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洲觀——加拿大門諾人告訴你:需求與慾望的區別

引言——1985年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電影《證人Witness》里,一位阿米什母親瑞秋帶著她的兒子薩繆爾準備前往巴爾的摩探親,在火車站候車的時候,小薩繆爾在車站衛生間的角落裡偶然地目睹了一起兇案,成為了辦理此案的約翰·布克警探(哈里森·福特飾)的唯一目擊證人,一個發生在布克警探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阿米什人社區之間的故事由此展開。電影鏡頭描繪了一個恬靜樸素的阿米什人社區:起伏的農田,高聳的穀倉,四周栽滿鮮花的農舍,和駕著黑色小馬車行駛在鄉間路上的阿米什人。

電影中的主角阿米什人(Amish)和今天文章里將要介紹的的舊秩序門諾人(Old Order Mennonites)同屬於散居在美國、加拿大和部分南美洲國家的基督教再浸禮派(Anabaptist Christians)。今天的地球觀察團就給大家講講加拿大安大略省舊秩序門諾人的故事。

猶豫忐忑了許久,我終於還是推開了聖雅克布小鎮 (St. Jacobs)上唯一一家旅遊信息辦公室的玻璃門,以一名遊客的身份。辦公室里遊人不多,地下一層的小展示廳里播放著一段關於舊秩序門諾人的短片,地上一層的櫥窗里擺著關於舊秩序門諾人題材的文學和攝影作品,以及多種語言的介紹基督教門諾派的小冊子。木質櫃檯的後面站著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後來我才知道,老人的名字叫達爾·金里奇。

金里奇老人穿著一件白色的襯衫和一條牛仔褲,慈眉善目,還主動向我示意。可我還是有些膽怯,因為我知道我將要向他提出的請求可能很難得到他的同意。我還是鼓起勇氣上前介紹自己,說自己是一名學生,希望能進入到舊秩序門諾人的社區進行調查和採訪。老人暗自思忖了一會兒,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幾番,終於平靜地說出了一句讓我喜出望外的話:「那我就給你打個電話試試。」

楓葉國—安大略省—雅各布鎮—門諾農場

老人的這句話之所以讓我喜出望外是因為外界所有關於舊秩序門諾人的傳聞大概都是這樣的:舊秩序門諾人一般經營家庭農場,出行靠馬車,拒絕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成果,不用電腦,不看電視,不打手機,不開汽車,不照照片,不使用微波爐、空調、洗碗機等家用電器,不參加加拿大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保險。

而也僅僅是最近二三十年很多農場才通了電,通了電話。女人總是穿著自己縫製的及踝花布裙,頭上也一直都戴著白色的紗質頭巾。在人工智慧已經對人類智慧發起強烈挑戰的二十一世紀,舊秩序門諾人的社區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好奇的遊人紛至沓來,希望能到門諾人社區中心的小鎮聖雅克布一探究竟。

從離小鎮中心不遠的農夫市場出發,兩匹皮毛光亮的大黑馬拉著一輛紅色的馬車,時常拉著遊客前往附近門諾人的農場上進行簡略的參觀遊覽。遊客們坐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聽著馬蹄踏在鄉間的碎石子路上發出的清脆聲響。他們在門諾人的農場上可以看到成片的楓樹和製作楓葉糖漿的木倉房。一個名叫多琳的年輕門諾女人向來訪的遊客售賣農場自製的楓葉糖漿。遊客們時常感嘆門諾人返璞歸真的生活,除此之外再沒有與農場上的門諾人更多交流。

聖雅克布小鎮農夫市場 攝影Cliff Davidson

金里奇老人放下電話,在便箋紙上寫下了艾斯特和衛斯理夫婦農場的地址和電話,對我說:「姑娘,他們同意你去採訪了,他們現在就在家呢!」我搖下車窗,盡情地享受著鄉間清新的空氣。我錯過了藏在一片茂盛的楓樹林間的通往衛斯理夫婦農場的小路,於是我坐在路邊準備撥通他們農場的電話,目之所及都是黃澄澄的麥田和綠油油的苜蓿田。電話撥通了,我告訴艾斯特說我迷路了,艾斯特說:「你就是那個想採訪的中國姑娘吧?我已經看見你停在路邊的車啦!」

