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叫暴風雪號的,嗐……

連續兩期咱們主推太空梭,誰讓我是個Space Shuttle控呢。儘管之前我說了能造出這種逆天神器的有倆大國,但大傢伙兒腦子裡認的還是NASA STS 太空梭。為了不埋沒英雄,也為了漲漲姿勢,今天咱專門聊聊末路英雄蘇俄的太空梭。

作為冷戰時代美蘇爭霸的產物,蘇聯研製的暴風雪號太空梭(Buran)一度被蘇聯人自稱為國家的驕傲。暴風雪號凝聚的是當時蘇聯舉國體制最先進的航天技術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還超過了美國的太空梭技術參數。

暴風雪號大小跟波音737客機相差無幾,外形跟美國太空梭也差不多,稍稍比美國大一點點。設計運載人數10人,要比美國的7人多哦。設計飛行壽命100次。從設計思路上,擺明了就是要比老美的稍稍高一點。除了伏特加,老毛子看重的還是面子。

儘管太空梭的概念不是蘇聯人的首創,但最初設計研發上跟老對頭美國咬得很緊,直到1980年代被太空競賽和軍備競賽幾乎給拖垮了,蘇聯才徹底跟不上老美的腳步。

1981年,當美國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已經飛天的時候,蘇聯的建造工廠還沒拿到圖紙呢。當1986年挑戰者號命殞天空的時候,蘇聯暴風雪號還在襁褓里沒造好呢。直到1988年9月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重回太空,擺脫了長達32個月挑戰者號失事的停飛陰影,這下蘇聯老捉急了,最高指示必須當年首航。

於是,暴風雪號1.01版太空梭被預定在1988年11月15日首飛。真是匆忙上陣,執行能飛就行的標準,機上既沒有安裝生命保障維持系統(當然也就沒運載活物和載人的條件了),甚至沒有為操控台安裝軟體,因為這根本就是一次無人駕駛飛行。

好在當天暴風雪號太空梭在世界最大的航天發射基地——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如今已歸哈薩克)順利發射升空,由特別設計的能源號火箭推進器捆綁送上天的。根據蘇聯披露的,暴風雪號用了206分鐘繞地飛行兩圈,然後安全返回地面。但外界一直指責整個任務根本就是一場虛構。因為當時蘇聯並沒有安排西方媒體到場,也沒有公布拍攝真實發射實況的影像資料,而且暴風雪號是騎在運輸機上降落滴。

順便說一下, 暴風雪號騎的運輸機,是蘇聯專門為此設計的安-225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640噸,機艙最大載重250噸,機身頂部最大載重200噸,機身長84米,翼展88.4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載重量最大、機身最長、翼展最寬的飛機。

回來接著說暴風雪號。不管怎樣,蘇聯實現了自家太空梭首航的光榮任務。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隨著柏林牆倒塌、東歐劇變,冷戰時代的蘇聯老大哥也坐不穩了,為了給自己長臉給自己人提振,宣布暴風雪號太空梭將在4年後再度無人駕駛飛一次,計劃為期15到20天。一竿子支到4年後,看出來沒?實力跟底氣不足還要硬撐!結果呢,大家都懂的,蘇聯一個諾大的超級大國自己都沒挺到1993年就在1991年嘩啦一下解體啦。留下了一地的遺憾、遺棄。

暴風雪號所在地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地處哈薩克,人家在1991年年底也獨立了,自然而然地太空梭也歸了人家。一個流著突厥人血液的游牧民族,瞧見這架燒錢燒腦燒夢想的大傢伙,心裡頭會咋想?

於是乎,封存成了暴風雪號太空梭的唯一歸宿。直到時間指到2002年5月12日(眼熟是吧,5.12好像都有點不吉祥),因為年久失修,停放暴風雪號的機庫就跟多年爛掉的棺材一樣,塌了。結果機毀人亡,只是不在天上。

末路英雄也是英雄,只是氣短。除了1988年那架暴風雪號測試版外,一奶同胞幾個親兄弟也都是被遺棄的命。

這個難兄難弟在莫斯科郊外的圖西諾(Tushino)港口風吹日晒了好幾年。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和其他部分都裝上了駁船。

這是暴風雪號的胞弟——小鳥號,因發育不全最終沒能飛上天。

對比再瞧瞧人家美國的那幾架光榮退休的太空梭,那真叫人山人海,彩旗招展,衣錦還鄉啊。

都叫高精尖的太空梭,命運咋就辣么不同呢?不說了,再說就說到咱自個兒身上咧。就此打住,拜拜了太空梭。


推薦閱讀:

提出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懷特方案」的懷特確實是蘇聯間諜嗎?怎麼被發現的?
太空爭霸賽⑤:美國首個太空人謝潑德
冷戰(劍橋)專題--英國的冷戰戰略

TAG:航天飞机 | 苏联历史 | 美苏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