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calers:堅持寫作1000天,我的生活有什麼改變?

從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我的筆耕不輟已經持續1000天了。這三年積累下的文稿,也有100多萬字了。

今天對這1000天的時間做一個概覽回顧,梳理一下這1000天時間我自己的成長變化。由於時間跨度長,文字積累量大,所以無法面面俱到,只好掛一漏萬了。

1.1000天持續行動結果概覽

從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這1000多天的時間,我的主線是持續寫作。我把我的文章推送在自己的公眾號「ScalersTalk成長持續論」上,每日更新推送。起初的文章是以英語為主,後面切入口譯學習訓練,之後涉及到求職、計算機技術,之後涉及到成長、持續行動以及一些觀點和概念的辨析。

這些文章當中也出現過一些閱讀量在10萬以上的作品,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談時間管理:年輕人不要老熬夜,做到12點就去睡大覺》、《那一年,我去了清華園,你去了阿里巴巴》、《大學生上課為什麼一定要認真聽講?》等文章。因為我持續地產出文章,而且質量保持穩定,還接到多家出版社的出書邀約申請,目前在籌備第一本書。

與此同時,沿著寫作的脈絡,我做了一個關於成長的付費社群「ScalersTalk成長會」。這個社群經過兩年多的發展,人數翻倍,價格也翻倍。而正因為我在寫作和社群方面的紮實工作,才有機會結識了許多前輩,包括例如萬能的大熊老師、李笑來老師、古典老師、蕭秋水老師、秋葉老師、warfalcon老師等在不同領域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很榮幸與這些老師有過深度溝通或者合作,這些經歷使我受益匪淺。

其他方面,由於自己持續努力的寫作,我的微博@Scalers和微信公眾號的關注量,較開始寫作之初,也有近百倍的增長。

2.1000天持續行動個人變化

(1)寫作能力與寫作速度大幅提升

在2014年開始以前,我是無法寫出長文的。儘管碩士畢業論文不算短,但是如果要對一個話題開展連續深入的思考,仍然很容易中斷。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大量地花時間在微博、公眾號以及各路社會媒體上,沉溺在時間線上的新聞資訊,以為自己走在時代的最前沿。但是這種碎片化的輸入對於一個人的思考體系而言,簡直就是致命的傷害。

一堆瓦礫是無法堆成摩天大樓的,我們需要先有骨架,而碎片化的攝入無法完成這個功能。但是寫作,尤其是寫長文,而且是以分析論理風格的長文,可以強迫我們把思路呈現在紙面上,從而深入地自我剖析。這是一個非常有力量的訓練思路。

我過去1000天的文章大抵是這種風格。而得益於持續地寫作,我的寫作表達能力,經過三年的訓練,也有大幅提升。過去一篇千字的文章我可能要一小時完稿,而如今可以在半小時甚至二十分鐘完稿,一氣呵成。而對於命題的分析思考,要比三年前的浮躁狀態,進步許多。這體現在文章的長度上:後續一些話題為了有清晰的思考,我把每一篇文章的長度,拓展到了3000字左右甚至更長。

(2)時間節奏控制更張弛有度

我是利用業餘時間寫作,而這其實對我的時間和節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年前,我也會有拖延懶惰的毛病,但是持續每天寫作的要求,讓我把自己的節奏安排到幾乎最佳。我利用早起的時間寫作,利用晚上的時間寫作,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時間思考記錄。當把工作安排好,把目標確定清晰,又不害怕困難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專註入定。

2014年以前我會有朋友圈微博的癮症,相信也有不少朋友為之困擾,並且反覆刪除又安裝應用。但是當通過持續寫作,對自己的專註和執行力進行訓練時,我發現我不再不由自主地迷戀一些消息,或者期待一些反饋;我也不會怕錯過一些事情,因為我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

