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大V經濟學,讓自媒體今年賺了117億

大洋彼岸的Twitter正在因為業績衰敗尋求賣身,它在中國的「徒弟」微博卻搞了一場「2016年V影響力峰會」,帶著小夥伴展望未來。1000多位各行業「大V」到場,除了第一天的論壇之外,第二天還舉辦了10多個領域的分論壇,這在去年並沒有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微博在垂直領域的進展。

為什麼微博不急於提國際化?

就在幾天之前,微博的市值剛剛超越Twitter,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微博或其大股東比如阿里巴巴,沒有考慮過去收購Twitter來幫助微博國際化?從V影響力峰會來看,它在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會聚焦於中國市場,深挖內容產業。為什麼不像許多互聯網公司那樣謀求國際化?在原中國優步負責人柳甄加入今日頭條之後,有一種分析認為這是今日頭條將啟動國際化的徵兆。事實上,百度、獵豹和UC已經將內容業務發展到海外,微博作為內容平台為什麼不考慮國際化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微博在中國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尋求國際化的玩家要麼是本身就在海外已有國際化業務比如獵豹、UC,要麼是到海外尋求新的增長空間比如百度。而微博在國內市場還沒有達到飽和。在微博影響力峰會上,微博CEO王高飛表示,微博的目標是月活躍用戶在三年內達到5億,截止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為2.82億,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微博正在重點布局短視頻和直播內容,摩根士丹利8月的微博研報則指出,中國短視頻和直播服務的潛在MAU分別約為1.5億和1億,基於此其認為微博在未來兩年還會新增近1億MAU。就是說,微博在國內還有增長空間。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微博手裡有許多牌,眼下還不著急打國際化這張牌。

從2016年V影響力峰會來看,「內容創業者賦能」將是微博接下來的重點。說白了即是要給內容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內容創業環境,不只是變現,而是全生態的服務,包括品牌定位、粉絲積累、用戶轉化、商業變現等關鍵環節。通過這一策略,微博一方面可獲取更多用戶、更多用戶時間;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說白了,中國還有很多錢等著微博去賺。

內容在微博上成為硬通貨

今天看到魏武揮老師的一篇文章《騰訊會成為一家廣告公司么》,我的疑問是,微博會成為一家內容公司么?

微博未來的重點是為內容創業者賦能,激勵他們源源不斷地生產優質內容,讓更多用戶來微博消費這些內容,將內容生產者與消費者連接起來。這樣看來,微博的核心價值是加速內容的生產與流通——網路媒體做到了第一點,門戶網站的編輯們夜以繼日地生產著海量內容;搜索引擎做到了第二點,加速內容流動是Google等公司的使命。而今天正在崛起的內容平台,則具有雙重價值,微博是其中之一,除了微博還有今日頭條、UC、一點資訊、百家號等平台。

與Twitter追求簡單不同,微博追求內容的豐富和全面,其已支持文字、圖片、視頻和直播等多種內容形態,未來還會支持聲音直播。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微博自媒體日均發布頭條文章13萬篇,閱讀量超過1億次;日均發布圖片1.6億張,瀏覽量47億次;日均發布視頻32萬個,播放量峰值達到23億次;日均直播26萬場,觀看人數達538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微博自媒體持續不斷創造內容的根源在於巨大的變現機會,微博自媒體今年已經在微博獲得收入達117億。

朋友闌夕對117億這個數字頗為驚訝甚至略帶質疑:中國互聯網流量入口百度每年分給第三方站長的錢,不過也才100多億。事實上,117億收入中,電商領域自媒體收入達到108億,此外,自媒體通過廣告獲得的收入達到4.3億,來自打賞、付費訂閱等內容付費的收入達到4.7億。這至少表明了兩點:微博與阿里結盟,對於內容變現起到了很大作用;還有,電商是內容變現最重要的方式,這符合PC時代「流量漏斗」的定律,離交易越近的流量越值錢,移動互聯網時代,離交易越近的注意力越值錢。

