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1984年的『海南汽車事件』?

從1984年6月起,孤懸海外、百年寂寥的海南島突然成了一塊騷動的熱土。年初,鄧小平南下,他針對海南說過一句話,「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就是很大的勝利」,此言被當成中央精神傳達。當時的海南行政區黨委書記、公署主任雷宇「激動得夜不能寐」。

  當時,國務院批轉過一個文件,《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其中指出:「海南行政區可以根據需要,批准進口工農業生產資料,用於生產建設;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匯,進口若干海南市場短缺的消費品。」不過,這個《紀要》又明文規定「上列進出口物資和商品只限于海南行政區內使用和銷售,不得向行政區外轉銷。」

  為了又快又多地利用政策,完成原始積累,雷宇和他的部屬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汽車。當時雷宇的算盤是:「進口1.3萬輛轉賣到內地,賺兩個億就行了。」

  出乎他預料的是,閘門一開,事態迅速地變得不可收拾。弄到一張批文,倒賣一輛汽車就可以賺個上萬元。一時間,全島陷入瘋魔,人人爭跑批文,個個倒賣汽車。在1984年上半年,海南的進口汽車才兩千多輛,到7月份,區政府一下子批准了1.3萬輛汽車進口,比上半年的月平均數高出36倍。僅半年,全島便出現了872家公司,個個直奔汽車而去。甚至部隊也參與了運車出島的大行動,海軍動用軍艦,以調防名義,把汽車全部換上軍用車牌,到湛江卸船後,把軍用車牌拆下,拿回海南繼續運第二批。

  那是一個酷熱難當的夏天,汽車像潮水般湧進海南島,全部停在海口市內外,密密層層,一望無際。工商局積極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辦理「罰款放行」手續,只消罰款四五千元,蓋上一枚公章,這輛汽車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裝船出島了。在這中間,貪污、行賄、受賄、套匯,所有作姦犯科的活動均在陽光下公然進行。事後清查,在短短半年裡,海南一共簽了8.9萬輛汽車進口的放行批文,對外訂貨7萬多輛。


說到這個事件,就不能不談海南的時任主官——雷宇。

一步踏入風雲中心

1980年11月,中央讓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調派以思想解放的改革派著稱的任仲夷到廣東任第一書記,任仲夷隨身除了他的秘書只帶了一名隨從,就是雷宇。

一次改變命運的發言

1984年。當時雷宇在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上發言,要求中央在鶯歌海天然氣利用上給予海南必要的照顧。當時的國務院領導說:「海南雖然近水樓台,但不能先得月。」雷宇馬上表示:「我不是海南人,不怕被打成地方主義。海南能源嚴重缺乏,如果在天然氣利用上不對海南適當照顧,海南群眾的感情都很難通得過。大家聽說過嗎?海南群眾中流傳一句話:『寶島寶島,拿走的是寶,留下的是草。』」

本來是平常的政策建議,但這一次中央卻決定讓幕後的建議者來實施其建議。1982年7月,雷宇被調任海南行政區黨委書記兼行政區公署主任,從幕後走到台前。

一段肆意揮灑的青春

多年後,雷宇仍認為海南3年是自己一生最痛快的時光:「在那裡,是按照我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去工作的。人的一生這樣的機會不多。我本來是個小小的『幕僚』,在幕後為人出主意,執行別人的計劃,可忽然有了3年獨當一面的機會,能夠思想、操作一肩挑。能有這樣一段時光,我一生都留戀。雖然摔跤了,也是為自己的主意而求索。

一個誤判形勢的決策

雷宇在海南的3年,是海南發展的黃金期,也是起步期。

中央和廣東省當時給的政策是,海南島要無為而治,最起碼3年內一不要打棍子,二不要給「繩子」,讓他放開手腳去干。

一個轉折點是1984年召開的「擴大沿海開放14城市座談會」,會上傳達了中央領導的講話。「『如果用20年的時間把海南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就是很大的勝利。

雷宇說,他當時作為海南代表,聽傳達了這句話後,腦袋裡就發熱。

他理解老一輩領導人的海南島情結:「海南和台灣本是條件相差不大的島,海南島是3.4189萬平方公里,台灣是3.57萬平方公里,只差1500平方公里。如果按耕地面積,海南島還要大。國民黨是我們手下敗將,龜縮到台灣,台灣為什麼現在發展得這樣快?海南島在我們共產黨領導之下幾十年,如果長期差距那麼大,肯定覺得臉上無光。把海南島經濟搞上去,也證明共產黨不僅在政治上可以,經濟上也可以。他們有這個緊迫感。」

他由此要求在會議上發言:「只要有一個好政策,我就不相信20年趕不上台灣。當然,這種趕上不是講絕對值,絕對值不可能,但是從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管理水平和生活水平來說,應該是可以趕上的。」會下,雷宇又算了一筆賬,台灣197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54億美元,還是很低的水平,台灣真正起飛,也就是70年代末後,是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後的10到20年才實現的。他的一個基本想法是,海南趕上台灣關鍵是怎麼樣完成原始積累。「台灣的原始積累主要靠日本侵佔59年的基礎,靠當年從大陸掠奪的金銀財寶,靠美國支持。