有人說要戒掉微博朋友圈,從而卸載關閉再也不看。我覺得更自由的一個狀態是,微博和朋友圈就在那裡,但是你卻不會受其擾,沒有未讀消息強迫症。這是一種自由,就像有一天你不需要為生存而工作,於是錢對你而言,突然不是那樣地迫切;而這就是一種財務上的自由態了。

3.N階持續行動者和1000天持續行動計劃

在這1000天的實踐基礎上,我在主要提出兩個概念,一個叫N階持續行動者,一個叫1000天持續行動計劃。這些概念希望能給同樣在行動路上的你,一些不同的視野。

(1) N階持續行動者

這裡我藉助數學裡的底數和階的概念,提出N階持續行動者的概念。以10為底,N為冪,10的N次方(10^N)代表能夠持續行動的天數。提出這麼一個體系的意義在於,我們能以一個更加宏大全面的格局看到自己做的事情,一旦格局視野打開,不太容易得意自滿了。

一階行動者:一般做一件事情在10^1的量級即10天左右就面臨極大的放棄風險,或者直接放棄。這就是一階行動者,其實就是一周左右的雞血周期了。一階行動者的瓶頸在於執行,也就是堅持一周左右就沒勁了,而這往往是在行動系統方面有諸多問題需要修補,就像沒有體力的運動員,亟需體能訓練。

二階行動者:二階行動者成功地完成了10^2即100天量級的持續行動,然後就歇著了。這個階段具備一定的持續行動的能力與體驗,在行動的領域也會有一些積累。例如著名的100天計劃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二階是大眾階,也就是大眾樂於討論和議論的,因為時間不長,三個月左右。但是二階行動者的瓶頸在於學習系統和格局,也就是持續100天對於成長而言,其實只是摸到門邊;對於硬技能,100天帶給即使讓你入了門,但是如果不續航,馬上又會回落到原有的模式。

當然這不是說二階沒有作用,對於一階來說,進階到二階是很關鍵的。但是人到了二階以後,應該馬上打開格局,行動升階,否則就容易停滯不前了。

三階持續行動者:當我們能把一件事情持續行動到10^3的量級,也即1000天的時候,我們就是三階持續行動者。我在三階才把「持續」二字加上。三階至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而正也因為這個階段足夠長,你才開始能真正見證到一些改變和突破。

我們看大學本科到大三結束開始找工作正好三年多,博士研究生大量出研究成果也普遍集中在第三年,而職場從業者也會在三年左右有一個跳變,於是就很容易打開新的局面。一個行業也在三年會有一個小的周期波動,我們說規劃小看三年大看五年。

三階的缺陷在哪裡呢?三階面臨的挑戰在於重構和創新,因為當你把一件事情持續地做到年以上的單位,很容易形成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也就是人們經常會說的,讓你成就的東西也會限制你。由於環境形勢的變化以及你自身處境的變化,你可能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作出策略調整。就像一家公司需要根據市場的形勢調節自身的戰略一樣,自己在持續行動中,也需要根據自身的處境進行調整。

同時大家注意到,我並沒有在二階以下提這個要點,是因為你必須先能夠遵守才能談自由和靈活。而殘忍的事情在於,靈活性往往最容易出現在半途而廢的時候上,有些人明明是做不到,卻要說是為了靈活和自由,所以生活中你也許會看到一些人能為每一次放棄找到一個理所當然的借口。

根據定義,我的寫作,持續了1000天的時間,所以我算一個三階持續行動者,而且是新手。

四階持續行動者:當我們梳理出一個框架體系的時候,我們於是可以根據這個體系遊走,於是就會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當N取4的時候,於是到了四階。四階是10,000天,摺合下來差不多三十年。

三十年是很長的一段距離,我現在還沒有三十歲……但是一些俗語大家應該聽過,比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用來形容世事變化無常盛衰興替。這樣一個周期由於足夠長,往往會有太多的變數,從而會讓人感覺變幻莫測。

