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八):體積感與線條感

【多圖預警,流量黨請先關注,有WIFI再看】

這是一份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對,有西有北有南沒有東,那就由我做這個東,請大家吃瓜。咱們一邊吃一邊嘮嗑吧!

錯過往期的吃瓜群眾,請關注本專欄就可以閱讀往期文章了~

各位吃瓜群眾大家好,最近我由於回答了這個問題路邊畫畫的藝人大概什麼水平? - 孩子的子藝術的藝的回答 - 知乎,承蒙各位厚愛,得了不少贊,也順便把很多吃瓜群眾帶到我的這一畝三分地里來一起吃瓜。在今天吃瓜內容開始之前,如果您是新關注本專欄,您可以先閱讀本專欄的幾篇過往的文章,這樣的話對於更好地理解今後的內容會有所裨益。

本來這一篇是想介紹光影,但是我自己審視了一下前面的內容,發現對於素描而言,過早地開始談光影,會引來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於咱們吃瓜群眾來說,光影非常具有迷惑性,它能使一幅素描作品看起來有模有樣。光影作為獨立於物體結構之外的因素,它是表現物體結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我們在介紹光影之前,還是先繼續談談關於結構的一些概念。

以下內容看起來可能稍顯枯燥,但是相信我,如果能理解,會有很大幫助。

我們在前幾期學習了一些關於線的知識,包括輪廓線和邊線,以及邊線如何形成形狀;我還介紹了全因素素描這個概念,並提到全因素素描的一大特點就是弱化邊線,強調形體。

形體,在美術專業里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形狀與體積,注意,形狀是二維的,體積是三維的。比如說,正方形是二維的,正方體是三維的,而這個正方體的三維,是由在空間中屬於不同方向的二維正方形構成的。

因此,可以推論出形體有兩個基本特點:

一,形體有三維空間的屬性;

二,形體有方向性。

第一點很好理解,就是說一個形體,比如正方體,一定具有長寬高三個空間軸,這是一個理想的形體模型,所以很多人學素描的第一課可能都是正方體。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形體,它們不一定很理想很典型,但是都具有長寬高。比如說,一塊正方形的毛巾,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從頂面高度壓縮的正方體,它雖然看上去很扁平,但是依然具有「高」的屬性。

再扁一點,比如一張A4紙,它同樣還是有「高」:如果把一疊A4紙摞起來,你就可以直觀地看見它的「高」了。雖然在繪畫里,像A4紙這麼極端的形體很少見,但如果你也能從壓扁的正方體這個角度去看待它,這就是一種從結構上去理解物體的觀察方法。

比起第一點的普適性,第二點就稍微難一點:如果你的手邊剛好有一個正方或者長方體的物件,你可以拿起來感受一下,是不是正面、側面、底面都朝向不同的方向?

這個不同的方向,在繪畫里叫做。繪畫里的面不能簡單理解為數學裡的二維大平面,而更多是一種抽象的、人感知到的面。

形體的不同方向由於受光(受到的光源照射)不同,而呈現出深度感。這種由於方向不同的面受光造成的深度感,又反過來佐證了物體的結構

比如這張畫,省略了很多細節,我們可以感知到幾個大的面:

(圖片來源:forbes.com/2001/05/16/0

這張畫的理想模型,其實就是這樣的,幾個方向不同的面組成了形體,由於受光情況不同呈現出深度感,深度感又反過來證實了結構的存在:

(圖片來源:freepik.com/free-vector

我們把兩張圖疊在一起更好理解了:

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強調結構的原因,結構是寫實繪畫的根基,光影是表現結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這一點無論是吃瓜群眾去看畫還是藝術生去畫畫的時候,都必須深刻理解的一件事情。

上面說到了面的概念,那麼在美術里,經常跟結構、形體一起並提的,就叫做塊面。塊面觀念就是一種對物體結構的簡化理解,比如上圖的人像頭部複雜的結構,可以簡化為正方體結構,這就是一種塊面觀念。

放個略驚悚的圖,是藝術生必看的《伯里曼人體結構繪畫教學》里的一幅示意圖:

下圖也是一張非常體現塊面觀念的一張素描,你能用塊面的觀念去欣賞這幅作品嗎?重點可以看整個頭部的塊面,鼻子局部的塊面,你是否能感覺到塊面的不同方向,以及塊面帶來的深度感?:

(圖片來源:pinterest.com/explore/p

上面說到正方體是一個理想模型,那麼一切其他的基本形體比如長方體、圓球體、圓柱體、圓錐體、六邊柱體等等,實際上都可以從正方體切割得來。

吃瓜群眾可以想像一下,給你一塊正方體的木頭,你實際上就可以削出來一個圓球體:先把正方體的八個角削掉,然後再把新出現的角不斷往下削,削到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得出一個圓球了。圓柱體也很簡單,把四條垂直邊削下去到一定程度就得到圓柱體,以此類推,你就可以從正方體得出其他的基本形體。換而言之,所有的基本形體都蘊含著方形的結構

藝術生在畫素描的時候也是同樣的,訓練畫圓的時候,老師一定是叫你從正方形畫起,然後不斷地削出來一個圓形,絕對不會讓你空手畫、用尺子甚至用圓規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為什麼讓你畫圓的時候要從方去理解,為什麼在畫複雜組合形體比如人像的時候,要提倡「寧方勿圓」,這都是在加深你對結構的理解。

