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讀書?

丟書再火,也很難改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

前段時間有個「丟書」的活動火了,「丟書」話題的緣起,是兩周前英國演員艾瑪·沃森(電影《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在倫敦的「地鐵藏書」活動。「赫敏在倫敦地鐵藏了 100 本書」在社交網路上很快成為熱門話題,許多中國讀者也對這個創意讚譽有加。

日前,為鼓勵人們在互聯網時代多讀書,分享閱讀的快樂,演員黃曉明在北京開展中國版「地鐵丟書」。諸多演藝界和文化界人士也在北上廣等地的地鐵上開展「丟書大作戰」。中國版「地鐵丟書」,一時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屏,網友紛紛表示要前去「撿書」。

不難想像,這樣一場略帶娛樂性質的活動,與書籍這種彰顯文化氣質的載體相結合,加之明星們參與,傳播效應必然可觀。

一篇名為《我準備了10000本書,丟在北上廣地鐵和你路過的地方》的活動微信的點擊量很快突破了10萬+。

截至15日,微博上#丟書大作戰#主題的閱讀數已經達到了1351.7萬,上萬人參與討論。

圖:張靜初抱著一摞書從將台站上車

然而,有點尷尬的是,活動的結果貌似不少書籍的歸宿是地鐵垃圾桶。沒人要的書最後被阿姨收拾好,準備扔掉。

恕我直言,讀書始終是少數人的事,不是說多有逼格,只是闡述這一事實。中國人不愛看書,這個結論可能不夠嚴謹,但好像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在我們國家我發現個,很有趣的現象,大多數東西都越來越貴,唯獨書好像一直都很便宜。相比國外,國內的書真的是超便宜。國外一本書動輒幾十上百美元(幾百塊人民幣),國內的書都是幾十塊甚至十幾塊。

除了版權保護等原因外,不愛看書,需求較小,也是一個原因吧。估計在中國銷量最高的應該是教輔書吧。

正因為讀書的少了,所以讀書成了文化格調的彰顯,變成了「炫耀性消費」。做出愛讀書的姿態、大張旗鼓舉辦活動,或許只是展現了一種補償性心理:正是現實情境的過於冷清,造成了姿態展示的極端熱鬧。

這個活動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參與這些活動的人不少應該還是喜歡讀書的。但無疑,一旦火了的話,湊熱鬧的、「炫耀的」人應該也少不了。

反正我的書都有讀書筆記,還是很珍惜的,可不想一不小心被遺失、丟棄或糟蹋。

無獨有偶,除了「地鐵丟書」外,最近貌似有個樊登讀書會也火了。

好像是因為羅胖的邏輯思維吧。

之前不太了解這個樊登讀書會,不過朋友圈有好幾個朋友在刷,還有個給我推薦的。

查了下資料,其主要目的是幫助那些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書的精華內容。旨在幫助更多中國人養成閱讀喜歡,通過知識的傳播來改善自我,造福社會。

到現在為止我也不沒加入過,也不了解,所以不能瞎評論,不過感覺應該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而言。

不過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還是不會參與。

為何呢?得從閱讀的目的和方式談起。

閱讀有三個目的:娛樂消遣、獲取資訊、增進理解。

不同的閱讀目的自然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和要求。

第一種是娛樂消遣。

比如我小學時候特別喜歡看武俠小說,可以連續三天三夜一直看,就晚上睡幾個小時。

這種閱讀沒有什麼要求,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就能辦到,而且這種閱讀本身就沒有什麼規則,任何人只要能閱讀,想閱讀,都能找到一份讀物來消遣。

第二種是獲取資訊。

當我們在閱讀報紙、雜誌或其他類似的東西的時候,憑我們的閱讀技巧和聰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會貫通。

但是,這樣一種閱讀只能增加我們的資訊,卻不能增進我們的理解。

第三種是增進理解。

如果想成為一個更好地閱讀者,你就不能不加選擇地閱讀。

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範圍內,根本無需費力思考,你就無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無法讓自己的心智增長。

資訊和理解有什麼不一樣呢?

