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雲筆記和網易雲音樂之間,還差了100顆網易匠心

// 今日產品 //

有道雲筆記

有多少人是因為喜歡網易雲音樂而試用有道雲筆記的?

反正我是。

一直對產品不敏感,對雲筆記的印象不好不壞,沒有什麼特別的體會。直到很久之前有一個面試,問我你覺得有道雲筆記哪裡好了哪裡不好了?

沒答出來...感覺沒個屁可說的。一直銘記在心,但懶癌太強,一直沒去想。

正好這兩天準備面試,把自己手機里的APP一個個看過去,好好研究了一下,來跟大家說一下我的想法。

這是今天的主要內容:

  • 為什麼我們尊敬網易雲音樂?

  • 有道雲筆記的定位及目標用戶簡析

  • 筆記類應用的核心需求梳理及深入剖析

  • 在盈利模式上的創新構想

除此以外我還做了一些其他功能的優先順序排序、競爭對手簡析以及行業特點簡析,但感覺內容價值不高,更大的意義是給自己做練習,如果感興趣可以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來看完整版。

溫馨提示,我已經盡我所能去精簡字數,但文章依舊超級長,抱歉嘍。

/////////////////////////////////////

001 雲音樂與雲筆記

儘管雲音樂在整個音樂市場的份額不超過5%,與QQ音樂酷狗酷我甚至蝦米音樂這些早期產品的市場地位相差甚遠。但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雲音樂,會彈出來不計其數的對這個產品的推薦演算法、整體風格、樂評氛圍的話題,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讚美之詞。

作為雲音樂的主流用戶(大學生),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在用它。甚至儘管雲音樂本身缺乏許多音樂巨頭的版權(例如五月天),但還有人寧願從百度雲上下載下來再導入到雲音樂的曲庫,也不願更換一個APP,足見雲音樂的成功。

而網易系的另一個產品——有道雲筆記的表現卻與之相差太遠。

雲筆記與雲音樂幾乎是網易在同一個時期推出的產品,面臨的市場境遇類似,甚至雲音樂面臨的市場境遇更加惡劣。而且雲筆記進入市場時,市場上唯一具有競爭力的是走國際化戰略的Evernote,雲音樂則要挑戰已經幾乎壟斷音樂市場的傳統幾大巨頭。但在知乎上搜索雲筆記關鍵詞,出現的話題幾乎全是用戶對雲筆記的使用體驗的和功能的質疑,在印象、為知、keynote等幾大筆記軟體比較的問題中,雲筆記的口碑最為惡劣。

在對網易雲音樂的評價中,「匠心」成為出現頻率極高的詞,甚至帶動了我們對整個網易系產品的印象,網易「苦行僧」的傳說也開始在網路上流行。

「匠心」,是雲音樂成功的關鍵,也是雲筆記「失敗」的關鍵。今天所有的文字都是為了論述這個有道雲筆記失敗的原因——缺乏匠心。

// 註:

網易雲筆記近日已經推出雲協作功能,進軍企業協作市場。就目前來看筆記功能和協作功能兩者之間是否能形成比較有效的互補還不清晰,甚至兩個功能之間是否具有邏輯通順的聯繫也無法確定,因此將有道雲筆記拆分為雲筆記和雲協作兩個部分來進行討論。雲協作部分暫時不放到今天的具體討論內容中。

//////////////////////////////////

002 定位及用戶描述

002.1定位:知識記錄筆記應用

筆記工具有很多門類,比如便箋、日記本、日程管理、記賬本等,有道雲筆記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種,如果非要起個名字的話,可以叫做知識管理與記錄(在知乎上有一個同學提出了一個概念辭彙,總結的非常好,結果忘記收藏現在找不到了想,心痛)。

