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與願違」的經濟政策?原因是什麼?


礦產開採大多是炸出原礦石,運到大企業或者工業園區再加工,這樣對於開採地政府來說只能在礦石上征點稅,缺乏生產加工、帶動就業等社會效益,所以單純賣資源的地方整體並不富裕。

有個新縣長到任後為改變這一現狀提出一條政令:不準原礦石出縣,不然不給批。本意是為了逼迫礦產公司在縣裡投資建廠,可以提升附加值,增加稅收,促進就業。。。這樣一條類似於產業升級、利縣利民的政策卻導致全縣經濟大倒退。

主要原因在於成本問題,一個搭配合理的工業園區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一家企業的廢料可能是其它企業的重要原料,有的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電和熱量可以供其它企業使用。而單獨建廠水、電、熱都要自己提供。

另外,光研磨精礦粉的廠都要上千萬的投資,深加工的投資更大,極大地提升了這個行業的門檻。而且投資周期長,風險大。所以都跑去其它地方搞資源了。


幾乎所有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


手機回答,簡單說說。經濟政策為什麼失敗?這裡提供一個方向,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很容易失敗,很多政策希望解決局部問題,但經濟的一般均衡考慮的因素卻多種多樣,下面舉例

1。中國房地產的限購政策,目標是控制房價,但最終失敗。

原因在於供需失衡,供給端地方政府壟斷土地資源,需求端,2012年以前25到30歲的婚育人口持續上行。但12年以後該數據下行,供需緊張發生根本性變化。

此時放開限購又無法在全國範圍內穩定價格了。

2。預計二胎政策也將失敗。

由於人口紅利消失,政府放開計劃生育。

但是生育決策並非只看政策,生育成本過高,導致生育意願繼續低下。

3。跟第一個例子有點類似。布萊爾時期曾經推出一個政策,給學齡前兒童家庭進行財政補貼,以期提供更好的學齡前教育。但是廣泛補貼導致購買力提升,幼兒園學費全面漲價。

正確的手段應該是補貼幼兒園,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另一個方向,政策需要考慮長期效果,但是主導政策的administration是任期制的,所以政策有的時候會寅吃卯糧,這往往導致債務問題加劇

1。歐洲債務問題

福利政策是短視居民喜歡的政策。而歐洲的議會內閣制導致政府換屆頻率過快,因此福利政策一直在偏離均衡的軌道上運行,從而釀成債務問題

2。4萬億政策

09年,胡溫任期已經只剩3年多。08年次貸危機導致外需萎縮,於是想出通過加槓桿對沖。

然後地方債問題就越來越嚴重了

後面再跟新,例子和政策失誤的原因


看見各位高票們如此信誓旦旦地把一大堆政策全都批駁成「只有負面效果」的……所以就過來了……

經濟政策這東西不是這麼簡單……並不是簡單地用經濟學原理就能直接過度到政策模型的……忽略量化計算來討論經濟政策的效果,這隻能是民科式的討論……而量化計算所依賴的具體參數,往往是各地都不同的……

請上面信誓旦旦的各位答主思考一下這麼幾個問題:是誰的哪些行為將會導致那些經濟政策事與願違?這些行為出現的條件本身都有哪些?這些條件什麼時候成立,什麼時候不成立,如何測量?……

只有討論完了這麼幾個問題,我們才能討論某個經濟政策在某國家/地區能否獲得成功……


國有化(例子太多,初衷全是吹開花),貿易壁壘(最好的例子是巴西的製造業,保護政策意圖好不好,但活活把巴西製造的質量從優秀變成劣質),價格管制(忘了哪個經濟學家說過,租金管制對一個城市建築的破壞,僅次於轟炸,其實其他價格管制也是類似道理。初衷都是好得不得了),最低工資(你想在任何國家製造一場失業者發起的大革命嗎?把最低工資提升五倍就行了)。

不大情願的承認,其實符合這種條件的經濟政策,都是違背了free market capitalism的政策。

原因?不懂經濟學的無知+自以為站在道德制高點就可以彌補無知的想法。也就是說圖利自己的民粹政客與「烏合之眾」聯手打造。


一般來說經濟政策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經濟政策的目的要麼是經濟發展的目的,要麼是社會穩定的政治目的,最好的經濟政策就是沒有經濟政策,政府要做的就是維護市場秩序,維護市場公開公正,打擊違法犯罪,做到經濟數據先合理再公開。美國作為世界上經濟最有活力,最有彈性,不是靠幾個產業振興計劃和大躍進和若干個**五規劃搞起來的,要發展經濟必須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市場競爭造成的壟斷也不可怕,沒有創新,壟斷地位最終不保,最怕政治權利干預經濟,所以,但凡中國的經濟政策幾無成效(包括上面知友提到的房地產調控、印花稅等,四萬億計劃都是P),政府要做的就是打破階層固化,使社會階層良性流動,人的創造性被激發出來,經濟就有看頭了,李克強總理現在搞的簡政放權和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小)有那個意味,放在歷史長河裡看這些舉措堪比鄧小平改革開放,你我一起見證吧!