資訊是即時的、零散的、淺層次的信息,不需要太多努力和邏輯推理;理解則需要你運用努力和心智,對於問題進行分析、評價、篩選、重組。

正因為如此,光有資訊還不夠,我們得掌握背後的規律,也就是更高層次的原理規則和問題解決策略。

沒把握核心的原理規則,沒掌握問題解決策略是不行的。

這也可以解釋,有些人熱衷於各種財經雜誌和網路,獲得了大量的豐富的資訊,可他仍然無法真正有效地認識經濟規律和掌握財務規律,因為他一直都是在獲得資訊,卻鮮有增進理解。

互聯網時代我們可獲得的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長,可恰恰是這樣的增長,反而可能不利於我們的理解。有時候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

  • 有的人讀得很廣,卻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消遣,這是由於他們選擇的讀物都是娛樂消遣型的,比如你天天看知音體和心靈雞湯,看再多也沒什麼實質性長進,除了撫慰一下你的內心;

  • 有些人讀得太多,選的書也不錯,卻讀不通,並不見自身能力和思維的提升,這種情況則更多地可能在於他沒有很好地掌握閱讀的技巧。

  • 還有的人不喜歡自己親自去閱讀、理解、消化和吸收,想快速吸收。樊登讀書會就剛好能滿足這個需求。(當然,這個還是不錯的,只是我覺得對於個人的真正提升來說,還不夠)

真正想做的事,好像沒什麼困難和理由

攀登讀書會幫助那些幫助那些沒時間讀書、不知道讀哪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書的精華內容。

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講,這個定位是很成功的。這種人群的典型代表是工作繁忙的白領和企業管理層,有支付的意願和能力。

但是從個人成長和提升的角度而言,我覺得其實這些都不是理由。

1.沒有時間讀書

時間是擠出來的,只要你想做的事情,你一定能擠出時間來。

譬如你在狂追一個超漂亮超級喜歡的女孩子,她喊你出來約會,你會沒時間嗎?你超級喜歡的明星來開演唱會,你會沒時間嗎?

所以不存在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沒有時間,本質上是這件事不在你的優先考慮範圍內。

另外,讀書並不一定要求多,而是要求精。寧缺毋濫,不浪費時間。

2.不知道讀什麼書

不知道讀什麼書,那是因為你懶。網路資訊這麼發達的今日,只要稍微花點時間,你就可以找到不錯的書,再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你完全可以構建自己的一份清單。

譬如,知乎和豆瓣就有很多有關怎麼選書的方法以及推薦的書籍,可以再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打造自己的一份清單。

zhuanlan.zhihu.com/p/23

比如,上面這篇文章就有詳述。

3.讀書效率低

讀書效率低,那是因為你讀得少。

讀書多了,速度和效率都會大大提升。而依靠別人咀嚼後你再去吸收,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

你必須自己去閱讀、理解和吸收,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才能產生作用。

認知獲得與提升的過程是:對知識與信息的認識、記憶、理解、分析、應用及在此基礎上對知識的全面掌控。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這句話實際上並不完全準確,知識本身並不是力量,至多是工具,只有當你掌握了知識,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一工具,更好地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它才能給你帶來力量。

提高讀書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多讀書。

不但多讀,而且是自己親自去讀,而不是看別人的書評或讀書感悟。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

你不只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

你變得更有智慧(對世界的認知和洞察),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只提供資訊的書籍會讓你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驗。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對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

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微信公眾號:思維燈泡

推薦閱讀:

如何更好地利用TED?
克服人性,你將和普通人拉開一個緯度的距離
大部分事情,三天沒行動就永遠不可能完成了
怎麼強大內心、在談判中直視對手?
2017就快過去了,我的拖延症還有救嗎?

TAG: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