它希望解決的需求是處於學習和積累階段的人對知識的記錄、整理和使用需求。

002.2目標用戶:處於學習和積累階段的人,以學生及知識性勞動從業者為主。

學生:處於特殊的聚集狀態,可針對學生以課堂、書本為主體的筆記特點進行相關的運營

其他知識性勞動從業者:來源廣泛,需求差異性非常豐富難以統一滿足,應抓住基本需求。

002.3:簡單描述一下目標用戶比較關鍵的特點

首先是對軟體的設計水平、界面風格敏感,在外觀上挑剔,有虛榮心;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並且願意為更便利的學習工具付費;有逼格上檔次的產品口碑和形象和符合用戶的口味,並能以此引發一定程度的傳播。

(一如既往的沒數據,純YY)

002.4:常見具體需求及其特點:

  • 讀書筆記:摘抄文章片段/對知識的總結梳理/感悟抒發

  • 生活日誌:日記/遊記/事記/情感記錄/成長記錄

  • 歸納總結:對某一專業領域的信息、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

  • 課堂/會議筆記:對某次課堂會議或活動進行記錄

特點1:筆記具有永久性價值。

區別於便箋、記賬本、備忘錄等軟體瞄準的需求,用戶使用筆記類應用記錄產生的筆記具備永久性的價值,用戶會想著「以後還要看」,因此在完成筆記以後用戶需要進行存儲和查閱,「存儲」成為一個核心需求,對於筆記的「查閱整理」成為一個核心需求。

特點2:筆記的編輯需求不同於其他文檔,具有獨特特性。

筆記一般篇幅中等(區別於較短的備忘錄和較長的word文檔),多數以文字為主,筆記撰寫過程通常包含著用戶的邏輯思考、結構梳理、歸納總結,體現在書寫上就是進行「重點劃分」和「結構梳理」。因此為筆記提供針對性的編輯功能和體驗成為一個核心需求。

特點3:筆記具有類金字塔的結構性。

一般多個筆記構成一個大的分類,多個大的分類構成用戶的筆記庫。同個分類下的筆記具有相關性,也具有獨立性。少有筆記與同個分類下的筆記完全相關,也少有筆記與其他分類下的筆記完全相同。這是用戶「整理查閱」需求設計解決方案時需要參照的基本法則。

////////////////////////////////////////

003 核心需求深入剖析

003.1 核心需求1:表達

「表達」具體指的是用戶的「編輯撰寫」的需求,寫成表達是為了避免誤解。

在第二部分提到說「筆記類應用的編輯需求不同於其他文檔,具有獨特性」,其獨特性在於編輯筆記的過程是典型的「邏輯思考、結構梳理、歸納總結」的過程。

因此,筆記類引用不應隨意的搬運word上編輯的三五個功能,而應從其行為特點出發,去構思怎樣的功能可以更方便的讓用戶對自己正在編輯的內容進行思考、歸納和總結。

舉幾個不成熟的例子:

  • 增大字型大小時自動增加行距並加粗、自動增加段落間距

  • 增加類似於畫板的「任意塗寫」功能

  • 增加插入類似於思維導圖的功能

  • 當用戶選中某一段文字時將加粗變色換字型大小字體等需求放在滑鼠指針旁邊等。

當然我這些都是YY,沒有了解其技術難度等情況,也沒有用戶習慣的數據剖析等,僅僅是為了說明什麼是「其核心需求出發,針對性的設計編輯功能」。

有道雲筆記是「隨意搬運」的典型之一。

它僅僅為用戶提供了類似於WORD編輯的少數幾個基礎功能(一般包含輸入、換行、行距、加粗、傾斜、引用等),還不如word。

觀察有道雲筆記的歷史版本也可以發現,在1.5版本之前它基本是搬運一些文字編輯功能,有個大概的樣子之後就再也沒有對基礎的編輯功能進行完善,更別提有什麼創新性的功能設計。

在1.5版本之後,雲筆記開始致力於增加很多「雞肋」的功能,類似於對圖片進行旋轉截圖等特殊編輯、插入表格附件、不同視圖、導出為pdf和長圖等,手機端也有手寫輸入、文檔掃描、錄音筆記等。

為什麼說這些功能雞肋?

