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孩的花裙子與設計師的理想國之Marimekko

066期半月談邀請到一位旅芬色彩設計師,我們聽她談談一個讓芬蘭人驕傲、外國人拜倒的設計品牌,Marimekko. 除了介紹該品牌起源及設計界地位,作者還以設計師的視角為我們細緻解讀了為什麼這個設計好,它的設計流程、思路及具體案例。所以這篇文章不是雞湯,而是作者嘔心瀝血熬了半個多月才熬出來的精華。文章內含一萬四千五百餘字、其間穿插配圖近七十幅(部分手工擀制),真正做到了色、香、味俱全,營養豐富、格調健康,蕩氣迴腸,餘味繞樑。暫時看不完的建議馬克之。具體馬克方法,摁。

本文首發原作者公眾號「芬游雜記」,分上下篇.經後期編輯、排版,已完美兼容半月談及知乎專欄.

正文

Marimekko —— 大女孩的花裙子

原作者:前諾基亞資深色彩、材質設計師@Jeni

Marimekko 和她的中文名字「瑪莉美歌」也許於國人略顯陌生,然而在時尚界她卻是敢於對抗Christian Dior (迪奧) 奢華美學、比肩義大利先鋒設計 Emilio Pucci (璞琪) 的領袖級品牌。

時尚先鋒:鮮亮,簡單,經典

Marimekko 前身是一家芬蘭織物印花公司 Printex,通過在織物上印刷好看的花紋而促進布料銷量;直到1953設計師 Vuokko Eskolin-Nurmesniemi 加入公司,並大膽提出「好的服裝應該可以允許穿著者自由舒適地移動」——一個可與香奈兒在法國提出的革命性時尚理論相提並論的理念。

沒過多久,Marimekko 就迎來了國際化的機遇。1958年,參加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為Marimekko 的服飾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1960年,美國總統候選人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肯尼迪一口氣買了7條Marimekko 花布裙子並穿著這些裙子支持丈夫競選,登上雜誌封面。這樣的廣告效應,讓Marimekko 很快蜚聲國際。

編者暗:由納塔莉·波特曼主演, 最近剛上映的電影《第一夫人》指的就是這位肯尼迪夫人…

六十年代的整個西方社會開始對既有的文化和價值觀進行打破和重建,而伴隨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大量青年正好將這種對主流社會的反叛思潮推向頂點,並透過各種藝術形式表達得淋漓盡致。英國有披頭士樂隊的走紅,美國的安迪?沃霍爾發表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設計作品;而在芬蘭,設計師 Maija Isola 在1964年 為Marimekko 設計了反傳統的紅色大花圖案 Unikko(罌粟花),並成為長久以來Marimekko 品牌認知度最高,最受歡迎的經典圖案 (沒有之一)!

Unikko 花紋以它誇張的尺度,鮮亮的顏色打破了長久以來傳統而規則的圖案體系,並給因戰爭打擊及賠款壓力籠罩的整個芬蘭社會帶來一絲活潑的生氣。紅色花朵的圖案代表著大膽,士氣和能量,持續鼓舞著芬蘭民眾,伴隨他們走出晦暗時期。

正因在精神層面上的積極作用和其簡潔而經典的設計特徵,對於Unikko的推崇一直蔓延至今,並被不斷演繹成不同配色,應用在不同產品線上。據 Ebay 線上銷售數據顯示,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件Marimekko 的產品售出,而這其中將近十分之一都是印有Unikko 花紋的產品;

Unikko 不僅成為Marimekko的品牌形象代言,同時也躋身於世界最著名的圖案之一。2014年是Unikko 圖案的50歲大壽,Marimekko更是邀請全世界人民一起為它慶生,並將一款花紋玩出了新高度。

赫爾辛基主場的慶生會,網友自創的Unikko蛋糕以及世界各地帶有Unikko形象的創意應用

精神領袖:平等、自由、獨立、自然

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社會還有一股思潮風起雲湧,就是男女平權運動。而北歐正是最為積極的一支勢力之一。

Armi Ratia 作為Marimekko 的創始人,依託自己對男女平權理念的推崇,以其品牌獨特的設計完美的詮釋了婦女解放的前沿概念,創造出一套嶄新的時尚哲學。

