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為何那麼大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你自己是沒辦法控制自己大腦的。

例如:

1. 身邊很多情侶,夫妻,有事沒事就吵架,很傷感情也很浪費時間和注意力

每次吵完架,才會回頭去想:其實也沒多大事,但是為何當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為何有的情侶或夫妻卻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認真的聆聽者」?

2. 同樣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工作幾年後,有的人加薪升職,而有的人卻原地不動?

3. 為何都是讀書,有的人讀完可以不斷提高,有的人讀書再多卻也沒什麼改變?

你再回想下,以前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的同學,經過若干年後,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發展差別也體現出來了。

你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真的很大。

為何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其實人與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元認知能力的強弱不同。

元認知能力: 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元認知能力,是一個人原本應該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元認知能力的強弱,決定一個人每個方面的強弱。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一個人的成就只與其元認知能力有關係。

其實,大多數人沒有明白:我們的大腦可以有多個層級。

元認知能力弱的人,其實大部分時候是被大腦控制的,而沒辦法主動去控制大腦。那麼多人很容易受情緒干擾,其實就是因為你是站在最底層與大腦「打架」。

而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卻可以通過有效的辦法升級自己的大腦,不斷站在更高的層級去控制大腦

為了更好的理解元認知能力是如何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起重要作用的,以及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有效辦法。

我們來看一個資質平平的人,如何通過自我意志的「刻意訓練」(元認知能力的提升),成就一番事業的。

他就是曾國藩。在十年的京官生涯中,從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連續被提拔七次,一直做到吏部侍郎(就是今天的中組部副部長)。

曾國藩這個人很牛,後來他功成身退,得到了善終。在帝制時期,一個大功臣如果還能有善終,絕對有了不得的官場生存能力。所以,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

有句話是這麼講的:「經商要讀胡雪岩,當官得看曾國藩。」我們知道中國近代的很多著名人物,比如毛澤東、蔣介石都十分崇拜曾國藩。

如果一個人天生特別聰明,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我們稱其為天才,比如圖靈、牛頓。

如果一個人天才資質平平,卻可以成就一番事業,那我們就要仔細學習他是如何做到的。畢竟天才離我們太遠,而且是基因決定的。我們雖然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基因,卻可以通過提高元認知能力提高自己。

其實,曾國藩是一個比較笨的人。怎麼說呢?

曾國藩小時候不屬於那種才氣縱橫的人,曾國藩23歲時才考取秀才,而且前後考了七次。要知道,晚清的著名人物中秀才普遍都很早。

比如說比曾國藩小一歲的左宗棠,14歲就中了秀才,而且是全縣第一名。而曾國藩考了七次才中,還是全縣倒數第二名。李鴻章17歲就中了秀才。所以說,曾國藩讀書開竅是比較遲的。

野史裡面有一則史料,說有一個賊跑到曾國藩家裡偷東西,藏在房樑上,準備等他們全家睡著以後再下來。當時曾國藩正在背一篇很短的文章,但怎麼都背不會。最後這個賊都會背了,他氣急敗壞地從房樑上跳下來,從大門口揚長而去,臨走還回頭指著曾國藩說:「這麼笨,還讀什麼書啊!」

雖然,曾國藩28歲考取了三甲進士。當時有人說他是「賜同進士出身」,意思是三甲的進士出身,看不起他。

清朝進士一共分三檔,就是三甲。一甲只有三名,就是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人數就多一些了;三甲的進士就是皇上可憐你們,賞賜你們,你們的身份也如同進士。

這就好比,一甲是清華、北大畢業的,二甲是985院校,而曾國藩是三甲學校畢業的,類似於今天的普通大學畢業生。

我們看到,曾國藩年輕時代,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是一個資歷平平的普通人。

不僅如此,青年時代,他還喜歡用自己的道德標準要求別人。不僅要求其他普通人,甚至還要求皇帝。

有一次,咸豐皇帝按照慣例要求群臣給皇帝提意見。就好比,現在領導讓下屬給領導提意見一樣。

一般,作為下屬只要輕描淡寫地提上一兩條就可以了,比如「領導太不愛惜身體了」。可是曾國藩卻老老實實地寫了一封奏摺,指出了皇帝的三個毛病:

  • 第一條,皇帝小事精明,大事糊塗。任何一個有智商、有自尊心的人,恐怕都受不了這個評價,何況是皇帝老子。

  • 第二條,皇帝只喜歡搞表面上那一套。這不明擺著說皇帝表裡不一嗎?