第一是你有的競爭對手都有,增加這些功能是有道的基礎工作,在一些特色功能上不能落後於競爭對手,增加了只能說不落後,並不能構成任何優勢,甚至不能說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第二是大多數增加的功能都是少數人會有的低頻需求,對解決主流用戶的關鍵性需求沒有太多幫助。

這是有道雲筆記沒有匠心的表現,也是最不應該有的表現。

相比於雲音樂對用戶聽音樂的需求深入的理解(聽到好歌以及基於歌的情感抒發)和沒話說的執行(以歌單為切入點,行業頂尖的推薦演算法,還有口碑空前的樂評社區),有道雲筆記在這方面應該打負分。

003.2核心需求2:分類整理和訪問

想了很久不知道怎麼表達能說明為什麼分類整理和訪問是用戶的核心需求,簡而言之就是......

你記下的東西你都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以後一定會回來看的,基於此,讓用戶方便的回來看這些他們自認為非常有價值的東西,對於用戶而言極其重要….

咳咳基本就是這樣,我表達清了吧?現在你覺得「分類整理和訪問」這個需求重要無比了吧?

那我們繼續。

在筆記的分類整理和訪問上,筆記類應用有兩個主流的解決方案,一個是多級分類目錄,一個是標籤分類法。多級分類目錄是所有筆記類軟體必備的解決方案,標籤分類方法少數人在用,但用標籤分類的用戶都對多級分類目錄嗤之以鼻甚至深惡痛絕。

下面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討論(基於有道雲筆記PC端):

// 分級目錄

優點:

  • 符合大多數的使用習慣,人們在思考的時候為了方便記憶都使用總分再分的金字塔結構進行思考,因此分級目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加清晰

  • 具有穩定性和確定性,每一個目錄的在建立時都經過一定程度的考慮,因此不太會出現目錄泛濫的情況

缺點:

  • 由於我們不可能保證我們建立的目錄完全獨立,因此在建立多個目錄以後很難決定這個筆記到底歸屬於哪個目錄

  • 因為不確定某一個筆記屬於哪個目錄,在分類時會有選擇困難,訪問時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

對於缺點的解決辦法:

  • 暫時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 標籤分類:

優點:

  • 易於歸類,易於訪問,在寫單篇筆記的時候可以更好的確定某篇筆記的歸屬,在訪問時也容易搜尋

缺點:

  • 標籤的建立成本很低,通識對於使用者的規劃能力要求很高。條理性差規劃能力較低的人,很容易隨意建立標籤而造成標籤泛濫和混亂,體驗更差

  • 不太符合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

對於缺點的解決辦法:

  • 可以採用對標籤進行繼續管理(刪除、合併、混合等)的辦法進行解決。

依據我個人生活經驗,只有少數生活條理性很強,規劃能力很強的人才能比較好的使用標籤分類的功能。其實微信對於好友的分類就是採用的標籤分類的方法,在屏蔽朋友圈時大家都會用,但是多數人都是臨時構建一個標籤,最終造成標籤很混亂(不記得以前是否標記過標籤也不記得以前標籤是什麼名字)。

簡而言之,分級目錄不是最優解但是適合大部分人的實際情況,標籤分類是最優解但是僅僅少數人「用得起」。

因此,多級分類目錄一定是所有筆記軟體的主流分類管理方式,標籤分類為輔。

有道雲筆記現在主推的就是目錄分級,相信是基於尊重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而進行的功能設計。但是其深為核心用戶詬病的一點在於對於標籤分類這個功能推出的極晚,到現在標籤管理還存在bug(在知乎上看到的,好像是標籤丟失什麼的,不知道修復了沒),而且為筆記增加標籤的功能藏的深深深深深深深→

