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又恨又恨的iPhone 7設計

利益相關:本文包含強烈主觀色彩,筆者僅作為普通用戶陳述直觀感受。

如九月八號的發布會所言,本次推出的iPhone 7與iPhone 7 Plus,機身更加精緻,加入了雙邊環繞式揚聲器。性能繼續翻倍,防塵與防水想必也會如展示一樣優秀,新的感應式Home鍵無論入手後效果如何,總是讓人期待的。更不用說1200萬廣角雙攝像頭和更加亮麗的屏幕色彩。新推出的jet black鋼琴黑也是本次發布的一抹亮色。

得益於IOS的封閉性,歷代系統更新都能相當有針對性的做「加法」,這次IOS 10也不例外。

其中最令筆者欣喜的,便是更加人性化的地圖改動。相比之前,地圖的便捷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工業科技上的成果斐然,有目共睹。

然而在筆者眼裡,其他方面卻難說樂觀。

風傳已久的雙攝像頭,亮相在7 plus上,然而在官網的「this is 7.」下,配圖卻並不是7而是7 plus。因為4.7英寸的iPhone7依然延續著傳統的單攝像頭。

也就是說,不想買plus就體驗雙攝像頭的魅力,抱歉,不可以,多少錢都不可以。

技術角度來說,雙攝像頭技術在iPhone7上並不難實現,而蘋果公司並沒有給用戶選擇的機會,真所謂「要麼大,要麼單」的暴力邏輯。

從5.2 英寸的華為P9官方圖可以看出,華為單邊雙攝像頭的左邊依然有極大空餘,相比在4.7 英寸的手機上設置雙攝像頭在排線上不會有太大難度,即使有其他技術問題,對於蘋果公司想必也不會太難。

iPhone 6 與 6 plus相比在照相機方面少了光學防抖,這次的iPhone 7比7 plus乾脆就少了個鏡頭。同樣的鏡頭在7 plus上做成了廣角,同時配備一個遠距鏡頭。

也就是說,iPhone 7在成像上還沒起跑,就已經輸給了主打產品7 plus,只能和6 s炫耀光學防抖,與6 s plus幾乎平起平坐。如果你等了一年,那麼不買plus似乎就失去了很大的意義了。

替用戶做選擇是蘋果在喬布斯時代延續下來的傳統,然而當你無法替用戶做出最好的選擇時,或者說,既然已經妥協市場做出了兩款尺寸的手機,為什麼把本該同樣定位的iPhone7放在如此尷尬的境地。

作為小屏手機控感受到世界深深的惡意。

「想要高大上就買大屏,我就明確的告訴你,大屏才是正義。」蘋果公司如是說。

「這樣會不會給人一種欽定的感覺呢?」筆者舉手問。

「沒有逼你花更多錢買plus的意思,你們吶,不要聽風就是雨,總想搞……」

其實雙攝像頭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實際上筆者認為雙攝像頭對手機背面整體的破壞性難以接受。但是作為普通用戶,我還是希望能在選擇性能的同時,能同時有選擇便攜的權利。

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於我看來,蘋果終究還是選擇了科技,留下一座墓碑孤零零的佇立於此。

再來聊聊這次的新產品:無線耳機。

筆者依然記得很多年前,喬布斯發布的三個傳奇:一台iPod,一部手機,一個互聯網通訊設備。

那時喬布斯說:

「它們不再是三個獨立的設備」

「他們將融為一體」

「我們稱其為iPhone。」

那時候,喬布斯向所有人證明,他改變了世界。

時隔多年,iPhone終於再次改變世界,又變成了三個獨立的設備:一部手機,一個耳機充電器,一個左耳機,一個右耳機。

你說我數錯了應該是四個?我沒錯,不信等你買回來,過一禮拜摸摸兜,你數數還剩幾個。

沒錯,一個沒有固定與防滑的藍牙耳機,在「findmy pods」app發售之前,趴地上找耳機將成為一項新的運動。

你問我「findmy pods」為什麼會發售?朋友,以前耳機也是憑良心每機配一副。現在一對兒159dollar的藍牙耳機,價格不是這麼定的。

你說隨機附贈一條耳機?嗯,跟電源線共用介面,長在嘴巴上的耳朵。

況且,在續航只有五小時,充電卻無法壓縮到五分鐘之內的技術水平下,強行取消3.5mm 耳機介面可以說是一種衝動。對於普通用戶(當然,首先得買得起)來說,即使電池的表現還算可以,也難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若是有特殊情況,一副只有充好了電才能使用的耳機如何應付得了。

沒錯,這種情況十分特殊,但是科技的發展難道不是為了讓生活更加簡便么?你看,少了一根線,每天要額外提心弔膽關心耳機和耳機充電器的電量,把一個設備解決的問題分成三個,如此高的成本,無數潛在的麻煩,不需要思考一下初衷么?

