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走出的醫學博士,他開拓了中國神經外科的疆土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

北京301醫院裡

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躺在病床上

臉上深深淺淺的皺紋印刻著102年的歲月痕迹

年邁的他已拿不起手術刀,可他開創了中國的神經外科事業

歲月的刻刀無情,卻也留下了無盡的回憶與深情

延安和平醫院主治軍醫

解放軍中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

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

二萬五千里長征,他爬雪山過草地,戎馬一生

他遠赴蘇聯,學成回國,開拓了神經外科領域的疆土

革命,是他自己的選擇

學醫,是革命為他做的選擇

他是長征走出的醫學博士,是目前唯一健在的紅軍博士

他也是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培養了一代神經外科人才

他叫塗通今,一位102歲的老人

他安靜的躺在病榻之上,曾經的故事卻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1914年的中國,人民在戰亂中艱難掙扎

塗通今,出生在了福建省長汀縣

他的祖父是一位受人尊重私塾先生

但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的父親卻迫於家計而務農,成了文盲

身為長孫的他,擔起了家人最大的願望——知書達理,改換門庭

儘管家中條件並不好,家裡人仍然省吃儉用讓他上學讀書

從小懂事聽話的塗通今也很爭氣

5年私塾、3年高小,他的成績向來優異,穩坐前排

眼看著家中改換門庭的願望一天天有了希望

一場革命風暴的席捲,卻打斷了家裡人的美夢

蘇區土地革命

在他15歲的時候,紅軍二次入閔,路過長汀縣徐坊鄉

毛澤東站在高高的土堆上,激情昂揚的演講吸引了眾多鄉親

瘦弱的塗通今擠進人群,眼裡燃燒起革命的火花

他說服了家人,參加了革命

18歲那年,他終於如願成為了一名紅軍

年輕氣盛的塗通今要求上前線,他想扛槍打仗保家衛國

然而,當時的蘇區正處於反「圍剿」鬥爭期間

人員傷亡人數與日俱增,紅軍急需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在救治傷員

剛進入到紅軍隊伍的塗通今被分配到了福建軍區後方總醫院

醫院門口的對聯深深映入了他的腦海中

「為救護前方歸來的英勇將士,為培養無產階級的醫學人才」

8個月的看護工作後,塗通今被選送到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學習

這是他醫學人生的起點,也是他以醫學「戎馬一生」的開端

紅軍軍醫學校茶嶺舊址

在紅軍衛生學校緊張的學習中,塗通今認定了以醫學參加革命的目標

他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為共產黨黨員

畢業後,他成為了紅3師8團(後與紅12軍合併為紅9軍團)軍醫

1934年9月30日,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啟了長征的旅途

塗通今所在的紅9軍團從長汀縣鍾屋村出發,踏出了漫漫兩萬五千里的第一步

聞訊而來的家人為他捎來父母的意願,希望塗通今能脫下戎裝,解甲歸田

此時已經20歲的塗通今經過了多次反「圍剿」鏖戰,已然堅定了革命的信心

他婉言拒絕了父母的心意,毅然朝著與父母不同的人生軌跡走去

長征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略轉移

醫療物資的匱乏,衛生條件的糟糕,行軍的速度與強度,都給醫療救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終年積雪不化的雪山,滿布淤泥的草地,這本就是紅軍長征路途中的難關

當敵人來襲,紅軍面臨的處境便更加艱難

百多里的路程要在一天的時間裡走完,體弱掉隊的人很多

戰鬥過後的大批傷員,也給了塗通今這些醫務人員很大的壓力

當時的救治條件現在根本無法想像

沒有手術的條件,幸運的話,能找到一塊門板勉強充當手術台

沒有手術刀,只能用普通的剪刀來代替

沒有繃帶,只好把被子撕成條狀當成繃帶使用

無影燈也不用指望,一盞昏暗的油燈就是手術的照明用燈

消毒滅菌、抗感染的藥物更是稀缺,難得一見

「受技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當時只能做一些諸如消毒、包紮、固定、止血、縫合、取子彈、取骨片這樣的處置和小手術,至於斷肢和內臟手術,根本沒法做。我救護過的傷員不計其數。現在看來,有不少同志由於沒有得到手術和輸血輸液的機會,本可以得救的,卻失去了生命。」

