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中國和印度誰將掌握在亞洲的主導權?
謝邀。
我個人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太過在意主導權這個問題,因為一個國家能主導一個地區,是其快速有效發展所帶來的一種副產品,而不應該成為發展的指導性綱領。這屬於本末倒置,且會催生很強的對抗性和排他性,在全球化的今天,不是一種很好的思考方式。
因為需要長篇大論,所以先說結論吧:中印都是亞洲地區強有力的經濟體和國家,我都看好,且兩者皆擁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和不同的優勢領域。但是兩者都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困難,所以能否達到我的預期還需要兩國領導層的正確決策。目前而言我更看好中國,中國的各方面實力都要不同程度領先於印度,且有一套完善的發展綱領,這一點是印度目前還在摸索的,且考慮到印度由於傳統束縛還沒有完全解放生產力,所以印度想要全面追趕上中國還是困難的,不過如果印度人足夠精明,在某些方面領先中國,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也不是不可能。
下面我會視需要引用一些找到的圖和資料。我們把這個話題分成幾個方面來討論:
1國家發展潛力
2經濟增長結構3所面臨的挑戰 4國力的全面性5文化傳統的局限性1國家發展潛力:從中印兩國經濟表現看,印度發展潛力比中國低,而且有其無法克服的熱帶地理位置障礙,但它的增長率卻接近中國,因此應給予印度經濟發展較高評價。
為什麼說印度的發展潛力現階段還是低於中國呢,因為相比與印度未普及的基礎教育和薄弱的經濟基礎,中國多年來強制推行的廣泛基礎教育和巨大的設施建設投入更好地解決了教育和貧困問題。其次,中國科技創新的投入更高,擁有更多高技能勞動力和高科技人才。再次,中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較高經濟水平意味著更旺盛的市場需求。這一點,如果印度沒有廣泛的受教育人口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拖著龐大的赤貧人口,國家的發展潛力會受到極大的約束。
印度的政治自由、經濟自由和經濟增長是正相關的,印度的金融改革、私有化等都激活了其經濟活力。印度在金融和私有化領域成績超過中國,所以一旦印度在人力資本上接近中國,那就會是印度經濟真正起飛的時代。
在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中國的發展速度與印度的發展速度差不多是2∶1,到現在差不多是1.2∶1,可得出的明顯的結論是,兩國家發展速度的差距是越來越小了。另外,如果考慮到其他因素,比如說,中國每年的GDP中有50%是作為投資的,印度一般來講是在35%左右。也就是說,印度的投資率相當於中國的70%,而印度的增長率現在已經達到或者是接近中國的80%,這樣一個簡單的比較,就引申出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也就是說中國的增長是因為投入了很多的資源,才能維持一個較高的水平,而相對來講,印度的增長是由效率的提升產生的。(這對一些國人而言很不可思議,但是從大數據上看,這還真的有道理)
我們沒有發展潛力這樣一個指標,所以我們只能提供一些間接的數據來支持觀點。有一個可以說明兩國經濟發展潛力的因素,那就是兩個國家在非常不利於其自身經濟發展環境下的經濟表現。中國在1960年代、1970年代遭受了中國政府都承認的十年動亂。在這十年期間,中國的GDP的增長也達到了3%左右。中國在面對政治上、經濟上以及體制上各種各樣的問題的情況下,經濟增長或者是和印度持平,或者超過印度。這說明中國在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之外,有優於印度的發展要素。儘管中國的發展潛力高於印度,但中國實際發展速度卻接近印度。在這個意義上,客觀的分析者應該給印度一個較高的評價。這個國家的確在承受著巨大問題的情況下達到了很高的發展速度。
對中國而言,需要正確看待「鐵公雞」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不能將中國經濟成功訴諸國外直接投資和基建投資,而要加強教育和衛生領域的投資,在保證已有的優勢產業地位的基礎上銳意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和增長點,這一點需要相應的改革才能取得突破進展。
這個問題上,印度並無明顯優勢。2經濟增長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中、印在經濟結構上形成鮮明對比。中國以製造業為核心,印靠服務業帶動,分別被冠以「世界工廠」和「世界辦公室」的名號。2003年工業佔中國GDP的52%,服務業佔印51%。從產業變化看,1990年以來中、印農業產值比重各下降13個百分點,同期中國工業、印度服務業比重各上升10個百分點。過去13年,工業佔中國GDP累計增值的54%,服務業佔印GDP累計增值的62%。中國走的是傳統工業化道路,印則據稱是唯一「繞過了工業化階段而進入後工業化階段」的國家。中印的這兩種不太均衡的發展模式均有其弊端。
