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崛起背後,挺進高端的上游產業鏈

文 | 君臨

上周,Canalys公司發布報告,指華為在歐洲、中東、非洲市場的出貨量增長率高達70%,第三季度賣了1千萬部,已經追上蘋果。在南歐的義大利,市場份額達到27.3%,超過三星的24.7%,成為市場第一。在其他歐洲國家,也迅速拉近了和三星的差距,比如西班牙,兩者份額差距就只剩下0.9%了。

華為賣的手機並不便宜,比如最新出的旗艦機Mate 9,歐洲售價699歐元,相當於5千多人民幣。保時捷設計版價格更是高達1395歐元,大約1萬多元。

而在國內,本土品牌的影響力也已經全面起來,第三季度,蘋果銷量跌至第五,三星第六,合計市場份額16%,也就是說本土品牌已經佔領了84%的手機市場。這裡面,OPPO和VIVO的銷量翻了一倍,逆襲成為新的老大。

尤其是OPPO,今年出貨目標是1億部,氣勢如虹,明年的目標劍指1.3億部,在東南亞和印度市場都已經開始狂砸廣告,讓國外友人都過上「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幸福生活。據IDC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OPPO就已經成為東南亞的第二大手機品牌。

華為、OPPO、VIVO、小米,並稱為中國手機新的四大家族,今年統統發力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

華為:旗艦P9,京東價3688元,主打1200萬像素雙攝像頭,麒麟955晶元。

OPPO:旗艦R9S,京東價2799元,主打前後1600萬像素攝像頭,VOOC閃充技術。

VIVO:旗艦X7Plus,京東價2798元,主打前後1600萬像素柔光燈拍攝,HIFI音質。

小米:旗艦5s Plus,京東價2299元,主打1300萬像素雙攝像頭,2.5D弧形屏幕。

以往,中高端市場一向是被蘋果、三星把持的,但在2016年,兩家龍頭的優勢都已經被大幅壓縮。新四家的旗艦機都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幾乎壟斷了中端價位段。

能夠有這樣的成績,和國產機在產品技術上的打磨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是對新技術趨勢的引領上,國產機屢屢有了出色的表現。比如雙攝像頭,由華為帶起風潮;電池快充技術,由OPPO做到街知巷聞,VIVO更是搞了個2000萬像素+800萬像素的前置雙攝像頭,結合柔光燈夜景拍攝,將自拍玩到了極致。

這些技術很多都是微創新,但是對市場痛點的把握上,不得不感嘆,還是國產機更了解中國人的需求。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OPPO的VOOC閃充技術。

手機充電慢、續航時間短一直以來都是個讓用戶困擾的問題,但是傳統的改進方法上都是通過演算法、材料等方式來解決,進步緩慢。充電速度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安全考慮,因為大電流充電會導致發熱,所以一般都是循規蹈矩的用小電流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OPPO就敢動了。當然也不是莽撞的,他們創新的將充電控制電路從手機里拿出來,放到了適配器上,相當於將發熱源隔離了。然後加入智能識別晶元,確保用大電流充電的安全性。

這麼小小的一項改動,讓充電的速度大大提升,也讓OPPO的技術形象樹立了起來。

另一個是VIVO的柔光燈拍攝。

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的拍攝需求,已經是如今手機界最重大的命題之一,可是傳統的手機,都將重點放在了後置攝像頭的改進上,而忽視了「自拍」這一剛性痛點。

比如晚上的自拍,弱光環境下,拍攝的效果讓人無語。VIVO的前置柔光燈就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柔光燈和閃光燈的區別在哪裡呢?後者是冷光,拍出來的面容是慘白的,前者的光線是經過調教的,發出的是暖光,加上散射效果,讓拍出來的面容變得柔和。

還有最近的前置雙攝像頭,第二個攝像頭專門記錄景深,讓自拍出來的畫面對比度更明顯,簡直就是無敵了。

另一方面,國產廠商在創新技術上的跟進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這裡面,背後呈現的,則是手機零部件產業鏈的巨大變化。在幾年前,手機的上游零部件,大部分都是由美日韓台供應的,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是由中國本土廠商來支持的了。

今天就說說手機創新最大的三個方向:雙攝像頭、指紋識別、雙曲面屏。

關心手機的朋友會發現一個趨勢,這兩年,手機廣告里關於晶元的提及頻率越來越低了,而關於攝像頭,卻越來越放置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比如上面的幾款旗艦機,主打賣點都是攝像頭,1300萬像素,1600萬像素,2000萬像素,雙攝像頭,前置雙攝像頭,據說可拍攝VR的三攝像頭手機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

