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手機變局:一場人人都有機會稱霸的戰爭
但就在前兩天,被富士康收購後的夏普還在北京發了兩台觸屏機型。
不少網友都感嘆,這些年,智能機市場前有三星、蘋果這些國際大廠把持,後有「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藍綠大廠」(OPPO、vivo)等本土品牌圍剿,再加上小米、魅族、一加、鎚子、樂視、格力、美拍等互聯網新銳……結果現在還有新人要往坑裡跳,到底有戲沒戲?
你笑別人太瘋癲,別人笑你看不穿。在智能手機的短暫的歷史變遷中,就沒有過常勝將軍。DT君用數據告訴你,在危機與機遇並存的國產智能機市場上,只要認清時勢,誰都有機會成為新英雄。
上半場:本土派崛起,互聯網造機
中國智能機市場的變革,可以從2011年說起。
那一年,諾基亞宣布放棄塞班系統,iPhone 4在中國奇貨可居,小米生產出了「年輕人的第一台智能機」……整個市場新老交棒,面臨洗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顯現出了三個風向:
「觸屏化」大勢
2011年,是諾基亞在中國市場佔得頭把交椅的最後一年。儘管當年它仍是銷量冠軍,但其帶鍵盤的設計已經日薄西山。三星、蘋果的全觸屏體驗逐漸深入人心,之後各品牌的手機屏幕也是越做越大,曾為統治級公司的諾基亞,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國產品牌崛起
iPhone 4的推出引領了潮流,但其5000元以上的價格,只贏得了中國消費金字塔上端的用戶,市場上仍有大量中低端消費者渴望擁有「平價iPhone」。
好在此時智能手機技術的紅利已經惠及了國產廠商,他們能迅速地從康寧、高通、索尼這樣的上游生產商那裡獲取到堪比iPhone的屏幕、處理器等元器件,打造本土化手機,並低價賣出。
「中華酷聯」和小米這樣國產品牌,就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佔據了金字塔的中下層。
互聯網造機
2011-2014年四年間,小米把市場佔比從1%拓展到中國第一,借的就是互聯網東風。
創業初期,雷軍曾在各種公開場合說,小米它沒有工廠,但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廠;小米也不用拓展成本高昂的線下渠道,它在線上做爆品、做口碑、做自媒體,然後靠網友的預約量調整生產……小米因此極大地節約成本,並打破了以往「廠商賣什麼用戶買什麼」的銷售模式,讓消費者擁有了「參與感」。
從瑞士信貸統計的2011-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來看,這四年里你叫得上名的那些品牌品牌的興與衰,都是被上述這三個大趨勢推著走的:
去年還穩坐頭把交椅,今年就能跌出前五(諾基亞);兩年前可能還是墊底,兩年後就能順利登基(小米)……中國智能機市場可以說是瞬息萬變,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
即使是在市場已經充分成熟的今天,這種不穩定的局面也是一樣的。
下半場:線下渠道回溫,廣告營銷成王道
2015年開始,中國手機市場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除了iOS陣營的蘋果還巍然屹立,安卓陣營的國際品牌已經全軍覆沒。根據IDC的統計,國內智能機的前五名是小米、華為、蘋果、OPPO和vivo,除蘋果外全是本土品牌。
這其中,華為算是從傳統電信廠商「轉型」而來,而小米和OPPO、vivo則是橫空出世,不到五年的時間裡從零開始一路逆襲:
但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塵埃落定,那就太年輕了。小米的頭把交椅還沒坐熱乎,2016年上半年,就被OPPO和vivo拽到了第四:
小米走下神壇,OV漸入佳境,又是因為啥?
智能手機的戰場已經從線上轉移到線下
曾經何時,由於線下渠道需要支付較為昂貴的租金、人力成本,像小米這樣聰明的互聯網創業者們走起了互聯網造機的新路線。然而隨著各路互聯網新軍的湧入,線上渠道越來越貴,互聯網手機的線上「輕資產」優勢不再凸顯。
此時,深耕線下渠道的OPPO和vivo的機會就這樣來了。
他們通過自營體驗店和授權經銷商雙管齊下的方式,編製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線下銷售網,並在這個過程中,把品牌打入了二三線、打入大西北,甚至下達鄉鎮這種中國社會的最基層。
而不熟悉線下作戰的小米則顯得吃力。
從自營店上來看,小米只在全國開設了34家門店,影響力遠不及OV兩廠;又由於小米講求性價比、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低,各線下渠道包括賣場人員的積極性也不高。有線下渠道的工作人員甚至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小米這些互聯網手機給的利潤空間,我們每賣一台都是虧的。」
曝光量、代言人成新王道
當智能手機市場高度成熟,各家公司推出的產品本身沒有根本差異時,廣告營銷成了新的主戰場。
兩年多以來,《快樂大本營》、《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天天向上》 ……這些熱門電視節目無一例外被OV兩大廠商天價冠名贊助;至於代言人更是每季度一換,宋仲基、楊洋、李易峰、楊冪……
基本上是,誰紅OV兩廠就請誰,而這些代言人推薦手機的廣告,窮盡電視、網路、戶外廣告等各種方式在你面前刷存在感。
鋪天蓋地的韓流造星式營銷,加上有別於傳統國產手機廠商的產品「審美」……還真幫助OV塑造出一種有別於傳統廠商的「洋氣范兒」。根據FT中文網的市場調研,三、四線城市中,有接近60%的消費者認為OV是國外品牌,其中30%認為是韓國品牌……
DT君聞之汗顏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其中代言人的作用應該功不可沒。
加時賽:OV大廠也別高興的太早
看起來,OV兩大廠已經牢牢抓住了當前國內市場的主流節奏,但別家也不是感知不到市場的變化。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線上轉移到線下」的趨勢,目前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為了加速線下渠道擴張,樂視、魅族和360等分別與迪信通簽訂了線下銷售協議;魅族計劃在全國將體驗店開到2000家,酷派ivvi則宣布要總投資近10億元開拓線下渠道;小米也「計劃三年內做到1000家」實體店……
但流行大勢卻並非適合所有人。
一周前,一加手機剛剛宣布要關閉位於北京、上海的兩家旗艦店,放棄自建線下渠道。原因是產品單一,線下店難以盈利。
事實上,像樂視、一加、鎚子這些從線上起家的手機廠商,追趕的已經是小米那波的風潮;但如今連小米模式都「過氣」了,再轉去追OV兩廠帶起來的這波「線下熱」,真能成?
可以想像的是,當各品牌集體撲到一個流行趨勢上火拚時,勢必會耗盡這個領域的資源,抬高成本,進而形成新的紅海。
縱觀這些年中國手機格局的變遷,你會發現,新的王者能夠加冕,是因為把握到了別家沒注意到的新的盲點,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藍海——或許這才是國內智能機市場沒有永遠的贏家和輸家的原因所在。
下一個風口在哪裡?
是回歸線上,還是引發新的流行?又或者,連智能手機本身都會面臨淘汰?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唯一確信的是,中國智能手機的變局還將繼續。
(聯繫本文作者王珏:wangjue@dtcj.com)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科技相對論》新一季第一集「聽王自如聊小米」?
※UFS 2.0對手機性能有什麼影響?
※小米會步樂視的後塵嗎?
※『我心澎湃』松果s1-小米5c開箱簡評
※如何看待愛否科技《2017年上半年旗艦手機橫評》中小米6的創新度不如OPPO r11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