中國製造業優勢得益於較高的國內儲蓄和投資、大量FDI、較強的購買力以及迅速增長的商品出口。在資本和市場兩大生產因素上,印國內資本和外國資本、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均小於中國。 印則在IT業方面獨具有優勢,通過相關服務業主導,迴避了束縛工業化的儲蓄、基礎設施、FDI等不足。多年來印軟體業平均增長50%,帶動貿易、旅遊、電信、金融等行業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服務業的領先地位。不過長遠來看,印度的服務業也缺乏在關鍵領域的主導權,比如金融。而受制於傳統工業基礎的不足,印度的服務業發展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會逐漸接近瓶頸,這是印度需要重視的。第三產業不能脫離第二產業發展,必須有相應的實體支撐。(注意,以下這一段已經被很多人吐槽過了,我個人並不懂經濟,這一段也是引用居多,所以可能存在謬誤。評論區有朋友論證過印度所謂「高效率」的虛假性,各位可以自行翻看。)
從整體效益看,印資源配置效率比中國相對高些。這裡所說的資源配置,主要指的是金融資源配置,中國的此項資源大頭是銀行貸款,且不良貸款率要高於印度。得益於印度成立較早的政權交易系統,印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業數量是在中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數量的四倍,後者的上市企業多為國有企業,政府持有市場上近四分之三的股份。印投資率約為中國的2/3,利用外資僅達中國的1/10,商品出口約為中國的1/6,但其GDP年均增長率接近中國的2/3。與製造業相比,IT主導的服務業投資成本低,而且通過技術標準化降低了學習和運營成本,加上日新月異的技術革新,帶來很高的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印度的缺點在於缺乏銜接第一第三產業的第二產業基礎,也就是傳統工業的底子,這一點短期內可能不是問題,長期來看,是個大缺口。這一問題上,中國佔優。
3所面臨的挑戰 :
在前工業化和前殖民時期,中、印在世界經濟中曾占支配地位,兩國總計佔全球國民收入的近一半。印自18世紀初地位開始下降,中國在19世紀初鴉片戰爭後開始下降。隨著中、印經濟起飛,最近20多年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開始有所恢復。文明古國的復興,應該是名至實歸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特徵和世界潮流為此提供了歷史機遇。首先,全球化帶來世界貿易、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的迅速增長,為中、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其次,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兩國工業化。中、印憑藉勞動力優勢,成為全球商品生產和服務外購的主要基地。最後,新的科技革命提供了廣闊前景。印度總統甚至稱:「如果我們選擇一條先進技術驅動的道路,那麼印度在2020年將可能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當然這是目的並不是板上釘釘的現實,不過由此可見印度還是很有雄心的)
持續高速的經濟增長是一國崛起的必要條件。從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要素(勞動、資本和生產率)看,中、印面臨相似的優勢和挑戰:首先,勞動力是中、印最大的優勢。未來幾十年兩國繼續擁有全球最大的工作年齡人口,而大多數發達國家勞動力正在減少。但中、印也因此面臨就業、教育和其他方面的巨大壓力。據估計,未來10年印失業人口中一半以上將是受過教育的青年,中國則將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對此,印需加快製造業發展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中國需通過提升產業結構逐步改變增長方式,這些均需要加大教育等人力資本投入。
第三,生產率的提高,除依靠技術進步,更需要基礎設施、制度環境和管理技能等保障。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遠遠領先於印度,但在企業創新、法制、金融體系等「軟的基礎設施」方面印度有微小的優勢,這得益於繼承自西方殖民者的先進理念。此外,還都面臨國際競爭加強、資源供需矛盾、環境問題等諸多挑戰。
這一問題上,中印旗鼓相當。4國力的全面性:
這一點更宏觀一些,因為主導一個地區的事務,並不是有經濟實力就可以,而是需要國力的綜合提升。之前的三點,都偏向於討論經濟,雖然經濟的確是重中之重,配得上如此篇幅,不過也不能忽視了其他的因素,諸如,政治地位,軍事地位,文化地位等。中國的快速發展,得益於經濟,也得益於其優勢政治地位,聯合國五常之一,還是非常有分量的,這給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更多的表現機會,也給了中國參與世界其他地區事務的機會,是一個政治大國必不可少的。而印度在這一方面欠賬很多,短期內很難追平。不過印度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後續發展,還要拭目以待。
政治地位上,中國佔優。主導一個地區,還需隨時可以干預事務的軍事力量,這除了綜合軍力這一硬指標以外,還包括在海外常年存在的機動力量,比如核潛艇戰備巡航,艦艇遠洋護航,海軍常態化遠洋訓練,登陸兵力投送等能力。中國依仗其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基本建立的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自主量產各種武器裝備,在基本軍事需求方面不受制於人,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地方。也是中國倚重傳統工業所帶來的一個紅利。完整國防工業的好處,我就不再贅述。
印度在這一方面,欠缺尤其明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伴隨而來的就是沒有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這是一個包含關係。這直接導致了印度在很多關鍵裝備不能自主量產,尤其是空軍和陸軍,還有海軍……(好像全了)。其原因跟印度偏重服務業,輕視基礎工業的發展有關係。基礎工業比起服務業,更難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基礎工業卻可以反作用於服務業。印度的經濟發展結構,間接造成了其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的滯後。而這一缺憾,給印度決策層在關鍵問題的決斷上,造成了掣肘。因為一旦無法提供決策所需要的裝備數量和質量時,決策的效力就無法得到發揮。
所以印度在軍事力量上的欠缺,一方面是第二點裡經濟發展結構的具體體現,一方面也是阻礙其獲取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障礙。印度應該明白這一點,針對性追趕。目前印度基本認識到了,所以也制定了相應的戰略,我們可以日後觀察。
這一問題上,中國佔優。5文化傳統的局限性:
從梨俱吠陀產生起,印度教發展至今,已有近4000年的歷史。4000年來在印度教文化的熏陶下,印度人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即國民性。在印度的民族性格中,有許多方面是與其他民族不同的:如鄙視物質享樂,崇尚精神追求的觀念;崇尚神靈,為神獻身的觀念;再生的觀念;遵守達摩、履行社會職責的觀念;種姓等級的觀念等。這種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印度人民釋放生產力,最簡單的體現就是對於低種姓人民的階級流動的制約,和對女性在現代社會裡的作用壓制頗多。不但阻礙生產力的提高,也抵消了印度的人口紅利優勢。這也是印度面臨的幾大挑戰里最為難以撼動的。誰能動搖他,必定是印度的偉人。而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觀念變革,和伴隨著陣痛的政治文化洗禮,已經大大消減了傳統文化對生產力的制約,這是非常明顯的優勢。實際上,鄙視物質、崇尚精神的民族性格,對今天的印度社會仍有很大的影響。許多大人物,大知識分子,雖然他們的社會地位很高,但是仍然藐視物質,把精神追求置於最高位置。許多平民百姓更是如此。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這種民族性格一方面有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不會因為物質慾望過度膨脹而去拚命地爭奪生存資源;另一方面也會壓制消費,導致市場不旺,難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這一問題上,中國佔優。
總之,中、印崛起的經濟基礎在不斷增強。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不久在總量上將成為經濟大國。但從人均水平看,在很長時期內仍是發展中的大國。且中國的優勢地位,如果不出現大的變局,應該還會繼續維持。
歡迎補充和指出錯誤。
引用資料和推薦參考文章: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voa-news-india-china-economy-20150908/2953372.htmlhttp://www.rand.org/content/dam/rand/pubs/research_briefs/2011/RAND_RB9598.zhs.pdf印度和中國發展道路差異及其後果http://www.yinduabc.com/we/7806.htm傳統文化對印度現代社會的影響孫橋煉:英國殖民統治對印度傳統社會的影響印度文化:傳統及其轉型https://cochina.co/2014/04/黃亞生:印度離中國還有多遠?-從經濟表現、/
