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球總決賽芝加哥站側寫:電競邂逅芝加哥,三言兩語道不完的風城
文/Paolo
封面/一村那點事兒關於芝加哥
從西部的舊金山,飛到中部的芝加哥,意味著從地中海氣候,切換到了溫帶大陸性氣候,由於時差原因,手錶也要相應撥快三個小時。抵達芝加哥後,發現它的市旗和市旗上的四星標誌,可以說隨處可見。
市旗上部的藍條,寓意著芝加哥河的北支以及密歇根湖,下部的藍條寓意著芝加哥河的南支以及隨後開鑿的人工運河。早年間,芝加哥人民的生活污水通過芝加哥河排入密歇根湖,但同時芝加哥人的生活用水也來自這裡,出於長遠考慮,芝加哥政府最終決定將芝加哥河改道,通過開鑿運河強行將芝加哥河改道,變成向南匯入密西西比河水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芝加哥河和密歇根湖所帶來的便利的水路交通,成為了芝加哥在1833年成立時,在19世紀初期能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倚仗,為芝加哥最終成為美國中西部貿易和交通中心,打下了基礎。
貫穿芝加哥南北的芝加哥河,如今更多的是承擔旅遊觀光的任務
而四顆星,分別象徵著迪爾伯恩要塞(建於1803年,象徵著芝加哥的雛形)、芝加哥大火(1871年,象徵著芝加哥的重生)以及1893年和1933年的兩次世博會。而四顆星的六個角又各有所指,這裡就不展開細說了。由於豐富且恰到好處的寓意,芝加哥的市旗在北美所有市旗中的評分高居第二,僅次於華盛頓特區市旗。
芝加哥於1833年成立,在早期僅僅是一個鎮,人口寥寥,但隨著1848年伊利諾斯-密歇根運河的開通,以及鐵路線的竣工,芝加哥成為了美國中西部的交通中心。交通對一座城市的發展不言而喻,在近代,交通優勢甚至大於資源優勢。1857年,芝加哥已經已經發展成為一座有著九萬人口的美國第二大城市。1870年到1900年,芝加哥人口從29萬9000人,增長到了驚人的170萬人。如今,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是美國年接待遊客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很多人都知道芝加哥有一個風城的別稱,事實上,芝加哥還有很多別稱,關於芝加哥,明白了它別稱的由來,也就對它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Windy City,風城
事實上,芝加哥的風力並不大,在美國的大城市中,芝加哥的平均風速排在第12名,比剛剛舉辦過小組賽的舊金山還要低5名。關於風城這個稱謂的來歷也是眾說紛紜,一說是芝加哥位於密歇根湖和美國大平原地區,優越的地理環境讓這裡總是涼風陣陣;另一種說法則是,芝加哥的政治家只會『吹』牛、空談,由於芝加哥是美國中西部的核心城市,經常舉辦的政治集會也加深了人們對芝加哥政治家的這一印象。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這是芝加哥人民想出來的宣傳芝加哥的「品牌」,這個外號極具個性,會令人生出想來這一探究竟的想法。
City by the Lake,臨湖之城
從海軍碼頭回看芝加哥市區
位於五大湖區的芝加哥,本身就屬於夏熱冬冷的氣候,但到了冬天,由於「大湖效應」的存在,當冷空氣來襲時,會與湖泊的氣流和水蒸氣產生碰撞,令五大湖沿岸的城市更有可能產生降雪和極端天氣,而在其他季節,五大湖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沿岸的氣候。如今的芝加哥密歇根湖沿岸風景優美,有芝加哥人氣最高的旅遊景點海軍碼頭,以及大學、博物館、水族館等等。
Heart of America,美國的心臟
它是美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在過去,芝加哥是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19世紀早期,皮草商人從這裡將美國中西部的皮草,經由五大湖水路交通,進入聖勞倫斯河,最終進入大西洋將商品賣到歐洲。
在芝加哥河改道之後,芝加哥的水路運輸愈加便捷,大量的商人也將目光瞄準了這裡。隨著1848年伊利諾斯-密歇根運河的開通,以及加利納和芝加哥聯合鐵路的竣工,芝加哥成為了美國中西部的交通中心,除了水路貿易,芝加哥也成為了連接美國東西部的鐵路樞紐。
