提高。但是,信用卡這樣提供看似免費的服務,那麼它是怎麼獲得盈利的呢?其收入來源的方式如下圖可見:
從圖中可見,信用卡的盈利點主要來自於刷卡手續費產生的交易傭金和信用卡透支逾期未還款部分產生的循環利息。
- 交易傭金的模式可以根據下圖看得到,發卡銀行和收單銀行雙方獲取利益的方式一般都是從商戶處得到一定的傭金回扣(這個是由商戶和銀行雙方在用POS機刷卡的金額上設置比例支付給銀行作為回佣),這是對於銀行提供交易方式和交易平台的一種認可和使用服務的付出。
- 一般國內的刷卡交易是由商戶和銀行以及結算組織採用的721規則,也就是回佣的七成歸開卡 銀行方,二成歸收卡銀行方,一成歸結算組織的中間結算環節(在國內的結算組織只有中國銀聯一家獨大)。
- 而循環利息是由持卡人在進行了透支消費之後,在短期內(大多數銀行設置在50天左右)並沒有把對應的款項還給銀行,透支部分就會按照一定的利率進行複利計算需要還款的利息。這一部分也是銀行的收入的主要來源——用戶透支的所支付的利息。【但是根據我身邊持有信用卡的人了解下來,他們的消費都趨於理性,並不會出現透支消費的情況,而且大多人一般也不會採用透支的方式去消費物品和服務,故而我對銀行在這個方面獲利保留一定的意見。可能這個方面並不是針對普遍的用戶的盈利,而是針對個別的極端用戶的情況的。】
- 當然前面的圖中還提到了年費這一模塊的收入,但是現在很多信用卡的發卡行的年費往往都是可以通過年消費筆數來避免持卡人的年費的支出。所以大部分信用卡的年費並不是由用戶來承擔的,用戶通過消費,把年費這一部分可以說是轉嫁到了商戶身上承擔。
- l通過對於客戶消費情況的進一步了解,對於客戶可以採用推銷保險或者金融理財服務以及其他銀行的服務來使得用戶拓廣在銀行的各種服務的項目,通過和其他服務模塊的打通來獲取收益。
- 信用卡資產證券化。就是通過對於信用卡的未來的預期收益進行評估,而後像證券一樣,對於評估的資金借給(籌款)客戶,而客戶的還款則是通過信用卡的未來收益來完成的。這個一般是針對擁有大額金融和足夠償還能力的客戶的,但是這種交易之中產生的傭金或手續費會根據款項而產生一些大額的銀行的收入。(但一般是對於企業客戶或者創業的中小型企業會有這種的模式。)
而信用卡這種先行消費後還款的模式就是相當於一種借貸,這種借貸金額的多少是根據一開始申請卡的時候的資產or信用評估來進行審核的。而先行消費再進行還款是信用卡誕生的一種方便的初衷,可以用於賒賬,然後再將欠款及時還清即可。這是對於高端用戶和高消費用戶的一種消費時候的快捷方便的手段,在沒有現金的情況下可以及時消費,免去了麻煩。
而且銀行可以和商戶進行合作,就像招行、浦發等銀行的信用卡,很多是和飲食娛樂的商家有合作的,通過消費達到一定的積分會有福利的享受或者對應店鋪的折扣和促銷,這不僅僅是使得發卡行能夠在客戶的多筆消費之中充分獲得傭金的收益,也是使得對應的商家得到了大量的客戶和名氣的推廣,這是銀行和商家的雙贏的行為,而客戶也好像自己得到了不少的折扣優惠,也會非常樂意。(當然這是要客戶在信用卡的模式下有消費的基礎和能力,同時也要客戶習慣了這種信用卡消費的生活模式才能不斷推進,當然隨著人均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國際化程度的趨近,的確有這種趨勢和客戶的湧現。)
(2) 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網路金融服務中已經陸續湧現出類似「信用卡」的服務(如花唄,借唄),請問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你會提出什麼建議?