就像沒有人再去關心手機通話質量清不清晰一樣,當一項功能完全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出現過剩的時候,技術的主流升級方向就會發生變化。手機晶元面臨的就是這種即將被邊緣化的窘境,就像我們不再關心電腦的晶元升級了一樣。

顯然,現在手機的創新方向,已經落到了「攝像頭」功能的進步上。而在這一領域,單攝像頭向雙攝像頭的更替,直接推動了市場規模的膨脹。

手機攝像頭產業,最重要的三塊,就是CMOS感測器、光學鏡頭和模組封裝。

CMOS感測器,負責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技術門檻最高,利潤也最豐厚。以前這塊,基本上是被日本索尼、美國豪威、韓國三星這三家壟斷的。不過時代變了,中國政府有數千億元的半導體大基金,技術攻不克,難道還不能買么?

2015年4月,美國豪威科技被某神秘中國財團以19億美金買下,然後轉手給了北京君正集成電路公司,CMOS技術就這樣落入到了中國手中。

接著是手機鏡頭。

鏡頭對於拍照的重要性,不用說也知道,這玩意的技術含量也很高。數年前,蘋果、三星的中高端鏡頭一直被一家台灣廠商壟斷,大立光學。2015年,該公司的收入是558億新台幣,凈利241億新台幣,凈利潤率43%,比他的客戶蘋果都要高,真是羨煞旁人。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恐怕維持不太久了,因為來自中國的鏡頭廠商正在殺入高端市場。2015年,舜宇光學的市場份額翻了一倍,快速崛起,來到第二名的位置。他們家的虹膜識別鏡頭已經進入量產,華為的萊卡認證雙攝像頭也被他拿下。

最後是攝像頭模組。

這一塊主要是加工組裝,技術門檻比較低,因此很快就成了國產廠商的肥肉。也正是在這一塊,我們見證了中國手機產業鏈里最勵志的黑馬。

如果說,在港股里,你買騰訊任何時候都不會錯,在美股里,你買網易任何時候都不會錯,那麼在我大A股里,買歐菲光也任何時候都不會錯。

歐菲光2001年成立,最開始是做通訊薄膜元器件的,只不過並不好賣,苦撐了幾年,負債纍纍。2004年,創始人將股權轉讓,凈資產821萬元,轉讓價只有439萬元,跳樓價甩賣。

新老闆叫蔡榮軍,經營了得。他將業務轉向手機零部件市場,做一種叫做「紅外截止濾光片」的小東西,幾年時間就成了這個領域的龍頭,2010年上市,市值被A股小散們炒到了20億元。

要知道,那時候的歐菲光收入只有3.7億元,利潤只有7000萬元啊,即使股價已經如此泡沫了,歐菲光仍然沒有讓股民們失望。因為,無論你在哪一個歷史時期買入歐菲光的股票,最後都能掙到錢。

這家企業不斷切入新的領域,總是在兩三年內,就成為新領域的老大,將原來的對手們殺得片甲不留。他做觸控屏模組,很快就做成了全球老大,做攝像頭模組,也做成了老大,做指紋識別模組,同樣也是老大了。

每成為一個領域的老大,業績就暴漲一票,股票也跟著漲一輪。六年時間,歐菲光的收入從3.7億元漲到了184億元,利潤從7000萬元漲到了4.78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營收190億元,利潤5.67億元,同比增長60%。仍然相當驚艷。

歐菲光的競爭力,在於快速的執行力和超強的價格戰能力。說的形象點,他就是大陸手機零部件產業鏈里的「價格屠夫」,有能力通過控制成本,以價格戰將競爭對手們摧毀,驅逐出市場。當行業變得集中之後,再通過漲價的方式獲得利潤,培育下一個會下金蛋的母雞。

這種競爭力太可怕了,比如指紋識別模組,去年才開始量產,今年就成了行業老大,一舉做到了幾十億元的收入。今年又收購了索尼的攝像頭模組工廠,獲得高端的封裝技術,幾乎要通吃的節奏。接下來還要進軍汽車電子,將汽車電子控制器、中控觸摸屏、車載攝像頭模組和毫米波雷達等統統吃下。

指紋識別由蘋果帶起風潮,如今已經成為高檔手機的標配。在這個領域裡,上面的歐菲光雖然在指紋識別模組裡稱雄,但是真正的利潤大頭仍是核心的演算法和晶元。

在演算法領域,全球只有4家供應商,一家被蘋果收了,一家和三星合作,一家遠在瑞典,還有一家就是中國的匯頂科技。

作為今年的A股新股王,匯頂科技10月17日上市,連拉20個漲停板,一路氣勢如虹的飆到了接近800億元的市值,輕鬆超越樂視,將台灣晶元龍頭聯發科也不放在眼裡。不得不說,我大A股確實是創造傳奇的地方,想像力無與倫比。