便捷的交通讓芝加哥的商品貿易和市場經濟異常繁榮。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也於1848年在芝加哥成立。現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是美國最大的期貨交易中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則是世界上交易規模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
在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之後,它反而取得了進一步發展,成為了美國的鐵路中心,以及美國中西部的商業、金融、教育、宗教、廣播等中心。現在,芝加哥的奧爾黑機場,經常被評為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的之一,它的高延誤率同樣臭名昭著。
Hog Butcher for the World,世界的屠豬場
在詩人卡爾·桑德堡在他的名詩《芝加哥》中,桑德堡用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芝加哥在肉類屠宰和加工上的領先地位,作為「美國的心臟」,周圍各州的牧民在這裡集中進行牲畜交易,然而當時不少肉製品公司還是需要在芝加哥的周邊城市來對這些牲畜進行屠宰、加工。精明的商人索性成立了聯合牲畜屠宰場,為肉製品提供「一站式服務」。在20世紀初,有大約25000人在聯合牲畜屠宰場工作;聯合屠宰場生產了全美82%的肉製品。1921年,在這裡工作的人數達到了40000人。但在20世紀中葉之後,隨著物流運輸方式的改變,聯合屠宰場的規模不斷縮小,直到最後成為歷史。
但在肉製品加工業巔峰的時候,芝加哥無愧於「世界的屠豬場」之名——當然,這裡屠宰的並不僅限於豬。如果你翻看一些關於芝加哥的遊記,可能都會讀到這一句:到了芝加哥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吃牛排/豬肉/羊排。同時,芝加哥的縮寫恰好是CHI,對於嗜肉的遊客而言,這絕對是一座「吃」城。
The Second City,第二城
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約300人喪命,18000座建築物被燒毀,30萬居民中有10萬人無家可歸。靠著多方的援助,芝加哥人挺過了這場災難,並讓芝加哥呈現了更強的生命力。因此,重建後的芝加哥就有了「第二座芝加哥」的稱號。
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芝加哥都是美國第二大的城市,重建的芝加哥有如鳳凰涅槃,那個時代最為傑出的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們,在付之一炬的芝加哥盡情揮灑他們的才華,最終讓芝加哥在百年之後依舊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第二城可以說是一個一語雙關的稱號。
在芝加哥大火後,芝加哥土地價格上漲、人口日益增多,建築師們不得不讓建築向高處發展,同時為了防火而也更多地採用鋼鐵構和磚石材料——這也催生了摩天大樓的誕生。
City Of Big Shoulder,巨肩之城
這一外號同樣來自詩人卡爾·桑德堡。被稱為Big Shoulder,是因為這裡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芝加哥也是全世界率先建造摩天大樓的城市。
建於1885年、高42米的「家庭保險大樓」,是世界上第一幢按現代鋼框架結構原理建造的高層建築,開摩天大樓建造之先河。這也吸引了大量的優秀建築師來到芝加哥,芝加哥在摩天大樓的建造上,一直不斷開創歷史。
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特朗普國際大酒店
此後,芝加哥和紐約在摩天大樓的建造上一直在相互較勁,不過高度上一直是紐約的大樓取勝,直到1974年,希爾斯大廈(現已改名為威利斯大廈)落成,在1974年和1998年間,希爾斯大樓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廈,並且在2013年世貿中心一號樓落成前,一直是北美第一高樓。而原計劃於2012年落成的「芝加哥螺旋塔」,計劃高度610米,建成後將再度為芝加哥在這場摩天大廈競賽中扳回一城,然而受經濟危機影響以及多方面的原因,該項目已擱置。