原本的信用卡是為了避免掏出現金的麻煩以及有的時候沒有攜帶現金,為了避免尷尬,而使用信用卡這一手段,可以在一定的額度內進行透支消費,日後再換上對應的款項,這是一種方便用戶消費的模式。但是隨著現在電子支付的普及,的確現金支付的模式逐漸被取代,越來越多人把現金兌換成電子賬戶里的數字進行消費。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作為電子支付,同樣避免了現金支付的麻煩。而信用卡刷卡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在支付寶進一步推出了花唄、借唄,使得信用卡有了一個電子支付平台上的競爭對手,這是一個巨大的衝擊。
筆者也開通了花唄,而且因為上半年的消費較多,故而一經開通,審核下來就有通過的花唄2k的額度可以進行消費。而筆者的印象之中,花唄每個月的欠款是在下一個月的9日or10日統一還清的,筆者沒有逾期欠款未還的情況,故而筆者在實際體驗的情況下沒有感受到還款的利率。
根據花唄裡面提供的幫助,我了解到,花唄是無法主動申請提高額度的,賬戶額度的提高是根據對於支付寶賬戶的評估而完成的,用戶只有手動調低額度的許可權。花唄無息還款的最長時限為41天,略低於銀行平均的50天+。不過,花唄所提供的額度比銀行所能夠提供的一般來說比較少,而且使用花唄的人比較多主要是因為是通過支付寶的渠道順帶開通的。不過根據資料可以知道,花唄所關注的客戶和銀行信用卡所關注的用戶群體並不相同。花唄所更多帶動的是中低收入的人群,對於學生群體和低收入的群體的小額信用借貸更加能夠促進他們的消費。而且花唄一開始更多是用於天貓和淘寶上的購物,原本是為了阿里自身商業帝國的模式中的一環服務的,現在是更多與線下的商家做活動,共同促進花唄等電子支付的推廣度,更好地鞏固阿里的商業帝國。
而借唄則是一種如同借貸一般的產品,申請門檻是芝麻信用的信用分高於600分,根據信用分有不同的借貸金額,最長的還款期限為12個月,貸款日利率為0.045%,隨借隨還。這是一種貸款產品,與信用卡的衝突部分可以說比較少。
這樣了解下來,借唄這一產品對於信用卡的衝擊其實並不大。那麼主要的衝擊還是來自於支付寶的花唄這一產品,與信用卡的功能相當相像,都是提供消費的透支額度,然後在一定時限內還款可以免除利息。而且大多採用和商家合作的模式,從商家那一部分收取一定比例的運營成本的費用。不過信用卡大多在於實體商家,現在在向網上虛擬商家延伸,而花唄一開始著重於阿里集團下的淘寶和天貓等互聯網購物平台,現在也在和線下的商家展開合作,謀求更多的利益。
那麼多角度地來分析一下特殊環境下信用卡和支付寶花唄的使用情況:
- 境外消費:當人們在境外旅遊或者在商務出行的時候,人們一般是兌換一些外幣,然後就是攜帶信用卡,而非採用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手段。其一是中國銀聯作為結算組織之一,與國外的信用卡發卡行也有接洽,在使用外幣結算方面有著優勢和便捷的服務。其二是國外由於信用卡最早興起,國外使用率較高,對於信用卡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在境外消費起來普適度也比較高。而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台,並沒有這樣的優勢,既沒有完全打通境外的市場,難以在購物之中獲取優惠,而且在外匯的兌換方面沒有銀聯/MasterCard/VISA那種有著更久歷史的組織有著縝密快捷的操作流程和服務。
- 國內超市商場等實體商家:如果買的是大額的商品,人們更多傾向於使用信用卡,因為信用卡有較多的額度。如果買一些日用品,人們會更傾向於使用平日使用更多的手機進行快捷的掃碼支付。完全是根據金額和便利程度區分了人們日常的消費,兩者各有所長,故而也不是完全很明顯的區分。不過信用卡有一點是在手機沒電的情況下,可以做到支付。而電子支付終歸要依託於電子產品,而電子產品需要有電的支持,否則無法完成任何支付。信用卡在電子設備斷電的情況下是一種很好的替代,而且兩者都會有不同的針對服務。(信用卡針對的人群是收入更高的高檔人士,他們的消費會帶來大額的回佣和透支後更多的利息。支付寶花唄所針對的人群更多的消費能力較低的普通人群,他們的回佣和消費能力有限,但是勝在人多,支付寶可以通過人群的積聚效應獲得更多積聚的回佣以及廣告商的支持。)
- 電商平台:在電商平台上,信用卡由於本身的物質屬性,難以做到消費。也要依託對應銀行的電子平台才能做到消費。故而支付寶這種本身作為電子支付應運而生的平台就很好的搶下了大部分的蛋糕,而且其中的廣告和回佣也是大量的收入來源。(不過這也本身就是支付寶花唄和信用卡一開始針對的不同領域的互不衝突的互補。)
那麼面臨這些問題,銀行這一方所對應的措施可以有以下的幾種方式——
- 開設虛擬信用卡,因為銀監局對於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虛擬信用卡採用的是禁止,銀行有著先天獨厚的資金支持的優勢,可以考慮也入駐電子支付的平台。通過虛擬信用卡來擠兌電子支付的市場,而且藉此可以與網上的商家進行活動促銷來使得銀行和商家雙方獲得推廣並且從此獲利。而國外的PayPal,虛擬VISA卡等都是身邊一些同學在海淘中所傾向使用的虛擬信用卡支付方式。而在國內是否也可以這樣做,銀行有著準備金的優勢,能夠涉足這個方向,對於網路平台支付的蛋糕也更多的分享一些。而且作為信用卡,也有刺激消費的趨勢。
- 銀行已經對於不同的需求推出了不同用途和不同額度的信用卡,而且也有配套的跟進的服務。但是,對於資產的審核,阿里的支付寶花唄更為快捷和方便,不需要在銀行櫃面長時間的排隊以及資產審核信息等冗雜的手段。當然一方面,這是銀行對於自己的保護,希望能夠提供的額度符合客戶的消費能力,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恰恰也是缺陷,銀行能否建立起一系列的一整套的金融服務,從內部的平台其實就可以獲取了客戶一定的基礎金融能力信息,而不需要都要那麼多的資產證明。而且阿里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花唄等一系列產品提高了客戶的對於其產品的黏度,那麼發行傳統信用卡的銀行是不是也可以這麼做,在提高客戶對於其產品和消費上做出更多提高用戶黏度的措施呢?
