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小龍不騷擾、不感動、不迎合用戶的「三不」原則?
刷屏是對用戶的不尊重嗎?
做產品真的大道是克制嗎?
你認為有哪些克制的好例子?
不剋制能不能取得成功?
飛機上,一隻鸚鵡對空姐說:「給爺來杯水」,豬也學鸚鵡,對空姐說:「給爺來杯水」,空姐大怒,將鸚鵡和豬都扔下了飛機。這時鸚鵡對豬說:「傻 B 了吧,爺會飛。」
所以人家說:不騷擾、不感動、不迎合用戶
眾創業中的中小APP深以為然紛紛效仿之......
然後微信依然是微信,其他APP還是其他APP。
這是在黑除了微信以外所有的騰訊產品嗎[滑稽],
吃騰訊的飯砸騰訊的鍋這可不好[斜眼]
不相信。微信遊戲的討厭紅點無法消除,也好意思自稱不騷擾用戶?
最近,原研哉大師的一段話品味了好久:
設計應該是「這樣,就好。「而不是「這樣,很好!「。
個人理解,再直白一點,即類似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曾提到過的日本茶道哲學,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待客之道,叫:
不要打擾用戶此刻的心境。
我想,最好的服務應該就是不打擾用戶此刻的心境,讓用戶可以將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延續進來的服務吧,設計產品和待人之道莫不如是。
想像日常生活當中,我會覺得逛優衣庫比逛美特斯邦威舒服,因為前者不會有服務員一直跟在你屁股後面「噓寒問暖」;我會覺得去咖啡廳比去酒吧舒服,因為前者不會刺激我的情緒,讓我只熱衷於「high」,在咖啡廳里,可以討論事情、安靜的看書、玩遊戲都可以等等。
不管哪裡,總有些服務貌似是人性化的,但其出發點本就不是人性化的。這種感覺就像是《月亮與六便士》里對於斯朱蘭太太廣做善事的形容一樣:
牛奶是好東西,尤其是再加點白蘭地,但奶牛巴不得趕緊把它擠掉,脹奶的滋味可不好受。
對於大部分產品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務(功能、活動等),只不過是日漸龐大的產品團隊(亦或運營、市場團隊等)用以解決自身KPI問題而採取的措施。雖然對用戶來說,它們新奇、解悶、它們能夠製造多巴胺、製造刻奇,但那不是生命中所必要的。牛奶喝多了,是會骨質疏鬆的。
對於一個極其龐大的互聯網產品來說,用戶層次可以拉大非常的大。100個用戶眼中有100個哈姆萊特,我們也許不知道用戶需要什麼,但我們總是知道有那麼一部分用戶不需要什麼。
欽佩「三不原則」。剋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一件事,更何況是這麼大的一個團隊。
「這樣,就好「其實是對用戶背後的心理認知的一個深層次探討的結論,也很像原研哉在《白》一書中對於白的形容:
顏色是『空之容器『……真正的生命居於白之中。
顏色本身並不具備特殊的意義,有的只是人們對於它的詮釋。而白色則是能承載人們最為豐富遐想的顏色,有時候不僅喚起視覺感受,更能喚起觸覺、嗅覺等多感官體驗(想像一本白色的紙張拿在手裡)。它承載了用戶的文化、認知、習慣、當下的心境和需求。
我喜愛「白」,所以我也喜愛「克制的微信」。
也許,張小龍前輩有更高的追求,想嘗試讓微信具備「能幫我解決當下手中的事情」的Affordance吧,而不是用紛繁複雜的產品手段去影響這種Affordance的建立。這與他給微信的描述一致:「微信只是一個工具,用完即走」。
如果你用的是某個安卓定製系統的手機品牌,同時你手機里安裝了微信,並且你並沒有及時更新微信。
那麼你就很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你在刷知乎,甚至寫知乎回答時,手機屏幕瞬間一變,出現在你眼前的不再是知乎或知乎回答框,而是:
你一臉蒙逼!因為你所認識中的是很多安卓應用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後台自行啟動。然而你沒想到的是微信居然還強制切換到前台!
在你往後的日子裡,不管你在幹嘛。看小說也好,看電影也罷,亦或是在玩遊戲。你的手機界面都有可能毫無徵兆地就突然變成這個界面。
你一個叫微信的爹會跟你說「兒啊!你爹可以更新了。快更新你爹吧。為啥老不更新呢?」
你很氣憤自己攤上了這麼個爹!但卻無可奈何!
某日,在你玩遊戲的關鍵時刻,你的遊戲界面瞬間消失,你爹又毫無徵兆出現在你面前叫你更新爹!
你很氣憤,於是去反饋,去投訴。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你爹終歸是你爹,往後的日子裡你爹依然會不管你在幹什麼就突然冒出來叫你更新爹。
你很倔,沒卵用的更新就是不想更新。想卸載這個爹卻又不能,因為工作時得用到爹!