雖然股價泡沫大,匯頂科技仍然不失為一家優秀的科技公司。優秀的地方就在於,他不僅擁有稀缺的指紋識別技術,還是全球唯一擁有「活體指紋檢測技術」的公司。這就厲害了。

原來,我們現有的手機指紋識別,其實安全性並不高。指紋雖然是唯一的,但是通過粘土或者透明膠帶復刻的指紋,同樣能夠被手機晶元識別。就像門鎖一樣,只要被複制一把鑰匙,就能夠將大門打開。用這種簡單的方法,無論蘋果、三星還是華為的手機,都可以被輕鬆解鎖。

如此低的安全性,被升級的技術取代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匯頂科技,就是第一個拿出了取代方案的廠商。今年年初的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匯頂展出了他們的「活體指紋檢測技術」,原理就是通過電容+光學的雙重感知,不但檢測指紋,還要結合皮膚顏色、心率信號的綜合鑒定,提升作弊的門檻。

這樣的技術一出來,無疑是顛覆式的,很快就獲得了雪片般的訂單,要承包整個指紋識別的魚塘似乎也不遙遠了。

曲面屏也是一大趨勢,這股由三星帶起的風潮,正在國產機中被迅速跟進。跟進的理由很簡單,顏值即正義,回頭率太高了。

曲面屏由兩塊技術組成,重點是顯示屏,也就是三星開發的AMOLED技術,這種技術由於是自發光的,可以比傳統的LCD做的更輕薄、更柔軟、更高的刷新率,所以在可穿戴設備上大受歡迎,比如手錶、VR頭盔上,都被廣泛應用。

在手機上,最大的價值就是外觀漂亮了,看慣了四四方方的屏幕,突然看見曲面屏,確實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如果說,三星在OLED的早期技術儲備上,是開創性的,是壟斷的,但在接下來,這種局面將很難維持了,因為中國的土狼軍團正在大規模殺入。以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信利、和輝、維信諾為代表的中國六大面板廠,都已經制定了兇殘的投資計劃。比如京東方,第一期的投資方案就高達245億元。

預計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大量OLED生產線就將陸續建成投產,佔有率迅速提升到37%左右,強烈侵蝕三星的份額。

據韓國媒體報道,近期京東方聯合TCL等9家公司,共同投資了一家美國OLED技術公司Kateeva8800萬美元。Kateeva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在2008年成立,該公司可以利用噴墨列印技術直接在OLED屏上沉積一層化學物質,。這種技術相對目前的蒸鍍技術,可大幅降低製作成本。

另一項技術,也不得不提。

曲面屏,除了要有能夠彎曲的OLED顯示屏,還要有能夠彎曲的3D玻璃蓋板。在這個領域,那就基本上屬於國內廠商的天下了,藍思、伯恩、歐菲光……放眼望去都是熟悉的面孔。尤其是A股女首富周群飛小姐的藍思科技,後發先至,數年時間就逆襲成行業龍頭,也是業界的一段傳奇。

今年以來,手機上游零部件行業最熱的一個詞就是「缺貨」,因為缺貨,所以紛紛漲價。屏幕漲價、晶元漲價、模組也漲價。

為什麼會缺貨?

表面上看起來,是由於上游廠商對下游需求的預測失准,沒想到國產新四家的銷量上漲這麼猛,導致供不應求。實質上,卻是反映的上游零部件生態的集中化,因為早期的紅海廝殺已經結束,供貨商只剩下幾家行業龍頭,產能過剩的常態結束了。

而中國的零部件巨頭們,也不再滿足於低端的殺價,開始向高端的食物鏈挺進了。京東方、舜宇光學、歐菲光、藍思科技、匯頂科技,這樣的業界龍頭越來越多,所複製的正是日韓台電子工業曾經的崛起路徑。【微信公眾號:君臨(君臨——1980)】

【參考資料】

廣發證券研報,《電子行業:展望2017,消費電子創新看什麼》,作者許興軍,王亮。

招聘公告:

君臨團隊急聘數名編輯文案、社群運營,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文字老練。待遇從優,前景廣闊,工作地點在廣州,有興趣的朋友請將你的簡歷和作品發到這個郵箱:junlinhr@163.com,長期有效。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未持有文中提及公司股票,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oppo、vivo的研發團隊實力如何?
如何看待 oppo 不修復 bug 且停更系統?
小米三大定律真的存在?其它廠商有沒有?

TAG:华为 | OPPO | vivo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