附個人總結的信用卡商業模式:
其中紅色部分為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模式,綠色部分也是,但是更多的基本盈利在綠色部分,不過這部分比較少。故而信用卡一開始基本上是虧損的,但是長期經營之後,其邊際收益巨大。
參考資料:
https://wenku.baidu.com/view/5e0d7d7da8114431b90dd86c.html?from=search
https://wenku.baidu.com/view/9ba834e90029bd64783e2cc0.html?from=search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A%B1%E5%91%97/16499878?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0%9F%E5%91%97/18728090?fr=aladdin
第一問: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付款」這樣的的服務?
答:總的來說,這種先消費後付款的方式可以增加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使那些手頭本來並沒有很多資金的人可以因此而敢於更多地進行消費,從而加速了市場資金的流動,使得銀行可以在資金流動之中獲得利潤。
具體來說,銀行信用卡業務的主要利潤來源有:
①利息收入。這個利息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直接來自手持信用卡的用戶(未在無息期還清所有貸款),另一種是來自銀行用合作商家的「新增存款」進行放貸產生的利息差。
第一種是指信用卡用戶在無息期之後需支付未還清金額的貸款利息。
第二種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某用戶用信用卡透支了3000塊向某個與銀行合作的手機商買了部手機,相當於手機商在銀行的戶頭多了3000塊(可視為手機商的銀行存款),那麼就算該用戶在無息期內還清了3000塊,銀行並未從用戶手上賺到錢,但銀行可以對手機商的這新增的3000塊存款進行運作(如進行放貸),從而變向產生利潤。
許多合作商家還通過支付銀行一定的費用,讓銀行信用卡服務方為它打廣告來吸引用戶去該商家消費。下圖就體現了這一交易:
②罰款收入,即信用卡用戶未在貸款期限內還清,須繳納一定的罰金。
③商家回佣收入,即與銀行合作的商家須按一定的形式向銀行支付傭金。
④年費收入,即信用卡用戶每年須支付銀行一定的費用。
⑤手續費收入,這個比較少。
第二問: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網路金融服務中已經陸續湧現出類似信用卡的業務(如花唄,借唄),請問傳統的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你會提出什麼建議?
答:誠然,互聯網金融有許多地方優於銀行信用卡,比如: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利息利息更低,門檻更低,更便利,傭金更少,面向的市場範圍更廣等等。但我認為,銀行信用卡仍然有利可圖,只是需要在某些方面做一些改變或改進。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
①首先需要減少或免去一些費用,比如手續費和年費,然後儘可能的降低門檻,提高信用卡的便捷性,避免用戶數量的大幅減少。這其中,抓住中高端客戶是最重要的,大部分高收入人群更青睞信用卡,而非互聯網金融業務。
②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增加合作企業數量,並建設信用卡業務服務平台,發展更多的增值服務,拓展業務範圍,向互聯網伸出更多的「手」。
③提高人性化程度。在消費的問題上更加照顧用戶需求,提供一定的優惠活動,讓更多人使用信用卡進行消費。
一: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
信用卡最早出現在美國,1952年由美國富蘭克林銀行發行,在經歷了短暫的起步期以後,這種創新的信用消費模式迅速風靡整個美國。中國最早的信用卡是1978年由中國銀行代理某外資行發行的,此後若干年信用卡業務在國內一直發展比較緩慢,直到2003年中國銀聯成立。銀聯的成立使得清算和支付網路開始形成,銀行卡的支付功能得以實現,直接推動了我國信用卡市場的飛速發展。自那以後,各大銀行開始加大對信用卡業務的投入力度,競相引進戰略投資者、建立信用卡中心、擴張營銷隊伍。
從消費角度來看,信用卡的出現符合消費者的利益,解決了早期消費觀念與支付方式不匹配問題,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宜。
1. 消費觀念的轉變推動了信用卡的出現,信用卡的出現也促進了消費觀念的轉變。
2.消費觀念與支付方式的不匹配推動了信用卡的出現。
那麼信用卡的推出是否符合銀行的利益呢?這是顯然易見的。銀行悄無聲息就把我們手上的錢賺走了。
銀行的商業模式
PS: 圖侵刪
一:羊毛出在羊身上
1.利息收費: 主要來自信用卡的取現、最低還款額、逾期等之後所產生的日息收入,分期付款購物或者賬單分期都會有分期手續費等,這部分是主要收入。