所以吃瓜群眾現在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藝術生都要畫那些無聊枯燥的石膏形體;而藝術生也能更深體會,為什麼畫來畫去還要畫這些東西,為什麼明明看著青春少女的臉那麼光滑圓潤結果老師要你「寧方勿圓」,這都是觀察方法的問題。

同理,一切細小的形體,都可以通過對大的基本形體的切割而來。

比如說畫一個鼻子,:

(圖片來源:rapidfireart.com/2016/0

-----------------------------------------

上面簡單了解了一下形體即形狀和體積,那麼體積跟線條是什麼關係呢

我們玩一個小遊戲:

請看下面的圖:

現在,我們嘗試用兩種方法去看這個圖裡的花瓶:

1,看花瓶中部,目光聚焦在花瓶的中間;

2;看花瓶的輪廓線,目光聚焦在輪廓線的某個點上;

吃瓜群眾可能會發現,你聚焦在花瓶中間的時候,沒有辦法看到清晰的輪廓線;反過來,聚焦在輪廓線上的時候,沒有辦法看到中間的細節。

你可以再轉身看看身邊的某一個物體,比如桌子,你看桌子面的時候,沒辦法聚焦在桌子邊;看桌子邊的時候,沒辦法聚焦在桌子面。

花瓶中間和桌子面,我們把它當作對體積的感覺;輪廓線和桌子邊,我們把它當作對線條的感覺

雖然我們在看體積的時候無法聚焦到線條,看線條的時候無法聚焦到體積,但是我們可以在聚焦體積的時候同時感知到線條,聚焦線條的時候同時感知到體積。這是人類視覺的一個特性。

正因為人眼有這樣的特(mao)性(bing),所以藝術家也就很糾結:到底我們應該畫線條還是畫體積?!坑爹呢?!

所以,如果把線條比作北極,體積比作南極,那麼所有的繪畫作品,就都處於北極和南極之間。

有的作品絕大部分用線條造型:

(圖片來源:prezi.com/94gtyki-d6tf/

順便提一下這張畫跟本文第一張畫都是同一個畫家-德加-的畫。玩得轉體積也玩得轉線條,更不要提色彩了,大師不是白當的。個人認為德加在印象派里是可以完全秒殺其他的什麼莫奈、雷諾阿、梵高等人幾十條街的。

有的作品以線為主,帶一點調子塑造體積感:

(圖片來源:chawedrosin.wordpress.com

這是上面那位德加的老師,安格爾的作品。

這種也是同樣的以線為主,一點點調子帶出體積感:

(圖片來源:new.liveauctioneers.com

然後有以體積感為主,線條感為輔助的:

(圖片來源:elogedelart.canalblog.com

最後就是把絕大部分線條感隱藏起來,只強調體積感的:

(圖片來源:figureprof.blogspot.com

(圖片來源:artistdaily.com/blogs/l)應評論區意見,把下面原來寫的「體積和線條」斟酌改為「體積感和線條感」,兩者不是截然相反的反義詞,而是感覺的兩方面,特此說明。

體積感和線條感,是繪畫語言中的一對主要矛盾,原理正是基於人眼聚焦和感知的特性。這對矛盾貫穿了整個藝術史,古往今來的西方畫家和繪畫作品,無一不在這對矛盾中掙扎,並找到矛盾之間的某一個點來站下自己的位置。這裡需要再強調一下,體積和線條仍然都是形體的一部分,所謂的矛盾只不過是畫家在造型的時候如何去取捨體積和線條的關係。

說到這裡再扯一個大概念,就是藝術不是線性發展的。也就是說,新的藝術並不會比舊的更好,抽象藝術並不比具象藝術更進步。原因正在於藝術不斷地在討論不同的主要矛盾之間的關係,小如體積和線條的關係,大如美和丑的關係,藝術史上的每一個點都處於若干對主要矛盾中的某一個位置上。

我經常看到有人說,藝術沒有對錯,藝術不分高低。這句話從藝術不是線性的角度來說是正確的,然而,看山是山和看山還是山的境界是儼然有別的,所以我不認為一開始就拿這個觀點當成萬能擋箭牌是一個好主意。在不斷地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吃瓜群眾會慢慢理解到什麼是好畫,什麼是壞畫。請各位繼續跟著我吃瓜,咱們一路吃到冥王星!

----------------------------------

課外作業:

這是本次的題圖:

1,這是屬於上文對體積感和線條感分類中的哪一類?

2,你能從畫面里觀察、感受、理解到哪些基本的幾何形體?

3,請看畫面左下方一塊突出來的石頭,它是什麼幾何形體?把視線移到這塊石頭右邊,人物比較暗的這條腿,你是否能感受到同一種形體?你是否能感覺到這塊石頭和這條腿之間的共性?如果是右邊的石頭和右邊的膝蓋呢?

(圖片來源:harryrobertsonpainter.com

-----------------------------------------

謝絕轉載!工作忙恕不回私信,請善用評論!喜歡請點贊,想要收到以後的文章請關注這個號或者關注本專欄!

最後特別感謝一路點贊下來的某些吃瓜群眾!我很感動!謝謝你們~

推薦閱讀:

給你一盆水只能洗臉,他卻吸引來全世界人的圍觀
蘸水筆尖基本結構簡介
【板繪遊記】第一次「荒野求生」的體驗
別攔我,我要學這種簡筆畫!
被宙斯約跑是什麼體驗?

TAG:艺术 | 美术 | 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