順便說對一個問題的看法,和主題無關不感興趣可以跳過。

其實不管是當年的QQ還是現在的微信,人們都是很容易產生好友數爆炸的情況的(我們當年覺得QQ比較純粹只是因為我們還小,朋友圈子就那麼大),當然微信現在更爆炸一些,但爆炸到達一定程度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那為什麼微信好友數爆炸的問題這麼嚴重?一個在於我們的「感覺」,微信的通訊錄是沒有分類的,你的感覺滑啊滑滑啊滑滑到最底端看到一個觸目驚心的好友數量;另一個在於不分類就會給人混亂的感覺,你像我的QQ對我的所有好友進行了分類,好友數量和微信少一些但差不多,但QQ就不太會給我好友數爆炸的感覺。而且由於對好友的分類不好,因此對好友的各種許可權處理也不方便。

說不定新版的微信就會推出一個新的通訊錄管理辦法(類似於QQ),然鵝對於現在已有的用戶而言,什麼新的辦法都沒用了…因為很多用戶(比如我)的好友數已經幾百上千了,對其再進行分類的操作實在是一個浩瀚巨大的工程。

相信張小龍爸爸也很心塞吧,科科!

003.3 核心需求3:跨平台使用

這是在互聯網極度發達的現代,跨平台使用時衍生出來的必備的需求,尤其是筆記這種「隨時都有可能記一下」的應用,跨平台、雲同步是不可缺失的。

如果我們對這一點進行更細緻的分析,可以將跨平台使用的需求分成兩個,第一是數據安全不丟失完全同步,第二是不同平台的特性適應。

在數據同步和安全方面,知乎一下,發現有道雲筆記至今還有跨平台數據丟失的投訴….在不同平台的特性適應方面,Ipad、mac、winp什麼的版本我沒用過,但是就安卓手機端而言,在知乎上也有對有道雲筆記的很多投訴。功能上的毛病我就不舉例了,知乎一下有很多,我編輯起來成本也太大.

在對於不同平台的特性適應方面,有道的安卓移動端和PC端是有比較顯著的功能差別的。主要的差異在於兩個,第一個是點擊分享後可以分享到的渠道更多,第二個是針對移動端單獨設計了文檔掃描、語音輸入和上傳圖片等豐富的輸入方式,手寫的輸入方式看起來也很酷炫。

但還是,缺乏匠心。

第一,整體功能平平。在分享上,以分享到朋友圈為例,分享出去以後以鏈接形式呈現在朋友圈,點擊進去以後是一個設計醜陋的界面,甚至下面還有廣告,遠遠不如「鎚子便簽」的分享功能設計更棒。在輸入方式上,幾個輸入方式也大都是隨大流的功能堆疊,基本很雞肋。

第二,功能結構布局不合理。首先,右下角「加號」(點擊後新建文字筆記)和「省略號」(點擊後提供更多的輸入方式,諸如語音輸入等),這麼多年的行業慣例養成的用戶習慣是點擊加號以後彈出更多的輸入方式進行選擇,略反人類。其次,新建筆記後僅能插入圖片,其他的諸如語音手寫上傳文件等功能都必須單獨使用。第三,如果直接使用上傳圖片,選中圖片以後筆記自動退出編輯界面,就算重新點擊進去也不能進行添加文字描述的操作。

003.4 界面和UI

有道的界面和UI設計缺乏特色。知識積累性質的筆記很強調對內容的歸納整理,反應到UI的設計上應該是簡潔大方,條理清晰,逼格十足。而有道雲筆記的UI字型大小略大,文字過多,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真的,和網易雲音樂差遠了)

張小龍大大有句話說功能>結構>體驗>細節,基本和《用戶體驗五要素》中的「戰略、範圍、結構、框架、表現」一致。對於大多數的產品是這樣的,但對於少數的產品,排序比較後面的元素可能會排到更前面。比如有道雲筆記這樣的工具軟體,或者面向設計師的軟體,表現層(UI)設計就要和功能結構同等重要了。

真的,毫無逼格可言….尤其是分享到朋友圈以後打開的界面,不信你看

你看到沒有?還有這種LOW嗶的廣告...

