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成績很好的人,他們去哪了?(薦讀)

作者:艾霖

來源:麥子熟了

鏈接:那些曾經成績很好的人,他們去哪了?

1

A同學,是從小的佼佼者。他比別的孩子聰明得多:學得快,老師的公式總能舉一反三。懂得多,別人還沒有見過的定理他都懂。反應快,同學才開始做第三個選擇題,他已經開始做填空題了。

他初中、高中、大學一路名校。

考入大學後,終於衝破束縛的他,卻開始弔兒郎當。每天出入網吧,逃課,作弊。坑蒙拐騙地畢業,卻再也沒有混出點什麼。

如今,他幾乎每年都要換一個工作。

他覺得做銀行太枯燥,生活沒意思;他跟企業老總拍桌子,說不認同他們的企業文化;他聽不了老闆的批評,心情一糟就跳槽;他選擇創業自己單幹,跟合伙人談不攏半年就一拍兩散。當年被寵上天的天之驕子,如今渾身的負能量。

究其根源,是驕傲的他發現高手如林的大學裡,他不再呼風喚雨。一直都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樣的自己。

於是,從高處跌落,便再無勇氣爬起。

2

B同學,普通本科。不是985,不是211。

高考的失利,曾經讓她痛心疾首。有那麼一段時間,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片模糊。

那個夏天,雨淅瀝瀝地一直下,好像永遠不會停了。

她藏著掖著,生怕有人問起她的高考成績。那是一道永遠的傷疤,結了痂好像就會好,但那是一輩子無法擺脫的印記。

我在那三個月里都沒有見到她,聽說她躲在自己家裡一直不肯出來。

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竟然變得無比朝氣蓬勃。

她跟我說,她決定努力四年之後,去A國讀研究生。

她那個時候的神態,讓我看到一種力量。

我問她如何調整回心態,她卻發給了我看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從小優秀,又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年輕人。

大概是這樣寫的:

到了波士頓後,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拼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姿多彩的社交生活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他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他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第二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了一個B。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地去見了美國教授。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地恭喜他沒拿到A,並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借著課本教給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劃地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 她頓悟。成績到底可以定義我們什麼呢?定義我們去做哪些工作?成為怎麼樣的人?

  • 其實都不是。

  • 可以定義我們的,只有自己。

所以,在絕大數大一新生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她已經列了長長的一個單子。裡面詳細記錄著大學四年每一學期需要做的事情和目標。

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裡的時候,她在清晨的湖邊背單詞;當很多姑娘沉迷於韓劇的時候,她在圖書館準備托福;當同班的人想法設法逃課的時候,她在第一排認真聽課刷GPA;當朋友在聖誕節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她在做社團策劃文案;當暑假大家在家裡吹空調啃西瓜的時候,她在公司里實習攢經驗。

四年之後,在同學們詫異的眼神中,她終於被A國很好的大學錄取。再兩年後,她也終於在就業市場重重困難的A國,找到了待遇很好的工作。她還想讀一個MBA,讓自己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她利用假期,週遊世界,朋友圈裡全是她遊歷世界的照片。她學射擊,學潛水,學攀岩,學插花,她的業餘生活有滋有味。

她終於活成了當初自己羨慕的模樣。

3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Carol S. Dweck在《Mindset: The New Psychlogy Of Success》(心態致勝)里說:

人們採取怎麼樣的心態,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他把人的心態分為了兩種:

定性型心態和成長型心態。

抱有第一種心態的人,相信天賦決定一切。凡是遇到困難和錯誤,都會歸咎於自己「笨」。

抱有第二種心態的人,相信天賦只是起點。他們相信人的才能需要後天的培養,會把困難視為挑戰,並從中學習成長。

作者同時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

想像有一天,你在一門很重要的課上得了一個C,於是你特別失望。你走出教室,發現自己的車貼了一張罰單。你越想越覺得自己倒霉,於是你給好朋友打了一個電話尋求安慰。可是朋友聽了卻淡淡地回應了幾句,再無其他。

定性型的人覺得,「我是一個loser」,「我是個白痴」,「努力根本沒有用」,「我的人生好失敗」。

其實,那些東西只是一個成績,一張罰單和一通電話。

反之,成長型的人會開始思考,「這回得了C,應該想想哪些是我薄弱的環節」,「先把罰單付了吧,下次這裡可不能停了」,「我得再去問問那個傢伙是不是今天心情不好」。

看見了嗎?

好像從來沒有人跟我們說過,沒有考上好的學校的話,我們應該怎麼辦。從小,學校就教我們怎麼去「贏」,然而我們從來都不知道怎麼去「輸」。以至於我們根本不懂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面對那些挫折。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在學校里頂呱呱的學生,出了校園卻慢慢落後於人。

4

有人要問,該怎麼做?

其實很簡單,就是去做。

盡量多地去嘗試不同的東西。去認清失敗,去面對失敗,去擁抱失敗。有很多人生問題,靠想是想不明白的。應該丟給自己去實踐,去尋找答案,去做好準備。走出學校不再有標準答案,人生也充滿陰晴圓缺。

現在回過頭來,我很感激自己前二十幾年碰到過的所有挫折。我曾經哭泣,曾經吼叫,曾經嘆息不平。可是,是它們鑄成了現在的我,讓我更有勇氣去面對更多的變數,更多的不確定。

時間是一把刷子,我們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有時候天要黑到一定程度,星光才會熠熠生輝。那些可以忍辱負重前行的人,必定不會辜負當初的自己。

? 會讀書---林俊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YangfanJame的《說真的,如果不讀書可能我的人生會更好》?
舉報學校補課,我佩服劉文展的勇氣,但不認可他的行為
【最美圖書館|多圖】中世紀氣息: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圖書館
想比別人更時髦?多看幾本書才是王道~

TAG:读书的意义 | 学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