2.年費收費:即用卡的同時會每年繳納一定的費用給發卡行,由於各大銀行的競爭,目前這部分收入很少。但一些尊貴的,例如某些黑卡等象徵了一些身份,比較高的年費變成了不差錢。
3.取現費:取款變成現金時所支付的手續費,因為銀行提倡刷卡消費,以及防止客戶流失以及一定的風險的一種手段。
4.懲罰性收費:超額透支,分期付款超期等支付的費用,彌補持卡人違約給銀行帶來的風險。這部分在信用卡收入中佔比較少。
二:羊毛出在豬身上
1.回佣收費:消費者買東西進行刷卡消費,商家需要分一定的比例給銀行,這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這部分主要是收單行,銀聯,發卡行進行分享。
三:羊毛出在豬身上,牛買單
1.擴充賬戶:POS機的收款必須開立結算賬戶,這就控制住了流量入口。因此會有很多銀行搶信用卡用戶,進行各種的促銷,折扣,聯名,禮物等活動,目的就是吸引客戶,搶佔流量入口,賺錢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資金歸集:店商通過POS機進行結算,商戶給普通消費者的一些分期服務,積分服務等經營過程都會為銀行歸集資金,下游採購商等使用POS機進行結算也能避免原有卡上的資金的流出。
二: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網路金融服務中已經陸續湧現出類似信用卡的業務(如花唄,借唄),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
1. 當我們通過螞蟻花唄買商品時,其實資金先是由重慶市阿里巴巴小貸公司墊付的,這是一家螞蟻金服的全資子公司,它的資金來源主要由自有資金、銀行借款和資產證券化(ABS)三部分組成。
衡量我們是否能透支,以及透支多少的標準是芝麻信用,芝麻信用是螞蟻金服旗下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估及管理機構。它會通過對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技術,結合我們過去網購和網路交易時積累在阿里巴巴手上的數據等信息,來評估我們的個人信用狀況,進而決定我們能透支的額度。
2.銀行與支付寶的關係
我認為二者是共生的關係。支付寶的出現讓小額支付變得更加快捷,想做大額支付的話,就要受到相應級別的監管,這是銀行做的事。支付寶的身份驗證是建立在銀行的身份識別基礎上的,很多金融業務的實現依存於銀行櫃檯的存在,因此支付寶需要銀行,通信等大量基礎建設。銀行需要支付寶分擔小額支付,小額放貸的壓力。金融市場需要新鮮有活力的血液。
3.客戶類型
花唄客戶主要是對銀行而言信用等級較低,無法申請信用卡的用戶,如有提前消費的慾望卻沒能幫助消費的渠道,之所以能做也是因為阿里巴巴積澱了巨大的用戶數據。花唄的出現刺激了客戶對阿里系的消費,不僅購物平台來自阿里,且金融服務也來自阿里。
信用卡的申請是有一個相對較高的門檻,至少需要有固定的穩定收入。且可以進行消費的多元化,例如實體店的消費等,通過循環貸款賺取利益。對於高端用戶,銀行想要吸引住,除了固定的年費,手續費,更希望能固定客戶的資產。
最後傳統信用卡業務面對這樣現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當然是選擇迎面而上啊。各大行攜手互聯網巨頭做互聯網新金融。
商業模式——第二次作業
——熊謙
1)為什麼「信用卡」要提供用戶「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服務?
答:最早的信用卡出現於19世紀末。19世紀80年代,英國服裝業發展出所謂的信用卡,旅遊業與商業部門也都跟隨這個潮流。但當時的卡片僅能進行短期的商業賒借行為,款項還是要隨用隨付,不能長期拖欠,也沒有授信額度。信用卡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看來,信用卡為用戶提供一個先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與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是分不開的具體分析下來如以下幾點:
1、大家一定知道信用卡還款的時候有兩個選項,一是全額還款,二是最低還款,如果你選擇最低還款,那麼部分銀行將會針對未還款的部分收取高額的信息費,目前美國的信息費收入佔了信用卡的70%,而我國民眾的消費觀念相對保守,在我國也就佔了30-50%左右。如果不先消費何來的還款,那麼銀行就不存在所謂的利息收入了;
2、持卡消費者再用信用卡向商戶付款時候,商家也需要拿出交易額的一部分給銀行,這也是銀行信用卡收入的主要部分之一,大部分亞洲國家在1.5%-2%之間,發達國家在2%以上。因此,在持卡消費者在「先消費後還款」這樣的模式中消費過程中銀行自然就獲得了利潤;
3、持卡消費者在消費付款過程中的付款方式也能使銀行產生利息,如分期付款是所支付的費用。
(2)在目前互聯網支付服務(如支付寶)的衝擊下,網路金融服務中已經陸續湧現出類似「信用卡」的業務(如花唄,借唄),請問傳統「信用卡」業務該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你會提出什麼建議?
