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讀書問題
昨天晚上,「分答」悄悄回來了,朋友圈一片歡騰。我今天幾乎一整天都在玩「分答」。
不知不覺間,自己竟然回答了超過 800 個問題。這些音頻如果加在一起,超過 16 個小時!考慮到每個問題不止錄一遍,這個時間還要成倍的增加。
從這 800 個回答當中,挑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轉換成文字,分享給大家。
每天玩分答、知乎等,還有心讀書嗎?您每天是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的?
每天當然有時間,也有心來閱讀。
大家在這裡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會把閱讀當做是一件每天會佔用我們很多時間的事情。
其實物質食糧和精神食糧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每天三餐加起來,可能會佔用我們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接下來我們還有大把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閱讀也是一樣,每天拿出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堅持下來,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收穫。
請問讀完書之後,除了在知乎回答問題,還有別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進行輸出並創建個人知識 IP 嗎?
很難說有哪個單一的平台就是絕對適合和行之有效的,我的建議是不妨在更多平台上都進行輸出:知乎、分答、微信公眾號、微博、讀書群。
多平台的輸出有兩點好處:
第一,經過一次深入的閱讀和思考之後,就有更多的機會將成果展示出來並獲得更多的反饋;
第二,每個平台的特點不同,雖然不需要對你的想法有太多大的調整,但是需要進行微調來貼合平台的特點,這個微調的過程本身,也會促進你更深入的進行思考。
如何訓練一個人嚴謹、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通過看哪些書來提升?
想要闡明這個問題,需要闡明三個關係:
第一是邏輯學和邏輯思維的關係:邏輯思維是一種技術,邏輯學是一門科學。比如開車,一個熟練的駕駛員,並不需要是機械學的博士。大家想要增強邏輯思維能力,也並不需要找過於高深的邏輯學教材來看;
第二是邏輯思維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之間的關係:知識是你可以從書中獲得的,而能力只有通過不懈的努力鍛煉才能得到。就好像看健身的書籍,看得再多,如果不鍛煉,也不能看出八塊腹肌;
第三是嚴謹和周密之間的關係:嚴謹可以通過鍛煉邏輯思維的精深來提高,而周密需要你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才能保證周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推薦的書籍:《學會提問》《思考的藝術》《金字塔原理》《決策與判斷》
「你現在的氣質,藏著你讀過的書。」章魚哥怎麼理解這句話?
這句話不能說不對,但是很多人會產生一個幻覺,就是「我現在讀過的書都會體現在我的氣質之上」,這個逆命題是不成立的。
其實這句話我們可以更加細緻的解讀出來,變成「你現在的氣質,藏著你讀過的、把你說服的、讓你產生改變習慣的意識、推動你去行動而養成新的習慣的那些書」。
那些讓你產生改變習慣的意識,並且推動你真正去行動的書,才會影響你的氣質。
怎麼保證每天一定的讀書量?每天要加班,爭取早睡,適量鍛煉,想要的有點多,苦惱
我覺得沒有必要把讀書這件事情看得那麼的陽春白雪,它其實就像吃飯或者走路一樣,是一個我們每天花一點點時間,可以養成的一個好習慣,它會讓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從長遠的尺度來看,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
三點建議:
第一點,不必求量過多,但要每天堅持;
第二點,一定要從自己最真切的需要出發,才能在閱讀的幫助之下獲得最真切的提升;
第三點,還要保證一定的趣味性,才更容易堅持下來。
如何把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看完?
這個我認為需要分前後兩步來解決:
第一步,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本書對於你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它和你的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否貼合。在閱讀時,你的目標越明確,和你的人生規劃越貼合,你才有更多動力將它讀下去。
第二步,不要把閱讀作為終點,要進行輸出,將書中的內容應用於實踐或將書中的精華分享給其他人,這樣看似將閱讀的流程拉長,但是你會得到很多正面的回饋,也會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才會更有動力繼續閱讀。
刷知乎、微博、微信等社交軟體知識含量也很高,並關注靠譜又有水平的人,可以替代讀書嗎?兩者有何區別呢?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花一上午的時間,完全憑自己的興趣,自由自在得瀏覽知乎,用軟體記錄自己在每個網頁上停留的時間。
我發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我的注意力在不斷的變幻,瀏覽的主題之間跳躍性極大;
第二,我在每個網頁上停留的時間都相當短,最長不超過一分鐘,最短只有 3 秒。
這就是刷知乎、微博、微信時我們面對的問題,我們的注意力被切割得極其零碎,在不同主題之間快速變化。就好像一輛車不停地減速、變道再加速,勢必影響速度。
而讀書最大的優勢,就是讓我們在同一個主題上深入思考,在現代社會,深入思考是一種越來越寶貴的能力。
如何能夠做到工作那麼忙的情況下還能夠讀那麼多書的?有時候一累就讀不下去了,怎麼破?
我的建議是不要把閱讀和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分得太開。
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實際的問題,學習中也有很多想要提高的方向,就以此作為選擇閱讀書籍的方向,讓書籍幫助你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變得更好、更強。這樣的話你就會更加依賴閱讀、更加信任閱讀。
而不是這邊在繁忙的工作,那邊還硬要去啃波德萊爾或黑格爾,這樣的斷裂會讓我們喪失閱讀的動力。
書籍不是一顆天外的仙丹,書籍就是我們一口一口補充能量的飯食。
怎麼才能讓讀書變成一種興趣並堅持下來?
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從自身最真切的需要出發,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最想要了解的領域,最想要掌握的技能,以此為方向選擇閱讀的書籍,這樣才能帶來最本源的驅動力;
其次,不要把閱讀當做終點,要加以輸出,將書中方法應用於實踐,或將書中精髓分享給他人,通過輸出,感受到自己在書籍的幫助下真切的進步,才能更加相信閱讀,依賴閱讀;
最後,每天拿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不必求多,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就好,但是要堅持。定時定量閱讀,形成習慣,讓身體的慣性去推動你,也會更容易堅持閱讀。
如何能夠更好的記憶書中的內容?看過的書會有印象,翻看後知道曾經讀過,但是想要清楚的表述出來很難。
我有一個比較偏激的理論:閱讀本身是理解作者意圖的過程,可是理解得再透徹,了解得再深刻,往往也很難將書中的精髓變為自己的。
只有通過輸出,才能將書中內容內化到自己知識體系當中來。輸出有很多手段:將書中內容加以實踐、摘抄、讀書筆記、包括在分答上回答問題,都是輸出。
選擇自己喜歡的輸出手段,堅持輸出,才能把書中內容留在自己身體里。
現在市場上的書太多,怎樣才能挑選到在某個領域裡最有價值的書呢?還有怎樣才能找到自己心愛的書呢?
首先,一定要從自身的需要出發,最想要解決的問題,最想要了解的領域,最想要掌握的技能,以此確定閱讀的領域。
在確定閱讀的領域之後,就我個人的體驗,目前的評分系統和機器演算法都很難給我們提供滿意的推薦,最靠譜的過濾器,還是人。
找到這個領域之內,有想法、有見地、你能信服的人,讓他們的推薦來幫助你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同時,可以關注一下出版社,不同的出版社都有自己專註的領域,甚至是氣質,找到某個領域內優秀的出版社,也能幫助我們更快的定位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籍。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推薦閱讀:
※這本漫畫讓你萌到暈倒,笑到發顫
※湘云:只慣嬌痴不慣愁
※四大學院,四大元素
TAG: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