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無法抹去的痛苦記憶,用時間軸串起二戰中的荷蘭
無法抹去的痛苦記憶,
用時間軸串起二戰中的荷蘭
文|甘棠
編者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荷蘭宣布中立。但是德國納粹軍為了得到一個更大的戰場,於1940年5月10日凌晨,對荷蘭發動戰爭,從而打破了荷蘭「中立國不受侵犯」的白日夢。戰爭僅持續數周荷蘭就宣布投降,王室逃往海外。二戰後期,荷蘭成為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戰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軍事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降作戰——「市場花園」行動。
1945年的春天,加拿大軍隊從義大利轉戰荷蘭,在盟軍協助下發起了荷蘭的獨立戰爭。相繼攻下了海牙、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等荷蘭的主要城市,並於1945年5月5日贏得了荷蘭的解放戰爭,從而結束了二戰期間德軍在荷蘭的5年侵略。
荷蘭人深知戰爭的血淚以及那些失去的生命不容被忘懷,為了紀念以及哀悼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國民及士兵,1946年起,荷蘭將5月4日即解放日的前一天,定為二戰死難者紀念日,全國各地舉辦悼念活動。而接下來的5月5日這一天,定為荷蘭解放日。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五月,充滿悲傷,充滿幸福。75年前的此時,荷蘭被德國入侵,屈辱地投降,人民飽受苦難;五年之後,全國解放,人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紀念死難者,慶祝國家新生。
二戰是繼1830年之後,荷蘭被捲入歐洲的第一場戰爭,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場。二戰中的荷蘭包括荷蘭本土與德軍的戰爭,以及荷屬東印度群島與日軍的戰爭,那裡的荷蘭士兵和平民被抓到集中營,約有30,000人死亡,本文不談。本文通過編譯有關資料,帶你穿越76年前的荷蘭本土,學習和感受那段歷史,了解歷史中的人與事,為了今天更好的生活。
戰前局勢
和歐洲其它許多國家一樣,1933年開始,四年前爆發的世界經濟大蕭條波及荷蘭。時任首相科林(Hendrikus Colijn)為了避免惡性通貨膨脹,採取穩定荷蘭盾的辦法,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造成大規模失業和貧困。1936年,荷蘭政府被迫放棄金本位政策,荷蘭盾貶值,經濟頓時惡化,這給法西斯主義提供了溫床。1931年成立的荷蘭國家社會主義運動黨(NSB)蓬勃發展,它同情德國法西斯主義,建議荷蘭保持嚴格的中立政策。
▲ 科林(Hendrikus Colijn)首相
一戰期間,荷蘭保持中立,躲過浩劫,因此它想繼續保持中立政策。科林首相認為,荷蘭永遠無法抵禦任何一個大國的襲擊,因此軍費開支沒有被列入優先考慮。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佔領蘇台德,1939年入侵波蘭,戰爭已經硝煙四起,荷蘭這才增加了軍費。儘管1939年的軍費開支已經比上年翻番,但仍只佔GDP的4%,德國這一比例是將近25%。
法國和英國向納粹德國宣戰之前,荷蘭並沒有向他們的軍隊做過動員。荷蘭軍事裝備落後,許多設備甚至自一戰以來從來沒有更新。荷蘭政府曾經嘗試向瑞典、英國、瑞士,甚至德國購買武器,但是直到戰爭爆發,大多數武器都沒有運達。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二戰正式全面爆發。9月,荷蘭再次宣布保持中立,德國對此給予了積極響應。10月6日,德國保證:「新帝國一直以來都保持了與荷蘭的傳統友誼,目前它沒有對兩國存在的分歧採取行動,也沒有製造新的分歧。」然而與此同時,荷蘭的許多商船遭到德軍襲擊,其中一艘西蒙·玻利瓦爾(Simon Bolivar)號客輪於1939年11月18日被擊沉,84名乘客和包括船長在內的18名船員喪生,這是二戰期間荷蘭首批遇難的平民,事件震驚了國人。
