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銷量是樂視的幾十倍,為什麼雷軍還要去跟賈躍亭打口水戰?

一直主動或被動地存在於媒體聚光燈之下的樂視,這幾天遇到了成立以來的第二大危機——更早之前是賈躍亭迅游海外之時。對於樂視這家公司,我想說的是,在讓人看不清的A股市場,樂視已經算是比較清晰的公司了,至少在科技圈就有另外一家又做視頻又搞電視還有VR的公司更讓人看不懂,在科技圈之外這類公司更是多如牛毛了,我想散戶投資者的心態跟身處澳門威尼斯人酒店時不會有太大區別。正是因為此,我不想過多去談樂視的業務本身,且關於業務已經有許多專業分析了。

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這次另外一家公司小米也被捲入旋渦之中,起因是樂視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個疑似雷軍與某人微信聊天的截圖。截圖顯示雷軍轉述了「幾個大供應商」的爆料,確認樂視拖欠供應商款項的事實。數字可能有出入,但從賈躍亭公開聲明中不難發現「樂視缺錢」確有其事,事實上,過去幾個月我對樂視缺錢的傳言也偶有耳聞,只是企業差錢、拖欠款項實屬正常,不必過多評論。

估計是截圖中「雷軍」之後的評價,讓樂視十分窩火,在截圖中雷軍這樣說:「少一些胡來的人,大家都可以專心做事」。樂視對此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層面。關於樂視的微博,小米一方面闢謠這個截圖不是雷軍的但讓人覺得雲里霧裡,另一方面則是官方微博「小米發言人」的咄咄逼人,要樂視正式供應鏈欠款問題,並告訴股民和用戶到底欠了多少錢。或許截圖是假的,但小米對樂視的不爽,卻是真的。

在許多人看來,樂視和小米似乎不能算是競爭對手,一個是從視頻網站做到電視再做到手機之後又拋出「七大生態」的Big Story的模式驅動型公司,而另一個則是從MIUI做到手機再不斷延展到五花八門的百貨產品的產品驅動型公司。在小米核心業務手機上,樂視與之完全不在一個Level,小米曾是數一數二,現在可能被OPPO、vivo超越但依然屬於小華OV第一陣營,樂視手機官方宣稱勢頭很猛,但對小米還完全無法構成威脅。雙方的玩法看上去也完全不同,樂視的故事是基於生態的服務,小米的故事是軟硬體層面基於黑科技的產品體驗——注意,這是故事。

然而,如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發展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小米和樂視其實一直是針鋒相對的。

智能電視一直是死敵

在業務層面,小米與樂視競爭最直接的業務,並不是手機,而是電視。

樂視是智能電視的始作俑者,藉助於先發優勢以及內容基礎,在電視業務上取得很好的成績,反向投資TCL成為第二大股東上演「快魚吞慢魚」就證明了這點。小米電視作為後來者,一直被內容掣肘,直到邀請「門戶元老」陳彤加盟並投資10億美元強化內容,才完成了「內容爬坡」,先後投資優酷土豆、愛奇藝,並實現了與這兩家以及搜狐和騰訊視頻的合作,現在至少小米官方宣稱其內容已是笑傲江湖,陳彤則功成身退,加入小米所投資公司一點資訊擔任總裁。

參加過小米發布會就知道,如果涉及到電視業務,對比「友商」時,唯一的對標者,就是樂視,也只能是樂視。事實上,小米還曾專門召開過發布會來對比與樂視的內容差異。相對於手機業務少有互動而言,雙方在電視業務上一直是口水戰不斷。

對小米而言,儘管手機依然是重中之重,儘管還有電飯鍋在內的大量百貨產品,但毋庸置疑的是:智能電視,已是小米的二號產品,甚至在今年的小米秋季發布會上,王川發布電視的環節被安排在了雷軍發布5s之前。

智能手機增長放緩,純線上模式終於迎來藍綠大廠的挑戰,智能電視這個集合了智能家居、文化娛樂、內容產業(直播、個性化資訊等)諸多風口的新興業務,正在獲得更高的權重。這意味著,小米與樂視在公司層面的競爭力只會日趨嚴重。因此,可以說,小米和樂視曾經一直是對手,之後競爭會更激烈——如果樂視能順利挺過資金難關的話。只不過,雙方的主戰場,不是手機。

商業模式本質一樣

在模式層面,樂視與小米都在玩兒「生態」,只是樂視步子邁得太大走得太快,被業績詬病是「PPT公司」。

小米是「互聯網思維」的步道者,更是互聯網手機的創建者,這個模式說來話長,但其本質也不難理解:將互聯網這個工具用到極致,同時追求低利潤的硬體並通過廣告等後向業務賺錢,小米確實是這樣的做的,小米用戶已對其無縫不如的廣告多有怨言。

樂視作為硬體領域的後來者,自然不會強調互聯網電視,這是雷軍的專屬IP,樂視搞了一個新概念:生態化反。事實上,我一直覺得樂視的官方話術,是所有科技公司裡面最難懂的。別說用戶,就是行業人士要去理解生態、化反、閉環這些名詞都要時間,如果你有幸認真看過樂視官方新聞稿,估計會死掉不少腦細胞。好的商業模式一句話就能說清楚,如果一個商業模式被描繪得太複雜, 投資者估計也會更加謹慎。在我看來,樂視的商業模式,無非是互聯網模式的升級版,不強調硬體本身,甚至搞硬體免費日,核心商業價值通過內容為主體的服務實現,並且,在這些服務可以涉及到非手機甚至非科技層面,比如汽車,紅酒,金融……