2015.04.08


謝女神邀~

有學到新知識啦~所以就把以前無聊的答案給刪了,重來!

保護性質的貿易政策(比如高關稅),目的在於保護本國工業,實際上並不會降低貿易逆差或者增加貿易順差,但是會使得貿易出口量相對減少。

貿易是會隨著實際匯率產生變化的,同時貿易差額又等於"凈資本流出「(NCO)既Saving - investment. 所以就有了下圖:

如圖所示,縱軸為實際匯率,橫軸為貿易差值。

由於S - I 只受財政政策影響,所以是恆定不變的。

由於進口商品受到政策的打壓,NX曲線會向又移(傾向於增加),但是由於恆定的S - I,所以貿易差額是不會產生變化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保護性貿易政策會導致實際匯率升高,從而打壓了出口量,所以貿易差額不變你,但是貿易量會減少。


啦啦啦大一上學期經濟課prof有提到過一些,平時看財經類新聞也有接觸,我就來舉幾個栗子吧 ↖(^ω^)↗

1)為了保護工人利益,降低失業率,法國和義大利的法律規定了很多條條框框來限制僱主開除工人。

結果僱主為了省事,乾脆僱傭更少更精的人,增多了對建立在臨時勞動合同(temporary employment contracts)基礎上臨時工的僱用。整體就業率反而更低,勞工市場更不穩定,因為擁有長期穩定工作的工人越來越少,更多的人變成了freelancers,造成就業市場一片混亂。

2)與1)類似。為了保護工人利益,加拿大某省政府要求如果工廠倒閉造成員工失業,工廠要對員工補償大量servante payment( lump sum to workers)。

結果機智的人們選擇不在該省開廠,紛紛轉向臨省投資。導致該省經濟狀況越來越差,更多相關企業也撤離該省,人們更加找不到工作啦。

3)講完了企業,從個人角度講一個吧。

法律要求司機使用安全帶,否則罰款,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但是最後調查數據顯示,安全事故反而發生得更頻繁。為什麼捏?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司機在選擇開車的"小心程度(degree of care),會衡量其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weigh marginal benefit marginal cost)。

而司機的邊際成本MC是:開得慢,更小心,會使旅途中耗時增多,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也增多啦

邊際效益MB是:更安全有保障。

法律通過後呢?MB減少了,因為司機有了安全帶的保障,在安全事故中受傷的可能性降低了。所以他們願意冒更大的風險,反正就算髮生安全事故了,也有安全帶呀!

4)最後一個是關於毒品啦。

為了減少對毒品的需求(尤其是青少年),政府決定提高毒品價格(increase price to decrease quantity demanded)。單純的政府想,貴了你們就買不起了吧?只能去戒毒了吧?

可惜毒癮沒有辣么好戒啦,他們沒有錢買腫木辦呢?就各種偷搶啊。

於是毒品需求量的確略有下降,但是由於毒品誘發的犯罪率卻大幅度提高_(:з」∠)_

還有好多好多啦,基本上只要是干預市場,都會造成低效,畢竟市場最神奇的一點就是,它不需要任何人調節,就能把資源自動分配到最需要它或者最珍視它的人手中(allocate resources to people who value them most or have the biggest willingness to pay)

而原因呢?曼昆提出"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大概就是中國的古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政府出於好心,為了實現社會和整體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不得不以損害企業利益為代價。企業呢?自有自己的對策。或者政府為了保護個人安全,卻忽視了人的心理。

感覺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人好可憐(/ω\)


太多了

孫中山,節制資本

蒲魯東,貧困的哲學

列寧 「左派幼稚病」里的左派主張

不要以為上述觀點早已煙消雲散,今人的觀點還達不到前人的高度。


最低工資法

房地產調控

股票印花稅


國有資產神聖不可侵犯。

言外之意就是。。。。

也算是半個經濟策略吧。


幾乎所有對本地製造業的保護政策。

比如巴西為了保護當地電子產品製造業,對外國企業征巨額關稅。我們所熟知的iPhone、PS4的價格摺合人民幣上萬。(下圖為PS4各國售價比較)

但是結果呢?

手機我不清楚,但是國內早已淘汰的16位世嘉MD遊戲機現在還在巴西出著新機型,2017年6月發售,售價約800人民幣。

就下面這玩意兒。

這遊戲機是世嘉的授權機型,在巴西國內被當做國產機看待享受國產低稅收政策,此外其他遊戲機都貴的離譜,巴西國產的MD自然也沒有競爭者。你看,跟PS4動輒上萬的遊戲機比起來,800元的MD簡直是良心價。

附絕世好人Tectoy主席Stefano Arnhold的觀點。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562666/answer/68313975

在談到世嘉主機在巴西的成功時,Tectoy主席Stefano Arnhold說到:「也許我們的成功來自於低廉的價格與優秀的品質,以及本土製造的標籤,加上侵略性的市場策略以及對客戶心理的了解。我們不僅賣出產品,我們還邀請玩家加入世嘉俱樂部,讓他們享受社交帶來的快樂。」

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我絕對不知道,我們一個16位的落伍主機怎麼就成了巴西遊戲市場的NO.1了。


沒有4萬億??????