▲ 西蒙·玻利瓦爾(Simon Bolivar)號客輪
1940年1月2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在電台演說中,表示希望荷蘭加入同盟國,以防止德國的攻擊,遭到荷蘭拒絕;4月19日,荷蘭終於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大部分民眾仍然十分樂觀,相信國家不會被入侵;4月10日,英法兩國再次要求荷蘭加入同盟國,再次遭到拒絕。
1939至1940年的冬天,旅德的荷蘭商人多次向荷蘭政府和軍隊指揮部門提出警告,表示德軍將會襲擊荷蘭,然而,沒有一次被證實是真的。「狼來了」的故事一次次上演後,沒有人再相信它的真實性。荷蘭認為它的中立政策依然奏效,何況,德國人一直是荷蘭人眼中的東部鄰居和「表兄弟」。最後一次,1940年5月9日傍晚,一條消息再次被送到荷蘭:「明天破曉。堅持住」。同樣沒有人相信,然而,這次卻是真的。
▲ 1939年,荷蘭士兵在荷德邊境站崗
荷蘭戰役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動了一項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軍事行動,目標是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低地三國和法國,荷蘭戰役是這個行動的一部分。
此前一天,小股德軍穿著荷蘭制服,化裝成荷蘭軍隊進入荷蘭境內,許多人戴著荷蘭頭盔,由於頭盔數量不足,一些人用紙片做成頭盔。10日凌晨3:55分,德軍不宣而戰,長驅直入。人數不足、裝備不良的荷蘭軍隊很快抵禦不了,只在攔海大壩(Afsluitdijk)、Grebbeberg、Moerdijkbrug和Dordrecht等地進行了稍大規模的抵抗。
從10日德軍入侵開始,荷蘭的主要抵抗持續到14日。荷蘭戰役主要包括海牙之戰和轟炸鹿特丹,以及其它一些戰鬥。德軍空襲海牙,企圖一舉擒獲王室,未能得逞;大規模轟炸鹿特丹,迫使荷蘭投降,荷蘭戰役結束。西蘭省(Zeeland)的荷軍繼續抵抗至17日。同日,荷蘭全境被佔領。
荷蘭戰役中,德國部署了75萬軍隊,荷蘭只有28萬;1150架飛機,荷蘭只有124架,這是史上首次大量使用傘兵攻擊敵方的戰略目標。德國空軍使用飛機投放傘兵到荷蘭的主要機場、鹿特丹和海牙,迅速瓦解了荷蘭軍隊的抵抗。此次戰役,荷蘭方面由亨利·溫克爾曼(Henri Winkelman)將軍指揮,總共造成2300多人死亡,7000人受傷,王室和政府流亡,國家淪陷。
▲ 亨利·溫克爾曼(Henri Winkelman)將軍
海牙之戰
德軍發動海牙之戰,計劃從海牙周邊進入市內,迫使威廉敏娜女王、荷蘭政府,以及荷軍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投降;如果拒絕投降,德軍將切斷所有通往海牙的道路,以阻止荷軍的反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德軍瞄準了海牙周邊的伊彭堡(Ypenburg)、奧肯堡(Ockenburg)及瓦肯堡(Valkenburg)三個機場,從那裡空降傘兵。
5月10日早晨,德軍飛越荷蘭上空,他們的行動驚動了海牙居民。德軍飛機在伊彭堡附近盤旋,並於早上六點開始轟炸機場。儘管遭到荷軍機關槍的猛烈掃射,傘兵們仍然成功空降在機場的幾塊區域,佔領了附近的主要基地。不過,荷軍頑強抵抗,阻止了德軍從伊彭堡推進至海牙市區。
▲ 5月10日,德國傘兵空降海牙東部
幾乎同一時間,德國傘兵也被空投至奧肯堡機場,守衛的士兵無法阻止德軍控制機場,但卻成功拖延了德軍進度,直到荷蘭步兵趕到,阻止了德國傘兵進入海牙。