大家還記得上面那幅圖么?就這個:

耳機續航五小時,續航三小時需充電15分鐘,也就是說充滿電大約需要半小時,這個盒子能為耳機帶來二十四小時的續航。

略高於使用消耗的無線充電,一分鐘左右的快充技術,是否應該先達到一個,再把使用無線耳機作為普通的生活方式來替用戶決定呢?

無線耳機與雙攝像頭,比起技術上的突破,反倒更像是一場精心安排的營銷,賣耳機,賣大手機。

這麼多年,蘋果從一個車庫裡走出來,走到了市值世界第一,如此耀眼的成績,也把那個敢革自己的命脈來成長的勇氣帶走了,不再涉足未知的領域,只是鞏固已有的市場,然後再鞏固。就連一直引以為豪的工業設計也平庸的很,個人覺得,此次無線耳機堪稱敗筆,作為一個無線耳機,明明屬性已經改變,外觀仍然照搬以往。

這就是用科技改變生活?

兩個耳機電量不一樣時,科技就可以先逼死處女座咯。

幸好蘋果推出扁平化的時候我對他們就已經不抱啥希望了。

當然,如此果斷的砍掉了從索尼Walkman時代便一直陪伴我們的3.5 mm介面而與電源共用lightning介面,這份領軍者的氣魄可謂不凡。可以預見,這次革命性的改變勢必會對跟班小弟三星乃至於整個電子音頻技術格局產生極大影響。

取消耳機孔後機身的防塵防水能力大幅提高,使用lightning介面的音頻信號將會有質的飛躍。音質的提升決定了3.5mm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實際早在安卓5.0,谷歌已經著手將USB作為音頻輸出手段,行業巨頭微軟的 win 10系統也同樣支持USB傳輸。

改變的種子早已埋下,蘋果開了花。

可以說,傳統的模擬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見證一次科技的革新,雖然會對邊充電邊聽歌造成麻煩(就是說沒法這麼幹了),但至少從這裡,我們看到了未來無限種可能。

其實從庫克當選蘋果CEO,就意味著蘋果戰略從一個開拓者到一個守成者的轉變,我知道改變世界很難,但起碼不要被世界改變太多,那些年,蘋果就是因這個信念才走到這裡。iPhone7 的發布中規中矩,唯二的亮點,無線耳機、雙攝像頭,哪怕拋開槽點,也實在算不上多大的驚喜。

耳機孔的取消,才算是業界里的重磅消息,為有些波瀾不驚的發布會增添了些許驚喜。也許有一天,耳機不再作為配件,而是智能穿戴設備的一環。那時便是今天的蘋果花灑下的種子,結了果。

然而現實的問題也開始浮現。對比iPhone 5 與iPhone 6:

(圖中是與5外觀近乎一樣的SE)

從六開始,攝像頭永遠突兀的從背面伸出,三段式設計分割破壞掉整個背面,扁平化強行應用在個人手機上更是蠢得無與倫比。而使用雙攝像頭的iPhone 7在背面略顯臃腫。這些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解決。

攝像頭已經壓縮到了極限只能比薄得不能再薄得機身凸出,為了天線的信號只能用三段式設計,雙攝像頭成像效果提升顯著。這些技術上的限制我都知道。

至於扁平化,USA today上,喬納森 Jony Ive解釋道:

"Before, the shadowing effect we used was a great way to distract from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isplay. But with a display that"s this precise, there"s nowhere to hide. So we wanted a clear typography."

我根本懶得翻譯這哥們說的話,這就是你把一個:

改成一堆明亮的色塊鋪在地上?

這就是審美???

那時喬老爺子氣兒還沒咽啊!!!