但是如果我們放到一個人身上考察。假使我們看一些大成之人,無不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持續行動,比如領域內的頂級科學家,或者政壇上的閃耀的影響人物,或者行業的領軍人物。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如果個人持續行動到四階這個層次,那我們至少可以相信,有很大的可能,會有一些不凡的成績。因為半途而廢這個技能我們實在是太熟悉,人人都會用,相反鍥而不捨的精神,反而是稀缺。

然而三十年時間太長,要檢驗或者見證這個卻不太容易。所以我的建議是大家每個人都參與到自己的三十年發展中,用自己的持續行動為自己譜寫篇章,而不是等著其他人來給你畫畫,也不是為了用自己的生命證明或者質疑什麼事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每個人是自己生活軌跡的掌握者,自己要做的事情必須獨立承擔,任何評價都無法代替我們要面對的事情。

放到一個社會身上,也會有類似的情況。我曾經發表過一句微博

「@Scalers:貌似大概三十年,大眾的腦子就會被斷層式洗一遍,或者集體性遺忘一些東西?這個從持續行動的角度,大概10000天,四階。」

不管是科技,還是社會形態,或者是人們的認知,三十年的變遷足以讓人們產生完全不一樣的認知。比如現在的互聯網原著民和30年前出生的人,對於信息化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樣的。30年前人們認為的逆天新科技,30年後只是稀鬆平常而已。同樣目前中國社會在討論的新中國改革開放前後的兩個30年,也正好是這麼一個跨度。

四階行動者有什麼挑戰呢?我想到一個點就是傳承。由於三十年可能的斷層,而對於個人或者機構而言,如何把前人的精神和財富傳承下來,是一個關鍵的問題。這裡就先不展開論述了。

五階行動者:10^5有多少個零,如果打出來可能有讀者都數不清了,三百超過了幾乎所有人的壽命,但是按照三百年的跨度去看歷史的變化,我們還是能發現一些好玩的事情了。

關於三百年的演變故事,我首先想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了……郭老用馬列的視角考察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最後毛澤東同志用來開展整風運動,「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五階行動者,主體已經不是個人了,而是家族或者政權。一個家族是否可以興旺繁衍,一個政權是否能持續進步,就需要在五階這個層面,下功夫了。

六階行動者:當我們把N繼續增大到六階的時候,這就是100萬天,三千年。三千年的持續行動,那就是一個文明的延續和演化。三千年的耶路撒冷見證猶太人的流浪與變遷;三千年的華夏大地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演化(雖然有夏商周斷代工程等各類爭議);李鴻章在清末發出「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感嘆;南懷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三千年厚度太重,早已超越你我之格局,而我們也仍然只是這浩瀚滄海之一粟。

N還可以繼續往下取,比如N取7的時候,七階三萬年就是人類史了,你可以繼續發揮……

由此說開,持續行動的含義之深刻,乃吾輩盡一生之力無法窮盡也。但是當我們至少有一個體系和維度,我們就像有了一把尺子,可以用自己的心智去丈量,從個體到集體,從微觀到宏觀,從家族過到整個人類文明的體量。

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整個世界串聯起來,再也不會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有多麼了不起。

不過落回來,我們還是在自己的層面不停地努力,用持續地行動,讓自己努力升一階。

(2)1000天持續行動計劃

受100天計劃啟發,我在自己堅持寫作1000天的契機上,發起了一個#1000天持續行動計劃#。最簡單的想法是,用一個更宏大的格局和視野引導我們的行動,通過持續穩定地方式,專註打磨自己的核心能力。

結合我自己在堅持寫作1000天的體驗,復盤分析,我把1000天持續行動分成三個階段:初始開局、中盤持續、突破創新。三個階段大致以300天為一個檻,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我結合自己的行動體會,講一下各個階段的特點。

第1階段:初始開局階段(0-300天)