中國與印度經濟實力與發展前景先挖洞,慢慢填,2015.11.20第一答。1.首先印度雖然擁有世界第二大的耕地面積,光熱水資源得天獨厚。卻有著與工業化相悖的濃厚宗教信仰。不可否認一個不吃牛肉,豬肉的國家怎麼發展大牲畜養殖屠宰業,然後缺失了玉米,豆粕,骨粉,魚粉,DDGS,棉粕,菜粕等飼料產業鏈,雖然他們吃咖喱雞。禽類也能消費不少飼料,但是想像中國一樣發展出龐大的飼料,養殖,肉食品深加工行業簡直是天方夜譚。少了對豆粕的需求,印度如何發展M期貨?怎麼爭奪大宗農產品定價權?原諒我從自己的職業角度廢話連篇,竟然又跑題O(∩_∩)O哈哈~2.現代工業化需要龐大的能源支持,印度喪失低價石油契機。中國改革開放之時正好趕上80年代原油大熊市。而現在國際油價雖然暫時萎靡,但是只要經濟周期上行,中國龐大的產能需求將會不停推漲油價。中國需求是原油期貨交易者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至於印度,在它發展的初期,譬如還在造紡織品的階段,能夠承受如此高的油價嗎?中國已經以船舶、機電為主了,尚且勉強維持利潤,可是印度靠最初級的工業品能夠在資源價格的頂峰階段保持住利潤,恐怕這非常難,難於上青天,想像一下,當國際油價漲到了三百美金一桶時,印度造一輩子衣服褲子鞋子,恐怕也不夠填買油這個窟窿吧,除此之外,還有鐵礦石,銅礦等等。 所以我一直說中國是末班車,印度錯過了最後的機會,國際形勢已經不容許它再進行工業化了。3.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能夠快速融入國際市場,跟建國初期卧薪嘗膽,省吃儉用建設了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是分不開的,一個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讓我們的產品生產有順暢的產業鏈支撐,快速提供供應商支持。然而印度連軍工行業都是參次不齊,軍隊武器五花八門,簡直是世界軍事展覽館。 其次是教育,這個和印度的社會也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國家的教育水平仍然過於滯後。 還有就是關於工業分工問題,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工業是從初級走向中級的,大多數國家的道路:賣資源——初級工業製造,譬如紡織——中級工業製造,譬如機電、船舶——到高級。
如日本,當它完成了中級工業製造,那麼紡織等產業必然會轉移到其他國,如後來的四小龍,等到四小龍進入中級階段,自然而然的將它們拋給了四小虎。不過中國卻不同,中國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人口太多,當國家進入中級工業製造時,低級的密集型產業仍然保持著優勢,其實這一塊利潤已經不大了,但是保留他們,能夠解決就業問題。
那麼,印度憑什麼和中國成熟的製造體系競爭? 雖然印度經濟仍在快速增長,只不過這個增長和十億印度人無關,他們仍然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一群人。4.然後毛派游擊隊問題。印度並沒有完成土地改革,在印度偏遠地區還在走中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走過的路。5.此外還有種姓問題,民族問題。一個行業只能被某一種姓掌控,其他族群休想分一杯羹,這恐怕與市場經濟相悖吧?民族問題在印度主要表現為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佔比太低。 印度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的小民族。人口10億,僅次於我國,居世界第二位。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納達族佔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1%)、基督教(2%)、錫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 看完這些,諸位一定認為中國可以高枕無憂的收復藏南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印度仍然是一個大國,一個有著核武器的大國,擁有可觀的戰略迴旋空間,以及西方世界的青睞,而這種青睞多半來自於對印度不可能崛起的信心。同樣,現下我國面臨的複雜國際環境跟我國強大的和平崛起潛力是分不開的,西方很清楚,中國才是真正的對手,而印度還遠遠不夠資格。假以時日,此消彼長,終有絕對實力壓倒印度的時候,而且當務之急是核心漢人統治區域的一統,台灣! 解決藏南領土問題絕非一朝一夕可為,需要經久的耐心與堅定地信念,讓時間的車輪碾碎麥克馬洪線吧!這算是黑印度的月經貼?
