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百花獎不過是一個時代的古板遺迹

文/楊時暘

如果不是這次「黑幕」風波,金雞百花獎恐怕早就被人們徹底遺忘了。所以,從傳播角度上來說,這次質疑對這個處境尷尬的電影節的知名度反倒是一次提升,但這過於弔詭和反諷了。

在這個影迷愈發專業化,普通觀眾也都能隨時用腳投票,用手機吐槽的互聯網時代里,金雞百花獎仍然獨樹一幟地保持著一種計劃經濟時代的冷淡氣質與疏離腔調,它秉承著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孤獨地運行著,不知道誰是它的受眾,也不知道誰又在乎它評選出的獎項。但它就是存在得如此固執、堅韌又不合時宜。

說真的,如果不是評選的結果太過分,誰也沒心思去八卦這個已經徹底自娛自樂化的電影獎項,但這一次的遴選有些過於讓人無法接受了。段奕宏在《烈日灼心》中抖落煙灰,拿起保溫杯的俗常細節,把那個民警沉重又複雜的心思演繹得令人驚嘆,張譯在《親愛的》之中,渲染出的那種假裝平靜卻又徹底絕望的父親角色誰又不會動容?但最終,這些都抵不過李易峰白嫩又平淡的臉,更詭譎的是,最佳男主角竟然頒給了《狼圖騰》中的馮紹峰。那電影中隨便哪頭狼都比這個一直眉頭緊鎖的男人演得更好。Angelababy在任何電影中都散發著一副「跑男」的綜藝感,以至於她《尋龍訣》中,從那個高台掉下去的瞬間,所有人腦袋裡都轟鳴著那句揮之不去的「Angelababy out」,但這並沒有阻礙她斬獲最佳女配角。

大家出來嘟囔幾句,只是因為覺得你可以不在乎公眾的感受和意見,但最好尊重人們的智力和尊嚴。不過,現在看起來,或許演員和藝人們本身都沒什麼人在意這個獎項,無論獲獎的還是惜敗的。或許,他們在私下裡都不會互相提及這個經歷,這像某種只需沉默以對的潛規則。沒誰把它當個事。這不過是一段蒼白的逢場作戲。

金雞百花獎是個俗稱,其實,人家是按照電影節路數去做的,只不過看起來不太像罷了。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獎項的來歷,只是覺得它天然帶有某種正派又無聊的氣質,像是對演員進行某種德藝雙馨的封印。金雞獎其實誕生於1981年,彼時是農曆雞年,以金雞報曉鼓勵電影從業者奮發努力,故此得名,而百花獎則更是在1962年就已經創立,但中間因為時代原因停擺多年,直到1980年才又恢復舉辦了第三屆頒獎禮,它是由高層親自指導決定要成立的獎項,主旨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氣息。一切都很明了,這兩個獎項,都有著特別鮮明的時代特色,根植於集體主義和計劃經濟,在相對封閉的文化環境中開始生長。當年,缺乏其他文娛消費可能性的大眾,自發地從《大眾電影》雜誌上填寫選票,狂熱地投遞,那熱切不亞於今天豆瓣上的吐槽和B站上的彈幕。但一切都伴隨著時過境遷而變得衰敗。

從這個意義上看,金雞百花獎不過就是一個逝去時代的遺迹,如今,這個與世界交互如此輕便、人們的見識如此廣袤、文藝界被娛樂圈取代的時代中,這兩個獎項像是古板穿越者。但如果它一直秉持著上個世紀清冷又固執的氣息也就罷了,但當它與資本、利益和名聲相互纏繞之後,它漸變成了一個無法形容的怪胎。

評獎的遴選制度無非兩種,精英取向和世俗取向。前者代表著知識分子和圈內人士的專業判斷以及小眾趣味,後者代表著最廣泛意義上的市場化選擇。但無論哪一種遴選,它的評獎機制都必須是公開、公正、公平和透明,這是任何一種獎項存在的基礎,不然,它註定就會演變成一樁交易,而這些交易又打著評獎的名號,最終就會繁衍出黑幕。

獎項,某種程度上很像媒體,說到底,它應該是一種公器。所以,它的資金來源,營收模式,贊助方法都需要嚴格做出限定,比如,你可以在具備高影響力之後,出讓轉播權和冠名權,而不是把某些獎項變成一種直接變現或者談判的籌碼。

很多人覺得金雞百花獎的評獎機制混亂,公信力淪喪,是從近幾年開始的,不只今年的小鮮肉獲獎,還有之前詭異的影后雙黃蛋的情況,似乎都在證明它的今不如昔,但其實,據媒體報道,這個獎項在1980年代的時候,也並非如想像中的那麼體面。那時的評獎也要先探民意,再探官方,比較二者之間的意見差池會有多大,再做出有效權衡。這其實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那個時代的中國所產生的獎項,怎麼可能講求獨立性呢?一盤棋的大局觀之下,這更像是嚴父慈母給幾個孩子分糖果的安撫遊戲。

金雞百花從一出生就帶著天然的工具屬性,它是一種典型的帶有均貧富,講照顧,既讓群眾喜聞樂見,又帶有明顯的上峰布置性的活動。數十年前,這或許還能讓大眾獲得最大公約數的各取所需,但如今,這一套東西就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從現在的模式去看,金雞百花更像是各個二三線城市中,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介質,每一屆換一個地方,拿著當地政府或者企業的贊助,努力維繫和滿足著不同方面的要求。它或許不能直接拍賣某一個獎項,但它可以變相地將獎項以誰到誰得的方式,成為邀請明星的手段與策略。最終,這個由文聯、各種與電影有關的官方協會和不同的地方政府合辦的獎項,淪為一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混搭,獎項和賣場糾纏,人情交易和投票選舉掣肘的怪胎。對於任何人來說,獎項辦到這一步都不太體面。

中國的頒獎禮活動通常需要掛靠一個單位,有某些部門指導,在束縛和壟斷的大框架下努力尋求某種專業主義的尊嚴,但往往會在各種力量湧來的時候,喪失原本就為數不多的獨立性。任何一個有公信力的獎項,都需要長時間和大規模的投入,並且需要給予專業主義以必要的尊重和空間。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都不太容易做到。

很多時候,明星們來參加金雞百花獎更像是一種捧場和應酬,大家都在圈子裡混,面對著老牌和官方主辦的獎項,斷然拒絕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現在,它如果不能有效地改變自身,恐怕愈來愈難以招徠明星,人們都會考量,無論得不得獎,似乎總會引發影影焯焯的猜忌,與其如此,不如婉拒。今年這一次,六個女主角提名,只來了兩人,五個男主角提名,四人缺席。那些獲獎的偶像們,也並沒有得到更廣泛的讚譽,反而被猜疑捲入了某種苟合。或許,他們也是無辜的。但誰應該承擔下這個責任呢?

(本文首發騰訊娛樂頻道)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京國際電影節騙子混進去和明星走紅毯一事?
如何評價2015年戛納電影節張馨予的大花棉襖裝?
如何評價電影《聾啞部落》?
各大電影節是如何從眾多候選電影里選出入圍影片的?
國內有哪些電影節?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TAG:电影节 | 娱乐明星 | 李易峰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