你只能提醒自己以後別再用非用不可的企鵝產品,因為你很可能會無緣無故就多出一個爹!
你的爹們在你的地盤上為所欲為,親切地告訴你:親愛的用戶!我是你爹!
再然後能做的是:換手機!微信當年靠搖一搖和一鍵導入QQ好友的發家史呢?認真你就輸了。
這只是張小龍對微信產品所說的原則,他可沒說所有的產品都應該遵照這個原則。
要想想如果當初張小龍是在騰訊外創立了微信會怎樣……這麼好的產品也是瞬間被手Q抄到破產的節奏啊。那時候堅持這些原則只會破產更快。
馬爸爸說過:一個月賺20億很難受!
都是一個意思,我相信他們這樣說都是認真的,但你這樣認真就輸了!拜託各位產品經理,CEO,CXO……別拜張教主了,沒有微信的命,別東施效顰微信高富帥說他從來不主動泡妞,就等著妞送上門,所以首先你得是個高富帥,才能效仿人家,否則打一輩子光棍。另外,張小龍說的那三點,微信一個都不符合。
繼吾妻不美劉強東,我不愛錢馬老闆,普通市民馬化騰之後,出現了原則少年張小龍。
怎麼說呢,這些話說給大家聽,的確是自己的真實想法,給大家留下一個好感,或者給自己留下一段名聲或者熱點,給自己贏得粉絲,空手套白狼不是?至於身體嘛,也不說很誠實,至少也是被迫無奈的誠實。
我不按自己說的做,這不還是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著想嘛?
至於張小龍想,沒問題啊,你不管清高也好與世無爭也好,都可以,你有十不也沒問題。但這個只是你個人的意願呀,騰訊答不答應,天知道。
比如微信更新後直接蹦出來的跳一跳,真的符合嘛?
企業的目標是盈利,個人的想法不能代表企業的想法,這兩件事情得分開。從個人的看法看這道題,我挺欣賞張小龍。
當然,我的欣賞也沒有卵用。這個原則很好,也聽起來挺酷。
微信很成功,但是微信三不並不是它成功的首要因素。隸屬於騰訊才是。
難怪微信那麼難用原來是「不迎合用戶」 我錯怪微信了
在2018年1月15日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闡述微信與用戶的關係時,提到了題主寫的這「三不」。
張小龍想把微信打造成一個全互聯網最好的工具。這「三不」在我看來,說明張小龍把微信與用戶之間的關係界定為純粹的用戶與產品的關係。就應該這樣啊,作為一個工具你就好好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對吧,不用強行做內容感動催淚一波,企圖用情感與用戶達成羈絆,應該要保證用戶的羈絆永遠來自用戶自己在產品上建立的一切內容。
「不騷擾」就是微信產品調性的體現,不過多入侵用戶的生活,就像張小龍所講的一樣,微信尊重用戶,不侵犯用戶的隱私。
「不迎合」就意味著需要永遠保持產品本身的獨立思考,這也是產品迭代進步的基礎。首先,產品迎合用戶這件事,最初是希望滿足用戶的需求,奈何重口難調,越迎合的結果只會換來產品自身方向的迷失。但是「不迎合」這一點實踐起來真的很扎心,微信有能耐這麼做是因為畢竟微信是霸霸級APP啊
這並不是一個節操問題,而是一個商業選擇問題,理解這些話的時候不要忽略微信的地位,作為最大用戶量的軟體來說,不能犯錯是最關鍵的,你去看微博開心網之流的沒落,充斥的就是這些騷擾、無謂的感動,簡而言之,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
而關於迎合,這可能是唯一在期間需要產品經理選擇的地方了。往往來說順著做產品是比較簡單的,但順著往往會犯錯。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有用戶在論壇發帖興師問罪,為什麼車的這麼大的中控屏幕不能看視頻?產品經理做了妥協,但出於法規限制和安全考慮,15公里車速以下才能用。用戶們又在罵,為什麼要有限制?現在又在著手去掉限制,但可以預計的下一步,他們會說,為什麼不能看b站,為什麼不能流量包月,為什麼沒有我喜歡的電影。但沒有人關注,他們要的視頻真正意味著什麼?哄孩子?哄副駕的老婆?車上看視頻到底會不會暈?
所以不迎合,到最終也是我們在產品進化過程中的自省。
歸根結底,站在張小龍的地位,這些話都是對的,因為這麼大的產品不能犯錯,也擔不起犯錯的結果,僅此而已。不用過多解讀。
另外,作為一個產品的負責人,深度理解這些當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前提是,你有沒有資格和條件去實施這些,雖然個人做為設計師,很討厭騷擾、感動、迎合,但生死存亡之間,勸諸君還是考慮的更綜合一點吧。
先在自己的領域做到微信這個地位,再追求這些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