艾斯特和衛斯理暫時放下廚房和穀倉里的活計,出來迎接我。衛斯理先生在我帶來的採訪同意書的結尾簽了字,開玩笑道:「簽好了!我的農場也都一併賣給你了!」採訪結束兩周後,我接到了艾斯特的電話。艾斯特給我了另一個農場的地址,讓我一定去拜訪他們,就這樣我開始了在門諾農場上兩個月的生活。

作為一個宗教群體的門諾人起源於歐洲新教改革時期的一位名叫門諾·西蒙斯(Menno Simons)的教士。他宣布放棄自己原先的天主教信仰,並作為一個成年人重新接受洗禮。這種成年人接受浸洗的模式與傳統天主教中嬰兒接受洗禮的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基督教門諾派最初被稱作「基督教再浸禮派」(Anabaptist)。與天主教不同的是,門諾派堅持成年人接受浸禮,並堅持和平主義,永遠不參與戰爭,不服軍役,不參加政治等世俗事務,並堅持樸素的生活和禮拜方式。最早的基督教再浸禮派起源於荷蘭、瑞士和德國。

宗教改革時期門諾派聚集區

門諾·西蒙斯(Menno Simons)

由於其信仰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不受主流的天主教教義所接受,再浸禮派被視作宗教異端,受到殘酷的壓迫、驅趕甚至處決。再加上基督教再浸禮派多數靠經營農場為生,他們需要尋找大片可耕種的土地來維持生計,因此他們幾個世紀以來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國際人口遷徙。十六世紀中期,第一批再浸禮派從荷蘭向普魯士遷徙。十八世紀初期,一小批起源於瑞士的再浸禮派遷徙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森·福特電影里講述的位於阿米什人社區蘭卡斯特(Lancaster)就是在這時迎來第一批歷史移民。再浸禮派由此繼續擴散到美國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紐約州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他們使用的語言雖然名叫「賓夕法尼亞荷蘭語」,其實則是德語的一種方言。另一批基督教再浸禮派在18世紀末期為了躲避普魯士的兵役和宗教壓迫,先是遷徙到俄羅斯西部,19世紀末期再由俄羅斯遷徙到加拿大的曼尼托巴和薩斯喀徹溫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德成為交戰國,這些講低地德語方言的再浸禮派在加拿大很難向英國政府證明自己的忠誠,他們由此遷徙到墨西哥、巴拉圭、阿根廷、玻利維亞和貝里斯等拉美國家。

門諾派的兩條主要遷徙路線

南希和尼爾森·韋伯的農場建在一處地勢很高的山坡上。我第一次見到南希時,她穿著一身深藍色的印花裙和同樣布料做成的圍裙,像其他門諾女人一樣頭上戴著白色的頭巾,夾雜著些許銀絲的長髮被乾乾淨淨的盤起藏在頭巾下面。二樓的卧室已經被她收拾乾淨,每當夏天的風拂過,房間里就能聽到房檐下掛著的那串大風鈴發出的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農場上的生活非常規律,尼爾森曾經開玩笑說:「你們城裡人可以過新年,過聖誕,我們可不行!聖誕的早上照樣要五點半起來擠牛奶!」南希和丈夫尼爾森以及他們的小女兒露安娜、小兒子利恩和小兒媳瑪麗一起住在農場上,農場上有七十多頭奶牛,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南希和瑪麗就去穀倉擠牛奶和清掃穀倉。她們把機器吸嘴消毒後挨個放在奶牛碩大的乳房上,新鮮的牛奶就源源流入了一個巨大的儲存罐中,牛奶公司的大卡車每三天到農場上收一次牛奶。拾掇完穀倉的雜活,每天早上七點鐘,南希會提著一桶自家產的新鮮牛奶,放在冰箱里,然後就開始在廚房裡準備早餐。牛奶桶在冰箱里靜置一整天后,一層厚厚的奶油就飄在牛奶桶的上層,南希會用勺子把這些奶油撈出來,留著做甜點。而整天忙於農活的尼爾森和利恩更是除了吃飯的時候進家門,整天都找不見人影。