117億收入都是哪些「大V」拿到了,我不知道。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去參加微博影響力峰會的大V們如天才小熊貓,都是帶著口罩去領獎的,如同喜中雙色球的領獎者一樣。這也表明了大V們跟明星不同:核心價值不是外表,而是內容,我們吃雞蛋不會關心母雞的樣子。每個時代、每個社會,優質內容都是稀缺的,從屈原到李白到梵高到魯迅到四大天王再到今天的內容創業熱潮。不同的是,今天內容就是硬通貨,內容可直接變現,今天是內容創業的黃金時代,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

微博的「大V」內容經濟學

微博將重心放在優質內容上,而不是普通用戶的碎碎念,這一方向的明確徹底改變了微博的命運。簡單地說,微博上現在已經很明顯的呈現出「二八原理」——20%的人生產內容,80%的人消費內容——眾所周知,微博能夠在眾多Twitter模仿者中脫穎而出正是得益於「大V明星戰略」。

Twitter與微博截然相反,其自稱是媒體領域的科技公司,將自己定位為媒體並局限於廣告變現,這樣的定位將自己放在了與雅虎、AOL(美國在線)同級的位置。事實表明,單做門戶網站,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過得不滋潤,中國門戶網站媒體業務的市值,加起來恐怕還不如微博。中國還有一家希望「人人生產、人人消費」的平台人人網同樣走向了沒落。總之,少數人生產、多數人消費,才是內容平台的主流形態,事實上將這一點放大到共享經濟市場同樣是成立的。

微博V影響力峰會透露的信息是,「扶持大V」、「頂部優先」,依然是微博接下來的主旋律。相對於長尾經濟而言,二八原理可能更適合微博,服務好20%的內容創作者,他們的內容帶來了80%的注意力。具體來說,微博會以更大的力度扶持重點內容創作者即「頭部用戶」,微博上月閱讀量超過10萬的「頭部用戶」達34萬,比去年增長34%。月閱讀量超過1000萬的用戶比去年增長更高達70%。「頭部用戶」發布視頻的播放量,最高可佔到微博視頻日播放量的60%以上。微博還將扶持重點垂直行業,今年微博上已經有45個垂直領域的月閱讀量超過10億,其中18個領域更是超過了100億。

在重點垂直領域,如電影、旅遊、金融、娛樂等領域,扶持重點內容創作者,創造「大V」一詞的微博將依然沿襲這一思路。但這又和幾年前微博上的大V完全不同,因為現在這批人都處在各自的垂直領域裡,圍繞自己的品牌定位來生產內容、獲取粉絲並變現。整體來說,當微博明確內容戰略之後,走向PGC模式就是必然,這樣的現象在視頻、直播、圖片諸多內容平台均有上演。

微博內容生態能持續繁榮嗎?

回頭看互聯網行業,似乎每一個形態的內容平台,都有生命周期,無可避免地經歷興起、繁榮、衰敗、沒落的過程,這些平台包括BBS、門戶、博客、社交網路、網站等等,它們都未能與衰老曲線抗爭,被新形態的內容平台所替代。相對來說,微博運氣很好,已誕生7年的微博,在過去幾年被傳「活躍度下滑」之後,用數據和市值證明了自己。這與微博在不同階段的正確選擇有關係,如果一個公司做對了90%的大方向選擇,就不會衰落,大部分公司做不到,所以只有少部分公司才能基業長青。

就內容平台而言,記得有人這樣描述過某平台:始於約炮,興於炫耀,衰於雞湯,亡於電商。那麼,微博的內容生態是否能夠繼續繁榮?在我看來最關鍵的在於一點:生態是真還是偽。如果是真的生態,繁榮將會是常態,就像非洲大草原這樣的自然生態一樣,它們已繁榮了數百萬年。這也是為什麼巨頭們都希望做生態的緣故。在我看來微博的生態,至少從頂層設計上看,是真正的生態:

