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為主」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的思維?


影響非常大。

咱老百姓進行判斷是通過直覺的。除非通過公式推導,否則大家都是通過直覺來進行判斷。這個判斷使用的材料就是留在你腦袋裡的各種印象,也就是先入為主的印象。

後期當然可以改正的,根據人的不同,改正的程度、速度都會不同。


影響超級大,甚至可以終生產生影響。

舉個我讀古典小說的例子:《三國演義》

我家北京雙職工家庭,童年家境不是太好,生活有時候還比較拮据。沒什麼玩具,也沒什麼自己的書。

那時候我看的書,很多是我父親從單位,一家國營大企業的工會的圖書室淘出來舊書。

我開始看三國,就是小學大概4、5年級時,我父親又從工會圖書室弄來的一本。

大部頭的《三國演義》都是分上、下兩冊,但那次拿回來的只有下冊,從第59回開始,直到120回全篇完結。

這本下冊,在圖示室不知道被多少人翻閱過。既然是公家的東西,借書人都不在意,毀損嚴重,書頁里還有好多污漬、被人撕損和折頁等,不僅封面早沒了,前面好幾頁也被人撕扯掉了。

也就是說,不僅前面1~58回看不到,這第59回「許褚裸衣斗馬超」也看不全

我只能從第60回「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開始看,接下來情節,就是張松獻圖、劉備取西川的這部分。

這是小說里,劉備一生中,他的霸業最輝煌、最得意的那部分,也是這個梟雄最厚黑的那部分,取涪關楊高授首,「伐人之國以為樂」這些情節。我看的非常認真。

看書和聽書,感覺是不一樣。聽書聽個樂,聽個有趣好玩,但是看書會特別投入、會有更豐富的體會感觸。

以前聽袁闊成說三國,都是「擁劉反曹」的這個正統論調門,把劉備描繪成仁君。自己看完這隻有下半冊的《三國演義》,對劉備的概念就完全變了,分明就是個假仁假義的偽君子。

反到是曹操,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顯得更有人味。

雖然之後,多次把《三國演義》120回通篇全書從新閱讀N次,但是我對小說中劉備這個人物的看法,這麼多年始終沒大變化。

到現在,我依然是個「擁曹反劉」派,對蜀漢政權里,包括諸葛亮在內的人物,大都評價也不高。

反之,我特別喜歡曹操這個人物。

這就是先入為主造成思維定式。

最後,要強調一點,以上我對這些角色人物的觀點態度,都是針對《三國演義》這部文學小說為準。不代表我對真實歷史人物和《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中相關人物的觀點看法~


人往往只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不是真相本身,「旁觀者清」也是這個意思。


相對來說 打個比方 如果100分為你對某人的原始分值 一旦聽說或者被某人評價之後 此人的分值的70分會被那句評價或者看法所吞噬 影響 當中還有10分的隱形判斷會被左右於不斷調整來迎合校準於那些個70分的不客觀評價中去 其實這個是很不良的


北方人,女,用過兩罐木瓜味的洗面奶,太香就再沒用過,今年舍友南方妹子買了木瓜,請我吃,吃了口,尼瑪,咋一股子洗面奶味兒呢?


我的回答有點偏題。

請問當一個不注重外表的人但內在殷實,你與他第一次相遇之後,你還會有慾望進一步去了解他么?

如果是,那麼你就消除了你先入為主對他第一印象的固定成見。如果不是,由於你的先入為主而失去了與一個內在殷實的人進一步發展的機會,也許是相伴一生的人。

在這個對顏值和金錢如此露骨而不加掩飾追捧的時代,我們難免規避這場群體的狂歡,也無法逃脫世俗價值觀那或多或少的影響,而先入為主的思想則是人際交流的閘門,形成第一印象的效際,倘若你沒有顏值的襯托,也要注重儀錶的打理。如果第一印象不是很理想,那麼在以後我想你在他人的心中的形象會很難逆轉,更別說你為什麼這麼優秀卻沒有人來欣賞。所以別在拿什麼外表是虛妄,內在才重要的理由搪塞你自己那懶惰的心。你要知道兩者同樣重要。如若沒有好的外表打理,給別人先入為主而形成不好的第一印象,誰特么會去了解你那星晨大海的理想和劍氣書香的心。


先入為主的人,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物,只陶醉於自己比起一般人多掌握一些資料信息的快感,論證問題時喜歡將資料東拼西湊,他們喜歡從一份資料檔案中專門摘抄有利於自己立場和觀點的片段,而不利於自己觀點的片段就會不附帶任何理據的選擇過濾,同時也不會在乎其中的本應具有的邏輯關係。久而久之,這樣做就會逐漸喪失用正確的邏輯來思考問題和論證問題,由此便產生了斷章取義的習慣。

而喪失用正確的邏輯思考問題的表現除了斷章取義之外,還包括:

1.缺乏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來衡量一件事物的邏輯思維。在沒有比較的前提下喜歡給一個事物的好壞下一個死板而又絕對的定義。