瓦肯堡機場的情形類似。德軍在空投傘兵之前對機場進行了轟炸,造成機場衛兵的極大損失,未能阻止德軍攻佔機場。然而,由於機場仍然處在建設中,導致德軍的運輸機無法起降,從這裡空投的傘兵同樣無法進入海牙市內。
雖然德軍成功攻佔了三座機場,但他們進佔海牙,迫使荷蘭投降的意圖卻未能得逞。幾個小時之後,荷軍發起了反擊。反擊首先從伊彭堡機場開始,荷軍成功將迫擊炮移至戰鬥陣地,並向德軍開火,給其造成嚴重損失,並最終向機場推進。接下來的戰鬥中,許多德軍被迫投降。
▲ 海牙之戰中,德軍在Valkenburg被荷軍摧毀的運輸機
同樣,荷軍轟炸了奧肯堡機場,然後發起進攻,德軍被迫撤退,有些人在途中被俘。在瓦肯堡機場,荷軍轟炸機摧毀了德軍降落的運輸機,雖然德軍試圖在機場周圍建立防線,但最終仍被迫撤離。解放被占村莊的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荷軍最終擊敗德軍。
海牙之戰,同時也是荷蘭戰役的第一天快結束時,荷軍重新奪回了先前所有被德軍佔領的機場,取得了海牙之戰的勝利。此次戰役,荷蘭出動11.1萬士兵,515人陣亡,超過1000人受傷。海牙之戰保存了荷蘭王室和政府的尊嚴,打破了希特勒一天之內結束戰鬥的夢想,導致德國高級指揮官喪失了從空中攻擊的信心。這場戰役也是德軍在整個1940年的西線戰場中,少數幾場失敗的戰鬥之一。
轟炸鹿特丹
鹿特丹是荷蘭最大的工業區,也是德軍重大戰略目標。1940年,鹿特丹建城600周年,本來要熱烈慶祝的,然而迎接它的卻是狂轟濫炸,城市傷痕纍纍。
5月13日早上,荷蘭戰役在鹿特丹已經進入第三天,形勢陷入僵局,德軍與荷軍你攻我守,處於膠著狀態。14日早晨,希特勒發布了他的第11號指令,對於荷蘭戰線的行動,給予了明確說明,指出政治和軍事因素要求儘快突破當前困境,東方和南方軍隊必須聯合進攻,進而攻佔荷蘭要塞;此外,空軍必須在地面部隊戰鬥力被削弱時,不斷轟炸荷蘭要塞。
為了執行這一指示,德軍負責指揮地面部隊的施密特(Rudolf Schmidt)將軍要求荷蘭指揮官史恰洛(Colonel Scharroo)上校交出荷蘭要塞,否則將對鹿特丹進行轟炸。史恰洛拒絕了談判。
14日中午,從13:27到13:40,不到15分鐘時間,德軍54架轟炸機扔下了97噸炸藥,其中大部分是在市中心附近、Kralingen和鹿特丹北部,有些炸彈擊中港口的油罐,引發熊熊大火,當天正好狂風,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到了城市中心。
▲ 轟炸後不斷燃燒的鹿特丹市中心
轟炸導致800多人死亡,近8萬人無家可歸,占當時鹿特丹總人口的12.8%,約3萬所房屋和建築被摧毀,2.6平方公里的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滿目儘是瘡痍,嚴重受損的聖勞倫斯教堂(Grote of Sint-Laurenskerk)是當時唯一沒有被完全炸毀的鹿特丹中世紀建築。直到5月16日,大火才基本被撲滅。
▲ 轟炸後的鹿特丹聖勞倫斯教堂教堂
德軍瘋狂轟炸鹿特丹,是為了支援在鹿特丹的戰鬥,擊敗荷軍的抵抗,進而迫使荷蘭投降,這一次,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除了被德軍轟炸,二戰期間,鹿特丹還被盟軍誤炸過一次。
德軍在鹿特丹周邊的斯希丹(Schiedam)和弗拉丁(Vlaardingen)等地區有些軍事設施,特別是斯希丹的Wilton-Feijenoord船廠,那裡生產德國潛艇的配件。為了削弱德國力量,盟軍需要摧毀他們的軍工廠。
1943年3月31日早晨,102架美國轟炸機從英國飛到荷蘭,結果搞錯了目標。由於狂風,扔下的炸彈進入人口密集的鹿特丹西部地區,造成嚴重後果,方圓18公頃受損,326人死亡,400多人受傷,3200所房屋被毀,16500人流離失所,這是1940年5月14日之後,最嚴重的一次轟炸。時隔50年之後,1993年3月31日,時任首相呂貝斯(Ruud Lubbers)為當地一座紀念碑揭幕,主題是「被遺忘的轟炸。」
投降與佔領