1、微博不生產內容不包養大V。

與即做PGC又做EGC的媒體不同,微博沒有生產內容的人,內容均來自第三方。微博並沒有採取投資等方式「包養」大V,自己沒有經紀公司。為了生產優質內容,微博過去與326家MCN即視頻孵化機構合作,覆蓋近4000個賬號,三季度的視頻播放量達4.2億次,這些MGN中有110多家獲得投資,總估值達528億。

微博給自己的定位是做好為「大V」服務的工具,為大V內容生產、流通和變現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主要是從產品和運營上入手。這種定位意味著微博不會與內容生產者出現「爭利」的情況,微信公眾平台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們是內容領域的Uber,MCN就是租車公司,自媒體是司機,大家關於「去中心化」的理念是一致的。

2、微博採取基於關係的分發方式。

許多PGC平台都有一個困境:通過純技術分發內容會導致用戶消費越來越窄,甚至會導致標題黨、低俗內容等劣幣驅逐良幣問題,想做最有效率的純技術分發,卻不得不引入編輯模式。而一旦引入編輯模式,就可能阻礙內容的公平分發,編輯口味不同難免有局限,甚至還可能會有利益尋租。而微博的優勢在於,它引入了社交關係,即基於粉絲Follow關係的分發,這將比純人工更精準。

從微博CEO王高飛的發言也能看出這樣的思路,其認為:

社交關係是微博的核心價值,而社交關係集中化則是微博的優勢之一。過去一年裡,微博「頭部用戶」粉絲增長63億,相當於微博上近80%的新建社交關係都圍繞「頭部用戶」形成。社交關係的增長速度將比「頭部用戶」規模的增長更快,「大V」因此有機會獲得更多關注,並形成自己的品牌。

微博將大V的內容分發給更多人,並且讓這些人與大V之間建立「關注」的長期聯繫,之後,大V可自行想辦法,基於微博提供的資源和工具,讓粉絲與自己強互動,從只消費內容的粉絲,成為願意買單的用戶,買單方式包括點贊、打賞、購物等等。通過連接內容生產者與內容消費者,微博實現了純技術分發,這樣就不會出現「我有一個內容,求編輯大大推薦」這樣的情況了。這樣做的好處非常多,即可以確保內容分發的相對公平性、精準性和及時性,還能大幅節省微博的人力成本。

許多PGC內容平台都意識到「人」的重要性,引入了關注模式,加強粉絲互動功能,但微博的社交關係顯然更明顯。除了微博,在「人」這個元素上很有優勢的還有知乎,分發效果都表現不錯。

3、微博的變現通路更加多元。

許多優質內容平台,比如知乎、豆瓣,在變現上的支持是相對孱弱的——至少在官方層面來看。不乏有知乎大V賺得缽滿盆滿,但知乎們並不希望將變現放在紙面太談,似乎「談錢傷內容」。微博恰恰相反,它更願意「談錢」。而我認為對一個內容生態來說,變現如同陽光一樣是原動力,創造良好的內容變現環境至關重要。

微博自媒體今年收入117億這個還是很強悍的,接下來微博還會上線原生視頻廣告、視頻欄目贊助等廣告變現方式、進一步完善電商產品並逐步擴大開放範圍,還將推出付費問答、付費直播等產品,提供多元化的變現方式,大量的廣告主資源,以及背靠阿里巴巴的大生態,微博的變現通路很多元。事實上在我看來微博的變現方式,值得所有PGC內容平台學習:不介意談錢,可持續變現,多元化方式,讓內容價值顯性化,成為跟黃金一樣的硬通貨。


推薦閱讀:

厲國剛:幾大自媒體平台的比較:我的一個月使用報告
自媒體時代,網友的言論對社會發展是貢獻還是參亂?
頭條號轉不了正?新手期作者最容易犯這10點錯誤
汽車行業有哪些做得比較好的自媒體?

TAG:微博 | 新媒体 | 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