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檔『談笑一水隔,XX兩洲間』族群萬華鏡(一)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期我們探討了一下『羅馬人』這個人的組成,以及這個族群與舊城邦時代『古希臘人』與希臘化時代『類希臘人』的關係。
這一期開始,我們需要反過來,看一看自稱『羅馬人』的究竟有哪些人,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在東部帝國到底包含了哪些人群?
首先,鐵打的規矩,研究地緣歷史的行程我們得找張地圖來看。
時間從羅馬人的皇帝,『色雷斯人』利奧一世的統治開始。
(維基,僅供參考)
這張圖描繪的年代,大家可以在圖上看到,是公元後460年。這個時候西部的帝國已經搖搖欲墜,帝統衰微。戰亂、瘟疫、生產資料的毀壞都使得這個區域想續也續不了多久。熟悉羅馬歷史的人應該知道,西部最後一位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當然這位並沒有按照基本法、選舉法被推選出來,而是被欽點的)被罷黜是在476年,這標誌著『羅馬』政權對於西部帝國的實際控制也就只能再+10A了。至於之後的奧多亞克政權以及東哥特政權有沒有恪盡值守、遵守當地羅馬人的基本法,以及這幾個政權與君士坦丁堡那位萬歲爺的關係,我們暫且不表。請大家把目光轉移到我們這個系列的主角——東部帝國的身上。可以看到,東羅馬帝國佔據的領土包括整個地中海東岸,也就是羅馬帝國中通用希臘語的那一塊。東部帝國包括了帝國中最大的幾個城市,包括『眾城女皇』君士坦丁堡、『陪都』塞薩洛尼基、『基督教搖籃』安條克,當然還有『地中海的新娘』亞歷山大港;這些都市的繁榮與同一時間西部的哀鴻遍野完全不像是一個世界的景象。
(圖來自thehistoryofbyzantium)
東部的帝國同時也是一個多文化、多民族的大帝國,而且這種多元化與西部帝國不同,是由幾種發展程度差不多的群體構成的。除了帝國文化的一大支柱—希臘人之外,東帝國的諸多民族在羅馬統治之前早已經擁有了發達的文明,其文明程度甚至超過在當時作為入侵者的拉丁人。我在這裡對帝國境內的各族情況做一個微小的報告。
泛希臘人,除了巴爾幹行省的正兒八經『希臘』人以外,還有:
希臘化色雷斯人。色雷斯人和同樣屬於邊民的馬其頓人不同,本身不說希臘語,但是在周邊文化影響之下漸漸希臘化,特別是在帝國首都就在色雷斯的海邊上之時。但是拉丁化的色雷斯人也存在,這個之後會講到。
(色雷斯地區,圖來自維基)
本都希臘人,或稱黑海希臘人。希臘人在黑海附近賽艇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早在公元前八百年,第一個有史可考的希臘殖民地就被建立在小亞細亞北部。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這個名字我們以後還會提到很多次)把整個近東巴爾幹全都吊打了一遍之後,在這個地方留下了一個名叫『本都王國』的繼業者政權。關於本都王國有趣的小細節很多,舉個栗子:這個國家是由波斯人建立的,其王室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皇室的直系後代,但是已經希臘化;這個國家曾經征服過整個小亞細亞,而且有實力和羅馬人談笑風生。當然在最後這個國家被亞歷山大的鐵粉—龐培給征服了,並先後成為了羅馬帝國的附庸國以及直屬省份(為什麼不直接吞呢?多半是羅馬外交點數不夠了)。這一支泛希臘人有著很奇特的口音、獨特的文化,甚至還會有少許從混血中帶來的高加索山地人長相。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在東羅馬帝國藥丸的時候,有一位科穆寧(Komnenoi)王朝的苗裔跑到了黑海沿岸,並建立起了東羅馬帝國的一個流亡政權『特拉比松帝國』。當然那時候整個帝國都是將傾大廈,連正牌皇帝都只是個尼西亞特首,這個政權也續不了多久。這個族群在後來奧斯曼帝國也弄了不少幺蛾子出來,到時候我們再表。
(圖為本都地區,維基)
卡帕多西亞希臘人。這一支希臘人可以說是與『希臘』關係最遠,而與『羅馬』關係最近的。卡帕多西亞本地人並不是希臘人,而是使用與『天書』赫梯語有些相似的語言的安納托利亞原住民。卡帕多西亞地處安納托利亞內陸,多山而少平地,在希臘化時代之前很少有操希臘語的族群踏足。在SPQR的旌旗被插上這裡的山丘之前,亞美尼亞人的雄主,提格拉尼斯大王將這裡洗劫一空;大量的乞里乞亞希臘人與卡帕多西亞希臘人被迫遷出這片高原。但是希臘人仍然依賴豐富的人生經驗在小亞細亞的內部生存了下來,並且從希臘化時代開始到羅姆蘇丹國的建立,希臘文化在卡帕多西亞都是近乎絕對的優勢文化。卡帕多西亞的大規模泛希臘化始於希臘化時代,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達到全盛時期;到查士丁尼時代前後,卡帕多西亞的土語已經瀕臨滅絕,取而代之的是羅馬帝國的通用語—希臘語。之後卡帕多西亞由於其戰略意義,成為了東羅馬帝國在東部最重要的軍區(thema)之一。出自於此地的皇帝、武將不計其數。除此之外,這個地區由於其豐富的學術沉澱以及基督教的影響,也為帝國貢獻了不少神學家,比如納西昂的格里高利。
(綠色地區大概為卡帕多西亞,維基)
安條克、亞歷山大港的希臘語群眾。之所以提到這兩支族群是因為他們和基督教的命運有很大的關係。安條克與亞歷山大港的神學家們開創了兩個不同的學派,而且這兩個學派在當時對於基督的本性展開了極長時間時間的撕逼,以至於在君堡高枕無憂的皇帝老兒也被這兩派所驚動。安條克學派的領軍人物是聶斯脫流斯(Nestorius),這個名字在當時的帝國境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主張的人神分離說成為了後世『東教會』(Church of the East)的主要學說,而這個教會在我國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景教』。當皇帝的教會—正統大公教會還在努力的給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洗腦殼的時候,景教的『魔爪』已經伸到了大唐的首都—長安。今天在西安仍然看得到關於這一支基督教教派的遺迹。安條克的死對頭,亞歷山大派的頭頭是一位名叫西里爾的大教長。當西里爾聽到了聶氏的學說之後,當場就把這套『歪門邪道』駁斥了一番。西里爾感到聶氏的報道出了偏差,因為在他的想法中,過於強調耶穌的『兩種屬性不相融』等於把耶穌撕碎成兩半。神學的內容可以去看一看x乎上面其他專業答主的答案但是從這段撕逼裡面,我們可以看見作為東部兩大文化重鎮,安條克與亞歷山大兩城的學術氣氛濃厚,尤其是對基督教、古希臘傳統哲學有著深厚的 研究。
分個p,不然看起來太長了。
推薦閱讀:
※安德羅尼卡一世神奇的一生
※【翻譯】拜占庭軍隊規模
※如何看待拜占庭文明和俄羅斯文明的關係?
※帝國貴族服飾變遷(6世紀-11世紀早期)
※『XX一水隔,XX兩洲間』我tm摸爆:喬治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