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健身,是為了什麼?
01-25
「減肥對外貌的改變有多大?」這個問題,在知乎有11萬關注,3500個回答。最高票答案有二萬八千贊。緊隨其後的,是「減肥成功是什麼感覺?給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這個問題。大家紛紛回憶了因為肥胖給自己帶來的童年陰影,自卑、被欺負、被嘲笑,有朝一日默默決定一定要改變自己,蟄伏數月,堅持控制飲食和運動,最終破繭而出,成為更好自己的過程。七萬八千關注,3825個回答。有趣的是,「減肥成功的你現在過得真的快樂嗎?」有四千關注。在這個問題下,不少人紛紛回顧了自己減肥的痛苦經歷。
在風頭正猛的健身軟體Keep上,隨手點開一個健身達人的主頁,評論里都被「我照Keep的教程練了一個月了,現在體重沒什麼變化/腿沒有細/臀圍沒變大,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刷滿了。
社交網路上關於健身/減肥的文章,讀多了,你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減肥成功,每天健身,人生必然改變,成功逆襲,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向你招手。確實,任何一件事情,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處,實在很難讓大家在這個熱點只活3天的時代堅持下去。是嗎?開始寫健身文章很久了,讀者數量一直不溫不火。然而,在讀了第20篇閱讀上十萬的《60天減40斤,他逆襲成功!》和《照這麼練,一個月就出人魚線!》之後,我不得不很挫敗的承認:
我確實寫不出來。因為,我頑固地認為:做幾張對比照,強調短期掉大重量---這種不科學但吸引眼球的結論,對多數健身新手並沒什麼好處。而找幾張類似動作的動圖(我電腦里可多了),發出來,編排一下文字,告訴你這樣做一個月就出人魚線:幾乎可以肯定寫出來就會被大多數人收藏,轉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人體,畢竟不是機器,千差萬別,更何況還有飲食這樣的變數在。要人人做同樣的事情,實現同樣的結果,其實很難。
有多少人是因為發現自己實際上沒啥變化,或者實在接受不了健身號宣傳的生活方式,而「從入門到放棄」的呢?
強調快速出結果--引起大家關注、轉發--然後,然後就是那些在知乎回答、Keep動態下的各種得不到回答的「我練了一個月身體還是沒啥變化」。這樣的文章,多一篇不多,少一篇,地球也不會停轉。健身,不是一筆低買高賣的投機生意120斤的時候,我開始健身,是為了減肥。減肥成功後我忙著讀書、畢業、出國...再次開始健身的時候,其實,我對自己的身材很滿意(任何對自己身材不自信的中國少女都應該出國兩年)。但生活不能說理想。那段時間,我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讀書。每天面對讀不完的reading,實現不了的deadline,要考的駕照, 難吃又貴的食堂...這樣的生活,很容易失衡。
一不小心,就失眠了,就抑鬱了。就焦慮了。幾天不和人說話也沒啥感覺。該做的事情很多。不做,好像又沒人真的在乎。我開始健身。有空的時候,去健身房。沒空,就在家裡鋪一張瑜伽墊,做個10分鐘。剛開始學鋼琴時,你會買一個節拍器。三角形的。塑料的會便宜一點,木質好看一點。啪嗒啪嗒啪嗒,四分之一拍或者八分之一拍。因為你掌握不好,節奏一下子就跳脫。節拍器幫你固定軍心,在找不到節奏的時候,啪的一聲跳回來,回到正軌。健身,就是我們長大成人後,獨立生活中的節拍器。不開心?太焦慮?遇到了噁心的人和事?壓力大到失眠?焦慮到早晨不想起床面對現實?出門跑步,出汗。給大腦放個假。注意力都給小腦:怎樣運動手臂肌肉;怎樣轉動肩關節;怎樣跑過眼下的一公里;怎樣長長地在水下呼氣,吐凈肺部空氣,再乾淨利落的出水吸氣。十有八九,當你出了一身汗回來,吃嘛嘛香,倒頭就睡,看誰都心平氣和,並且發現大多數問題,沒有你開始之前看起來可怕了。