喬納森啊,神龍革命也沒你玩的絕,虧你們還都姓喬,差距咋就這麼大。

橫向對比一下鎚子,只談UI設計:

thumb swipe 模式:

天氣app:

以及mac os:

相比於自IOS 7以來的扁平化,前兩者更像是將待辦事項一一擺在桌面。

再來一個IOS 10 現代風格:

關於喬納森對扁平化理念的說明,既然「iBooks」「Wallet」「Notes」等app圖標仍舊在模擬實物,何談「我們希望用好的設計代替人們對實物的依賴」。

我想說:喬納森,你開心就好。

這麼說並非在討論孰是孰非,扁平化固然有許多獨特的優勢。

然而圖標設計的初衷,本是一個公司identity design的一部分,扁平化的出現,弱化圖標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風格統一的色塊。

至少筆者打開iPhone的每一次,那些五顏六色的亮斑都像一個個傷疤,提醒我蘋果難復往昔的崢嶸歲月。

老牌競爭對手三星早在Round系列開始使用曲面屏幕,到edge系列開始火爆。

相比之下,這兩年蘋果的墨守成規,讓我不禁懷疑,如今的蘋果還能不能拿出再次點燃世界的產品。

我想起喬布斯拍著桌子要求必須把攝像頭埋在背面的樣子,還有給隊伍留下mac-book air必須能放進一張牛皮紙袋卻無視技術限制的魄力。那些本不可能的任務曾帶給蘋果無限的輝煌。

喬布斯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想像力,告訴了大家未來的樣子,而不是讓喜歡大屏喜歡扁平化的人來決定我的未來只能是這樣。

我不是在質疑蘋果做得不好。我只是以為,蘋果本該做得更好。

-----------------------------------------------------------------------------

統一回答下評論區問題:

我整篇文章都是單純從設計和使用的角度來評價,至於工業和技術,我不懂,自然也不敢妄自評論。

扁平化問題寫之前就料到會被批判一番,蘋果公司的設計師自然比我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我對扁平化設計的怨言也只是我個人十分主觀的感受。然而我還是把它寫了上去,因為無論我水平高低,依然努力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同時我也在文中多次強調這僅僅是我個人感受。

一味的捧蘋果似乎已經成了政治正確,稍有微詞,便給人扣上「無腦黑」「5年前的低級黑」「黑的只給0分」是什麼鬼?說蘋果不好就只」配在微博發表「?

對於」站著說話腰不疼呀。三星ledge出來是不是該罵,要搞曲面手機至少要等柔性電路技術出來才有用嘛,光搞個2.5d的邊緣弧形玻璃有毛用?「

我的回答是,沒錯,三星的曲面屏幕吸引眼球效果要遠遠高於本身只把玻璃變彎的創新,然而不同於無線耳機,曲面屏幕並沒有帶來明顯的,諸如攜帶易丟失,續航能力雞肋,充電速度一般等日常無可避免的問題。

整篇文章,我用作對比的分別有:華為,三星,老版本的iPhone和mac界面,好死不死的加了個鎚子的UI設計,於是就變成了鎚子軟文。如果我有錯,那就是沒在討論蘋果的文章里表明政治立場來黑一波鎚子,如同我也絲毫沒提三星note 7的易燃易爆炸。

鎚子的設計總監羅子雄,是我十分欣賞的優秀設計師,雖然我不是錘粉。

感謝楊立的評論」寫得不好,有點生硬,探討層面粗淺,另外一提,扁平化我覺得很舒服了。「我不得不承認,評價得很中肯。

至於讓我去鎚子和蘋果當CEO的,感謝賞識,但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

----------------------------------------------------------------------------------

我已經儘力繞開雙攝像頭的技術問題,還是寫的不嚴謹,我認栽。但是通篇想當然?我什麼時候討論技術問題了?作為普通用戶連異見都不能沒有了?

我一直用的蘋果手機,這次發布會比我預設期待值低,所以把自認為的問題和槽點寫出來,蘋果那些優秀的部分何必要聽我來說?說我有失偏頗我接受,不認同我寫的也沒錯。寫了這麼多就抓著扁平化陰陽怪氣的噴,還有說我黑蘋果寫軟文的,請問你瞎了么?


推薦閱讀:

警察蜀黍,他們又雙叒叕評測女士內褲了
ThinkPad X1 Yoga使用感受 (Up to Dec 4th, 2017)

TAG:iPhone | 科技 | 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