印度要是敢開放市場,分分鐘被中國的工業品佔領
1、亞洲主導權肯定掌握在印度手中。
2、中國掌握的是全球主導權。一百年前眾神在歐洲大陸大打出手,短短几年後便迎來了諸神的黃昏。一百年說短也長,而21世紀才走到第二個十年。
感覺這是黑中國黑的最狠的一次
印度連自己都主導不了,什麼時候可以獨立自主造軍工,不被美俄主導軍事再來說主導吧
我覺著應該是世界軍事強國里排名第三的越南。
土邦制國家政令不出新德里
第一的答案講了有關中國印度的幾個方面對比,正好最近有在學印度的僱用關係對印度稍微了解了一下,以下內容全憑記憶有啥錯誤請指正:
1.工會印度的工會挺神奇的,一方面他們工會看上去比中國牛叉多了,經常罷工爭取福利啥的的,比如2015年一億多人罷工抗議政府改革的。the economist 誇了一通說是近幾年工會實力的體現。但另一方面他們公會也很無力,主要原因是碎片化(Fragmentation)比如一個小公司有很多不同工會,所以工會間有競爭。太碎了導致無法體現工會價值。(比如一個公司裡面這個工會罷工同那個不罷工就無法對公司形成威懾)工會成員比例低(所以大部分工人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護)但罷工率奇高。這種小規模頻繁罷工沒有效果反而可能會拖累經濟。而且各個邦之間政策不一樣,有些為了吸引投資會像國內一樣暗示投資者他們會壓制工會活動。(大部分工會背後是有政黨支持的,而且很讓人吃驚的是有各種共產黨,當然和國內的共產黨不一樣)2.高跳槽率(turnover rate)印度第三產業比例比較高,其實發展挺畸形的不是傳統的一到三循序發展。此外,他們第三產業中外包業務比例挺高的(就是電話客服那種)技術含量低只要會英語就好,而且工資也低,(我之前看到資料說他們近年的工資增長率低於物價增長率,即使人們辛苦工作也很難改善生活)這些情況都導致了高跳槽率,工作挺不穩定的。3.各個邦的差異與矛盾印度是個被拼湊的國家,內部矛盾大。他們的邦像美國的state,權利極大削弱了中央權力,所以在推動經濟發展時往往會被地方所挾制。……4.宗教差異
穆斯林討厭吃豬肉的人,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一言不和打起來分分鐘的事。印度還有個奇葩宗教(Jain,中文翻譯耆那教 ,維基百科有詳細介紹)不吃動物類食物不算,還不吃所有長在地表以下的食物,比如紅薯,洋蔥和土豆。而且他們也挺霸道的,廚具碰過這些東西他們也不吃。所以廚師都要把他們單獨拎出來先把飯打給他們。5.語言差異大各個邦都有各自語言,溝通困難,這衝突能不大么,用中國來對比的話就像在沒有全面推行普通話前中國南方地區各種方言(而且他們的差異比方言大多了,我印度室友說就是完全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同時,英語只是他們其中的一個官方語言,這也成為他們文盲率高的一個原因,科學知識以英文為載體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連英語都不會,如何學習?不會英語自學幾乎不可能。就像突然間所有書本都變成粵語(或者極端點變日文),咱們這些講普通話的很難看懂。……要睡了,有人看再更新吧與其相信印度主宰亞洲,我還不如相信日本呢,呵呵呵
印度不說別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教派和亂七糟八的派別(反政府武裝也算)還有種姓都夠印度喝一頓的。
為何大家不把日本算上?難道大家覺得日本不具備爭霸亞洲的實力?
我覺得三哥還是算了,連完備的工業體系都木有,拿什麼跟天朝玩?
主導亞洲的是美國
這是歷史上知乎黑中國黑得最慘的一次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世界強國都想控制亞丁 | 地球知識局
※亞洲王朝全面戰爭0.8發布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家的皇帝是誰?
※為什麼如果有人說不愛父母可以得到諒解,但是說不愛國就很大可能性會遭到批評呢?
※夏朝之前中原地區還有可能存在的國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