///////////////////////////////////////////////////////

004 其他需求簡析及優先順序排序

PC端的功能比較簡單,就不說了,這裡列舉一些有道雲筆記移動端現在有的,以及我能想到的,簡單描述一下我對這個功能的看法,同時嘗試列舉一下需求優先順序

需求分為兩個大類,分別是編輯和輸入類需求和分享類需求。優先順序分為1-5,數字越大優先順序越高

// 編輯和輸入:

  1. 語音筆記

    評分:3,輸入音頻形式的筆記;

    理由:評級有3分的原因是確實是移動端入口一個可能比較高頻的筆記,適用於一些特殊場景,評級沒5分的原因是語音這種輸入方式不太適用於知識記錄,本身就是相對非主流的一種知識記錄輸入形式。

  2. 上傳文件

    評分:2,上傳附件附在筆記之後;

    理由:移動端上傳文件的需求本來就低頻,在筆記中上傳文件更加低頻,但確實有上傳PPT或者word或者PDF等文檔的潛在需求,因此評級為2

  3. markdown輸入

    評分:1,以markdown方式進行筆記編輯;

    理由:評級只有1分的原因是markdown本來就是一種小眾的筆記編輯方式,手機端的markdown操作遠遠不如原本的文本編輯方式快捷簡單由美,純屬沒有必要;在pc端上也差不多只有2,原因是雖然markdown的學習成本不高,但是用戶的學習意願並不強,同時要把markdown熟練應用也需要一定時間,而且…有道目前提供的markdown編輯的體驗真的很差…

  4. 上傳圖片

    評分:5

    理由:在手機端進行圖片上傳的需求確實是相對高頻和必備的需求,但有道弄得不可以添加文字描述就很糟蹋這個功能了。

  5. 手寫筆記

    評分:2,有道目前的手寫輸入看上去是很高級的,你可以通過手寫板輸入任何你想輸入的形狀或者字元,比傳統的通過手寫輸入文字高級多了。

    理由:手寫操作輸入效率很低,需求頻次很低,而且如果要把這個真正用出實際的效果來,還是需要較高成本的,因此評分為2.

  6. 文檔掃描

    評分:3,將文檔掃描成圖片

    理由:確實是一個很酷的功能,能為用戶的輸入帶來方便,也適用於手機端的筆記記錄場景。但仍然是少數低頻需求,且可以通過拍照功能來代替(雖然效果略差),因此評級為3分。

分享:

  1. 以鏈接形式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等

    評分:4

    理由:確實是移動端筆記相對高頻的需求,但分享鏈接可能不是對所有場景下最合適的方式,因此沒有評5分。再加上有道在分享鏈接中增加了腦殘low嗶的廣告...我已經想評2分了

  2. 以長圖形式分享到各種地方

    評分:5,這個功能現在還沒有

    理由:圖片相比於鏈接在朋友圈的打開率更高一些,也更輕量級一些,現在也是朋友圈和微博等主流社交軟體比較潮流的功能,可以吸引不少用戶,因此評級為5。

////////////////////////

005 行業特點

  • 產品易出現同質化競爭,首要關鍵性問題是更好的解決核心需求(更好的編輯輸入方式),以良好的具有創新性的核心需求解決辦法塑造特色和口碑非常重要

  • 筆記內容的積累產生強大的用戶粘性,用戶離開成本高。因此不必急於一時的從已有用戶上收錢,放長線釣大魚是更好的戰略。

  • 產品本身的傳播性不強,應結合用戶的分享行為設計相應的功能增加產品的自傳播性,例如設計美觀時尚的筆記轉長圖分享到朋友圈功能。(而不是一個界面凌亂難看沒有新意的的分享鏈接)