這個階段主要是用於理清當前的處境。我們每個人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國王,站在自己領土的最高處,俯看全境,哪裡是高山哪裡是平原,哪裡是河流哪裡是沙漠,哪裡是沼澤哪裡有岩層。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體系就是要構建,並且只能構建在這塊土地上。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一個相對完備的地理信息勘探,我們需要知道地形地貌水文,如果是建一個高樓,必須把基礎打在堅硬的岩層里。一旦我們能搞清的現狀,就不會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而這個階段,我們的特性會全面暴露。我們會發現自己有這麼多不會,越做發現越不會,內心一片灰暗;然後就是想偷懶,想放水,想交差;甚至還會遇到回退的誘惑,感覺沒有意義,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是圖什麼……

以上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錯,於是我們放棄,又回到過去。但是只有能持續下來,才能看到新一天的曙光。

第2階段:中盤持續階段(300-600天)

當在初始階段完成基本的整理後,中盤持續階段開始基於結構構建。在第一階段你會感受到「我要做的」和「我能做的」之間的差距,這個差距在第二階段重點建設。

這裡利用的是樸素邏輯,缺啥補啥,有困難直接硬上。用時間換空間,用耐心換進步。同時,要抵制放棄的誘惑。因為中盤是長跑,有時候你會感到無趣,但是拼的就是持續。

同時,在初始階段基本面穩定後,可以開始載入任務。載入的判斷標準是:原有任務能在保持每天進步動作到位的基礎上,仍然有足夠多的心智力量完成更多任務;並且從原有任務找到了樂趣,可以自然持續,不用說服自己做。

第3階段:突破創新階段(600-1000天)

這個階段主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而如果你能解決這三個問題,相當於再造了一個自己。

首先,路徑依賴的問題。前600天持續行動會形成新的模式,本階段要跳出來審視已有模式。對於好的要保留,不好的注意控制和改進。

其次,思維慣性的問題。大環境會改變,我們需要針對新的環境作出改變;同時,格局和形勢會改變,需要為未來再做新規劃。

最後,自我摧毀的問題。當我們變得更好,而潛意識沒有接受的時候,於是讓我們搞砸,回到原來的自己。這個趨向需要注意。

限於篇幅,我無法給出上述每個階段我個人的案例。而除非你自己也做一些事情,否則很難體會到二階段以後談論的話題。但是我配了一個示意圖,代表了我們的成長曲線,可以感受一下。

3.1000天持續寫作的感受

分享一下這1000天持續行動的一些感受。

(1)關於讀書和學以致用

我在這裡描述兩個情況,希望能給讀者思考。

第一個就是,我在寫作初期,我會害怕到後面沒有什麼東西可寫,於是我設想的解決方案是,我需要大量地讀書才能保證內容的供給。但是這1000天的事實是,我並沒有讀太多數量的書,也沒有出現沒啥可寫的情況。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卻是,我做了許多的事情,建立社群、產出作品、組織活動等,每一件事情都有不一樣的特點。

第二個就是,當我在讀書的時候,我會把書中的邏輯和我過去文章中討論和梳理過的點進行關聯和匹配,對照其中的異同之處。於是給我啟發的其實往往不是書里的信息,而是作者的分析脈絡。但是這樣一來,我往往從結果上,沒有用快速閱讀的方式操作。

這些實踐經歷給我兩條感受:首先我們不能採用單一變數的方式來美化讀書的作用,好像你在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困苦,在一拿起書就自然解決消失不見了,而其實問題不直接面對,始終還是在那裡。第二,一本書能消化多少,不由採用的方法決定,而由閱讀者自身的「消化系統」能力決定,而這個消化系統,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自認為博覽群書而生活依舊困苦潦倒,我認為你不是一個執行到位的讀書人,至少你學以致用能力不會很樂觀。