門諾人的馬車 攝影Halo

外界對於門諾人簡樸的生活方式有很多解讀和猜想,很多時候,門諾人被誇張地描繪成生活在「中世紀」的「原始人」。而在門諾人自己看來,遊客有時會問一些讓他們無可奈何的問題。比如:「門諾人什麼時候出門?」「門諾人嚴格的教義要求他們不使用電腦和電視,他們是如何生活下去的?」「門諾女人為什麼總是穿自製的長裙?夏天不熱嗎?冬天不冷嗎?」「門諾人社區的人口還在增長嗎?」等等。雖然門諾人基本上不拍人像照片,很多遊人還會經常舉著相機對路上的門諾人不住地拍照。南希說:「我其實也不理解為什麼僅僅因為我們不用電腦這些東西就突然讓我們變得如此與眾不同!我們也是人啊,我們的社區也會發生變化。我們理解遊客們的好奇心,可是我們也不喜歡像動物園的動物一樣被圍觀!」

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南希在菜園裡摘黑莓,剪鮮花,挖圓蔥。又在廚房裡忙活了一陣,菜園裡自家種的蔬菜就變成了一桌好飯。我們擺好盤子和刀叉到尼爾森忙完農活回來吃飯。不一會兒,戴著寬沿草帽穿著背帶褲和大靴子的尼爾森就進屋了,臉上的皮膚被陽光曬得通紅,兩隻大手上和指甲縫裡都沾滿了泥土。尼爾森一進屋就洗手準備吃飯,待所有人都圍著桌邊坐好,大約一分鐘的飯前禱告就開始了。門諾人的禱告是安靜的,每個人都把頭低下去,靜靜的坐著,在心裡感謝上帝賜予自己充足的食物和幸福的生活。屋裡安靜的只能聽到滴答的鐘擺聲和禱告要結束時的摩擦衣褲聲,偶爾還能聽到別人肚子里傳出的咕咕叫聲。

門諾人自製手工被 攝影Halo

門諾人自製的各類罐頭 攝影Halo

短暫的午睡過後,我和南希坐在廚房裡做黃桃罐頭。農場上的女人會在夏天把很多香腸、蔬菜和水果做成罐頭,密封好的罐頭送到地下儲藏室里,冬天取出來吃。一邊切黃桃,南希一邊講起農場生活的變化。南希說,她嫁給尼爾森之前,她家裡是社區里為數不多的幾家通電的農場,她的父母雖然遵從門諾教會的一系列規定,但仍然屬於教區里願意嘗試新鮮事物的人。

我問南希:「那你是怎麼知道什麼是教會允許的,什麼是不被允許的呢?」

南希說:「其實很多東西教會並不會明確的規定,比如說,如果教區裡面一半的人都安了電話,那也就沒什麼。我們會區分把物質世界中的『慾望』和『必需品』,如果我們覺得電話已經成了經營農場必不可少的東西,那我們就會裝電話。」

我點點頭,南希繼續說:「二十多年前我和尼爾森結婚以後,我就搬到他的農場上來住了。尼爾森是他那邊的小兒子,所以從我公公婆婆手裡繼承了家庭農場。我的公公婆婆是比較保守的人,一直不同意尼爾森把農場接入加拿大電網的想法。那時我其實也不習慣沒有電的生活,家裡不通電就沒有冰櫃,我們在家裡熏好的牛肉香腸,做好的大塊乳酪都要送到附近沃倫斯坦鎮上租的冷庫里去,可麻煩了!後來,尼爾森多添置了幾十頭奶牛,為了做生意,穀倉里的擠奶的系統也升級成電動吸嘴了,所以尼爾森終於決定給農場通電了。你看,我們的社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是很多東西,我們覺得不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就不想擁有。現在我們舊秩序門諾派社區幾乎家家都安了電話,這在三四十年前也是無法想像的!但我們的電話也都是簡單的一個座機,不像你們用的那些昂貴新奇的玩意兒!」