  • 工具性產品,盈利能力差。流量直接變現是下下策,存儲空間收費是主流,VIP會員還未能發現有吸引力的特權,與在線教育等構成產業鏈盈利可能是正確方向。

//////////////////////

006 競爭對手

很多筆記本軟體已經差不多死了,我就不說了,這裡對主要的兩個競爭對手簡單介紹下。

// 印象筆記

好的地方:

  • 口碑維護極好。通過良好的媒體運營,塑造了很強的知名度。然後通過以「怎麼樣用好印象筆記」為主題進行出書、線上內容建設,提供了很豐富的筆記玩法,一方面教育了用戶,一方面塑造了產品專業化、時尚的形象。

差的地方:

  • 本土化不行,很多功能不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例如進行分享時僅提供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分享的功能,不知道現在改了沒)

  • 野心變大之後追逐有趣,出具了一些細分領域的APP(好像有一個以美事筆記為主題的APP,其他的忘記了),營運成本增加的同時沒有帶來預期的整體用戶增長和盈利,已經退出獨角獸企業行列。

// 為知筆記

好的地方:

  • 在口碑的運營上比有道更好的一些,知乎上進行的口碑維護和用戶教育很足

差的地方:

  • 對於關鍵問題的關注不夠,沒有在產品和戰略層面形成獨有的競爭力。

對於有道而言,可借鑒的點在於「口碑建設」。

一方面是對口碑建設的重視,從知乎上可以看出,有道在口碑建設方面你的人力很少,甚至對於控制鏈末端(微信群客服)的素質要求很低。一方面是口碑建設的玩法,看看人家印象筆記,一個筆記應用都能出書了,顯得多專業,多有名氣。

而有道現在花了很多時間在所謂「有趣功能」的增加,以及商業模式的開發(增加雲協作),還有缺乏創意的用戶運營上(寫筆記給獎金),淪為一個平庸的,沒有任何值得稱道之處的產品。

////////////////////////////////

007 盈利模式創新

看著有道雲筆記左下方那一個超級大的廣告banner,我不得不再寫下了這句話….流量變現對於工具軟體來說,是下下之策的盈利方式,是不得已情況下的選擇,損傷用戶體驗,損傷產品形象。對於筆記類應用這樣基本靠口碑傳播的軟體來說,害大於利。

這裡提自己的幾個想法:

  • 提供思維導圖插入等具有吸引力的筆記編撰方式,從VIP會員獲取更多收入。現在有道雲筆記也有會員制,但是會員的特權基本沒有任何吸引力,從豐富而有用的筆記編撰功能切入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點。典例是XMIND這個軟體,提供了基礎的思維導圖服務(已經夠棒),然後通過更棒的服務來對軟體收費。

  • 從「筆記分享」或「共同記錄筆記」等功能切入,構造基於筆記的知識分享社區,盈利模式可參考知乎(內容收費、衍生周邊產品(會議、書籍、雜誌等))

  • 結合網易雲課堂等在線服務,形成在線教育的產業鏈。網易已經在做,我又不懂,就不瞎比比了

  • 針對高中、大學的學生課堂這個特殊的筆記應用場景設計老師、學生共用的產品,進行筆記收費、教育出版或者面向機構收費的盈利方式。

最後再說一遍...一切損傷用戶體驗的盈利方式,都是下下策。

/////////////////

008 END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真是超級長,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

老樣子,感興趣的可以掃下面的碼關注,也可以加我微信chaosgsc,我有個102人的小群群,平時交流一些互聯網產品相關的事情.


推薦閱讀:

提問的智慧
美圖蔡文勝:從路邊擺攤到身家百億,他是如何做到的?
Issue 11 重訪黑客
職場被同事妒忌,是最好的事
CEO如何防止被CTO害死?

TAG:有道云笔记 | 互联网 | 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