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區柯克故事全集里的故事,是他自己寫的嗎?

前幾天,從廣州圖書館借了一本小說,叫「希區柯克懸念故事全集」,馮小晏編譯,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我不是很了解希區柯克,只知道他是名大導演,請問書里收錄的故事是他自己寫的嗎?


以前專門就這個問題寫過一篇文章,希望能解釋你的疑問:

希區柯克是個小說家?

姚人傑

出生於英國,後在美國發展並拍攝出眾多電影史名片的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是世人熟悉的人物,早已成為懸疑驚悚的代名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大陸市面上出現了不少冠以《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等書名的書籍,出版社不一,但大多數書封面上都標著「(英)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著」或者「(美)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著」。(1956年後,希區柯克同時擁有英國與美國國籍,所以才有國籍上的不同標註法)。其中僅有《希區柯克最喜愛的懸念小說》等書名透露出書中的小說並非是希區柯克的作品;以及譯林出版社的《兇案畫像錄:希區柯克精選懸疑小說集》尊重事實,封面上註明了「希區柯克編選」。除了這些書籍,各類期刊雜誌上「希區柯克著」的小說更是屢見不鮮。這種情況持續至今,以至於筆者驚訝地發現身邊的大多數朋友竟然都以為那些故事是希區柯克創作的作品。

在歐美,對於希區柯克的研究汗牛充棟,數不勝數。根據各種記載,希區柯克平生創作過的唯一一篇小說名叫《蒙蒂·沃利謀殺案》(The Murder of Monty Woolley),刊載於1943年的《看》(Look)雜誌上。那麼,這些被國內出版商命名為「希區柯克作品」的懸念故事到底是哪裡來的呢?在筆者看來,來源可分為三種。

首先,是來自希區柯克導演的電影,以及《希區柯克劇場》(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和《希區柯克時間》(The Alfred Hitchcock Hour)等電視劇集。希區柯克執導的很多影片都改編自小說,如電影《後窗》根據康奈爾·伍爾里奇的短篇《他一定是兇手》(It Had to Be Murder)而改編拍攝,在電影問世後題目還改成《後窗》,這些電影的原著小說都品質不俗。

《希區柯克劇場》從1955年開播,製作了7季,播放至1962年,每集半小時,總計有268集,其中只有17集是希區柯克親自執導的,但希區柯克本人都會在每集的首尾出現。而《希區柯克時間》每集1小時,從1962年播放至1965年,共有3季93集。這些劇集好看,原因在於製作團隊在各種雜誌上網羅精彩的短篇小說,再由他人或原作者改編撰寫劇本。其中有些小說作家與希區柯克有著長期合作,如亨利·斯萊薩(Henry
Slesar)總共為四十多集劇集承擔了原著或劇本改編的工作。另外,在1985年至1989年之間,美國還播出了新製作的4季76集《新希區柯克劇場》,但那與希區柯克本人無關,所以不再多提。

其次,是經辦至今的美國偵探小說雜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偵探小說雜誌》(Alfred Hitchcock"s Mystery Magazine),在業界被簡稱為AHMM。1956年,H.S.D.出版公司與理查德·E.戴克獲得希區柯克的授權,使用他的名字來冠名雜誌。當時每期雜誌上都有一篇署名為希區柯克的導讀,但實際上是其他作家的捉刀之作。首期AHMM於1956年12月出版,雖然出版方几經易手,但一直延續至今,如今的雜誌主編已是第4任。這本雜誌刊登的偵探小說中,有不少被《希區柯克劇場》等節目選中,拍攝成電視劇集。

第三種來源便是希區柯克冠名的各種短篇小說集了。除了《希區柯克偵探小說雜誌》編輯部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版的27種雜誌精選集,希區柯克早在四十年代就與書商合作,以他的名義出版各種「希區柯克編選」的小說集,通常書的前面會有署名為希區柯克的導讀文章,但實際上這些書的編輯工作都由他人完成,導讀也是由人代筆。據希區柯克的粉絲考證,這類書中最早的一本是1941年在英國出版的《了不起的偵探口袋書》(The Pocket Book of Great Detectives),書中有希區柯克署名的導讀。可以說,因為希區柯克有著極高的聲譽,所以愛讀懸疑故事的讀者認準了「希區柯克」這塊牌子,這類小說集有著很好的銷路,從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類集子出版不斷。但希區柯克導演再怎麼拿自己的名字進行商業開發,他也不會將小說家的作品佔為己有。在那些小說集上都清晰地列明每篇小說的作者。