4月14日下午,德軍對鹿特丹狂轟濫炸之後,發出另一份最後通牒—如果荷蘭拒不投降,將會轟炸烏特勒支等其它城市。溫克爾曼將軍召開緊急會議,認為進一步抵抗已經沒有意義,於是下列他的部隊停止反抗。15日,鹿特丹宣布投降。為了避免其它更多城市被毀,荷蘭政府決定停止所有反抗,正式投降。西蘭省(Zeeland)由於部署了法軍,17號投降。德國全面佔領荷蘭。
▲ 溫克爾曼將軍(中)簽署投降書後走出
▲ 1940年5月,德軍進入阿姆斯特丹
5月29日,德國人在荷蘭建立了國家管理委員會,由奧地利納粹Arthur Seyss-Inquart領導。德國邀請和威廉敏娜女王一起前往英國的Dirk Jan de Geer首相回到荷蘭,建立親德的傀儡政權。首相接受了邀請,但威廉敏娜女王表示了反對,8月,她解除了首相職務。1942年12月,希特勒批准荷蘭國家社會主義運動黨(NSB)領導人安東·穆賽特(Anton Mussert)建立影子內閣,後者成為實際上的「荷蘭領導人」。
▲安東·穆賽特(Anton Mussert)
另一方面,威廉敏娜女王在英國建立了流亡政府,領導人民開展抵抗運動。但是,一些大臣希望與德國妥協,女王與內閣矛盾很多。罷免De Geer首相之後,接任的海布蘭迪(Pieter Gerbrandy)首相也與女王諸多衝突。二戰中荷蘭被佔領的短短五年期間,經歷了四任內閣。由於是戰時流亡政府,沒有議會的約束,女王的權力很大。
德國納粹認為荷蘭人和他們屬於同一種族,都是是雅利安老鄉,因此初期在荷蘭的鎮壓少於其他被佔領的國家。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民眾的納粹化,以及將荷蘭置於德國經濟的一體化中。
佔領荷蘭後,德軍開始在沿海大規模建設防禦工事,另外修建了大約30個機場;他們要求國家銀行要每月支付其一億荷蘭盾的所謂「佔領成本」;強迫18-45歲的男子到德國工廠工作,大約55萬荷蘭人被迫去德國做勞力;實施宵禁,晚上8點後禁止上街;到了後期,食品短缺,需要憑票限量供應。德國佔領者在荷蘭最主要的罪行,莫過於對猶太人的迫害。
王室
5月10日,德軍入侵荷蘭的當天,威廉敏娜女王向全國人民發表講話,她譴責德軍不宣而戰,破壞了荷蘭的中立政策,表示她和她的政府將竭盡全職,抵抗德軍的侵略,同時號召人民起來反抗。
為了防止王室被擒,5月12日,朱麗安娜公主和夫婿伯納德親王、貝婭特麗克絲、艾琳公主一起從荷蘭之角(Hoek van Holland)前往英國避難。威廉敏娜女王被要求同時離開,但她拒絕了,她擔心荷蘭民眾會認為她貪生怕死,破壞國家元首的光輝形象。然而,形勢刻不容緩,她旦夕都有被捕甚至生命危險。5月13日,威廉敏娜女王和大多數內閣成員離開荷蘭,前往英國建立流亡政府,荷蘭的軍事指揮交給溫克爾曼將軍。
7月28日開始,流亡政府在英國建立了奧蘭治電台廣播,號召荷蘭人民英勇抗敵,並通過暗語,進行具體的指揮部署。威廉敏娜女王經常親自通過電台廣播,鼓舞人民鬥志,演講內容則公布在抵抗運動報紙上。納粹禁止公開收聽電台,但許多荷蘭人私下偷聽;一年之後,納粹收繳收音機,約有一半的收音機被沒收,其餘的則轉到地下。二戰期間,約有1500人通過陸路,200人乘船來到英國,追隨威廉敏娜女王,進行反法西斯鬥爭,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奧蘭治戰士。
▲ 威廉敏娜女王通過奧蘭治電台發表講話
隨著納粹轟炸英國,英國不比荷蘭安全多少,為了保存奧蘭治王朝的革命火種,威廉敏娜決定送王位繼承人朱麗安娜公主及其兩個孩子前往加拿大。1940年底,朱麗安娜公主帶著年僅兩歲的當今王太后貝婭特麗絲和尚在襁褓中的艾林公主,先是被秘密送往威爾士,然後登上一艘荷蘭船隻,前往加拿大。朱麗安娜公主在渥太華生下了瑪格麗特公主。朱麗安娜成了戰後志願者,並且作為她母親的私人代表,前往慰問加拿大、美國和荷蘭士兵。
整個二戰期間,威廉敏娜一直留在英國,堅持指揮作戰。伯納德親王陪她留在英國,他親自駕駛飛機,參與轟炸德軍的戰鬥,並組建了一支飛行部隊,帶領他們作戰。
▲ 伯納德親王(1942年)
