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吃了我的面,來了還要來,趕都趕不走……她沒說錯!

嘉興路是那種幾乎被城市遺忘的小馬路吧。

它夾在虹口地界一堆彎彎曲曲的馬路中間,一頭搭著蘇州河(東嘉興路橋),一頭又忽然改了名字(新嘉路)。

你若去找我接下來介紹的這家麵館,記得它是在哈爾濱路與遼寧路之間(以南方城市冠名的路就這樣唐突地夾在一堆東北路名中)。

老周麵館就開在嘉興路上這一排雜亂、破落的街面房裡,由於虹口原來是日本人聚居區的緣故,這房子也是老舊的日式民宅風格,本幫麵館竟然生出幾分居酒屋的情調。

客人一踏進門,就要接受麵館老闆娘的終極拷問:湯麵還是拌面?

一湯一拌!

作為面痴的我,立馬接招,毫不示弱,然後開始在寫滿澆頭的菜單前糾結髮愣……

老闆娘善解人意,說:進去挑吧,看實物好了。

走到小屋子的盡頭,長桌上擺著當天的新鮮澆頭,這是本幫麵館做冷澆頭的做派,相當於西餐館子里的Daily specials或者Menu du jour。

我能在如此寬鬆的環境下選澆頭,全仰賴周末到訪,據說,若是周一到周五,澆頭會從頭擺到尾,多得堆起來!不要說進來看著點了,就連排隊等位都要站在麵館門外的。

湯麵,搭配辣肉和黃醬,辣肉偏甜不辣,黃醬討人喜歡。

拌面,加蚝油雙菇,菌菇看上去黑里透著亮,我還擔心是不是沒燒好,一吃,味道完全是對的。

店裡自己訂製的面,吃口也很好。

我心想,幾款澆頭燒得如此對味,廚房必有高人,正巧這時候,大廚從廚房出來歇口氣,我一半搭訕一半表達敬意地講:儂的本幫澆頭老好吃額喏。

大廚驕傲地說:我是當年四平路上的上海商業學校烹飪科班出身,阿拉同學還里分西餐班、中餐班呢,老正規的!

(廚房是禁地 我透過夾縫撳了一張照片)

師傅很快就打開了話匣子,曆數起自己的光輝歲月:他曾經在福州路的大鴻運、南京路的大三元和青年匯賓館做過餐飲,這些在當年都是名氣響噹噹的大店了……現在退休了,來發揮點餘熱,黃醬和醬方是他的拿手澆頭。

據說店裡還有一位大廚,是兼職來此掌勺,早上燒好菜就走人,我無緣得見。

他的招牌菜是:辣醬辣肉、大排、烤麩、雙菇,正是店裡的「四大金剛」 。

聽聞此言,我立即加點一份烤麩澆頭,果然也好味。

說話間,老客人陸續前來,有些是街坊鄰里,先來這裡看好澆頭,再到隔壁去買冷麵打包,有1933老場坊里上班的人,還有些吊著工作牌的老面孔,是隔壁SNH48星夢劇院的工作人員。

「他們一個月不付賬也沒有關係的,都熟悉了呀!」老闆娘說。

這家麵館以阿姨的姓氏命名,周阿姨一看就是有經歷的人,我主動搭訕,她自有分寸,應對起來滴水不漏。

例如我的誘導式提問:為什麼你們有這麼多紅燒澆頭?

她答:這就是上海人喜歡的本幫味道呀!很多客人本來只想吃一兩隻澆頭的 ,跑來一看,搪不牢,加五六隻都不稀奇,動不動就吃掉四五十塊呢!

我打探下來:工作日的11:30-13:30是用餐高峰,麵館里的20個位子會一輪輪翻台——上班族能吃到肉餅子燉蛋這樣當飽的老菜式。

店裡還做黃魚面,但要等到十一月份天冷了才能預定,牛蛙面也需要提前預約,據說附近辦公樓的食客都是七八份一起預定的。

「都是功夫菜,要現場燒出來的,高峰時間根本別想吃到,廚房沒空燒!」

老闆娘篤定地說: 麵館開了一年多,這條小馬路上的人氣都被帶出來了,等隔壁海倫路的高檔商務樓開出來,我就要翻樓面啦!

我看,周邊儘是大型創意園區和居住社區,新建的樓宇步步緊逼,不知道這家樂觀的麵館、這條頑強的小路能夠生存多久?

虹口的好幾家麵館,有積累多年的市井氣,很難得也很可愛,卻往往面臨城市變遷:

我之前寫過廣靈四路上的阿峰麵館已經搬離原址。

武昌路上我很喜歡的心樂湯麵館,據說即將拆遷,不知後話如何?

武進路上還有一家做黃醬出名的富祥麵館,勤勉而直爽的大叔堅守至今,值得繞道前往。

而老周麵館里,養著一隻深灰的貓,喜歡蜷在垃圾桶里,據說只要塑料袋一套,它就會自動鑽進去,灰撲撲一團,經常把客人嚇一跳。

更多麵館,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片吃心。


推薦閱讀:

胖子
靜安寺午餐圖鑑 | 自願點開,發胖後果自負
將燒餅油條賣出藝術美感,只此一家
上海「大」咖啡館推薦 | 這7家,好看,好逛,還好喝!

TAG:上海美食 | 面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