Armi 將Marimekko 的目標人群定位為「獨立且聰明的大女孩」,而不是「迪奧」式的金絲雀;她故意將服裝簡單剪裁成「反時尚」的寬鬆模樣,降低了服裝製作成本的同時也滿足了無論高矮胖瘦老幼都可以輕鬆穿搭的設計訴求。

自此 Marimekko 不僅是一間時裝公司,它更成為販賣平等自由獨立生活理念的先鋒。使普通老百姓(無論是隔壁老王還是金融街上班的Marry)都能擁有穿著舒適、不易過時的服裝,是她追求的終極目標;她甚至只採用Marimekko 的員工或是她自己的朋友當產品宣傳模特,並且鼓勵他們堅持自我,不刻意設計做作的髮型和妝容,也幾乎不戴首飾。

Armi 的做法委婉地表達了對當時主流設計師們充滿歧視的作品(對身材不合格的女性的歧視)的否定,也掀起了時裝界「女性平等」風潮,成為時尚界的一股清流。

作為「Mari 女孩」,她們應該是現代和自由的。她們有幽默感?聰明?具藝術氣息。她獨立,對社會和文化現象保持關注,但也同時兼顧家庭;她們是都市的,但也親近自然。

Marimekko 在2012年進入中國大陸,並邀請著名的舞蹈家金星(對,就是「金星秀」的那個金星,變性的那個金星)作為品牌合作代言人。

在沒有翻看整個Marimekko 歷史之前,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是她,而現在我卻更願意接受並慶幸代言人是金星,因為她完美的詮釋了Marimekko 深層次的性別平等及反歧視的精神,並且代表著獨立、個性和先鋒的一個群體。甚至我們可以激進地把這一切理解為一種進步。

生活品味

Marimekko 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品牌特點在於,它自己集提供靈感,生產原料和精緻成品於一身,藉由圖案設計這一個小小的「點」,串起了幾條不同的產品線,並最終形成了極具特色和認知度的「面」。

踏入Marimekko 店鋪的那一刻,彷彿進入了一個生活美學的體驗基地,產品貫穿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消費者可以隨意挑選帶回家使用,不同產品之間和諧共生,怎麼搭配都美,絕無違和感。這些看上去輕鬆自在的背後,全都是設計師們對公司理念的嚴格恪守和每一處細節設計的深思熟慮(色調、花紋、材料、質地)。

看到這裡你一定想問,這麼好的產品究竟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

如果是小編寫這篇介紹 Marimekko 的科普文,這期半月談寫到這也就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然而本文的原作者是一位設計獅,所以且聽專業人士繼續娓娓道來……

中場休息,香煙啤酒,瓜子花生,雞爪鴨脖,豆乾話梅,八寶粥速食麵,怎麼穿都穿不壞的襪子,掛多重東西都不會掉的牆掛鉤,小馬扎有售嘞……來,腳讓一下……

Marimekko——設計師的理想國

Marimekko 作為一個成功的、以設計為主導的品牌,在設計流程的掌控,設計對品牌建設的作用與理解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案例。

說到設計,就不得不從幾個根本概念講起 (觀點均為個人總結,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設計?設計師?設計流程?設計理念

1.何謂設計?

*設計 = 有美感地解決「用戶」需求,併產出相應結果的工作

「設計」這個概念真正意義上開始流行,是自二十世紀中期以來工業化和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並推進的結果。彼時開始,無論是商品或是圖像除了滿足使用需求之外,開始注重美學屬性並漸漸擔任起「吸引」並「引導」使用者需求的重任。

*著名的設計學講師,設計理論作者John Heskett 如是說:

設計是通過設計一個周密計劃從而完成一個設計品的過程

『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概念,它有受眾,有目標,需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流程去實現成確實的結果。

設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但需要敏銳的認知,更需要理性的思考。

?短淺的設計是改善性的,而長遠的設計,是顛覆性的。

?設計與藝術的區別在於:設計是具有主觀因素的客觀表達,而藝術更偏向於主觀表達。

2.設計師是什麼?

設計師 = 八面玲瓏小能手;設計師≠美工!