海南島靠什麼呢?靠中央?很重要,但不夠。靠外援?不可能。一個快捷的辦法是自己『草船借箭』。」

開弓沒有回頭箭,功過是非後人評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其中一條,就是海南省利用自有外匯,可以進口17種機電產品,包括汽車、電視機、收錄機、冰箱……當時規定這些產品不能出島。

那時候我們鑽什麼空子呢?新車不能出島,舊車可以啊。新車舊車標準是什麼?用多了就是舊的啊,那就拚命跑,舊了,罰5000塊錢不就可以出島了」。

一開始還是小打小鬧,直到1984年7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場司的一位副司長的講話傳到海南,【注意,是二手消息,非正式文件】宣布廣東、福建兩省進口汽車可以銷往省外。

雷宇說:「海南島當時是廣東的一個行政區,汽車出島當然屬於可以放行範圍之內。」於是汽車買賣暢通無阻了。

1985年,當時的新華社通稿說:「原廣東省海南島發生一起大量進口和倒賣汽車物資的嚴重違法亂紀事件。這是我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的一個重大事件。這一嚴重違法亂紀行為,衝擊了國家計劃,干擾了市場秩序,破壞了外匯管理條例和信貸政策,敗壞了黨風和社會風氣,不僅給國家造成很大的損害,也給海南的開發建設增加了困難,延緩了海南島開發建設的進程。」作為政府的主要負責人和事件主要責任人,雷宇於是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慣例是要寫點評的,不過涉及敏感線了,功過是非大家自行論斷吧。


我來回答一下吧,「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對於該事件的評價,只有身處海南,明智和有前瞻想法的人,才能做出對此事件的正確評價。「汽車事件」站在當時的地方上的角度來看,無非就是利用現有政策的漏洞來服務於地方的。然而處在當時的時代,「你肥了地方卻損了上面及其他省市的利益」,那地方主要負責人肯定得「背黑鍋」了。這就是立場問題。後來雷宇一時丟官,最後還是在廣西被起用了就證明了中央最後對其評價。只要你做任何事情不是只為個人,而是為了集體,那麼本質上就不會壞到哪裡去。只不過會被評為「沒有大局感」而已。

回過頭來,再說「海南汽車事件」。後面海南的發展一再證明了。

海南要想超常發展,必須要有創新性思維;然而光是思維也不頂用;必須要有原始資本的積累。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都離不開「技術、人才、資金和思維創新」這四個方面,然而可憐的是,海南這四樣卻一樣都沒有,唯有巨大的海洋資源、旅遊資源和植物資源。

但在1984年的條件下,想開發海南資源就跟做夢是一樣的。剩餘的那點可憐的旅遊資源和植物資源根本不足以支撐海南的高速發展。後來中央又給海南政策,卻不明確給資金,也等同於打白條,然並卵。

更悲催的是:在海南也要大發展的時候,上海浦東的開發提上了日程,當海南洋浦開發的最後中央投資撤走搬到上海後,就註定了海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悲劇。

所以後來發展的實際情況一再證明了,在此條件下,就算是給海南派「神仙一樣有本事的領導」來也沒卵用。所以深圳改革的第一代功臣來試過;做到國家領導人的也有試過;海洋開發先行者的實幹家來試過;活躍在政壇上的老政治家也來試過……也就是說領導換了一次又一次。有沒有成就?當然有,這個不容否認,但是海南發展起來沒有?不好說,產值一直位居全國各省的中下游的位置,幾十年未曾改變過的位置就是專門留給海南的。在一些人眼裡,海南根本不配擁有高於北上廣深發展水平的生活,雖然沒有明確說出來,但事實上就是這麼一個道理。可以說讓你「自生自滅」也不為過。只要不影響軍事方面就行了。

結論:海南說白了也就是一個「小三」,高興了,就分多點給你吃,不高興了,哪邊涼快那邊呆著去。近年來,由於全國的發展水平提高,有錢人多了一些,海南空氣好,始終是一個寶島,來海度度假,花消花消了。再來海南買些房子養老吧,所以在三十多年經濟發展生涯中,整個海南的發展就是這種現狀的另類寫照了。如果說稍微有些亮點的話,那就是在信息業和海洋產業的發展上,因為國家未來需要直接面對海洋的要求。但是這個時間還要多長就不知道了,畢竟現在全國各地的發展都需要錢。海南的積累發展的錢從哪裡來???

這是考驗海南每一任父母官的神經的事。


前幾天聽一個叔叔說起這事,他說就是這群人,讓本來很有發展前景的海南失去了國家政策。。。


推薦閱讀:

你喜歡吃椰子嗎?怎麼簡單有效的取汁剝肉?有哪些吃法?
建設瓊州海峽海底隧道是否可行?

TAG:歷史 | 中國經濟 | 改革 | 海南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