艱苦的長征里,缺衣少食,戰士們最容易患上的便是腸胃病,下肢潰爛

塗通今與其他衛生人員一起,在部隊里宣傳著衛生、防病知識

即便條件再艱苦,每個班也要背兩個盆,一個洗腳,一個燒水

長時間長距離的征途,自認底子不錯的塗通今也病倒了

勞累不堪、饑寒交迫的他發起了高燒,走不動路

首長看著邁不開腳步的塗通今,讓他騎自己的馬

可不好意思的塗通今只能勉強支撐著身體,拽著馬尾巴昏昏沉沉的跟著走

湖南汝城延壽圩的一場惡戰里,前有湘軍堵截,後有粵軍追擊

急行軍中,跟不上隊伍的傷員被留在了戰場上

塗通今忙著處置傷員,竟慢慢脫離了隊伍

當處理完傷員,抬起頭的他發現部隊已然不知去向

他與十多個傷病員成了一支孤軍,陷入了危險的境地

不時傳來的槍聲催促著他們前進,勞累與飢餓都無法顧及

第三天的早上,清晨的霧氣還未散去,塗通今遠遠的看到了一支隊伍

走近後,他激動的與戰友擁抱在了一起,這是紅一軍團的隊伍

搶渡赤水河,部隊行進在滿布荊棘的山路上

北風凜冽,颳得人睜不開眼睛,雨點像冰雹似的打得人生疼

那是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後來他才知道,這一夜,不少戰友葬身於懸崖之下

塗通今跟隨著隊伍艱難的前進著,忽然間,他一腳踩空

墜落的剎那,他心裡想,完了,這次怕是要死在這裡了

急速的下墜中,一陣劇烈的撞擊傳來,他一下子暈了過去

等他醒來的時候,他才發現,是一棵懸崖上的老松救了他一命

他拚命的呼救,希望能有戰友能聽到他的呼喊聲

終於,收容隊聽到了他的呼救,用連在一起的綁腿拉了上來,他成了一個沾滿泥漿的血人

達到陝甘寧邊區後,經過長征考驗的塗通今被調到中央教導師衛生處

先後在多所醫院任職,他卻深感自己的醫術與醫學理論還遠遠不能適應國家的需要

1938年,24歲的他走進了八路軍衛生學校,即後來的中國醫科大學

1937年長征後中央教導師衛生處醫務幹部合影(右一為塗通今)

八路軍衛生學校是當時的革命最高醫學學府

塗通今在這裡度過了4年的時光,為後來的醫學學習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也遇到了他終身的革命伴侶——王黎

塗通今與夫人王黎

畢業後,他來到了延安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任外科主治醫生

就在這裡,塗通今從部隊的一般軍醫轉變成了外科專科醫生

也是在這裡,他逐漸成為了軍隊醫務工作的台柱子

三周的時間,他為1500名戰士消滅了疥瘡

他接管哈爾濱偽滿軍醫大學,改名為東北軍醫大學,兼任校長

遼瀋戰役,他指揮部署了60000多名傷員的救治,保證了70%的歸隊率

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城樓上

當毛主席的聲音通過話筒傳出來的時候

當那一句「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響徹天際的時候

受傷沒哭,差點死去都沒哭的塗通今再也無法忍住自己的淚水

他想起了那些倒在血泊中的戰友,他們付出了一切,卻不可能看到這一天了

開國大典

1951年,國家派200名學生赴蘇聯留學

塗通今作為30名醫學生中的一名,被指定學習神經外科,為創建我國的神經外科做準備

年近40的他像20年前那樣,回到了學生的位置上

神經外科對他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可他沒有退縮,他永遠是班上最刻苦的學生

基礎不夠好,他早早的起床看書,實踐太少,他一個人躲在實驗室中邊看書邊實踐

塗通今留學莫斯科(左一為塗通今)

4年的時間,他出色的完成了神經生理、神經內外科、神經解剖學等學業,還掌握了流利的俄語

他的論文《三叉神經節機器後根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答辯全票通過

41歲的他拿到了蘇聯醫學副博士學位(副博士為蘇聯時代高等教育學歷制度,相當與我國博士學位)

1955年博士論文通過後,在莫斯科與教授們合影(前排左二)

回國後,塗通今在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創建了全軍神經外科訓練中心

先後擔任了第四軍醫大學校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他開創了從小腦幕上入路切除聽神經瘤、第三腦室後部腫瘤切除術等手術

填補了國內的空白,開創了我國神經外科的新局面

1958年,塗通今主持國內首創經小腦幕上入路切除聽神經瘤手術成功

他還編譯、編審了多本醫學著作

《神經外科手術學》《實用神經外科學》《野戰外科學》《血管內神經外科學》《急症神經外科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

1964年,塗通今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

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等

1995年11月5日,在中華醫學院成立80周年紀念大會上,塗通今被授予「對醫學科學及學會發展建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的表彰狀

塗通今少將

即便已經年邁,塗通今卻從未失去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他拿出要買按摩器的錢支援災區的人民

他為長汀縣的小學建起「希望書庫」

看到學校里設備簡陋,他將身上所有的錢掏出捐給學校

102歲的塗通今躺在病床上

他已經不能繼續治病救人,可他開創的事業,他開拓的疆土,正在被發揚光大

當他的兒子在他耳旁說,「爸爸,長征勝利80周年了」

耄耋之年的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奉獻育新人,桃李布三軍


推薦閱讀:

台灣歷史教科書描述紅軍長征的歷史與內地宣傳有何不同?
紅軍長征吃皮帶是真的嗎?
如何評價電影《血戰湘江》?
紅軍當年長征的時候,在哈達鋪看到報紙才決定去陝北。之前他們難道沒有目的地?準備長徵到哪裡是個頭?
長征遇到哪些困難?

TAG:红军长征 | 神经外科 | 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