鑒於我國美學教育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加之高考和教育制度的急功近利,普羅大眾對「設計師」這一職業有著深深的誤解,就連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設計師對於自身職業的認知也不夠清晰,導致「美工」一詞比「設計師」更為深入人心(怒摔!!!!)

設計的過程,是需要不斷切換大腦運行模式的過程

設計初期是「開」的階段,需要開腦洞,想像力和創新力;

設計中期拼的是體力精力腦力溝通能力,產出設計方案12345……的階段;並進行『多方/多輪』溝通以改進、評估和篩選方案;(也存在小規模「收/放」的過程)

設計後期,則是「收」的階段,需要平衡時間、成本、可用資源、用戶(客戶)喜好等各方面因素選取最佳解決方案,並夥同實際生產人員(平面設計領域的印刷廠包裝廠/產品設計領域的各個加工廠/環境設計領域的施工隊……等)將設計想法落地。

所以,設計師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能力/經歷的階段/考慮的因素 大致如下圖:

3.設計流程非常重要!

任何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作,都需要一套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的工作流程,設計也不例外;任何省略步驟和節約成本的妄想都是在給自己挖坑(~_~)

一個系統性的的設計流程如下:

編者按:這個設計流程圖,它好像一條蟲啊……

每個環節都是必要的,並有相互關聯性;妄圖省略掉某個步驟的行為,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顯現,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患(可惜很多蒙頭向前沖的中國團隊、企業、個人就是不願意相信,總是心存僥倖,哎……)

4.設計理念存在的必要性!

像大樹要有根基和枝幹,像航海需要燈塔,設計理念更應該像空氣一樣,無形卻籠罩於群體之上。

一個尋求長遠發展的品牌,需要有一套能體現自身戰略方向的定義體系,它將是一切設計人員遵循的規則,設計行為和方案的評判標準,和持續前行的方向指引。最重要的是,在集體認同的理念指導下,每個參與其中的人對外所講的都是同一種語言,發出同一個聲音,從而向外界構建出一個清晰的品牌/產品形象

如何制定一系列合情合理又不失特色,簡單明了又不空洞的設計理念,Marimekko 為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Marimekko設計理念:

| 快樂源於日常生活

Marimekko的設計師們都極具個人特色,他們善於用設計來傳達快樂;年輕的設計師正逐漸成長為未來的 Marimekko 設計大師;

| 圖案和顏色

Marimekko 的設計都以醒目且獨具匠心的圖案和顏色為出發點;保持開放的思維和謙遜低調的態度;創新為王;每件印有我們圖案的產品都應是藝術品。

| 歷久彌新

Marimekko 並不崇尚快時尚,而是更看重產品的經典和延續性,即便時代變更,它依然能夠獨樹一幟引領潮流;

| 真實不做作

Marimekko 關注生活本質而非虛偽做作;它代表著對於一切生活之美的理解和尊重,正如你我每日所見所感;

| 完美功用

每一件產品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日常使用而設計;

| 自由創新

Marimekko 為有天賦的設計師和工藝師們提供了非常寬鬆的創作環境,鼓勵他們」做自己「並充分體現在產品設計上;除了要求他們的作品具備美感和生活氣息,別無他求。

這份理念既包含了品牌形象、發展願景,又點明了工作氛圍和工作方法,而最主要的是道出了產品靈魂和品牌核心價值。下面結合Marimekko 的系列產品,我們來具體感受一下他們是如何貫徹其設計理念,鼓勵設計師創新,並從而保持了產品的個性化、統一化、和諧性和經典延續性的

Marimekko設計方法:

Marimekko 的產品線涵蓋軟性產品硬性產品兩大品類,雖然每年按照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更,上新兩次,卻始終堅持『顏色』『圖案』先行的設計宗旨, 印刷則是實現這些設計的主要技術手段;用和諧統一的色調和圖樣來保證每一季產品的系列感和終端用戶隨意搭配的可能性。

編者暗:這可是原作者——前諾基亞資深設計師的手稿,大家且看且珍惜。

劃重點:Marimekko 的產品線定義打破了普通消費者的既有認知,在『快銷』與『慢銷』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

