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盡頭出發,開啟一段燈塔環遊
構成了我們所居住著的這個星球。
等等——
這是矮大緊《曉松奇談》的歷史課補習班嗎?不是。在大霧瀰漫、星辰無光之時,屹立於島嶼及海洋當中的燈塔曾幫助航行之人避開險要礁石,並給予他們生存的希望。而如今,愈加先進的電子航海設備令這些燈塔漸漸失去了原有效用,更多地作為地標及旅遊景點而存在。本文選取了涵蓋東西大陸及南北半球的五座燈塔,結合不同的電影,讓我們從最南端的火地群島燈塔開始,去看看關於它們的故事。1997年1月,
我終於來到世界盡頭。這是美洲大陸南面最後一個燈塔,再過去就是南極。
燈塔之外的這座小城也極具故事性。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的前半部分,阿根廷政府仿效英國在澳大利亞的做法,在被群山環繞的烏斯懷亞設置了監獄用以流放重刑犯。1947年,監獄停用,建築本身被作為烏斯懷亞軍事博物館(Ushuaia Maritime Museum)對外開放。軍事博物館內部分為「監獄」和「海事」兩個部分,其中,監獄館仍舊保存著昔日監獄的樣貌與設施。博物館不遠處是靠近海港的海軍大道,沿街一個印有「Fin del mundo(世界盡頭)」字樣的標識牌是觀光者趨之若鶩的熱門景點。而搭乘不遠處的游輪,就可以前往燈塔了。去過天涯海角,不妨再去世界盡頭走上一遭。離開世界盡頭前往美利堅,在加州下屬的聖佩德羅(San Pedro)海岸邊有一座燈塔——弗明角燈塔(Point Fermin Lighthouse)。
這裡,也是《和莎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的取景地之一。從洛杉磯市區向南30公里即是聖佩德羅,往東延伸的海岸線依次穿過美國兩大港口——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與長灘港(Long Beach)。弗明角燈塔坐落在聖佩德羅的最南端,建於1874年的它是聖佩德羅港的第一個航行燈。這座燈塔是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尖尖房頂下的橫樑及門柱皆由手工所雕刻。燈塔之外的房屋是其看守人的住所,屋外被柵欄所圍繞。
在《和莎莫的500天》中,已經分手的Tom與Summer來此參加婚禮時意外重逢。日落黃昏之後,夜色也漸漸濃郁,席間還有音樂與美酒作陪。當下歡愉的氣氛,似乎預示著Tom與Summer二人的關係有了新的起色。夕陽西下,太陽的餘暉肆意蔓延開來,將海岸線籠罩在一片金色當中。如此絢麗的弗明角,也被認為是「加州最美的海灘」之一。燈塔所處的位置上有一片公園,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在此可以欣賞到絕美的海景。若逢天朗氣清,更可看到三十公里外的聖卡塔利娜島(Santa Catalina Island)。
而哪怕有如此美景,Tom最終並沒有與Summer複合。在影片結尾,重拾建築師夢想的Tom在面試時遇見了另一位讓他心動的女生,她的名字叫Autumn……就像四季會不斷交替,如此循環往複。愛情總有下一季,燈塔也會有下一座。以《和莎莫的500天》中的弗明角燈塔為起點,畫一條穿過馬克·吐溫故鄉密蘇里的直線,繼續往東北再畫相同的距離,就是馬歇爾角燈塔(Marshall Point Lighthouse)——《阿甘正傳(Forrest Gump)》的取景地之一,也是影片主人公橫穿美陸的終點。這裡是美國東北部緬因州的克萊德港,屹立在岩石上的馬歇爾角燈塔是該港的最南端,這個延伸出的「犄角」是馬歇爾角(Marshall Point),燈塔便因此而得名。關於馬歇爾角的燈塔歷史最早要追溯至1832年,當時由碎石材質建造了這裡的第一座燈塔,並同時建有一棟房子供燈塔守護人居住。1858年,出現在影片中的燈塔取代了前者。其基底為白色花崗岩,塔身呈圓柱狀,最早以豬油作為燃料,後來在1971年實現自動化。那棟建於1832年供燈塔看守人居住的房屋,在1895年6月的一次雷電事故中被擊毀,新的房屋在同年11月落成。
進入80年代末期,在當地歷史協會的主持下,該房屋作為博物館被投入使用,裡面陳列著燈塔及克萊德港的歷史,並於1990年對公眾開放。連接博物館與燈塔的橋,就是阿甘跑過的地方。當我跑到另一個大海,