答:就我的觀點看來「信用卡」業務可以就以下兩點進行改進
1、信用卡相對於類似「信用卡」如花唄,借唄相比,其中一個主要的不同點就是信用卡的受眾不一樣,一般來說使用花唄,借唄的都是經濟實力相對來說不是很強的年輕人,其中更是以學生居多,且使用門檻較低(幾乎任何會熟練網上購物流程的人都可以使用),而信用卡使用的門檻較高,審核條件也相對來說比較複雜,這就導致了信用卡的使用者一般都是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成功人士,但是這樣的人群相對來說還是較少,所以說要想提高傳統「信用卡」業務的競爭力可以從提高信用卡的受眾開始,使更多的人使用信用卡,如可以把信用卡的申請過程變得簡單,申請條件也變簡單一點。
2、信用卡相對於類似「信用卡」如花唄,借唄相比還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使用的場所並沒有花唄廣泛並且使用也沒有花唄方便,在當今中國,支付寶,微信支付滿天飛的時代,幾乎幹什麼都只要帶一個手機就可以完成,吃飯,逛商場,喝咖啡等等,你只需要一個手機就可以搞定一切,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場合都可以使用信用卡,並且信用卡攜帶起來也不方便,我覺得各大銀行可以提出一個「手機信用卡」的概念,信用卡的使用者只需要各大銀行的官網上下載一個「手機信用卡」的app,使用時只需要商家對著你的「手機信用卡」app掃一掃就可以輕鬆完成支付了,這樣既提高了信用卡的使用範圍和方便程度,又可以加大體現了信用卡相對花唄而言使用額度較大的特點,可謂是一舉兩得。
商業模式——第二次作業
——王君宜
一、為何提供「先消費後還款」的服務
銀行通過信用卡的顯性獲利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來自持卡人:
1.持卡人支付的利息和滯納金:
2. 持卡人取現手續費;
3.分期付款利息(或手續費);
4.年費
來自商戶;刷卡手續費(或傭金)
同時,銀行還有一些隱性獲利方式:
1. 吸引客戶,為客戶辦理借記卡、儲蓄卡做好準備
2. 利用信用卡的某些功能,為其他銀行的服務提供支持
3. 提升用戶粘性,獲取新客戶
4. 收攏資金
銀行利用信用卡的收入來源
(圖片來源見水印)
首先,從圖中可以看出,銀行在信用卡方面的主要收入來自利息。這是因為信用卡的模式決定了它極易導致用戶的不合理消費,因此,對一些不理智的或刷卡前沒有做好計劃,導致資金錯配的用戶來說,逾期難以還款的情況極易發生。而眾所周知,一旦超過免息期,信用卡的利率極高,達到每年約18%,遠超普通貸款4~5%的利率,而大多數國人消費習慣相對保守,壞賬率低,因此這部分利息加上少量滯納金足以超過用戶透支造成的損失,對銀行而言,發行信用卡的風險並不大。
其次,銀行有存貸比限制,必須先支付存款支出,才能把余錢貸給客戶。但信用卡不屬於這個範疇,而且由於信用卡每月出一次賬單,對銀行而言資金迴流快,所以,對於存款相對少的中小型銀行來說,信用卡業務十分具有吸引力。
此外,利用信用卡的其他業務有很多,比如分期付款模式,由於信用卡貸款方便,利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也就會十分吸引人,銀行將可以從中收取不菲的手續費。取現手續費與此同理。
最後,信用卡的發放,使用,還款都具有一定的流程,辦理業務的成本低,邊際成本也較低,所以吸引銀行大量開展信用卡業務。
但是,對很多銀行而言,利用信用卡吸引客戶,了解客戶才是真正目的。
一般情況下,在辦理信用卡時,銀行會同時推薦客戶辦理一張借記卡用於還款,以此擴大了與客戶的接觸,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現金的流出。而當客戶刷卡時,銀行也會記錄並統計持卡人的消費習慣,據此向持卡人推薦其他產品,如像經常在加油站刷卡的用戶推銷車貸、車險。同時,由於用信用卡借錢還錢是一種長期的過程甚至可能成為習慣,容易吸引客戶長期持卡,客戶也因此有辦理其他業務的可能。
二、如何應對競爭:筆者認為,現在花唄,借唄的優勢在於依託電商巨頭,用戶以青年人為主,逾期不還不會影響徵信記錄,借貸方式簡便,但也有明顯劣勢,比如,貸款額度小,款項用途僅為通過電商購買商品,且產品制定者對金融了解不夠導致產品不夠嚴密,而信用卡的優勢在於面世早,依託各大銀行,安全性更高,優惠和獎勵多,使用面更廣。因此,可能有如下應對方法:
1. 最保守的方法,將信用卡的服務對象調整為以大額VIP用戶為主,但這樣做將失去大量市場,且違背信用卡的初衷——吸引客戶。
2. 減少或取消商戶傭金(手續費),重視與商戶的合作。依筆者日常經驗來看,有許多商戶拒絕消費者刷信用卡,究其原因,一是POS機價格昂貴,二是銀行收取手續費過高,如果能取消手續費,相信商家會更歡迎信用卡。
3. 停止無節制的信用卡辦理,不再向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提供大額信用卡,依據生活地域和收入等因素,為客戶辦理合理額度的信用卡,改善公眾對信用卡的印象。-
4.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使無信用記錄或信用記錄不良的人無法向銀行貸款,逼迫民眾必須使用信用卡,合理使用信用卡。
5. 改善銀行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提升銀行業務透明度。當前在銀行辦理業務,特別是信用卡業務時,手續複雜繁瑣,服務態度傲慢,影響了銀行的公信力。與此相反,花唄,微粒貸等產品,辦理手續便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更強。
6. 提升信用卡的安全度,以目前的情況,信用卡一旦丟失,極易被盜刷至透支,且盜刷款項難以追回,持卡人將被迫承擔巨債,若能在信用卡被不合理使用時,設置二次密碼,將大大降低被盜刷的風險。
7.擴大信用卡的使用範圍,推廣信用卡繳納水電費、物業費、高速費等,提升用戶需求度。
8.最激進的方法,將信用卡與手機APP綁定,在不降低安全係數的前提下,給用戶用手機刷卡的機會,這樣做可以避免POS機的使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信用卡的普適性,避免了在偏遠地區缺少POS機而無法刷卡的情況。
(補充:我不知道其他人關於銀行通過信用卡的收入比例來自哪裡,但以我找到的資料表明,傭金收入並不佔很大比例,其實,即使傭金收入不菲也並不意味著必須保留,甚至提高傭金,因為正是由於傭金的存在,導致了很大一部分商家反感信用卡,逼迫他們支持微信和支付寶,直接導致了這些商家的很大一部分買家放棄信用卡。而這也是本人的親身經歷。銀行通過信用卡的賺錢方式不止傭金一種,且信用卡更主要的作用應該是提升客戶粘性,所以銀行有必要放棄傭金。)
「信用卡」 的 「前世今生」
信用卡是如何盈利的?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虛構的)來探討這一問題。
A是一名剛入職場的白領,熱衷購物因此幾乎沒有存款,但每月有一筆固定收入。一天她和同事上街購物,選中了一件衣服。刷卡時發現存款不夠。這時她想起了某銀行的「信用卡」 ——刷卡後50天內還款免利息!於是她動用了透支金額,完成了這筆交易。
這次理(chong)性(dong)消費體現了信用卡的一大功能——刺激消費。刺激消費其實屬於信用卡所帶來的一種 「隱性收益」 。其主要對象主要是A這樣存款不多的年輕人。因為有固定收入,他們在消費時往往不用擔心還不起帳,因此他們的消費活動被信用卡極大地提前,或者說增加了。那麼,消費活動的增加對銀行本身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知道,每進行一筆消費,商戶就需返還發卡銀行一部分傭金,傭金雖少(大約消費金額的0.7% ~ 1.0%),但龐大的交易額使回佣在信用卡收入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一個月後,A再次購物,存款仍然不夠。但這次,商戶沒有POS機。她只能去銀行取錢(仍是透支金額!)。她以為50天內仍然免息,但還款時卻發現多了相當數額的利息。
信用卡的「免息期」只是針對刷卡消費而言,透支提款是沒有的。因為你透支提款,銀行並不會受到相應的回佣,反而會損失一筆存款,加大資金風險,所以銀行會從第一天就開始收取「取現手續費」 。
有一次A缺錢無法還款,那她還可以選擇先繳納最低還款額(賬單分期),只是這樣一來,剩餘部分的利息就會變得非常之高。而且如果A某一次忘了按時還款,應繳的滯納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另外,如果A存了一些錢在信用卡上(溢繳款),希望以後再用時也要注意:這部分錢和儲蓄卡上的錢不同,只能刷卡消費,是不能隨時提出的。提取這部分溢繳款也要繳納手續費!
