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遊戲為什麼就做不出來好電影?
在電影圈裡,無論古今中外,都有一種眾所周知的票房毒藥,它的藥品標籤上寫著「源自遊戲改編」。
人類可能已經忘了,童年時那曾經來自《超級馬里奧兄弟》鬼畜大電影的深深恐怖;
人類可能已經忘了,當年即使紅如尚格雲頓也無力避免《街頭霸王》爛成一朵奇葩;
直到去年的《像素大戰》橫空出世,把所有遊戲與電影之間那生搬硬套的屎尿屁一股腦打包裝袋後統統甩給影院里的觀眾們。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一度被這些遊戲所支配的恐怖和被囚禁於電影中的那份屈辱。
回到最初的命題:好遊戲為什麼做不出來好電影?
學術上分析,概括起來其實只有一句話:遊戲是互動的藝術,電影是欣賞的藝術,兩者天然相悖。
打個比方,在遊戲里,你可以操縱主角花10多分鐘邊和同伴絮絮叨叨邊開車穿過一整條街區,路上看看風景還挺開心。
然而,換成在電影里,別說10分鐘,駕車時間超過30秒就該有觀眾跳起來把導演和製片一手一個掐巴死倆刨坑埋了。
1995年的國產電影《民警故事》,開場前十幾分鐘的所有鏡頭就是兩個警察下班路上一邊騎自行車一邊聊天,絕對是對觀影意志生涯的一大考驗,不信邪的朋友可以感受一下試試。
互動和欣賞,對於時間流逝的感受截然不同。
即使在快餐化遊戲大行其道的今天,一款帶有劇情的遊戲,最短也要3個小時才能通關。
而3個小時,幾乎是一部電影能讓普通觀眾可以接受的最長時長。
這種時間上造成的客觀物理影響,至今依然無解。
就拿玩家們津津樂道的角色扮演遊戲(RPG)來說吧,這是公認以劇情為主打的遊戲種類,所有玩家都理所當然地覺得把它們改編成電影一定好看。
然而,這恰恰是游改電影里仆街最多的一門,沾者立斃,現在幾乎無人敢碰了。
即使聲勢浩大如《魔獸》,其涵蓋的故事內容也只能算是前傳中的前傳,說白了就是試水之作,見風頭不好隨時就收。
道理很簡單:一款RPG,隊伍里隨便一個角色,即使他屌絲得身上幾乎什麼劇情點都沒有,但陪著你朝夕相處幾十個日日夜夜,背黑鍋你來送死他去,到最後肯定也會產生感情。
這種靠時間淬鍊出來的角色魅力,是電影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改編成電視劇,比如《仙劍奇俠傳》就是個典型的正面例子。但如此好IP,百年一遇。
然則,一種米養百樣人,遊戲改編的電影也不至於款款爛到爆,優良可差各檔次基本都有一些。
如此簡單粗暴地劃分也不好,咱還是按照觀眾接受傾向來區分吧。
打個比方,每個班級里通常都有四種人:一、精英:老師和同學都喜歡的;二、幹部:老師喜歡但同學不喜歡的;三、領袖:老師不喜歡但同學喜歡的;四、混混: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的。
這裡,把「老師」替換成教條挑剔的玩家,把「同學」替換成圖個樂呵的普通觀眾,接下來就好理解了。
第一類:精英電影
這個必須首推《寂靜嶺》,它幾乎是目前在主流影視媒體里得到綜合評分最高的游改電影了。
然而平心而論,電影版為了迎合普通觀眾,把遊戲原著其實改得也是面目全非……
但《寂靜嶺》遊戲本身最討巧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自我解讀實在是過於複雜奧妙了,濃霧之下,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寂靜嶺。
所以,無論電影的劇情設定與遊戲偏頗得有多遠,只要這種迷霧的壓抑感、宗教的神秘感、未知的恐懼感還在,所有的玩家就會一起高聲大呼:
沒錯!就是這個味兒!