1945年3月13日,威廉敏娜女王結束將近5年的流亡生涯,重新踏上荷蘭的土地。當時,荷蘭南部已經由盟軍解放,西部和北部仍被德軍佔領。4月,朱麗安娜公主從加拿大回到荷蘭,與母親會合,加入飢餓之冬中難民的救助工作。女王在布雷達住了一段時間,直到5月,全國都已解放,她才回到海牙。6月,朱麗安娜公主回到加拿大,將孩子們領回荷蘭,被戰爭分隔的全家,終於得以團聚。
▲ 二戰中的荷蘭王室
迫害猶太人二戰期間,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行動,在荷蘭達到登峰造極,最著名的便是安妮·弗蘭克的故事。
從拿破崙時代開始,荷蘭就有著完善的戶籍管理制度,所有人的信息,包括宗教信仰,全部登記在冊,一目了然。1941年1月起,德國佔領者要求所有猶太人重新集中登記,然後據此開始了有計劃的迫害行動。
▲ 被迫害的荷蘭猶太人
起初,納粹對猶太人採取疏遠政策,將其與普通民眾隔離開來,禁止他們參加各種公開活動,禁止騎自行車,禁止進入游泳池、電影院等公眾場合。後來納粹更是將猶太人趕出荷蘭,運往集中營。
1942年,德國人在荷蘭東部德倫特省的Westerbork建立集中營。1943年起,納粹開始了大規模的驅逐猶太人行動。荷蘭各地的猶太人被NS的貨運列車像裝載牲口一樣,運到Westerbork集中營,再由這裡運往德國邊境,裝上德國的列車,運到奧斯維辛和其它集中營。二戰期間,NS鐵路公司運送了93趟列車的猶太人前往Westerbork集中營,納粹支付NS每百個猶太人480荷蘭盾的運輸費。此外,納粹在Vught和阿姆斯福特(Amersfoort)也建立了類似的中轉集中營。
▲ 1940年6月14日,首批由荷蘭被運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人
迫害猶太人的並非都是德國人,荷蘭人自己也在助紂為虐。根據一項調查,驅逐猶太人的組織成員中,96%屬於「國家社會主義運動黨」(NSB)成員,該組織領導人安東·穆賽特(Anton Mussert)正是被占期間,荷蘭實際上的領導人。前面提到的NS鐵路公司,也是迫害猶太人的幫凶,儘管它後來為此道歉,但並沒有向遇難者家屬提供經濟賠償。此外,德國人也得到了一些所謂希望荷蘭變好的荷蘭人的幫助。
1940年被占前,荷蘭約有14萬猶太人,其中10.7萬人,包括男女老幼被運到集中營,超過總數的75%;被運到集中營的人中,只有5000人倖存,不到5%。以海牙為例,該市約有1.7萬猶太人,超過1.4萬被驅逐,其中10700人,包括1700名兒童,死於集中營。二戰期間,荷蘭是所有被占的西歐國家中,猶太人被迫害致死比例最高的國家。
抵抗運動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就在荷蘭宣布投降的次日,荷蘭共產黨召開會議,宣布組織地下抵抗運動,這是全國首個抵抗運動組織,參加的人數多達2.5萬。1941年2月,荷蘭共產黨組織了抗議迫害猶太人的大罷工,遭到鎮壓。3月13日,18名抵抗戰士被執行死刑。
根據時間先後,大體說來,荷蘭有三種形式的抵抗活動。一是消極抵抗,不遵守德國佔領者的各種規定;二是積極的,非暴力的抵抗,如在牆上塗鴉,OZO代表奧蘭治必勝,V代表勝利,W代表威廉敏娜女王等等,或者幫助人們四處躲藏,從事地下出版宣傳或者間諜活動;三是暴力反抗,襲擊政府機構或者有關人員。
早期抵抗運動的規模較小,人數較少,後來蓬勃發展。除了共產黨人,還有社會民主黨、天主教徒等。德國人自然進行了嚴厲鎮壓,一旦被發現從事抵抗運動,立即將其逮捕,關入斯海弗寧一座美其名曰「奧蘭治酒店」的監獄,當時約有2萬人因為抵抗運動被抓,許多人坐牢,或被殺害,或者送往集中營。1944年中之後,根據希特勒的指令,開展抵抗運動的人一旦被抓,立即執行死刑。
▲ 荷蘭抵抗運動成員(1944年)
荷蘭的流亡政府開設了奧蘭治廣播電台,使用暗語秘密廣播,但被禁止收聽,後來更要求上交電台。於是有人開始自己辦報,出現了地下報紙,今天的Het Parool就是1940年7月最早出現的抵抗運動報紙,此外還有De Waarheid、Trouw、Vrij Nederland等,當時各種所謂的非法出版物約有1100種,有的印量高達10萬份,當時荷蘭人口才850萬。這些報刊雜誌作為抵抗運動的一部分,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1941年到1944年之前,抵抗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幫助人們,尤其是猶太人躲藏,這在《安妮日記》中有著生動的描寫。1944年9月,地下躲藏達到高峰,約有30萬人隱藏在6-20萬個主人或家庭,荷蘭是被佔地區躲藏人數最多的國家。