此外,有些銀行的信用卡還有年費等收費款項。
綜上所述,對於某些粗心大意的用戶,信用卡是很容易掙錢的,但如果你從不錯過還款期,從不 「賬單分期」 ,是不會被信用卡賺太多的。或許這也是目前國內信用卡業務基本處於虧損狀態的原因之一吧。
下圖是銀行信用卡收入來源:
p.s. 上圖來源於南方財富網《揭秘銀行信用卡如何盈利》
當前,銀行信用卡受到來自 「花唄分期」 等一系列金融產品的競爭。相比銀行卡,這些網路金融服務的優勢在於:受眾範圍廣(不用提交個人收入信息,只需在某些移動金融系統上有一定消費記錄即可);付款方便(如今幾乎每一家商戶都有二維碼付款,但並不都有POS機);利率相對較低(但差異並不明顯)。
儘管如此,作為傳統金融服務代表的信用卡也有其自身的優勢:
1. 網路上的眾多 「分期」 服務必須通過移動支付來完成交易,而移動支付的安全性顯著低於信用卡,所以人們在涉及大金額消費時還是會首選信用卡
2. 相比其他金融機構,銀行擁有用戶的更多數據,並且對用戶還款能力的分析更為準確,故可以充分應用這些數據優勢,來更好的制定透支額度等,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 網路金融主要針對低端、金額較小的消費,服務平台能拿到的回佣自然也不多。而信用卡有高額貸款(上限100萬)
那麼,當今的銀行信用卡該如何做,來更好地面對競爭呢?
我認為,既然信用卡最重要的優勢在於 「安全」 ,最大的缺點在於 「不夠方便」 ,就可以從這一點出發來應對競爭。
1. 信用卡之所以在普及程度上不及移動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信用卡使用過於繁瑣,不夠人性化。
為此,我們可以將信用卡 「一分為二」 :一張小額信用卡以手機APP形式存在,主打使用方便快捷,專門處理小額業務,和其他網路金融服務競爭;另一張大額信用卡則仍以實體卡形式出現,主打安全,維護已有優勢。
具體形式如下:
下一步,為了使信用卡更具競爭力,需要進行一些合作。
1. 銀行的規範性、可信度高,並能和政府合作——因此可以和一些公共服務領域、高校建立聯繫(如IC卡、一卡通)以搶佔市場
2. 加大與各電商合作的力度,推行優惠等措施擴大市場份額
還可以採取優惠措施,吸引用戶
1. 開通有利於用戶的新功能——例如 「提前還款減免額外利息」,即:如果用戶提前還清債務(在小額借貸中比較常見),後續手續費可免交,利息也可少交或不交。目前似乎很少有網路金融具有這樣的功能。也可直接採取降息,必定能吸引到不少用戶!
最後,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儘可能多的人了解到信用卡的便利性。
1. 開闢國外市場,深入網路金融還未普及的地區,推廣信用卡業務,從而擴大市場
2. 有時人們會 「跟風」 消費。為此,銀行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新推出的眾多新服務(如上面所說的小額銀行卡)為人們所熟知,另一方面可和當今眾多 「爆款」 遊戲(e.g.王者榮耀)或熱門電影、電視劇合作,推出專屬套餐
p.s.這篇文章為「商業模式」課第二次作業。
信用卡信用卡!
——第二次商業模式作業
魏元馨
一、信用卡先消費後還款,為什麼
1.是人們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場,人們需要也願意預支一部分錢來得到現時的消費享受,或度過臨時經濟困境。
2.能建立起信用體系。通過信用卡還款記錄能對客戶的信用度進行評級,從而主要通過控制貸款額度、限制日常服務如停車場(國外較為健全)減少銀行和社會的經濟損失。也能間接地對人的失信行為形成監管,協助社會管理。
3.是銀行間競爭的方式。其他銀行都有了你這銀行沒有這就顯得你非常不好。
4.銀行有利可圖。提供這種模式的服務可以增加客戶量,方便銀行向其推銷金融產品及吸引存款。而且當還款期限過了之後銀行會收取高利息。
5.刺激消費。
二、傳統信用卡行業如何應對可能的競爭
1.第三方支付的賺錢方式
第三方支付的賺錢方式主要是,先收了消費者的錢,將其或存款或投資或理財,賺利潤,買賣雙方交易達成後,將原額給商家,賺的利潤歸第三方所有。
2. 競爭?不存在的
我認為第三方支付的信用產品不會形成氣候,不能形成競爭。
舉例來說,花唄由於和某寶綁定,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形成的信用等級能全方位、快速高效地評估用戶的信用等級,它的效率和精準度是傳統信用卡目前做不到的。
然而傳統信用卡行業背後是以央行為首的整個銀行系統,能提供大額貸款,買房買車這類大額消費還是會通過銀行。第三方支付只能提供小額貸款,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資金最終也存在銀行里。從市場佔比來看第三方支付並不佔優勢,甚至不足以形成競爭。目前市場佔比的數據也是缺失的,可以從側面看出它並沒有厲害到引起業內關注。
現在有推出「網聯」,讓央行對各種詭異的第三方支付掌握了控制權,將其納入體制內管理。這倒不是說它很有競爭優勢,而是制止它肆意發展,讓它守好它自己的一份蛋糕。
2.5 「網聯」???
