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語堂版《蘇東坡傳》

選擇買《蘇東坡傳》,一者確實喜歡他的《赤壁賦》和一蓑煙雨任平生,對本人神往已久卻又知之甚少;二者本書作者林語堂乃一代名家,他的作品無論文筆還是內容,應該都有一定的保障吧。

花3個晚上讀完本書,中間屢屢想提筆就寫,萬幸忍住。一鼓作氣看完之後,第一反應居然是,先去吃飯,然後再寫讀書筆記,淡定到讓我自己都覺得有趣。

以下是正文:

1,作者林語堂

說實話,初讀此書我是極端抗拒的:早前讀過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政敵寫就的傳記,竟也能做到嚴謹客觀中立;而林語堂開篇即說明,為什麼寫這本傳記?因為對蘇軾實在喜歡的緊,完全可以看作對蘇東坡的致敬。

直至正文,能看到作者對傳記主人公的捧,對其政敵的貶損,以及自身信奉基督後,時時以基督的名義解釋蘇東坡。

傳記不同於奇聞異事,不同於小說,需要的是理性客觀的事實,而非一個粉絲對偶像的崇拜,以及以自己的理解妄加揣測。林語堂居然開篇就如此說,怎能稱得上傳記?儘管我也喜歡蘇東坡,也時不時感到尷尬至極。

不過後面就逐漸搞清楚了:作者開篇的說法實為戲謔之談,後面對事實的還原非常詳盡;而其本身所做功課之多,對蘇東坡了解之深厚,對東坡所擅長的諸般事實的熟悉程度,當的上他一句「為生人立傳難,為死人立傳難」,生人後面還有無儘可能,會發生很多故事,所謂蓋棺論定大致如此。

讀書至一半,感覺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厚,每一段都可以單獨摘列出來以饗讀者。真正如他對蘇東坡文字的形容「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而談起蘇東坡諸般千奇百怪的愛好及背景,也居然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蘇東坡文才斐然,林語堂亦如是。

2,主人公蘇東坡

凡經過九年義務教育者,對這兩個人肯定不陌生:李白,蘇軾。這兩個人在我眼裡是洒脫和不羈的典範,但味道也有所不同:李白更多的是狂和傲,和齊天大聖倒有幾分相似:沒有什麼規矩可以束縛的住他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蘇東坡的洒脫,居然有了幾分超然,最初讀到他的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時就有幾分好奇,呀,下雨天沒帶傘居然也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再細細看背景,身遭貶謫而怡然自處,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瀟洒了。

有的人愛這山川河流,上天入地,捨不得這花花世界;

有的人也愛這山川河流,即便看清了山川河流後隱藏的天災,也依然深愛,快樂自足。

二者無高下之分,只是後者更多了一絲人情味,讓人好奇。

3,人生起落

要真說蘇東坡什麼性格,其實並不準確。畢竟他活了六十四年,不可能一成不變。

少年的蘇東坡是快樂的天才,一門父子三詞客,初入京城便名聲大振,當時文壇泰斗歐陽修說,三十年後,蘇東坡必將代替他而存在。科考異常順利,這時候的他,一切都非常值得期待:新婚燕爾,前途無量也是肯定的。這時的他詩文輕鬆而寫意,初露頭角。而同樣有稜角的,是他不吐不快的性格,蘇東坡並不如子由那般圓滑穩重,這種性格註定會得罪很多人。

接下來就是爭議極大的王安石變法了。我們暫且不說變法的意義和善惡,單從後果看,此次變法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這裡不得不提到王安石,他一心想成就大事業,然而太過偏執之人往往容易走極端,而且不容易聽人勸。最終的結果是,王安石變法失敗,蘇東坡因變法的結果屢次直言上書,貶謫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第一次被貶的蘇東坡是有些失意的,但很快就隨遇而安起來,他所到的城市做了很多政績,也開始適應並享受起山水生活。

……額,好長,長話短說。

起初的蘇東坡頗有些憂國憂民的想法的,他會將自己所看到的事實直接說出來,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因此得罪了一干人等,這時的他頗有些稜角;後來被流放的他並沒有因此放棄直言(作詩),被新政王安石之流一直打壓;但神奇的是,直到王安石被貶,他被重新提拔,並不代表他的勝利,他依然仗義執言,甚至得罪了本派(是這個說法吧)的人,二次流放,二次回歸權力中心……直到最後一次,在返回途中,病逝。

說人生起落其實是有問題的,蘇東坡嚮往的是自由,無論是仗義執言的自由,還是後來躬耕田園的自由,還是攜友縱情山水的自由。他向來有話直說,而且並沒有獲得權力的慾望。如果說一開始的執言是因為正義,那麼後來的蘇東坡已經放下派別之爭,純粹z哎為百姓奔走呼號,即便貶謫至外地,也留下許多造福一方的政績:是的,他並沒有尸位素餐。

後來的蘇東坡已經無心高位,但此時已經身不由己。變法派以王安石為首,而另一邊,不管是隊友還是政敵,都以蘇東坡為靶心:老臣紛紛辭官,唯有蘇東坡有威望身居高位,他必須替隊友站隊了,即便他不想要這些。不過在其位謀其政嘛,於是蘇子由不爭轉為爭,把無端潑過來的髒水再甩回去,將外界百姓事情稟告皇帝和太后,直至再次外放。

蘇東坡的起落,與其說因為自身才氣,不如說因為太招妒忌了:他明明不想要,其實大家都知道,但他不爭也得到那麼多,其他人想要,卻偏偏什麼也得不到。如此「好運」與才氣,成為他一生的羈絆。

4,自由

先說蘇東坡的文章,所寫即所言。細讀蘇東坡的文章,你會發現比其他的文言文好懂許多。蘇東坡並不會刻意用典,也不會賣弄才學,興起而寫,一揮而就的文章,本就無拘無束,非常自由。而這太自由的文章也給蘇東坡招來很多禍端:可以說蘇子因學問文章而成名,也因為這些而被嫉恨,以此捕風捉影被彈劾了許多回。不過詩人依然不長記性,剛剛被釋放出來,又開始作詩了。

也多虧了他不長記性啊。

再說蘇東坡的性格,詩人在乎的東西並不多,和妻子王氏異常恩愛,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之佳句,但也在妻子去世後不久即續弦另娶;身居要職卻思索離開,官位留不住他;唯有對百姓的博愛,有機會即想著造福一方,但如果不在其位了,也能安心享受田園生活;一段短短的黃泥路,毫無新意和美感,在詩人筆下也會令人嚮往,果然他們和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世界啊。

沒有什麼能留住蘇東坡,他自始至終,更像是天地間一過客,悠悠然而來,悠悠然而去,什麼都沒帶走,什麼都不牽掛,只留下後來人或嚮往,或敬仰,或不解,不過那又有什麼重要的呢?

5,結束語

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蘇東坡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黑水白山的《奪鋒》?
《福柯》與「福柯」
《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
如何評價超品相師的這本書?
我這一生,不問前塵!——《一世之尊》書評

TAG:苏轼 | 林语堂 | 书籍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