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相遇是註定還是巧合?|「不可能原理」讓你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太久了
兩顆遙遠的心在地圖上越走越近
面試都晚了一點
坐上了同一輛計程車
結果聊得還挺好
這是巧合么?
這是愛情
——《No Coincidence》
by Kelly Rowland
我高中的同桌是個男生,很聰明,擅長數理化。有一次化學競賽,參選資格很奇葩,僅僅根據一次化學成績的好壞就決定誰能入選。那次考試人品好,分數很高,但是我在化學上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天賦,而那個男生意外考砸了,沒能去成。
我的心裡是很不想去的,去了也是做分母,可能是日有所思太過強烈,就反映在身體上了,生病了。於是我跟化學老師推薦了他,一時找不到替補的,所以他就成功參賽了。
結果還拿了很好的名次。
知道他成績的時候,我比他還高興,因為我覺得他的獲獎跟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畫了一張密密麻麻的關係圖,詳細地解釋了一下為什麼他應該請我吃飯。
大意如下:
我曾經跟老師申請換座位到你旁邊→
化學考試人品爆發→
有了參賽資格→
生病沒能去成→
因為是同桌所以了解你的情況而推薦→
你成功參賽→
得獎
印象中當時甚至把源頭都扯到童年經歷了,總之我是想表達,你看你這次考試得獎,是由這麼多巧合組合在一起的,而且這巧合跟我還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肯定得請吃飯。
結果同桌看完之後,白了我一眼,說你平時應該多看看數學原理方面的書,我這次得獎是必然會發生的。
「因為我化學好。」
當時覺得他很掃興,但是最近看了一篇講人生中各種巧合的文章,突然回憶起這個故事,發現,巧合其實沒那麼不可思議。
數據學家David Hand在《不可能原理》中指出:
極端不可能事件其實是常態,只是人們不擅長將每天生活中發生的瑣事歸因而已。
人們願意相信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巧合,因為這樣一來,自己的存在就是特別的。而自己很特別這件事情,真的很有吸引力。
所以,巧合是主觀的。
為了證明極端不可能事件的存在真的很平常,數學家用了「生日問題」來證明:要想讓一個屋子裡的人彼此之間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概率是50%,只需要有23個人即可。
而心理學家Ruma Falk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巧合是一個很主觀的事情。他在一個研究中發現,參與者在給自己經歷的事件進行巧合評分的時候,分數遠遠高於給其他人的相同事件。
就好像我們大家都做夢,但是大家私底下都覺得自己的夢更神奇。
Beitman教授還發現特定的人格特質跟個體的巧合感知有著高相關。當一些人覺得自己非常重視精神需求,並且總是給人生中的事件尋找意義時,他們更容易產生「這是巧合」的主觀感受。
除此之外,人在極端情緒下也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比如極端傷心、生氣或者焦慮的時候。
在兩性關係中,這種思維影響很大。認為和自己所愛的人相遇是註定的,或者是很不容易的巧合,對其自己在感情中的行為方式和思考方式有很大的影響。
過度認為是註定的,可能會把對方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
而過度認為是巧合,又會容易患得患失,總覺得自己稍有不慎就會毀掉一段感情。
所以在巧合和註定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很重要。
一個將心理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地方,歡迎關注公眾號:「安慰記yes」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