監管權重回央行,網聯怎麼運轉
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屬性在監管層得到全面加強。沒有強調金融屬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只能算是金融體系中的底層通道,網聯真正開始施行其責權時,互聯網金融可能會更像金融機構。
雖然監管成本也會提高,但是央行對網聯已經下了死命令——「必須完成接入,技術達到要求」,決心可見一斑。
從業務角度講,銀行的跨行支付和清算全部在央行監管下完成,而第三方支付沒有一個監督機構可以監管這筆交易。累以時日,造成的金融風險將難以估量,由此可見央行監管的緊迫程度。
3.(勉為其難地假裝)有競爭,怎麼辦
國內銀行業可以學習國外的模式,將信用鋪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公用停車場、交社會保險之類的,因為當人信用等級下降後日常生活會變得極其艱難,此時信用卡不僅是消費的工具,而是關係到一個人的社會生活權益的記錄和保證。當一個東西壟斷了日常生活那它基本就無敵了。
另外,銀行需要加強相互的合作、與企業的合作,盡量減少經濟戰帶來的無謂損耗。比如以前信用卡的卡費,不也給打沒了嗎。
從圖中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銀行的確是從信用卡得到了一定的收益,然而銀行的收益還遠遠不僅於此。
1.與其掌握他的心、他的胃,不如掌控他的錢。對於銀行這個領域,鮮少人還會因某種情懷而降資產儲存於固定的某幾個銀行中。任何一個大幅度的銀行優惠政策都有可能導致用戶將資金轉移。信用卡將金錢以一種符號流通的方式,先支出再歸還的模式使得銀行將資金控制在自己的資金鏈中,有效增加的用戶的忠誠度或者說是減少忠誠度危機帶來的影響。
2.買買買與卡付卡。在現金消費的傳統模式中,現金的減少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實實在在存在的,由於貪婪的本性人們不願輕易失去手中的任何東西。而用信用卡消費,對於消費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損失而且減輕了人們為滿足自己慾望過度消費的愧疚感,從而達到促進消費、資金流通的效果。然而這對於消費者來說,增加了自己的購物慾,會產生某種惡性循環的效果,例如卡付卡。而這種懲罰性費用遠遠高於普通貸款利率。
3.信息,了如指掌。除了金錢等物質利益,還有信息利益的潛在利益。我們的每筆消費,個人信息,銀行都清楚了解。這有利於銀行進行針對性措施來鎖定自己的客戶量和資金鏈。
相對於虛擬信用卡,在目前階段信用卡具有佔有線下這一塊大蛋糕。如何將此最大利潤化應是銀行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
工商銀行 工銀分期購第三波
即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持工銀信用卡至三星指定門店,分期付款購買S6/S6
edge等機型,可享6期、12期0手續費及24期4%優惠費率。評級:☆
點評:"宇宙第一行"此番優惠力度不小,居然12期都可以0手續費購機,有購機打算的看過來。
p.s這是某站對15年5—6月份信用卡優惠力度總結的一部分。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信用卡與實體店中的商家進行合作可以產生雙贏的效果。除此之外,積分兌換,與商場消費進行一定的優惠掛鉤。因為很多實體店也在受著電商的衝擊,如何能夠將它們的選擇固定在銀行上而非嘗試虛擬信用卡?
虛擬信用卡的優勢主要是線上為其主場優勢,簡單快捷,門檻低;但畢竟涉及的領域少。如果信用卡能夠大幅度的完全佔有除了部分電商的領域,那麼虛擬信用卡的優勢將會大幅度減少。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虛擬信用卡和信用卡在消費過程中十分相似。而利用大多數用戶的虛擬信用卡等還具有一定的懷疑心理,如若加大優惠力度和範圍,擴大信用卡的對象,使用信用卡的頻率一定大大提高。
增加信用卡的功能。例如,與理財、繳費、城市一卡通等進行合作。
除此之外,信用卡還具有額度高的優勢。將信用卡與分期付款等較大額貸款相掛鉤。而且信用卡畢竟處於傳統銀行當中,充分利用其廣泛業務,使得信用卡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後,再適當考慮進軍虛擬信用卡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