醫學上,對健康的身材範圍,會有一個界定。而輿論中的「好身材」,則純粹是一個主觀判斷。經過長期、科學的鍛煉,保持健康飲食,大部分人都能實現健康的身材。能不能實現「維秘身材」,就很大意義上看天賦了。畢竟,基因不能改,骨架不能打散了重生。但,健身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於此:科學研究表明,健身,是大多數人能夠選擇的、成本最低、副作用最小的,改善生活質量的方式①:1. 給你一顆健康的心臟:規律鍛煉給我們的心肺系統提供積極的負荷,讓它進化,提高我們的心肺耐力(心肺耐力:即心肺功能、肺臟功能、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和肌肉利用氧氣的能力)。降低我們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血脂、II型糖尿病的風險,幫助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簡單地說,如果人體是一輛汽車,心肺系統就是這輛車的發動機系統,是這輛汽車最重要的動力系統。有一個強勁的動力系統,我們才能爬樓梯不大喘氣兒,趕公交趕地鐵跑著不費勁。2. 規律的鍛煉,尤其是力量訓練,幫你打造有力的肌肉:練肌肉不是健美運動員的專利。我們都需要有力的肌肉來跑步、爬樓梯、拿行李。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會自然流失,脂肪慢慢增加。力量訓練減緩肌肉流失的過程。同時,在力量訓練的時候,你用自己的肌肉舉、推、拉的時候,也在給骨骼系統施加壓力。骨骼系統的回應則是增加骨密度來適應變化---這樣的進化幫我們避免和延緩骨質疏鬆。
如果說心肺系統是汽車的發動機,那麼強健的肌肉就是汽車的金屬外殼。缺一不可。3. 增加關節柔韌性和身體平衡能力:讓我們的身體更靈活、更少受傷。4. 讓我們的心理更健康:過於強調人魚線馬甲線的健身文章,實質上是在用一種焦慮(我們對追求完美個人形象的焦慮),代替另外一種焦慮(對身材不自信的焦慮)。事實上,健身應該讓我們的心理更健康,而不是更執著於每天量圍度稱體重。科學研究表明,進行常規的健身活動改善睡眠質量,維持情緒穩定,甚至有效減輕焦慮水平,降低抑鬱風險;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治療輕度到中等的抑鬱癥狀。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學的健身觀基礎上。5. 健身,讓你有一個更融洽的社交網路:通過一起鍛煉,我們可以加強和家人朋友的感情聯繫;換了一個新環境,通過共同的運動愛好交新朋友要容易很多。總之,健身不只是減肥和塑形的手段,而是通向健康生活的必經之路。為什麼說那些強調短期效果的健身文是買櫝還珠呢?過分強調短期健身效果,讓我們覺得,健身就是為了實現減肥/塑形/人生逆襲這些目的的手段。雖然不喜歡這個手段,也要為了目的給自己打著雞血,痛苦地「堅持「下去。而最終,無論是實現了目的,還是實現不了,手段都是要被放棄的。可是,可是,真的,健身只是一個人的修行啊。
這個過程本身,即是目的。
和能不能一個月減20斤相比,和每天想著」馬甲線「而逼自己做一些不喜歡的動作,又日日擔心沒有理想成果相比,找到自己喜歡的健身方式,明了自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長久地做下去,健康快樂,才更重要啊。
任何一件事,只有心甘情願,才能夠變得簡單。不會有任何複雜的借口和理由。才能夠長久。參考文獻:① Barbara Bushman, Phd., ed.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s Complete Guide to Fitness and Health (Human Kinetics, 2001), Kindle Edition.彩蛋時刻:一個小黑
首發於公眾號fitnessforu
推薦閱讀:
※一說減脂你就提有氧,有氧不是減脂的唯一選擇
※『生活雜談』如何練出維密天使的身材?
※手臂二頭肌訓練參考計劃
※你吃進去的食物是怎麼讓你變胖的?丨IN食刻
※大部分膝蓋疼痛與髕骨外移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