Urbs in horto,花園城市
Urbs in horto(拉丁文 花園中的城市),是芝加哥市徽上的一句座右銘,在19世紀30年代,被當時剛成立的芝加哥政府所採納。這是一句頗有預見性的口號,因為在此之後,芝加哥的民眾和政府,出於防治污染和保障居民健康的目的,一直不斷新建公園、操場等公共綠地。
被大家昵稱為「豆子」的雕塑,雲門/來自攝影師hernen seoane
而現在的芝加哥,在連任五屆(1989-2011)的市長理查德·戴利治理下,芝加哥的綠化和環保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2004年,千禧公園落成,成為了芝加哥人重要的公共活動空間,擺放在千禧公園的雕塑「雲門」,幾乎成為了遊客的必去之地。根據2012年的數據,當時的芝加哥,有8.5%的土地面積為公園綠地,在美國高人口密度城市中排名第12。
芝加哥劇院
Movie Palace,電影藝術宮
芝加哥劇院主廳/圖片來自LoLeSports
Movie Palace,特指規模較大且裝修精緻的電影院。在芝加哥劇院的官網上,劇院稱「這是美國第一家大型的、奢華的電影藝術宮(Movie Palace),「它的富麗堂皇常常讓參觀者不能呼吸。高雅的大堂、宏偉的樓梯,舞台上方和天花板上的壁畫把主廳裝飾得異常美麗,所有的這一切組成了這座1921年10月26日開業、被稱為『世界劇院奇蹟』的美麗建築。」
劇院的歷史
甫開業時芝加哥劇院的大堂,在經過之後的翻新工作後,與現在的大堂細節上有一定不同
芝加哥劇院開業當日,放映了電影《The Sign on the Door》、安排了一場交響樂表演以及舞台表演,人們蜂擁而至,影院安排了足足125名引座員,而當地政府不得不派出騎警來維持秩序。但在上世紀中期,隨著電視的興起以及一些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劇院的舞台表演活動開始減少,芝加哥劇院開始進入蕭條期,並於1985年9月19日休業。雖然,它在1979年和1983年分別入選了美國國家史跡名錄和芝加哥地標建築,但與此同時,伊利諾斯州地標建築保護委員會也在努力用各種方法讓芝加哥劇院免於遭到拆除的命運。最後,在芝加哥市政府的幫助下,芝加哥劇院開始了耗資900萬美元的翻新工作,最終於1986年9月10日重新開業,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屈重回故地,在這裡一展歌喉。
建築風格
劇院主廳,在舞台上方的壁畫是駕著馬車的太陽神阿波羅/圖片來自@一村那點事兒
芝加哥劇院的外部和內部都為巴洛克風格,在設計上,充分發揮了巴洛克風格中的豪華、繁複、奢靡,很難想像這裡竟然曾經是一座電影院。根據官網的介紹,芝加哥劇院外觀模仿的是凱旋門,大堂模仿的是凡爾賽宮皇室小教堂,樓梯模仿的是巴黎歌劇院,就連最初的壁畫,都是法國主題的浪漫主義畫作,可以說一切都朝法國看齊。但後來,為了1933年的世博會劇院進行了翻新,在翻新工作中,芝加哥本地畫家 Louis Grell 把壁畫主題改成了出自希臘/羅馬神話的神祇。現在在舞台上方的壁畫,是駕駛馬車的太陽神阿波羅——他同時也是音樂、詩歌、藝術之神。
而在建成90多年後,它的富麗堂皇依舊令參觀者感覺到震驚,Sjokz綵排當天就發了一條推特:Holy crap this venue is amazing(我了個去這場館簡直太棒了)!而媒體在現場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這場館太漂亮了,是誰想的這麼好的點子?
這次的賽後採訪環節,則是安排在了二樓、環繞大堂的這一圈紅色沙發上,與整個芝加哥劇院的華麗氣息相得益彰。
仍然活躍的演出場地
從劇院官網我們可以查到,目前芝加哥劇院的主要演出活動以脫口秀表演、音樂會為主,由於場地規模的限制,很多人來芝加哥演出都傾向於場地更大的演出場所。除了觀看演出活動,遊客還可以花15美元,來參觀這座富麗堂皇、歷史悠久的Movie Palace。當然,在這裡表演的也不乏名流大腕。
在1986年之後,弗蘭克·辛納屈在後台寫下了自己的簽名——由此,也開創了來芝加哥劇院演出在後台簽名這樣的習慣。據劇院工作人員估計,現在後台已經有層層疊疊將近一萬多個簽名,Kanye West、Prince等人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簽名。
寫滿簽名的後台/圖片來自LoLeSports
不知這次在這裡比賽的隊員會不會也在這裡簽下名字?