後來,抵抗運動越來越組織有力,通過破壞手段攻擊德國佔領者,或者襲擊德軍佔領下的荷蘭市政廳,最重要的一次行動是,抵抗組織刺殺了親德的荷蘭高級將領Seyffardt將軍。
荷蘭抵抗運動最著名的人士,大概要算喬治·馬德羅(George Maduro),位於海牙的馬德羅丹公園(俗稱「小人國」)便是為紀念他而建。
馬德羅是猶太人後裔,萊頓大學法律系學生,1940年的荷蘭戰役中已是軍官。他在抗擊轟炸海牙的戰鬥中表現突出,被授予最高級別的騎士威廉軍事勳章。1940年5月15日,荷蘭投降時被捕,被關入斯海弗寧的「奧蘭治酒店」監獄,半年後釋放,加入抵抗運動組織,積極組織飛行員,通過西班牙前往英國參加作戰,再次被捕入獄,被送入集中營。1945年2月,解放前的三個月,馬德羅在集中營中死於傷寒。二戰勝利後,他的父母捐贈了獲得的獎金,建立馬德羅丹公園,用來紀念兒子,更是紀念無數犧牲的抵抗運動戰士。
重大罷工反抗的最直接形式,便是各種罷工罷課。荷蘭被占期間,組織了多次罷工罷課,是被佔領國家中反抗最為強烈的。除了1940年11月代爾夫特和萊頓大學學生罷課、1942年醫生罷工、1943年4-5月罷工,另外還有兩次規模較大,產生重大影響的罷工,一是1941年的2月罷工,一是1944年的鐵路大罷工。
納粹佔領荷蘭後,開始了迫害猶太人的行動。僅在1941年2月22日和23日兩天,就有425名猶太人被捕,送往集中營。這一暴行震驚了民眾。25日,荷蘭共產黨號召組織了阿姆斯特丹全市總罷工,抗議納粹迫害猶太人。當天,工人罷工,學校罷課,電車火車停運,城市陷入癱瘓。人們走上街頭,譴責納粹,聲援猶太人。德軍向手無寸鐵的民眾開槍,當場造成9死24傷的慘劇,許多人被捕入獄,有些事後被殺害。
26日,除了一些少量的抗議活動,阿姆斯特丹市基本恢復了正常,但是罷工的浪潮卻轉向了臨近的哈勒姆和烏特勒支等城市,最後遭到了嚴厲鎮壓。事後,除了逮捕參與罷工的人,罷工的城市也被罰款,阿姆斯特丹就被罰了1500萬荷蘭盾,城市市長被撤職,換成了親德的荷蘭人。
2月罷工不但是荷蘭,而且是歐洲首個抗議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大規模行動,喚醒了人們的抵抗意識。為了紀念這次行動,阿姆斯特丹專門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戰爆發後,荷蘭鐵路作為交通運輸的命脈,對於德軍起了很大幫助作用,包括運輸德國軍隊和武器前來荷蘭,將荷蘭猶太人運往德國集中營,運送荷蘭人前往德國做苦力,等等。早在1943年初就有呼籲,4月和5月舉行鐵路大罷工,但是沒有得到響應。
隨著戰爭深入,設在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認為,保持鐵路暢通是支持戰爭的行為。為了破壞鐵路設施,同時配合市場花園行動,1944年9月17日,倫敦的「奧蘭治電台」用了暗語「Versteeg的孩子必須去睡覺」,號召荷蘭鐵路工人罷工。3萬多鐵路工人群起響應,罷工行動時間超出預期,一直持續到1945年5月全國解放。
▲ 鐵路大罷工的宣傳海報
▲ 鐵路大罷工中的廢棄鐵路
鐵路大罷工阻止了德軍深入推進,激勵了荷蘭人的鬥志。然而,它也導致北部和東部,以及已經解放了的南部的食品和燃料無法運到西部,直接造成西部地區悲慘的「飢餓之冬」。