「那電視呢?」我追問南希,「你覺得有一天會每家都安上電視嗎?或者電腦?」

南希微微皺起眉頭,稍微思考了一下,說:「電視應該不會,電視不算是生活必需品。電視里節目太多,我們沒法控制那些亂七八糟的信息。嗯,電視應該不會。」

加拿大南安大略省門諾人社區風光 攝影 Halo

當地農場與小鎮 來自googlemap

把十六罐糖水黃桃罐頭送到地下室的儲藏間後,南希和尼爾森帶著我去他們大女兒勞拉的農場上幫忙。門諾人的社區里,鄰居和親屬之間經常互相幫忙。尼爾森從穀倉二層牽出他們的馬——閃電。閃電是一匹年輕的棗紅馬,皮膚光亮,馬鬃濃密,看起來特別威風。尼爾森把馬車備好,我和南希就爬上了馬車,我坐在南希和尼爾森中間的小板凳上。

門諾人的小馬車坐起來既不穩當,也不舒適,馬蹄經常踏起團團塵土。一路上南希看到其他的小馬車,興緻勃勃的給我講不同派別的門諾人駕駛的小馬車樣式和穿著有什麼不同。南希還告訴我,她大女兒勞拉和丈夫馬爾文所在的農場附近有很多阿米什人,他們雖然和舊秩序門諾人都屬於再浸禮派,但是他們的教規更為嚴格,比如,女人的裙子一定都要是純色,不能有印花。很多阿米什人的農場現在也還沒有通電,也沒有電話。他們的生活方式比門諾人更加樸素。

吃過晚飯,南希和小兒媳瑪麗要去穀倉再擠一次牛奶。擠過第二次牛奶之後,這一天的活計才算結束。在漸漸暗下來的天色里,南希喜歡坐在廚房的大餐桌旁看窗外的晚霞。晚霞的顏色配上不斷變換形狀的雲彩,農場上傍晚的天空就像一幅五顏六色千變萬化的穹幕電影。雨水充足的時候,從坡頂的農場上還能望見坡下蜿蜒而過的康諾斯托哥河(Conestoga River)的河水。天氣適合的清晨或傍晚,一團團霧氣會從河上升騰而起,久久不見散去。

門諾人農場的夕陽 攝影Halo

從南希的小兒子利恩和小兒媳瑪麗的會客室里,偶爾會傳來他們二人唱讚美詩的聲音。南希撐著腮幫坐在餐桌旁,執意要我在她的筆記本上寫下一行行中文漢字。有時她拿出一本世界地圖冊,把她在報紙里看到的國際新聞和國家名稱拿到地圖冊上比對。雖然一直生活在農場上,南希的心卻沒有被禁錮在日復一日的勞動里,她的眼裡總是充滿了善良和睿智的光彩,就像她每天早晨在一塊小白板上抄寫的句子里所希望的一樣:噢,上帝啊,請賜予我一顆澄澈的心靈,請給予我一個美好的靈魂!

現在我時常還能收到南希寄來的卡片,卡片里南希總是用工整的英文寫下農場上發生的新鮮事兒,最近的收成和天氣,來訪的朋友等等。在每張卡片的結尾,南希都寫道:「願上帝保佑你。」

參考文獻

Zhang, Mingyuan

2014 The Reciprocal Influences of the Old Order Mennonite Community and Tourism in St. Jacobs, Ontario.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 Electronic Thesis and Dissertation Repository. Paper 2168.

歡迎關注我團微信公號

地球觀察團

ID:diqiuguanchatuan


推薦閱讀:

移民加拿大的顧慮?
窮人在加拿大好混嗎?
當美國人還在抱怨熱成狗時,加拿大人已經迎來了初雪
川普伊斯蘭禁令對加拿大移民政策影響
大家好,這是我們最喜歡的零食@楓糖 | 地球知識局

TAG: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