另外,《波斯王子:時之刃》與《古墓麗影》也都是個中翹楚。
這兩款遊戲系列本身都是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冒險類IP,再加上有大牌明星和巨額投資,想不紅都難。
主演《波斯王子:時之刃》的傑克·吉倫哈爾自《斷背山》之後戲路嚴重受限,為突破轉型不得已「屈尊」找了這麼個全程露點的純爺們電影,差點就拍成了斯巴達。
《古墓麗影》自不必提,勞拉這個角色差不多就是給安吉麗娜·朱莉量身而定的,一個演員一輩子能找到這麼一個只屬於自己的靈魂角色,夠了。
以上,統統都是游改電影里可遇不可求的經典之作,其出現概率不亞於基因突變。
第二類:幹部電影
這一類別,《魔獸》絕對是首當其衝的一個。
電影上映至今三個月有餘,其票房與評分之間的巨大反差仍在被人津津樂道。
影評人與影迷們之間的鴻溝也簡直是次元壁級別的——一邊嚷嚷說太垃圾了千萬不要看,一邊哭著喊著通宵排隊二刷三刷。
影評人不明白,暴風城路邊一隻魚人的哼哼「嗚擼擼噶啦嘎啦」怎麼就會引起全場驚嘆?
影評人不明白,一個法師只是伸伸手把守衛變成了羊而已,為何「咩」的一聲過後全場爆笑?
影評人不明白,當女獸人德拉卡把那個綠色小怪物放在搖籃里隨河漂走,為何全場抹淚?
這些,統統都是電影里沒時間講解也不可能花時間講解的東西。
一道橫亘在普通觀眾與資深玩家之間的無形嘆息之牆,就是這樣出現的。
另一個代表電影,則是無比小眾的《光環4:航向黎明號》。
小眾到什麼程度?如果你沒玩過Xbox主機上的代表遊戲《光環》,就不要浪費時間去看了,反正看了你也看不懂。
這就好比假如《生活大爆炸》第三季和第四季之間出了個以《星際迷航》為主題的電影版,而你若是既沒看過《生活大爆炸》也沒看過《星際迷航》,那就不要來試圖自取其辱了。
然而,在所有喜歡「《光環》系列」遊戲的人眼裡,這TM絕逼就是史上第一神片。
別說在游改電影里必須排在天字第一號,就連整個電影史的Top.10都能塞進去。
電影裡面的每個細節、每個台詞、每個表情下的潛暗示,都會被搞出無數解讀……你不懂?不懂不解釋。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也。
第三類:領袖電影
整個《生化危機》電影系列,都處在一種莫名弔詭的氣氛下。
目前的全五部,每一部都是——
普通觀眾們看完後連連鼓掌:不錯不錯,不愧是傳說中的《生化危機》耶!雖然沒玩過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給導演點32個贊喲!
遊戲玩家們看完後則一臉豎線:我剛才特么究竟看了個啥?是《生化危機》嗎?不是吧?遊戲里哪有這些橋段?經理,放錯片啦!
《生化危機》的電影版,是一標準的「套IP」電影,即從遊戲廠商Capcom處買下這遊戲的一系列版權後,我愛怎麼鼓搗就是我的事情了,你們管不著。
所以,萬人迷里昂從英俊特工變成了一個鞋拔子臉的廢材大叔;
所以,間諜艾達從神秘霸氣御姐變成了故作嬌羞的夜店KTV小妹;
「官人請自重,小女子只賣身不賣藝。」
萬年大BOSS威斯克從高冷的幕後黑手變成了舌綻蓮花的低等喪屍——還有點嬰兒肥。
我敢打賭,遊戲製作人三上真司要是有一天死了,一定是被活活氣死的。
這種感覺就像當年金庸把《笑傲江湖》的版權賣給徐克後,徐老怪轉身就把東方不敗和令狐沖給配了CP,氣得金庸好一陣子閉門謝絕一切影視公司。
另一個著名領袖電影代表,則是《極品飛車》。
《極品飛車》原作就一競速遊戲,幾乎毫無劇情可言,這給電影改編留下的空間何止是大,簡直就是另一異次元。
所以,電影《極品飛車》大概也是遊戲原作存在感最弱的一部電影了。
電影本身還算好看,然而就算它把名字改成任何一個和賽車相關的詞語,都毫無違和感。
突然很是期待明年的《俄羅斯方塊》會拍成什麼樣子,據說還是科幻三部曲……
第四類:混混電影
說起混混電影,素材就實在太多了,簡直是罄竹難書。
畢竟,游改電影就是被這群渣渣給壞了名節的么。
首先列出一個大類:格鬥遊戲改編電影。
已知名單包括但不限於:《拳皇》、《鐵拳》、《生死格鬥》、《真人快打》……
總之,但凡遇到格鬥遊戲改編來的電影,一看名字直接PASS就是了,除非你想挑戰忍受爛片能力的底線。
這類電影的天生硬傷就是:主要角色太多了,根本塑造不過來。有一部算一部,IMDB評分基本沒有過5的。
相比之下,反而是單純用IP來戲說的電影更討巧一些,比如當年的經典港片《超級學校霸王》。
這片子一半惡搞《街頭霸王》,一半惡搞《哆啦A夢》,算是ACG大雜燴。
還記得許志安當年這讓人過目不忘的強夫髮型嗎?
