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閑話·為什麼說好壺要「干泡」
什麼是干泡?
干泡就是不往壺上澆水,所以不需要茶海的泡法。現在干泡也並不是像網上一些文章寫的那麼講究,因為脫離了茶海和潮濕冗贅的出水系統,就全憑個人喜歡,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形式。
上圖就更加隨意了。是一處鋪了石子的小院子,丟了幾個蒲團,用了一塊木板,禪意十足。
因為脫離了茶盤、茶海、出水等這套濕泡的系統,泡茶品茶變得更加輕鬆、隨意、乾淨、典雅。
但是做工不好、出水不好的茶壺則沒辦法支持干泡,否則一桌子或者一大腿沒收得住的茶湯,就很破壞興緻了。
有朋友說,往壺上澆水,不就是為了包漿嘛。不澆茶水了那包漿怎麼辦?
說到泥料,好的泥料不論是紫泥,還是紅泥,都具備一定的透氣性。
上兩張圖是同一把壺。那天我在表哥王俊辦公室講閑話,為了向我展示泥料的牛逼程度,王俊老師(省宜職教紫砂造型設計的老師,職稱考試評委,是正兒八經的老師)從褲襠里掏出了這把全新未開壺的朱泥壺(笑),在壺裡注了一壺涼水,可以看到圖1(我也不知道為啥它就橫過來了)和2的對比,光澤和油性瞬間發生了變化。這種一注水下去油光煞量的泥料,才是真正的極品。
而這種變化就是因為泥料好所具備的透氣性所帶來的。
為什麼濕泡會毀壺?
我們上面講的這種好泥料的特異功能,在澆茶水、臟手摸、干布擦這三個經典步驟之後,壺身表面的氣孔就被堵住了,類似於被打了一層蠟,也就是說,茶壺失去了部分的透氣性。而干泡所產生的包漿,則是自內而外的,都是茶湯分子滲到表面後形成的堆疊,類似於珊瑚的原理。
所以我們可以說,濕泡的包漿是打蠟,而干泡的包漿是珊瑚,高下立判。
而各位花重金買紫砂泡茶,最重要(沒有之一)的特性不就是其透氣性嗎?
綜上所述,干泡的優勢有:
- 更文雅、更有禪意;
- 更方便,泡茶不受地點的限制;
- 長期使用,能夠較好的保留茶壺本身的透氣性;
另外,延伸出來講,
- 干泡的壺不容易在某些位置特別臟;
- 能更好的利用茶壺本身的工藝水準(出水斷水)。
大道至簡。
PS:本文所有圖片都是我自己拍的,請別轉載。另外圖中的壺都是親戚朋友們做的,各位要我「代購」就直說,別不好意思,做生意不丟人,賺兩個零花錢給大家帶來點實惠也挺好。
推薦閱讀:
※2017年2月8日和一個中端紫砂工手A的交談
※這些茶具你認識多少,5個以上算你牛!
※想入手一個差不多點的汝瓷蓋碗,該如何挑選?
※中國古代茶具的演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