為什麼小米可以高枕無憂,而樂視會有今天的煩惱呢?核心原因在於樂視步子邁得太大,或者說,底子太薄了。

從公司體量來看,小米很早以前公布的估值是600億美元,樂視市值才百億美元級,在中國算是互聯網巨頭,但還不能進入BATM第一陣營,當然, 賈躍亭在互聯網領袖大會上與馬化騰們談笑風生會給人一種樂視已比肩BAT的錯覺。在現金牛業務上,小米有手機業務帶來源源不斷的錢,大量的錢,而樂視網、樂視電視等業務雖可給樂視創收,但規模跟出貨量已累積上億的小米並不在一個級別。

體量不夠大、收入不夠多,野心卻比誰都大,巨資造車、高調入美、廣鋪線下店(自營)這樣的動作BAT都只有艷羨的份,小米也十分謹慎。這種被媒體稱為「大躍進」的勇氣是值得鼓勵的(如果真的是為了做好業務而不是其他目的的話),然而也是十分危險的。冒險是企業家必備的精神,但正如許多媒體報道指出:賈躍亭是所有互聯網大佬里最有「賭性」的,這種勇氣讓樂視可以後來居上,將昔日所有視頻網站同行甩開一個身位(視頻領域最大的優酷土豆被阿里收便且市值只有50億美刀)。這種勇氣將賈躍亭送到互聯網領袖峰會上與馬化騰、李彥宏談笑風生,但也讓樂視迎來了今天的麻煩。

不過,步子邁得更快的樂視,與小米在商業模式上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小米是百貨公司,樂視也會是百貨公司(如果能撐下去的話);樂視是內容公司,小米也會是內容公司;所以,這兩家不只是在電視領域針鋒相對,它們已是宿敵。

樂視打亂了行業秩序

在利益層面,雷軍不久之前跟劉強東在微博上有過高調互動,他轉發了劉強東的觀點:「因為京東的商業模式比其他人的先進,給其他人帶來了衝擊,所以才會招罵!」,以此來安慰小米總是被黑的現狀。

這是對的,小米的互聯網模式影響了許多傳統硬體大廠,不少曾經的明星手機品牌今天都已銷聲匿跡,這些品牌對小米恐怕是恨得咬牙切齒。樂視的商業模式不一定比小米更先進,能不能玩得轉還要看接下來樂視的騰挪進退。但是,樂視的商業模式,卻影響了行業利益,至少,打破了行業秩序。

想必大家都對手機圈「搶首發」這個事兒印象深刻,處理器、鏡頭之類的,手機廠商都會爭取最先拿到最先進的型號。樂視作為手機產業後來者,就拿到過不少首發機會,比如今年的樂Pro 3號稱是全球首款量產高通驍龍821的手機(是否買得到另當別論)。不只是處理器,還有許多手機供應鏈環節都有類似現象。為什麼樂視作為後來者還能得到供應商親睞呢?如果雷軍對話截圖為真,就表明樂視給供應商開的是空頭支票,供應商選擇了信任樂視,進而給了樂視很好的資源。這自然會讓實打實出貨、按約定付款的廠商不爽,你說小米能不生氣嗎?

不只是供應鏈層面,樂視在許多層面都在打破行業秩序——這也是賈躍亭一直希望給外界的印象,正如這樣的標題《賈躍亭:世界往東他往西,孤獨的顛覆者》,比如樂視搞硬體免費日,再比如樂視賣手機會員可以賣出50年期的會員,這種玩兒法,把期貨模式做到了極致,零利潤甚至負利潤,也打破了手機行業的價格秩序。為什麼小米們不跟進呢?如果行業出現一個破壞者,這個破壞者可能建立新秩序,也可能只是一個破壞者而已。如果是前者有人跟進有人痛恨,如果是後者大家都會痛恨。小米們可能認為樂視只是後來者,至少從當前的資金壓力來看,樂視還需要向外界證明它不只是一個破壞者,還是一個具有構建新秩序能力的破壞者。

看到這裡,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米會「降低身段」去跟樂視打口水戰了,不論雷軍的對話截圖是否為真,小米對樂視的不爽恐怕都是事實。儘管余承東等大佬的對話截圖已被證偽,但這些廠商恐怕不會太捧樂視。這就好比,大家本來是在一個池子里捉魚,魚多時大家相安無事,偶有小摩擦。魚少時大家都會豁出去爭,如果這時候有一個人要過來把魚塘搞混,大家反映會如何?這個行業總不會缺少想要顛覆現行規則的玩家,但是能夠做到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先驅身後是大量倒下的先烈,希望樂視扛過難關成為真正的顛覆者。


推薦閱讀:

讓用戶坐莊,樂視影視會員的IP增值計劃
小米和樂視的智能電視產品,對傳統電視廠商有了哪些影響?
樂視電視機換屏價格和新機一樣,大家怎麼看?
樂視的手機賣的這麼便宜還有利潤嗎,利潤都從哪裡來,把手機的價格壓的這麼低不怕友商群起攻之嗎?
如何評價樂視 20 億美金收購美國智能電視巨頭 Vizio?

TAG:小米科技 | 乐视手机 | 乐视超级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