2.缺乏量化衡量一件事物的思維。喜歡用一個整體事物中存在的個例來闡述存在的全部。

3.無視實踐而得出的技術現實,無視論證某一問題時最可信的資料到底應該是什麼(比如說用自己斷章取義來的段子去否認資料主旨,用後人無憑據的研究否認歷史檔案資料,用自己沒有實例證據支持的理論去否認直接的實例。),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4.極端排斥異見者,不分青紅皂白,習慣性地對異見者進行抵觸。表現為習慣於對觀點不同的朋友冷嘲熱諷,扣帽子,人身攻擊,甚至許可權介入,使得不尊重觀點不同的朋友成為一種惡劣的習慣。

綜上所述,先入為主必然會產生斷章取義,而斷章取義又會更進一步破壞研究一個事物應有的邏輯觀,研究一個事物的邏輯首先出了問題,那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又因為先入為主的人不會尊重意見者,因此與人交流觀點的能力在不同程度上也是極有可能缺乏的,這也又是一個有礙於用正確思維研究問題的因素,同時也是研究一個問題的素養問題,更甚者會惡化到人格缺陷的程度了。

先入為主和其衍生的問題不但自欺欺人,同時也會產生誤導其他人的效果。

最後,就拿網上撕逼最厲害的話題之一-----軍事歷史類話題來舉兩個例子,上述多個表現在舉的例子中亦有所包含:

例1:誠然,二戰日軍橫向對比其他國家,橫向對比絕大多數軍隊來看,確實重視肉搏,但是吹噓成冷兵器時代的日本武士可就不好了。而在某位習慣於神話二戰小日本拼刺能力的朋友的口中,即使是學過點武術的老八路拼刺刀也拼不過日本鬼子了,這其中對原始資料動了什麼手腳,就如下圖所示:

而事實是:

老八路本來拿著劣勢武器最後贏了鬼子老兵,卻被帶有立場的朋友先入為主,YY成即使是會武術的老八路也拼不過鬼子了。並且可以說誤導了大量熱愛抗戰歷史的軍迷。

例2:該段子與例1不同,這個段子是腦補出來的,但其目的只是為了諷刺先入為主所衍生的種種邏輯問題而已,因此不要在腦補的例子上較真。

比如說我是比較偏激的美國軍事粉絲,當我論證美國大兵戰鬥力強時,那麼我通過如下論據舉證:

1我有資料證明那時的美軍存在IV級防彈衣

2我有資料證明重型3層疊加防彈衣凱夫拉+陶瓷插板可以擋住7.62mm步槍彈侵徹

3我有數據,這個叫XXX的美軍士兵可以背的動50KG的裝備慢跑

4根據一個叫COD的遊戲可以間接證明當時的美軍重甲兵(無畏戰士)可以無視輕武器

5你信不信你在多嘴我就拿出彈道學+凱夫拉製備工藝,來直接或間接證明防彈性

6你看我這裡有照片證明穿了50KG多層疊加防彈衣的美軍士兵還能做下蹲動作,所以那個沒有動力裝甲的年代士兵完全可以輕鬆穿著重型防彈衣自由作戰。

7有人說凱夫拉+防彈插板這麼貴,普通士兵買不起,呵呵,你知道嗎有個美軍士兵叫Dan Bilzerian身家上億,別告訴我他不是美軍

8實踐是證明真理的最好辦法,周末熱兵器愛好者穿著80KG的防彈衣跑了50米,結合500年前美軍擁有悍馬M1114,我們完全可以判斷美軍士兵大多數時間都可以坐車節省體力,因此穿著100KG的防彈衣只玩玩玩CQB就打贏戰爭是可以的

9我查閱了當時俄羅斯的PKM重機槍,以他的侵徹力根本對100KG防彈衣無解

-----------------------------------------------------------------------------------------------------

最後涮了3頁各類數據後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就算赤手空拳的重裝美軍士兵完全可以無視10個手持AK74俄軍士兵的射擊,那些俄羅斯吹可以歇歇了。。。

這其中我就是先有立場,然後逐步拼湊資料,運用以偏概全的邏輯來論證問題,而並沒有用一例歸一例,一分個體代表一個個體的性質,一分資料代表一分結論這樣正確的邏輯來論證問題。但是恰恰就是這種拼湊資料玩弄邏輯的文章誤導大眾表現的很厲害。

上述兩個例子再度反應先入為主,和其衍生問題的危害。



因為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包括謠言。


先入為主,根本上還是當事人的主觀選擇!你在意識上早已認定這件事或者這個人,先入為主只是做出選擇的借口!不比禽類動物的印隨現象


樓上提到參照物的都是錯的那不叫先入為主……

否則任何一個我們的行為都有了先入為主成分,這個詞成為一個表達傾向性而不具備任何量化能力的詞。

回答題主問題:一個依據經驗生活的人一輩子都是「先入為主」。但如果一直不排斥改變自己那麼「主隨客便」也是常有的事。

另外請不要用成語問問題很麻煩。中國傳統,詞無定義,就是說個大概意思。


推薦閱讀:

女人最討厭男人的哪些行為?
預見2017:你是正在一條即將沉沒的船上嗎?
看著別人超過自己,但又處於矛盾中難以追趕該怎麼辦?

TAG:思維方式 | 思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