玩家
豹女Lexie
Lexie算是PentaQ的老朋友了,從去年的倫敦,到今年的上海,以及這次的芝加哥,Lexie一直出現在國際大型比賽的現場,完全靠著自己個人的收入來支撐起自己對Cosplay以及對比賽現場的熱愛。她在首日比賽中換上了一身「新皮膚」,在第二日則是以「默認皮膚」出現。
「兄貴安妮」Andrew和他的老闆
「這是我第一次玩COS,要麼玩一把大的,要麼回家歇著去。」Cos安妮的Andrew如是對記者說。
在美國時間10月13日的比賽中他和他的老闆一起來到了現場,因為他的老闆已經有一件提伯斯的服裝了——而老闆的女兒會Cos安妮,但今天他想親自COS安妮來娛樂一下。不過Andrew的老闆可不是這麼說的,「我是他老闆,所以只能是哥COS提伯斯,他COS小安妮」。
兩位平時也經常在一起打英雄聯盟,「安妮」白銀5,「提伯斯」白銀3。「我可是白銀3,這就是為什麼我是老闆。」
「來擁抱一下吧」
在SSG對C9的比賽散場後,這位叫Arturo的觀眾還站在門口,手持寫著「Free hugs」的紙板,為或失望或傷心的觀眾獻上一個擁抱。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說:擁抱讓我快樂,也讓大家快樂。
雖然是芝加哥本地人,但這還是這位小夥子第一次來到芝加哥劇院,也是他第一次來到現場觀看比賽。「雖然C9輸了,但是現場觀賽的感覺很棒。劇院很漂亮,但是有點小,和選手距離很近,我擔心我們的吶喊聲會打擾到場上的選手。」
「現在這塊板子是我們的了」
發現這幾位觀眾的時候,他們正在跟真人比例的Sneaky紙板合影合得正起勁。「雖然不知道這塊板子是誰帶過來的,但現在他是我們的了。」
關於今天的比賽,他們說:
「太傷了,沒想到Impact被Cuvee單殺這麼多次。」
「難受,不過你看Samsung打得也很『艱難』啊。」
「我是TSM的粉絲,我想說,為啥沒加賽,為啥沒加賽。」
「打大亂斗的時候我每次都把垃圾英雄換給他」
這對Cos錘石和金克絲的情侶,在遊戲中分別叫OriginalQuinn和NotTooShabbey,但他們在遊戲中卻並不經常一起玩,因為男方是白金5,女方卻是青銅2,「他技術比我好,他喜歡自己一個人玩。」聽說小伙是主玩奎因的玩家,採訪結束後記者還饒有興緻地查了一下他的排位——確實實力不俗,他的奎因有著高達64.2%的排位賽勝率。
「我們其實是CLG和TSM的粉絲,我們買票的時候本來以為至少能進一個隊伍,結果兩個隊伍全都沒進。」
「但我們還是過來支持北美的隊伍,我以為最壞的結果都是3-2,至少拿下一場勝利吧,結果3-0,很意外。」
看來SSG對C9的比賽對他們來說算得上是連番打擊,在採訪的最後,他們還不經意地秀了一下恩愛:
「玩大亂斗的時候,如果選到不好的英雄,我就會丟給他。」
「是的,次次都是。」小伙略顯無奈地說。
最放得開的金克絲
正如前面Andrew所說的,玩COS,要麼玩一把大的,要麼回家歇著去。這位COS愛好者顯然是前者,昨天芝加哥因為下過雨,所以晚間溫度僅有9度左右,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穿著單薄的服裝出現在了現場,擺起Pose來同樣毫不手軟。很可惜記者直到散場時才捕捉到他,拍完照後他便匆匆離去,沒能對他的內心世界有進一步的了解。電競邂逅芝加哥,三言兩語道不完的風城
推薦閱讀:
※關於新版金箍棒與致盲?
※dota2中,和職業中單對線有什麼感受?
TAG:英雄联盟LoL | 电子竞技 |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LoLW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