中國國內出版的這些打著希區柯克名號、並且往往註明為「編譯」的小說集的作品來源大概就是以上三種渠道。翻譯者與出版方隱去原作者的名諱,讓廣大讀者誤以為那些小說是希區柯克的作品,最主要的用意是規避購買原作版權的費用。而且,光從譯本很難反推得知原作信息,更何況「編譯者」往往對作品內容進行過改動。譬如王強編譯的《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中有一篇《扒手》,實則是美國小說家比爾·普洛奇尼發表於1970年8月AHMM中的短篇《普勒酒店內的三隻手》(A Dip in the Poole),但人物姓名與地點名稱均有改動。(值得一提的是,這篇的題目是在向英國作家羅爾德·達爾的名篇《跳海》(Dip
in the Pool)致敬)同一套書中的《第八個受害者》系傑克·里奇的名作《#8》,《懲罰》是普洛奇尼的作品《不完美的犯罪》(The Imperfect Crime),它們的原文均發表在AHMM上。這些編譯出的小說更成為另外一些故事集抄襲的對象,明眼人稍微比較便能知道。

筆者在數年前就曾於其他文章中順帶提到過國內各種「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的出版亂相,但時至今日情況依然如此。衷心希望有一日能還給那些精彩的懸疑小說的原作者一個名分,讓中國的讀者知道那些讓他們拍案叫絕的故事到底是哪位作家的智慧結晶。但願,筆者的希望最終不會成為空想。

——————————

其實我懷疑,大陸出版的大部分《希區柯克故事集》不僅是後出版的抄襲早出版的,最早的更是抄襲了對岸的一位已故女譯者。

本名徐月桂的台灣翻譯家姚姮生於1937年,曾任《民聲日報》助理編輯、《商工日報》編輯。她從六七十年代便開始翻譯出版《希區考克小說精選》,但這些書都隱去作者姓名,且屬於編譯,有時與原作相差甚大。這些書在台灣出版過多個版本,大陸也有引進,台灣「國家文化「的版本共有20本,一共500多篇。

我為什麼說大陸出版的一些《希區柯克故事集》很可能源自於姚姮女士呢?去買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了。


這些都不是他寫的,而且也不是改編自他的電影或電視劇。

真實情況是這樣的,當時由帕特·希區柯克授權(他女兒)命名了一個半書籍半雜誌的讀物《希區柯克喜歡讀的懸念故事》。裡面的作品水平良莠不齊,而且確實有那麼幾部比較精彩的被改編成電視劇進入希區柯克劇場(但導演並不是希區柯克本人)。

到了我國,則徹底成了偽書。 另外書名《希區柯克懸念小說》也是擦邊球,裡面並沒有寫作者是希區柯克,使好多讀者受了騙。 就是這樣。


其實並不是,懸念故事集是希胖看過覺得不錯的作品加以整理之後形成的。許多人認為都是希胖自己寫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不是了,我也有一本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裡面紅髮會這個故事就是柯南道爾寫的。而且前言好像說了都是是希區柯克覺得優秀的短篇小說


有好多版本吧,我買過一本,全是他寫的。。看風格就是


看薦上看到的一段評論,希區柯克執導過大量傳世影片,被譽為「懸疑大師」。他用巧妙的敘事手法、獨特的鏡頭語言、意外的故事情節,在銀幕上創造出一潭潭窺視人性暗面的深淵。而他的署名故事集同樣精彩,希區柯克風格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推薦閱讀:

東野圭吾五次落選直木獎,竟然是因為這個人
[桌游] 沉淪於夢魘的陷阱——悲劇輪迴
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怎麼區分 ?
這是一部有兩個帥哥男主角的漫畫(連載中)
龍騎士07的鳴泣之時系列會有第三部嗎?

TAG:懸疑 | 恐怖 | 希區柯克 | 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