  • 第三條,皇帝剛愎自用,出爾反爾。艾瑪,有這麼說領導嗎?

你說這麼直白的挑領導的毛病,領導能不跟你急嗎?

咸豐皇帝果然就急了。據說他當時拿到這個奏摺,臉色變的通紅,馬上就要派人去弄死曾國藩。結果被邊上的人給攔住了,說是您老人家自己求直言的,這個時候再殺人不好吧?所以曾國藩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曾國藩不僅只跟皇帝這麼來勁,跟自己的同事也是一樣,都是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要求別人。

曾國藩剛剛拉起湘軍的時候,帶著隊伍去了江西。

當時的江西巡撫叫陳啟邁,這個人權力欲特彆強,他認為曾國藩不是正規軍,就是不是國家的「正式在編」,而是「臨聘人員」,就得歸自己管。而且曾國藩所有的糧餉都是從他這兒撥出去的,所以這個巡撫動不動就跑到曾國藩的軍營里說三道四。

曾國藩看這個老頭兒不懂軍事業,所以經常不聽他的,就寫了一封奏摺,到皇帝那兒告了這個巡撫一狀。

皇帝說:「那好,把這個巡撫邁給辦掉吧。」

繼任的江西巡撫上台之後說:「你曾國藩是個不懂規矩的人,前任巡撫怎麼對付你,我還是怎麼對付你。糧餉就在我手裡,你不聽我的,我就是不給你。」

所以曾國藩只能自己想辦法,找一些富戶去勸捐。現任巡撫和前任巡撫的做法如出一轍,誰敢支持曾國藩,他就給誰顏色看。所以,曾國藩在江西也混不下去了。

這一階段是湘軍崛起的階段,也是曾國藩混得特別窩囊的一個階段。當時他給皇帝上的奏摺裡面有四個字,叫「積淚漲江」,就是他心裡堆積的淚水都能讓江水上漲。你說他在單位里混的慘成什麼樣子了。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書信里寫過一句名言:「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見賊船之上駛,則繞屋彷徨。」一個堅持自己道德標準的人,自己的理想在現實面前被磕得粉碎,而且還得不到皇帝的原諒和支持。所以,他的年輕時代是及其鬱悶的。

曾國藩事業真正開始上升、有起色,是在他回老家進行了兩年反思修身後,對自己的大腦進行了「刻意訓練」。用今天的腦科學辭彙講,就是對自己的元認知能力進行了升級。

咸豐六年(1856年),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了,按照當時的規矩,他要回家守孝。

皇帝當時勸他:「仗打成這個樣子,你還回家守什麼孝呢?為了國家的安危,你要素服從軍,必須回到戰鬥崗位上。。」

曾國藩說:「回來也不是不行,但是這份氣受夠了,我絕對不在沒有督撫大權的情況下,再去領兵作戰了。」說白了,他就是找皇帝要督撫大權。

此時太平天國正在天京鬧內訌,太平天國領導人石達開和楊秀清當時殺得一塌糊塗。石達開領兵出走後,太平天國眼瞅著就要不行了。咸豐皇帝一看,太平天國經過天京內訌之後,就像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少天了,於是就對曾國藩說:「那你就回家去吧。」

這事實上就等於剝奪了曾國藩的兵權,作為當事人,曾國藩心情特別不好。畢竟不為領導所需要了,心裡還是很失落的。

所以曾國藩一回到自己湖南老家,馬上就氣的生病了。而且經常失眠。

但是,就是在老家的這兩年里,曾國藩通過修身的方法,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他通過讀書,提高大腦的認知能力和見識。

這兩年,他讀了很多老莊的書,心態漸漸地就平復下來了。

其次,他學會了經常反思。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以前,他覺得自己什麼都能,看別人覺得別人這兒也不對、那兒也不對。

但是回老家這兩年之後,每日刻意去反思自己,他的心性大變。突然覺得自己百無一能,這個時候再看別人,能從別人身上看到很多很多的長處。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想要上個層次,僅僅往外求,即通過各種各樣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逼自己改變,不是根本性的方法。根本性的方法,是對外人變得更加通達,是內心的容量變得充分放大,每一個在人生當中感受到境界提升的人。這說到底,是你能夠站在更高的層次去控制你的大腦。

... ...