市場花園行動市場花園行動是指1944年9月17日至9月25日,盟軍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包括市場行動和花園行動兩部分,前者是指空降部隊的作戰,後者是指以英國軍團為主的地面部隊推進。這一構想由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提出,主旨是藉由史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奇襲,配合地面裝甲部隊快速移動的協同作戰,奪取荷蘭境內主要河川上仍由德軍控制的一系列橋樑,讓盟軍得以跨越萊茵河這個德國邊境上最後的天然屏障,趁德軍尚未站穩之際,短時間內結束二戰,可惜以失敗告終。
戰役的主要內容是由英國第30軍向安特衛普發起地面進攻,同時由英美空降師及波蘭傘兵旅共3.5萬人組成的空降部隊,採用蛙跳戰術依次在63英里戰役縱深上的荷蘭境內埃因霍溫、奈梅亨和阿納姆三地空降,奪取萊茵河上的橋樑。行動之初尚稱成功,盟軍在9月20日攻下位於奈梅亨的瓦爾橋,但是最終因為位於阿納姆的最後一座橋樑,步兵援軍無法抵達完全佔領而宣告失敗。正如盟軍一位戰地指揮官面對那座他們永遠也未能到達的阿納姆大橋感嘆的:「那座橋對我們來說太遙遠了!」
▲ 市場花園行動開始時的荷蘭傘兵部隊(1944年9月)
市場花園行動歷時9天,每天都面臨複雜的情況,甚至包括盟軍將領的明爭暗鬥,戰術的正確與否等等,事後都有不同的分析和解讀,本文不做詳細介紹。盟軍方面參加的包括英美、加拿大和波蘭軍隊,及荷蘭抵抗運動組織和荷蘭皇家機械化步兵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參戰的3.5萬人中傷亡的超過一半;參戰的德軍約有2萬人,2000人陣亡,6000人受傷。盟軍在200公里的戰線上向縱深只推進了45-90公里,最終阿納姆的控制權被德軍重新奪回,因此此次戰役沒有達到最終目的。至關重要的阿納姆大橋被稱為「遠方的大橋」,讓人望橋興嘆。直到1945年3月,萊茵河仍然是盟軍與德國本土之間一直無法跨越的屏障。
對於荷蘭來說,市場花園行動的失敗,意味著全國解放推遲了幾個月。而隨後的飢餓之冬,則讓二戰期間死亡的無辜百姓名單上,又增加了長長的一串。
飢餓之冬為了報復盟軍的市場花園行動和荷蘭鐵路大罷工,1944年9月18日,德軍下令,禁止食品和物資通過船隻運輸,禁令持續到11月8日。
當時整個荷蘭的食品其實並不短缺,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北部和東部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全國,但是無法運到西部。鐵路運輸已經停滯,水上運輸又遭禁止。禁令解除後,水面已經開始結冰。由於沒有油料,無法使用貨車運輸。南部林堡省大量的煤炭無法運出,導致西部燃料供應困難。
有限的糧食儲備很快彈盡糧絕,食品短缺危機出現,需要憑證限量供應。到了1945年4月,阿姆斯特丹每人每周只有400克麵包和一公斤土豆。甜菜代替了土豆,鬱金香球莖做成的所謂「綠色麵包」擺上了餐桌,為了果腹,只好拚命喝水,一代女神奧黛麗·赫本的苗條身材就是這樣煉成的。
▲ 排著長隊等候領取食物的人們
1944-1945年的冬天早早到來,並且雨雪不斷,異常寒冷。沒有電氣供應,只好自己生爐子,柴火是被拆卸的傢具、砍伐的樹木,甚至鐵軌枕木。學校陸續關閉,醫院只收治重病患者,外科醫生要在燭光下手術。
▲ 飢餓之冬中孩子們挖鐵路枕木取暖
缺衣少食將城市的人們趕向農村,開始了「飢餓之旅」。飢餓的老人和婦女兒童推著搖搖晃晃的木輪小車,冒著雨雪,前往鄉下尋找食物,許多人一去不歸。成年男子不敢外出,一旦被德軍發現,將會面臨被送上戰場或者德國軍工廠的危險。
▲ 飢餓之冬中,外出尋找食物的人們
1945年4月29日,盟軍開展了「甘露行動」。200架次飛機超低空飛行,空投了535噸食物。當飢餓的人們拆開麻袋,看到裡面的各種食物時,無不欣喜若狂,彷彿天降甘露。空投行動持續了10天,盟軍總共出動了5000餘架次的飛機,空投數十萬噸食品。此前,瑞典紅十字會組織了三艘貨船,運送近8000噸麵粉前來荷蘭,荷蘭人稱之做成的為「瑞典白麵包」。
▲ 美軍空投食品和物資