通常我們對於服飾和面料的印象總是與「快消品」「流行趨勢」脫不了干係,而家裡用的餐具和擺設卻被我們認為是「不需要經常更換的」,而Marimekko的獨特之處在於:軟性產品方面,她們不追求所謂的潮流和流行趨勢,而是始終堅持自己特有的特殊剪裁(繭型的鼻祖),品質超群的精梳棉、棉麻和帆布質地;硬性產品,他們經過反覆研討制定了一系列經典器型,通過季節性更新紋樣和色彩的方式,使其成為家居中不可或缺的亮點,餐桌上不可多得的風景;她們引導人們不要去過多的在意外表的浮華,而應多關注內在本質,回歸家庭;真正的豐饒是擁有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並堅持真我不隨波逐流。

Marimekko 設計流程:案例分析

Weather Diary『天氣日記』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系列,以此為例,經由設計師的親口講述,我們來體會一下整個系列的設計過程和與之相匹配的設計成果。

Aino Maija-Metsola 畢業於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是目前芬蘭炙手可熱的平面設計師和插畫師。自2006年開始效力於Marimekko 的她以其過人的天賦和感知力記錄生活繪製圖案,為Marimekko設計的多個系列都廣受好評和消費者的追捧。Weather Diary『天氣日記』系列就是其中之一。

設計前期:

「藝術」來源於生活:Marimekko 為設計創造輕鬆的創作氛圍,並積極支持設計師們從每日生活中汲取靈感,Aino 則是其中代表。她平時就喜歡仔細觀察並用手繪的方式記錄靈感,而Weather Diary『天氣日記』系列的創作也是如此開始的;

勤于思考記錄:該系列的創作靈感源於曾經一段時間急劇而反常的天氣變化;Aino 居住在一個小島上,雲捲雲舒,風吹草動,烏雲低垂,雨打沙丘全都被她以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設計中期:

全局思考&細節配合, Aino 解釋到

『I live on an island and I love how the weather often feels much more powerful and interesting by the sea. therefore this scener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ather diary collection. I wanted to design the prints so that each one represents a different kind of atmosphere, but when the pieces are combined they form an interesting whole.『

我住在小島上,我能感受到海邊那強勁而非同尋常的天氣變化,這些場景都在「天氣日記」系列創作過程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我希望每一款圖案設計都能夠體現不同的氛圍感受,而當他們組合成一個整體,看起來又是那麼和諧有趣

反覆推敲實驗:

在初步選定圖案形態之後,Aino 開始進一步的調整圖案組合和精確選定色調

圖案定稿後,開始與不同形態的產品進行結合,推敲最終的應用方式(將圖案拆解成選段,裁切成符合產品尺寸的紙樣,來測試最佳的圖樣排列方式)。

實際打樣驗證:Marimekko 公司內設有手工打樣車間,設計師可以在工藝技師的幫助下進行小規模的「試生產」,將顏色和板式初步實現出來,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驗證過程,通過多次是生產和逐步調整(包括細微的色調差異和圖案的拼接位置),才得以保證最終送諸大批量生產的方案為最佳。

設計後期:

確定標準,生產準備:最終一版的驗證結果得以保留,並做數據存檔,由於Marimekko 多採用印刷工藝製作產品,所以已被確定色樣和圖樣將分別送至顏色廚房 (Color Kitchen) 和網版製作部門,為批量化生產做準備。

全程設計師都需要參與其中及時作出反饋和調整,設計與生產從來都是相愛相殺,卻始終分不開的。

Weather Diary『天氣日記』系列產品展示:

顏色和圖案的神奇魔力:不難看出,同一圖案經過不同配色和組合,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有陰也有晴,有春天的緋紅也有秋天的落葉黃,有日出也有黃昏,有海浪拍打著礁石,也有陽光穿過烏雲的縫隙;

激發使用者的創造力:這一系列產品不但完美的呈現了設計師對生活的觀察理解,也激發著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心境和感知力搭配出屬於自己的家居氛圍;

人造物與自然的和諧相融:從餐布到床品,從碗盤到時裝,在穿著使用的時候調劑了心情;也似乎將大自然融入了每一天的日常,就算是賴在家裡不想出門,也彷彿置身於森林湖畔;