終於,曾國藩的運氣又來了。

就在他回家兩年之後,把自己的心性磨得差不多的時候,咸豐八年(1858年),皇帝又要他出山。因為太平天國死灰復燃,接連擊破了清軍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開始反撲了。

此時的曾國藩做事的方式有了很大不同。他回家之前認為,皇帝你不給我督撫大權,我就不來給你打仗。但現在他不這樣想了。皇帝的詔書在六月初三下達,他六月初七就啟程了,一點兒不廢話,前後準備僅僅用了四天。

曾國藩後半輩子跟皇帝打交道的方式,跟前半輩子可就完全不同了。

他第一次起兵的時候,皇帝每次都像求著他似的,說你去救一下武漢吧,你去打一下哪兒哪兒吧。他都不願去,推說兵沒練好,而且每次說話都是有稜有角的。

但是他再次出山之後,跟皇帝打交道的方式,就變得柔順了很多。比如說皇帝曾經有一次讓他出兵四川,曾國藩明知道不妥,是瞎指揮,而且讓他帶一幫湖南人跑到四川去,又要依賴別人給他撥糧餉,這個罪他之前已經受夠了。

但是經過大腦升級的曾國藩已經學會了不直接拒絕,就跟皇上各種周旋,一會兒說我正在打景德鎮,很快就打下來了,您再等等我。一會兒又說,我把當地的太平天國滅掉就行了。總而言之,就是一直跟皇帝拖,拖到後來皇帝一看,四川已經沒事了,就說那行,你不用去了。君臣之間的交流,不像原來那樣剛性了,而是變得更加地柔軟。

曾國藩第二次復出之後,他所有事情的處理方法都變了。

比如說跟其他同事,原來動不動就指責這個不忠君、那個做了逃兵。現在他不這樣了,出山之前,他不是在家準備了四天嗎?

這四天他還幹了一件事:給所有他將來要打交道的同事寫信。從比自己大的職位領導到自己的下屬無一例外。信中都是這麼放低身段謙虛的說:你指導指導我,我這次該怎麼辦。

這時我們就可以看出曾國藩的做人之道。

曾國藩和別人完全不一樣。他人的作風是嚴格要求別人,卻寬鬆要求自己。而曾國藩正好反過來,是嚴格要求自己,對別人寬鬆對待。因為他明白,他能控制和改變的是自己的大腦和行為,而不是別人的大腦。

他剛當上兩江總督,去安慶上任的時候,地方官當然得巴結了,給他辦公館,送傢具、錢什麼的。曾國藩一看,說不錯,你們當差很謹慎,很用心,但這麼多東西我不能收。我也不能全不收,我收下這七領草席好了。

這就是給雙方台階下,讓地方官也有面子,不至於在總督大人那兒碰一鼻子灰回來。

這也是曾國藩後來的處事原則:不給他人難堪。我能控制自己,但是我不去控制別人。

一個人做事的時候,關鍵不取決於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幹,關鍵取決於你能調動多少資源來幫助你做成這一番事業。

曾國藩這個人前半生和後半生給我們呈現出了:一個資質平平的人,在意志力的推動下(通過有效方法提高元認知能力),可以達到什麼樣的高度來成就一番事業。

我們再來看下什麼是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具體來看,元認知能力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觀察和研究一致表明:控制情緒幾乎是徒勞的。冷靜常常不是控制情緒的結果,而是「認清情緒來源,並找到解決方案的結果」。而認清情緒的來源,就是在調用元認知能力。

就拿曾國藩控制情緒來舉例,他知道自己無法「情緒控制」去嚴格要求他人,及他的同事因為這不與他好好合作(「情緒控制」及相關的現象)就是「元認知知識」。

當曾國藩意識到「自己生氣」,同時去控制大腦去想「我為何生氣」,這個自我思考或者自我反省的過程就是「元認知意識」。

有了元認知意識後,能進一步控制大腦,去思考「認清情緒來源,並找到解決方案的結果」就是「元認知監控」。

我們看到,曾國藩在老家兩年的「刻意訓練」(通過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控制自己的大腦,提高元認知能力的過程。.

最近的二十年,認知科學與腦科學長足發展,關於「成功學」的理論基礎也有了很多次的升級。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人與人之間的技能差異,證據確鑿地來自於「刻意鍛煉」。而一個人能夠做到「刻意鍛煉」,唯一能夠依仗的就是元認知能力。反過來,元認知能力也必然會在可以鍛煉的過程中不斷被加強。

現在,你能想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了嗎?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下文中開頭提到的那幾個現象:

1 . 身邊的很多情侶,夫妻,有事沒事就吵架,很傷感情也很浪費時間和注意力。

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在在自話自說的時候,而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卻可以成為「認真的聆聽者」,而這保證了有效溝通。

一個連自己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你會覺得他能控制自己的大腦嗎?