(2)不要相信自己這副德性,必須時刻倒逼自己

網路上有各種養成習慣的方法,但是其實對我而言,只有簡單的一條:「習慣就是每天做,如果你哪一天不做了,就不再是習慣了。」

所以從什麼21天養成一個終身受益的好習慣之類的套路中抽離吧。世界上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勞永逸的事情,那人類社會早就上天,你也不會為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痛苦了。

但是我們有一種天然的屬性,就是我們在思考未來的時候,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過度放大未來的美好,透支做成的快感,而忽略過程中的困難。於是,在實際持續的過程中,當我們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往往就不見了。

我們就是這副德性,所以在持續行動的路上,你不要太相信自己。人們為了逃避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思考行動,是能做出許多沒有底線的事情的。所以,時刻保持警惕,告誡自己,反而可以走得更遠。而當我們能認清這個本質以後,方法和技巧其實就自然而來了。

(3)你自己想明白最寶貴,哪怕書上早就這麼寫了

我對於寫作一個觀點是,我寫我心,我寫我情,我寫我世界。對我而言,寫作是用於理清自己世界的,而當你把自己梳理乾淨以後,文章也順便可讀。當我們關照自己內心的時候,其實更容易處理好與外界的關係。

而我們的寫作,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內心世界的一種推演。於是你肯定會得到一些結論,這些結論是你身體力行、復盤總結、升華提煉後的結果。但是你把文字寫出來的時候,也許你可能會想,或者有人告訴你,這個其他XXX的書上早就寫了。於是你可能會茫然,既然書上早就寫了,那我折騰的意義在哪裡?

意義很明顯,二者的區別在於,你自己想明白的,那就是你的;書上的就是書上的,不是你的。自己想明白的,是從你自己的體系中發芽生長出來的;而看書看到的,非常容易停留在做個筆記劃個線,畫個手繪發個圈,於是自以為懂的層面。

只有從原理級別、行動層面、復盤角度綜合學習並且全面吸收而掌握的知識、技能,才是真正為我們所用的武器。所以從來不要怕書上早就寫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用1000天的時間,刻畫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軌跡。

只是你要一直畫下去,不要停,才能見到彼岸的曙光。

希望這些文字能給你一些借鑒。在持續行動的路上,期待和你在三階相遇!

附上各個逢百天,我的文章。

[001]2014第一篇:新的開始(本篇請回復001閱讀)

[100]獻給自己堅持寫作的第100天

[200]寫給我的第200篇文章:堅持就是過日子

[300]300天的行動與成長小記:明天有重大消息發布

[401]Scalers:400天持續寫作給我的啟示

[500]Scalers:我的500天,我們的200天

[600]Scalers:600天持續行動給我的啟示

[700]Scalers:持續寫作第700天的一些感想

[800]Scalers:持續寫作800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800]Scalers:800天持續行動和我的社群

[900]Scalers:堅持寫作900天後,我有什麼感受?| ScalersTalk成長會600天紀念

[1000]1000天,1000人,在新的啟點上,駛向新的航程——ScalersTalk成長會2017年會員資格開放申請(2016.10)

ScalersTalk成長持續論

成長會是由Scalers發起的面向成長、實踐行動且凝聚了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從業者的社群,有意入會者請和Scalers直接聯繫。我和其他會員會和你直接交流關於成長行動等各方面的經驗教訓。

微信公眾號 l ScalersTalk成長持續論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網 站 l ScalersTalk.com

開 放 社 群 l 100小時訓練群C456036104

2017年成長會招募中

《1000天,1000人,在新的啟點上,駛向新的航程——ScalersTalk成長會2017年會員資格開放申請(2016.10)》

Scalers:怎樣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歷史文章(請點擊)

本文原文:scalerstalk.com/1017-1000-day-summary


推薦閱讀:

看見心,看見光
我來知乎都一年啦!好快啊!愛你們!
Scalers:為了成長,再努力多做一點點
孩子,願你一直美好
記技術路上的三次覺醒

TAG:行动 | 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