聰明如你,一定發現了漏洞,這些杯子盤子碗的形態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裡簡單介紹一二。如上篇所說,Marimekko 從1951年起家是以印刷和布料為核心業務的公司。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和公司的發展,大家發現有了好看的餐布之後,上面擺放的餐具似乎也應該與之相匹配;

於是,2009年前後,Marimekko推出了自己的陶瓷製品,由設計師 Sami Ruotsalainen 操刀完成。依然嚴格遵循:調研→發散→繪製→模型→驗證→實施 的設計流程

Sami 在對基礎的食物品類,供應方式和餐桌大小、就餐環境進行了系統的調研,並對當時的各類餐具進行了測量,並經過多輪方案探索和修正;得出了一套既實用又美觀的經典外形設計,Oiva 系列應運而生,並沿用至今。

Oiva系列由於其經典和易用性而廣受好評,經典的陶瓷器皿形態作為定量,每年新推出的圖案紋樣作為變數,構成了Marimekko 獨特的產品演進體系。

如何評判設計?

此處指品牌化系統性的產品(實際產品和軟性交互類產品都囊括其中)的設計(單品設計另當別論)

以下是個人認為「好的系統性設計」應該考慮的幾點因素,如何評價一款設計的好壞,則應以原始出發點和要達到的目的,參考以下幾個因素最終作出判斷。

民族的,世界的

從1949年創辦到今天,Marimekko 已有將近70年的歷史,卻從未停止堅持自我和追求進步的腳步,在潮流界的影響力也從未減弱過分毫。Marimekko與其他品牌的跨界合作,不但反覆驗證了他的獨到和經典,並且給合作品牌注入了新鮮元素,使產品驚艷非凡。請您欣賞!

Marimekko X Banana Republic(香蕉共和國)

Marimekko X Converse(匡威)

Marimekko X Finnair(芬蘭航空)

——————————————————正文丸

【補充說明】

| 一切緣起於一位好友最近迷上了做飯,在向我展示他做的菜肴之時,無奈被眼尖的我從一眾盛著湯湯水水的碗盤中一眼認出了其中一隻氣質脫俗的盤子。

「不知道是什麼,就知道挺貴的,有人從歐洲帶給我的,好幾百呢」朋友說;

「那是Marimekko!」我說

「這個牌子有什麼過人之處嗎?」朋友問

「嗯……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你只要知道,這是世界頂尖的就好了」我答道。

遂有此篇,有圖為證。為了把腦子裡面關於Marimekko 的理解及多年來學習和工作中總結出的對設計的理解有序的表達出來,為了防止文章發表後啪啪打臉,我們的設計師旁徵博引,翻閱史籍,幾乎把關於 Marimekko 品牌的視頻都看了一遍,還認真做了筆記。作者已使出洪荒之力……

原作者的公眾號「芬游雜記」 二維碼如下

weixin.qq.com/r/70h7Y0b (二維碼自動識別)

編者亮

暗了全篇終於有機會亮一個了。這篇文章編輯、排版期間原作者出去玩了,我沒要到圖片素材,導致本文幾乎所有圖片都是從原微信公眾號頁面盜圖盜下來的,一張一張的。。好累。。

以及這篇文章並不是軟文,雖然它很軟。作者也沒有教大家一定要去買,如果細心的話你會注意到本文甚至沒有一個鏈接。但我覺得一個品牌能有這麼長久的發展歷程並為這麼多人喜愛,她一定有值得我們去尊重、去學習的地方。而與其讓我這樣一個沒用過其產品(欣賞但主要是買不起)的外行人撓頭,不如借專業人士之筆,「借花獻佛」。不過最近一個月我也在憋另一篇文章,快憋出來了,敬請期待。

時間過得真快,這期的北歐半月談又到了該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了,我們下期再會!


推薦閱讀:

懶人植物空氣鳳梨,如何裝飾出設計感?
3000年不變的勺子,卻被他重新設計成了可摺疊的
第四話——Android 的切圖與標註
Sketch用滑鼠滾輪縮放這麼痛苦,你們是如何投入它的懷抱的?
有沒有快速學會 Ai 的教程?

TAG:设计 | 时尚 | 家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