我想既然我跑了這麼遠,我不如直接掉頭繼續跑下去。
阿甘在橋上奔跑的身影拍攝於1993年。電影於次年上映後,這二十秒的畫面給馬歇爾角帶來無數遊客,許多影迷慕名至此,更有甚者仿效阿甘徒步穿越全美,維基百科上還有一個專門的詞條用來記錄那些完成這一盛舉的人們。
終於,在跑了三年兩個月十四天又十六個小時後,阿甘在新近熱劇《西部世界(Westworld)》中頻頻出現的紀念碑谷(Monument Valley)停下了腳步,說:「我很累,現在我想回家了」。你累嗎?不累的話,去西班牙看下一座燈塔吧。阿維萊斯燈塔(Faro de Avilés)在電影《午夜巴塞羅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中匆匆露過一面,但仍有不少人對它頗為陌生。而對於電影本身,一定再熟悉不過——
倘若,你是小老頭、斯嘉麗女神的粉絲,或者痴迷於西班牙野玫瑰的盛世美顏。 炎炎夏日,來自美國的Cristina與Vicky相約到歐洲度假。初抵巴塞羅那,結識了生性浪漫的西班牙藝術家Juan,後者向她們發出前往奧維耶多(Oviedo)共度周末的邀約。奧維耶多,是西班牙——擁有超過3500年歷史的——自治區阿斯圖里亞斯(Asturian)的首府,阿維萊斯(Avilés)在它的北面, 此外,還有與城市同名的河流從旁邊經過。影片中的燈塔,位於阿維萊斯灣入口的北側。阿維萊斯燈塔也叫作聖胡安燈塔(Faro de San Juan),與電影中男主的名字一樣。燈塔始建於1861年,在1863年投入使用。方錐形的塔身是由灰磚砌成,沒有另行上漆,使得它看起來像是自帶了復古濾鏡。塔頂為球面,光源被金屬支架包圍。燈塔高有15米,低於它的幾間房屋供守燈人居住。如同大多數的燈塔,在位於港口的地理優勢下一定少不了廣闊的海景。Juan與Vicky坐在岸邊,背後的粼粼波光閃閃發亮。從美國的西海岸直至東北角,再經過歐陸的西國後,來看最後一個位於國內的燈塔。《伊莎貝拉》,是彭浩翔早年在紅遍大江南北的《志明與春橋》問世前拍攝的一部作品,題材看起來與韓國口碑頗好的《老男孩》類似,雖然關鍵詞都是「父女」、「亂倫」,但顯然不如後者那般陰鬱。馬振成與張碧欣這對原本形同陌路的「父女」,在影片的不斷推進中逐漸和解。其中一段兩人登上燈塔的片段,更是溫情十足。畫面中張碧欣沖著馬振成喊話的地方就是東望洋燈塔,它屬於同名炮台的一部分,同為熱門旅遊景點也都位於澳門半島。半島的最高點是東望洋山,站在山上可以俯瞰澳門全景及珠江口,東望洋燈塔就屹立在這裡。由於如此高的地勢,燈塔還懸掛有風球,用來向公眾發放風暴訊息。燈塔始建於1864年,是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在雷達尚未普及之時,它是進入珠江的地標。塔身成圓柱狀,外觀呈白色,小窗邊緣及分層線則以鮮亮黃色點綴。塔高有15米,頂部的巨型射燈之射程可達16海里。對了,它旁邊的房屋並不是供看守人居住的。通過屋頂的十字架其實可以猜到這是一座教堂,它名叫聖母雪地殿。早於燈塔修建,但在外觀上都統一是黃白相間的配色。 燈塔內部別有洞天——頂層的大轉盤裝置盡顯工業之美,透過旋轉的晶狀體看出去,眼前的一切都是倒立著的。友情提示:燈塔平時不對外開放。想學馬振成和張碧欣登上塔頂賞景,要選在5月18日至20日——為慶祝港務局日(5月20日),燈塔只在這三天開放。煙雨朦朧,張碧欣用手掌抵著下巴對馬振成說:
其實澳門真的很小。
知不知道我小時候常常碰見你?
電影中還有一句台詞來調侃這片彈丸之地,
「在香港,兩個人分手之後,可能永遠都不會撞見;但澳門很小,這條街分手,很可能下條街就遇到了。」隨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指數式傳播,這句話似乎早已被標記為高曉松的marketing slogan。即便如此,茫茫人海中的你我仍如同航行中的輪船,無不是絕望與希望同在、開朗與悲傷並存,也總是想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燈塔雖小,這個世界卻無限大;無論在哪,不如跟著電影去旅行吧。推薦閱讀:
※leaflet在線地圖可視化——構造路徑圖
※【運營實操】如何在15分鐘內學會"高大上"的數據地圖分析方法?
※如何繪製學校地圖
※Esri總裁關於如何做好地理產品設計的7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