2. 同樣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工作幾年後,有的人加薪升職,而有的人卻原地不動?

在工作的時候,大多數人只不過是在為了應付老闆的任務而疲於奔命,而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卻可以學會如何有效地工作,如何有效地領導,如何有效地創作真正的價值... ....

所謂的情商高只是一些外在表現形式,而本質上是他能夠洞察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因為元認知能力不光能幫助你了解自己,同時還會讓你更加了解別人。

3. 為何同樣是讀書,有的人讀完可以不斷提高,有的人讀書再多卻也沒什麼改變?

一般人讀書都是讀完就忘記了,更別說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思維,以及在生活中利用學到的知識了。

而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在閱讀的時候,時時刻刻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思考與思路,時時刻刻都在對自己的思考與思路進行「反思」和「修正」。

你在讀別人的文字的時候,就是在拿對方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作對比。看看哪些方面和你想的一樣,哪些方面和你想的不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鍛煉元認知能力的過程。

但是大多數人其實沒有這樣的閱讀習慣,更多的人其實是在比別人多多了多少書(當然,有些人甚至連書都不讀了,自從離開學校後)。

以前看書只是漫無目的的看,也不記筆記,而現在每看一個概念都會反覆看幾遍,直到真正看懂了才繼續往下看,每看到不懂的就會查資料,上知乎或者谷歌搜一下,也會記筆記定期回顧。

你能想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多大了嗎?

所以,如果你意識到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差,或者大部分時候你不能在更高層次去控制自己的大腦的話,可以從以下幾點「刻意訓練」提高你的元認知能力

1. 閱讀提高大腦認知水平

語言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腦子裡沒有一個概念的話,我們的腦子就傾向於不去想那個事情;如果一個名族的語言里空缺某個概念,那麼整個名族就不傾向於從未想過那個事情。

你看,語言就是有如此強大的反向塑造能力。

很可惜的是,很多人從學校畢業以後就幾乎不怎麼看書了,所以大腦里的概念其實還停留在N年之前。

優秀的書籍和文章則是我們訓練思維的工具,只有大腦認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增加知識,從而才有機會將知識轉變為見識

同時,如果你以前看書只是漫無目的的看。現在要有選擇的去讀,並且要認真的去讀,每看到不懂的就會查資料,上知乎或者谷歌搜一下,也從記筆記定期回顧。

其實,閱讀是最有效的休息大腦的活動。2015年11月英國廣播公司和Hubbub做了一項關於休息的研究,調查了來自134個國家的18000人。最後得出前三名有助於休息的活動是:閱讀、親近大自然、獨處。

2、反思活動提供元認知過程

我相信很多人會和我一樣,每天一個人安靜的時候,就會不自主地回想自己當天和別人打交道的情景,然後覺得自己當時並沒有發揮好「哎呀,我當時應該這樣做才好」。

我一開始也是隨機地、不自主地回想,後來我強迫自己每天晚上要回想一下當天做的事情:

1)自己做的事是否正確?

2)做事的想法從何而來?

3)為何要這麼解決這個事情?

4)在解決這個事情的過程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5)有沒其他可能更好的方式?

我會像做手術一樣修復我認為應該值得改進的地方。慢慢地我就發現我每天做事的效率不僅提高,而且自動拒絕那些對個人成長沒有幫助的事情。

正是因為每天結束之後的反思過程,不僅僅是像其他人一樣懊悔,而是拆解鍛煉自己的思維和大腦。

反思的過程其實是你在控制大腦的過程。這個過程,你控制住大腦去集中注意力,進而把這些注意力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上,這就是你不斷運用元認知能力的過程。

然而,很多人並不能堅持去反思,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元認知能力其實很弱。

現在想想,有多少人能夠想起一周前,一個月前,甚至一年前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呢?其實能堅持反思的人很少很少。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很大,也不足為奇了。

曾國藩通過「刻意訓練」還需要兩年才提供元認知能力,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這事急不得,想想你需要訓練多久,關鍵的是你是否能每天堅持呢?

猴子聊人物 參考資料:

羅輯思維 & 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元認知能力》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作者:猴子 微信公眾號:houzichedan 微信搜索:猴子聊人物


推薦閱讀:

丹尼爾·丹內特《從細菌到巴赫:心智的進化》——意識揭秘?
機器學習是如何巧妙理解我們大腦工作原理的?
傷心情歌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忘情水」
河豚魚的鮮美與河豚毒素有關嘛?
神經學從Terraria看沙盒和遊戲設計

TAG:曾国藩 | 脑科学 | 神经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