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的汽車專業的水平和德國的汽車專業的水平差距大嗎?
我覺得同濟的汽車應該是全國最好的了。就想知道要是有差距的話,差距在哪裡?又有什麼辦法提高呢?
個人純粹好奇。期盼大神解答。
不知道德國的情況~
我剛上大學的時候,吉大是汽車專業第一,我畢業那年,口碑就變成第四,前三是清華上交同濟,除此之外,業內比較認可的還有哈工大,北理,南京理工,武漢理工包括近年來重慶大學等等。清華沒得說,平台高,各種資源傾斜的厲害,含著金鑰匙的天之驕子。其他的院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地緣優勢,所謂的地緣優勢就是往往這些院校所在地附近都有較為發達的汽車產業。往前追溯,會發現傳統強勢的汽車專業的院校往往就是依託產業而建,比如吉大,也就是原吉工大之所以早年發展快,和一汽的合作是分不開的。返觀同濟,同濟汽車專業的興起也是伴隨上海汽車產業興起發生的。這些都印證了汽車產業是高資源密集型,高度市場化的產業,對人才的依賴度大,對技術的依賴性大,伴隨人才和技術的流動和互動,產業反而會助推院校建設。
同濟什麼水平,以我們這樣泛泛之輩肯定是不能評價,但我能猜測到讓題主有同濟最強這種感覺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海地區汽車產業的高度發達所帶來的旺盛的人才和技術需求所帶來的自信。我從業多年,走過幾家公司,同學朋友也遍布各大主機廠,可以說,上海地區汽車產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及其轉化率,都是非常高的。如通用泛亞,上海大眾,甚至上汽自主,研發成果市場轉化後往往是非常受歡迎的產品。同樣大投入的一汽,北汽相對就差很多。近年來另外一個亮點就是自主品牌,長城汽車,長安汽車等等,說白了,主機廠搞研發不稀奇,大投入不稀奇,但想要靠自己研發成果轉化利潤就困難多了。說這麼多,就是想說同濟汽車專業什麼水平的背後就是該地區汽車產業的水平。那麼其實以此推斷,如果了解德國與中國汽車產業的差距,也就能感受類似大學之間的水平了。至於專業學生的水平。汽車產業是高度市場化的產業,也就是他的無論研發還是製造技術都要更實用,所以汽車專業所學的實際可直接應用的很少,更多是博而淺的基礎知識,即使研究生畢業,也很難直接上手,需要長期大量的經驗積累,常說的工程師三年才算入門就是這個原因。既然是一些基礎知識,那就談不上有什麼專業水平了。至於其他基本素質就不討論了,中外教育對比不少,我也不懂就不露怯了。學歷或者大學出身至少在現在的汽車行業里就是一門檻,什麼是門檻,兩邊低,中間高,兩邊低的是專業水平,一方面學生專業水平低,一方面車廠技術入門的人才的專業能力要求也不高,但就業方面,雖然汽車行業薪酬待遇比不了軟體,金融,互聯網,但比大多數傳統製造行業還是綽綽有餘的,就業供需關係肯定是供大於求的,這時學歷或者大學出身就提供給懶惰的企業管理者一個簡易的,可以比較的工具。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是工具,但其背後還是代表一些東西的,比如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承受能力等等,此外也有公司表示,好學校的學生老實好管,我表示深深贊同。
汽車行業還是挺講究出身的,即使有工作經驗在跳槽,吉大,同濟,哈工大這一類的大學汽車專業出身也會更受歡迎,一些僵化的國企至今社會招聘還在拿985,211劃線呢,就是任性。半夜失眠手機答題,思路混亂,充滿了基於經驗和臆想的論述,缺少數據,說實話這類回答我是非常討厭的,可能天性中,自己就是自己討厭的樣子而自己不承認罷了。同濟 吉大應該是中國汽車學術界的翹楚了,論學術有差距,但感覺不會太大,理論的東西中國人又不笨。但中德汽車行業的差距遠不是一兩所學校學術上的問題,重要的還有行業積累的問題,中德職業教育就有區別,好的技工沒有怎麼和別人比?別人研究了幾十年的材料,中國才二三十年,材料上的差距怎麼比?機床的精度,穩定性有差距,這怎麼比?所以只有日積月累的突破才能彌補其中的差距,但這個時間很漫長,所以我覺得中國汽車行業還得一步一個坑的踏踏實實來。
差的太遠了。
在同濟汽車,成不成才都是看自己的。
教授上課也不認真,僅僅想著靠老師就很危險。同濟汽車專業什麼水平的背後就是該地區汽車產業的水平
支持 @mission1 的回答!
我講一個上課聽來的小段子作為補充。上課的教授是氫燃料電池車(HFCV)方面的專家。
同濟汽車學院2003年附近承擔863項目,搞了一批中國最早的氫燃料電池車(比如超越系列什麼的)。雖然那時候的一個電池堆就重達半噸成本幾百萬,至少填補的國內的技術空白。在一些技術上,比如燃料電池和蓄電池的混動技術,同濟還領先世界。這個事兒同濟特別驕傲。
就過了十年多一點,各個車企的HFCV技術已經開掛一樣地進化了。比如豐田,電池堆無論體積和重量都做到了同濟當年的十分之一,動力指標還只好不差。教授都表示「他們居然可以做到這樣小,還這樣好,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一些細節技術比如電池堆上的空氣泵,都是「又小又好」。同時整車的成本也大大降低,可以量產。
教授說:「這些車企自身有危機感,不敢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新技術。不要國家的錢,自己掏腰包,幾億幾億地砸錢,自己搞,和高校聯合搞。搞了幾十年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教授說:「我們同濟十多年前在這個領域可以說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現在事情已經有了變化。」眉宇間充滿了淡淡的憂傷。@mission1
題主覺得同濟最強的原因是:同濟最早是德國人開的,所以一直是中德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甚至還有中德學院什麼的。同濟汽車學院的人要先修一年德語(同濟德語也是國內最強,德語四級什麼的都是裡面的人出題),可想而知跟德國綁定的很緊。考慮到我朝多年來和德國汽車的緊密聯繫(其實就是大眾啦),同濟自然佔有先發優勢。
至於同濟汽車跟德國到底多大差距,那沒法說。德國還沒有去,現在沒法說
僅就目前對學校幾位老師的了解(的確不是全部,因為方向不同),我覺得差距是非常大的。同濟老師學術水平只能說比較有限。而對於學生的照顧,經費等方面更是。。。具有天朝風範
而且內部分化很嚴重,幾個大蝦之間尿不到一塊,很多矛盾。拿一個大學跟一個國家比,有點可笑啊,還有,我在吉大上學的時候同濟都是老師們吐槽的對象,不過我個人倒沒什麼感覺,來德國以後發現德國人除了對課程要求特嚴以外,也沒什麼厲害的地方~
國內的專業重點在於考試成績,國外的專業更注重專業能力
推薦閱讀:
※美國汽車市場成熟度與皮卡壟斷
※被人推銷無水防凍液!這智商稅交不交?
※有木有大神聽說過德國雅途輪胎?有人說是馬牌的二線品牌。東西怎麼樣?求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