「飢餓之冬」始於1944年9月,終於1945年4月。人口密集的西部城市地區約有450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最為嚴重的是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等大城市。由於飢餓、寒冷、疾病、營養不良等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22000人,占這一地區人口的1%。隨著冬去春來,特別是國際援助食品的到來以及荷蘭解放,荷蘭人的胃終於迎來了希望。
解放1944年6月6日,盟軍登陸諾曼底,開闢第二戰場,加速了解放西歐的進程。9月17日,英美軍隊率先解放了荷蘭南部的林堡省。由於市場花園行動失敗,攻佔阿納姆受阻,聖誕節前解放荷蘭全境,直入德國,結束二戰的計劃落空。1945年2月8日,盟軍開始了第二次進攻。由於德軍的抵抗,進展並不順利。最終,盟軍在3月10日越過萊茵河,從東部進入荷蘭,解放了東部和北部省份。其後,盟軍勢如破竹,一些地方相繼解放。
解放荷蘭的行動中,絕大部分是由加拿大軍隊完成,這也使荷蘭和加拿大締結了戰火中的友誼。東南部地區主要由英國軍隊解放,此外,美國、波蘭、比利時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也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 1945年4月,加拿大軍隊進入荷蘭
5月5日,加拿大將軍Charles Foulkes和德國將軍Johannes Blaskowitz代表雙方,在瓦赫寧根的世界酒店開會,討論後者投降事宜,伯納德親王在場。Blaskowitz將軍明白已是大勢所趨,但他仍說,再給我24小時考慮一下吧。5月6日,投降簽字儀式在瓦赫寧根大學的禮堂舉行,Blaskowitz將軍在投降書上簽字,意味著荷蘭正式解放。不過,後來將開會討論投降的5月5日,而不是正式簽字投降的5月6日作為全國解放日。
德軍簽字投降的消息傳出後,人們歡天喜地,奔走相告,全國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英勇的盟軍所到之處,更是受到人們的愛戴和追捧。
▲ 獲得新生的人們慶祝解放
然而,就在人們慶祝解放的同時,5月7日,仍有一批沒有投降的德軍在阿姆斯特丹製造了多起殺戮慘案,導致19人死亡,117人受傷,這是德國佔領下的荷蘭最後一批受害者。同日,荷蘭國家社會主義運動黨(NSB)及二戰期間荷蘭政府實際領導人安東(Anton Mussert)被捕,12月被海牙二戰特別法庭宣布犯有「幫助敵人,推翻憲政,並企圖將荷蘭置於外國人統治之下」的罪行,被捕一年之後的1946年5月7日被執行死刑。
▲ 1945年5月7日,安東(Anton Mussert)被捕
儘管荷蘭自一戰以來就堅持中立政策,然而現實粉碎了他們善良的願望。從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到1945年5月6日簽字投降,全國解放,整整5年時間,荷蘭被納粹佔領,遭受了戰爭的巨大創傷,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億荷蘭盾,死亡35萬人(一說20.59萬),包括10萬多猶太人,荷蘭人和荷蘭猶太人的死亡率是西歐所有被納粹佔領過的國家中最高的。
事實上,荷蘭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戰爭的思考,尤其是通過二戰期間猶太人的遭遇,更讓他們意識到,一個自由、平等、寬容、安全,沒有歧視,沒有迫害的社會是多麼重要,這是荷蘭人追求的目標,今天,我們有幸得以切身感受。
(本文轉載自華人頭條荷蘭版,已獲得作者授權)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歐洲那些事兒(微信ID:gogloeurope)
推薦閱讀:
※二戰中的法國裝甲部隊(2)
※電影《沉靜如海》中描述的感情真的是愛情嗎?
※中國南海的珊瑚中,記錄了二戰及鴉片戰爭所釋放的金屬汞
※軍事——轟炸東京(一)
※紅色狙擊手和蒙古水兵——拉德納·阿尤舍耶夫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