節儉的矛盾,大一經濟學原理內容

人們儲蓄增多導致消費減少,總產出減少,最後又致使儲蓄反而減少


同意LS匿名用戶的回答。

但其實有一個例外,就是減稅。

配套減稅的,還應該縮減政府規模和開支。

不以減稅為唯一手段的經濟政策就是耍流氓。


謝邀

經濟政策似乎可以從宏觀調控的角度去理解吧,政策基本出發點都是國家利益,國家作為市場的參與者去制定的一些方針難免就會有失偏頗。

比如說現在的房市


蔣介石派兒子蔣經國在上海試圖整頓金融秩序,結果發現以自己為代表的四大家族才是金融崩潰的源頭所在,除非自宮,否則金融秩序不可能被整頓。


什麼叫矯枉過正呢?我覺得我們該思考一下。

當然,一切的願望,無論是人民群眾的還是政府的,其導向都是好的;只是結果與願望的導向常常不匹配而已。當人民群眾指責奧派和芝派的經濟學家們為漢奸時,其實誰也不是漢奸,只是因為經濟學家很少把所謂的「願望」們當回事而已,他們更加看重結果。

去槓桿、軟著陸、平抑房價,其實也都是「願望」。當然,願望能不能實現,還不知道。但咱們不妨先打個賭:五年之後,十年之後,又會出現大喊「人口消費化」萬歲,「槓桿」萬歲,「資產虛擬化」萬歲的一批人。撥亂反正,是必然的。

從另一方面說,稍微留點心的人都能看出來:78年以後,政策一直在撥亂反正。

而這些撥亂反正,恰恰多是因為我們對體制與制度之認知不清所造成的。

有些人總覺得舉著社會主義和公有制主體的旗子就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他們也這麼幹了。 但,這並不代表這面旗幟只是徒有其表。「經濟是經濟,政治是政治,所以,經濟是政治。」我們學經濟的,該認識到這一點。

比如說我們該不該注重長線走勢勝過短線走勢?當然該。但利益集團不同意,當屆領導沒必要;政府當了多年的奶媽,還要考慮意識形態鬥爭問題……長線走勢,也只能願望願望。

從老馬的原教旨來說,共產主義的實現和資本主義的滅絕,都是長線走勢,而長線走勢是短線走勢所無法修正的。再者,從老馬的原教旨來說,你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還沒見過呢,你根據短線走勢做出的對長線走勢的一切評價,都是毫無意義的妄語。

總結一句話就是:當屆政府應該把對長線走勢的把量和對短線走勢的重視相結合,過什麼山,唱什麼歌。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短線走勢中,唱響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短線走勢。長線走勢,並不因為短線走勢而改變性質。雖然一切的短線走勢都會被修正,但這不代表一切的短線走勢都是不被經過的。且不論西歐和美國是否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先問問我們自己:「我們真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市場經濟體制中去了嗎?我們在面對短線走勢的時候真的沒有被心理壓力所影響嗎?」這些都是市場經濟的大問題。

我們是時候承認一些東西了,即使不在表面上、旗幟上承認,也要在心裡承認。如果還不承認,就無法改變。即使改變,也是撥亂反正式的改變,因為政治壓力是不確定性的最大組成部分。


好像沒人提到去年九月份證監會提出的《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把資本市場用作扶貧,而且還上升到戰略高度,基本等於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實現資源錯配、降低資本收益率和效率。

各位領導們(包括投資者保護局劉局長在內)雖然大都是工程師出身,但應該都進修過經濟相管理關學位,應該清楚資本市場最大的價值在哪裡。如果以上推斷正確,那麼這樣的政策基本等於搶劫資本。

如果各位領導沒有相關學術知識儲備,那我只想說是時候從工程師治國向學者治國過度了。


謝邀,這個問題討論的似乎是政策效果的問題。我覺得最大的事與願違的東西是政府的貨幣政策,著眼於平抑短期波動的貨幣政策,卻推動了泡沫,導致更大的長期波動。經驗研究和理論研究表明,穩定的宏觀環境常常會導致更大的資產價格泡沫,使得波動下降了,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卻大大升高了。


所有經濟政策都將事與願違。

原因:扭曲了市場。


推薦閱讀:

中印戰爭爆發的時間點?
我很討厭人類(misanthrope),怎麼辦?
第三世界國家應該發展自由貿易還是獨立自主發展?
如何看待「黨刊痛批陳丹青」?
貨幣貶值有利於提振經濟嗎?

TAG: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