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應該禁止學生打遊戲嗎?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是計劃經濟的通病,中國大學的管理依然有此通病。

我是從小到大都不打遊戲的,而且覺得一個人,尤其是大學生,本來應該有豐富充實有意義得多的生活;整天沉迷於打遊戲,確實過於頹廢。

但是在大學校方是否應當禁止打遊戲這個事情上,我是堅決反對這一紙禁令的,就像我同樣反對大學宿舍12點後斷電斷網這樣的舉動一樣。

我們從小學到高考的基礎教育,是一種走在被嚴格規劃的道路上的教育。按照規劃,我們要在小學學初中的課程,在初中學高中的課程,在高中用不到兩年的時間把三年的課上完,然後用剩下的時間來全力圍繞高考而複習。高考無非就是考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並保證相當的正確率,說白了就是面對題目的熟練度。想操練熟練度的方法就是多做題,昏天黑地地做題,於是,除了做題、除了複習、除了學習,其他通通被視為不務正業。

高考前就沉迷遊戲的確有人在,但是更普遍的情況時,高考前由於學校和家長管得很緊,沒什麼時間玩,高考結束了,人就像一根彈簧一樣,被壓得太久後忽然釋放,就會反彈。加上那麼多年奮鬥的目標忽然越過了,好像一支離弦的箭,找不到更合適的靶心,於是射向了遊戲這個靶子。於是從高三之後的那個暑假,遊戲就開始填充進空虛的時間軸,直至到了大學,沒有人管了,便一發而不可收。

誠然,目前的高考確實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方式,由這種選拔方式衍生出的這種基礎教育模式,也不是我此刻要吐槽的對象。我所需要強調的是,這樣的方式,在大學,不應該再持續下去。

我認為,在中國當下,念大學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個人道路的自由

擁有這樣選擇的自由的時間,難能可貴。大學之前,前面已經說過,道路不由你選,你也沒得選。大學之後,跨入社會,很多選擇身不由己,還是沒有多少選擇的自由。

從另一個角度說,大學裡的選擇,即使選錯了,錯誤的代價相對低廉。出了大學,很多選擇,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因為大學是一個給你相對充分的選擇自由的時段,所以,我們要在這個時段盡量的豐富自己生活的各種體驗,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不要因為害怕失敗或者丟臉而躑躅猶疑,更不要把自己局限於虛擬世界中,而忽視了真實的體驗,因此大學生沉迷打遊戲,不啻是浪費生命。

我欣賞張潮《幽夢影》中描述的生活狀態,從風物的種種變化中都能玩味出美好的生活狀態。這樣生活的前提,是不再整天沉迷於遊戲,抑或整天追劇、追小說,在宿舍則不離電腦,出宿舍則不離手機。在宿舍則不離WiFi,出宿舍則不離充電寶,而是能將目光從液晶屏幕前移開一會兒,看看頭頂哪怕是一片霧霾的天空。

再說一遍,想讓沉迷網遊的同學改變他們選擇的唯一方式,是告訴他們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把他們的選擇封死。很多同學沉迷遊戲的原因,就是中小學過於沉重的學業壓力和單調的學習生活。就像交管部門因某條道路兩邊有山體滑坡要封掉這條道路之前,務必要告訴司機還有哪幾條(路況更好)的路可走。

如果這樣的勸說沒用,那麼,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這實際上也是一個選拔的過程,和高考一樣,最後十分沉迷遊戲、沒學到真本事的人、自控能力不強的人被篩掉。

再者說,整天打遊戲就真的賺不了錢?君不見,那些知名的電競選手、遊戲解說,他們的收入可不低。你怎麼知道,現在坐在宿舍面對屏幕打遊戲的這個人,不會是下一個若風、uzi,抑或葫蘆島吳奇隆?

人們有的時候喜歡速效,容易把一件事情絕對化,比如說,感冒很多時候可以自己痊癒,但很多人一感冒就求助於抗生素,結果抵抗力反而下降。

這樣的想法一路推下去,就是有些家長本著「我是為了你好」的動機,為了「戒斷孩子的網癮」,不惜把孩子送到磁暴步兵那兒去「治療」,而磁暴步兵竟可以用那樣的手段來「戒斷網癮」。

退一步說,玩遊戲有個度的問題。適度遊戲怡情,沉迷遊戲傷身。諸位看官當中,應該沒幾位是持清教徒般的拒斥網遊的態度的,諸位只是和我一樣,反對沉迷網遊。

遊戲本身只是遊戲,沒有原罪;它可以載入友情歲月,可以寫進青春紀念冊,也可以成為生財之道。誠然,沉迷遊戲確實損害健康、消磨意志,但那是建立在沉迷的前提下的。

對應的,我們的措施也不能是一棍子打死的。在這個問題上,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只會是一陣風,與鼓勵學生開黑甚至通宵無異。學校和學生都得不到什麼裨益,倒是學校附近網吧的老闆會數錢數到手抽筋。

當然,玩遊戲時,要考慮你正在學習或者休息或者和 男票/女票 視頻/語音 的舍友,不要影響他/她們。但是,我認為,沒有什麼必要通過禁止玩遊戲的方式教一個成年人這樣的道理。

一管就死,一放就亂,是計劃經濟的通病,中國大學的管理依然有此通病。

政企不分,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自我調節,也是計劃經濟的通病,中國大學的管理同樣有此通病。

墨守成規、創新乏力,還是計劃經濟的通病,也還是中國大學管理的通病。

從這個意義上講,禁止在宿舍打遊戲,和前些天鬧得沸沸揚揚的「金榜指標落他鄉」其實差不多,都是中國教育中計劃體制、拍腦門決定、政令化管理的體現。這樣的辦法,無論解決學生沉迷網遊問題,還是比這更大的教育公平問題,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掩耳盜鈴。教育改革要把這樣的模式改掉。

上至教育部門,下至高校老師,初衷都是好的——想促進教育落後地區發展,不希望學生沉迷遊戲。但做決定的過程中沒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沒讓真正的利益相關者——譬如前一事件中蘇鄂等省考生和家長,和後一事件中的大學生——參與到決策中。一刀切的後果就是弄巧成拙。

凱恩斯主義一直被視為一種提倡政府干預經濟的努力。其實,凱恩斯儘管在宏觀上支持積極干預,但是在微觀上始終堅持個體的經濟自由,並且凱恩斯明確指出,干預是能動的、靈活的,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更不是什麼都要管。凱恩斯的一切論點的基礎是市場經濟,而非計劃經濟。

我們不要求中國大學做弗里德曼,但願中國大學都能做好凱恩斯。


推薦閱讀:

「死亡數據輪」的魔咒:為何大數據公司難盈利?
自媒體平台的「 幫助中心 」是怎麼樣幫助用戶的?
2017年,我最喜歡的10個神器
如何評價網易杭研自製的測試工程師微專業?

TAG:教育 | 互联网 | 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