雖然初始口碑不高,不過近年來慢慢被捧上懷舊神壇。
當時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來了三個,再加上一眾明星大腕,這夢幻陣容估計很難再後有來者了。
總之,格鬥遊戲基本天生和電影題材不搭。
然而有人偏偏不信邪,在2009年的時候還搞出過一部《街頭霸王:春麗傳奇》。
結果口碑票房雙雙大暴死,國內觀眾們甚至紛紛吐槽:「我還不如去看成龍版的春麗呢!」
成龍版的春麗是什麼概念?大家可以重溫感受一下。
《城市獵人》(1993)里這驚悚造型絕對是成龍大哥的黑歷史之一。
對了,不要以為把遊戲改編電影拍爛只是歐美人的專利。
即使在視頻遊戲帝國日本,自家的東西該拍爛也一樣拍爛。
說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御姐武戲》。
遊戲本身是一部讓男性玩家狂飆荷爾蒙的動作ACT,小孩子看了根本把持不住。
斬首、斷肢、手撕殭屍……滿屏的血漿配合幾乎身無寸縷的女主角,節奏異常地魔性,一上手就幾乎停不下來。
於是心靈手巧的霓虹人民趁熱打鐵,推出了電影版《御姐玫瑰》。
一開始玩家們還有點羞羞的小期待呢哦呵呵呵呵。
結果電影剛一上映,全東瀛玩家瞬間就都安靜了。
EXO me?我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尼瑪這是喪屍還是女主啊?
另外一個著名的滑鐵盧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當時「FF之父」坂口博信被《最終幻想》789三代的連續大勝利沖昏了頭,非要鼓搗一個純CG的電影版《最終幻想》出來不可。
然而這部電影既和遊戲毫無關係,也缺失基本的劇情看點。除了以假亂真的CG角色之外,什麼都沒有。
說白了,這就是個100分鐘的技術炫耀帖。
坂口大神大概是誤解了,人們喜歡看遊戲中的CG,是期待接下來的遊戲會更好玩。
單純為了看CG而看CG,簡直就是買櫝還珠,傻子才幹呢。
於是,《最終幻想:靈魂深處》毫無意外地成了當年最爛電影之一,連帶著給母公司Square帶來了近1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Square就此一蹶不振,後來被另一日本老牌遊戲廠商Enix併購,重組成了今天的SE。
最後,這裡特別向大家推薦一位無敵奇葩導演:烏維·鮑爾。
他的作品列表,幾乎就是一部「史上最爛游改電影」大合集。
以上是豆瓣評分,國內觀眾還是手下留情了。在IMDB上,他所有的作品沒一個超過3分的。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按圖索驥挨個感受一下,絕逼是一場壯絕的心靈朝聖之旅。
以上,四類游改電影盤點完畢,大家應該心中有數了。
接下來,我們的游改電影路在何方?VR?AR?LBS?沒人知道。
只是希望,今後世人不要一看見「遊戲」這個標籤,就言之鑿鑿地斷定「這一定是爛電影」吧。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推薦閱讀:
※一家日式ACT專業戶的坎坷十年
※體育遊戲在次世代的發展之路還會怎麼走?
※揭秘伊拉克玩家生活 現實就像GTA 大家都是NPC
※遊戲來自虛構,糾結「真實」真的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