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終:一個老粉絲眼中的九州IP、遊戲和影視

當年的一腔深情,如今全變成了看熱鬧的惋惜和恨鐵不成鋼,而「那些男人」也只剩爭端扯皮和一地雞毛了。我不想吐槽那些遊戲,但想試問一句:為什麼「九州」做不出好遊戲?為什麼「九州」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作者丨@楚飛君

七月底,「九州」又開始出事了。作為最早參與「九州」世界設定的「七天神」之一,ID為多事的作者認為,時下熱播的電視劇《九州·天空城》篡改了「九州」設定,而他作為當初的參與者,對於設定擁有審核權和部分版權。於是江南、今何在、潘海天、唐缺等等涉事人又在微博上開始懟起來,上演年度情感大戲。

作為一個十幾年的「九州」老粉,我早已不再閱讀產量可憐的「九州」小說,也對其改編的電視劇和手遊興趣缺缺。遙想十幾年前,這個本土奇幻設定體系以及締造它的團隊,號稱要做中國的「龍與地下城」,要做中國的《指環王》,一時聲勢顯赫。那個時候,「情懷」還沒爛大街,還能聚起人心,吸引我這樣的中二少年。我們對它用情如此之深,雜誌和單行本期期不落。並且我們相信締造它的「天神」和「老妖」們,也懷有同樣的深情,畢竟他們還一起拍過主題為「那些男人」的寫真放在雜誌的封面上。

而如今呢?我問一個當年也是「九州」死忠粉的朋友,這麼多年來還愛么?

朋友說,當年他們多好,現在一個個變成了傻×。

對於老粉而言,當年的一腔深情,如今全變成了看熱鬧的惋惜和恨鐵不成鋼,而「那些男人」也只剩爭端扯皮和一地雞毛了。IP變現搞得再紅火,也只是十幾年前那場盛大煙火的餘燼。況且除了電視劇之外,「九州」的遊戲改編也是乏善可陳,2006年盛大有過改編「九州」的風聲,2011年完美還出過一個壽命十分短暫的《九州世界》,最近又有手游《九州無雙》。我不想吐槽這些遊戲,但可以試著問一句:為什麼「九州」做不出好遊戲?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可以用來回答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九州」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九州無雙》是由今何在、潘海天、水泡、斬鞍等創世作者聯袂推薦的九州系列正版手游……」在九游的遊戲官網這樣寫道

丨 逆天時而動的預設目標

2005年7月,《九州幻想》創刊號刊登了以「九州七天神」名義發表的刊首語,文中表達了「創造世界」的野心。在倒數第二段,有這樣一段話:

「有著詳細資料與設定的幻想世界,西方有知名的「龍與地下城」(D&D)系統。在這個世界設定上產生了經典名著《龍槍編年史》、遊戲《魔法門》及《英雄無敵》等著名系列、《魔法風雲會》(萬智牌)卡牌遊戲,以及影視作品無數。這個系統已成為西方幻想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在東方,尤其是中國,卻一直沒有一個真正設定嚴謹資料共享的幻想世界,大家各自為戰地創作了無數故事,卻如雨落平湖,擊出一點漣漪便消失無蹤了。」

很明顯,D&D是「九州」希望模仿和超越的目標。在當年,讀到這段話很是讓年少的我振奮,然而如今看來,卻有種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

《九州幻想》創刊號

在擁有刊號創立自己的雜誌之前,「九州」的雜誌平台是《科幻世界·奇幻版》(後更名為《奇幻世界》)。2003年~2004年正是《科幻世界》名聲和銷量如日中天之時,「九州」藉助這一雜誌渠道積累了最初的粉絲和讀者。再早一些,「九州」的初創者在清韻論壇等BBS上進行文字創作和設定討論。不論從推行的渠道還是呈現的作品來看,「九州」從一開始就是屬於文學領域的一場運動。

而D&D,從一開始就是遊戲。1974年加里·吉蓋克斯在美國搞出了這套設定(在此略過它的前身Chainmail以及相關的故事),作為桌面角色扮演遊戲發行。到了1984年,《秋暮之巨龍》由經營D&D的TSR公司發行,才開始了D&D在文學領域的征程。而即便有「龍槍」系列、「黑暗精靈」系列這樣的小說名著,D&D最拿的出手的還是遊戲,推動這個世界完善和流行的是成千上萬玩家日日夜夜的跑團,還有《博德之門》《冰風谷》《無冬之夜》這樣的遊戲巨制。

我很懷疑當初「七天神」到底有沒有弄明白D&D到底是什麼就把它作為預設目標。當初在清韻論壇里有過茫茫多的設定方案,從最初的仿D&D到雛形狀態的東方大陸,各種概念與規則漫天飛舞,創始者們為了「九洲」還是「九州」、「有沒有龍」這些問題爭論不休。然而一直到2003年1月「九州創世天神組」正式建立,「九州」基本設定確立,都沒有一套有數值支撐、可以用來跑團的規則。2006年末「九州」成形的設定集《創造古卷》出版,它也並不是類似D&D跑團聖書那樣的指導手冊。

一言以蔽之,「九州」在創始之初把一個遊戲設定體系當作預設目標,卻從始至終把重點放在做一場文學層面的設定運動。「七天神」從緣起就是一個文學社團,這也導致了「九州」賴以生存的那部分核心讀者,文青范兒和「情懷」略重。2005年前後,據說「九州」曾經和當時《魔獸世界》的代理商九城有過合作意向,「七天神」在論壇試著放出簡單的數值規則,遭到了粉絲激烈反對。在設定這件事上,「七天神」內部存在爭論,「天神」和粉絲間更是有掣肘。

《九州志》轉為雜誌後的第一期

2007年初「九州」分家之後,南北兩個團隊終於開始嘗試做TRPG了。2007年9月,江南主導的《九州志》第一期上市,其中包含了九州D20系統、一個簡化模組和跑團記錄。這是一個高度模仿D&D的TRPG產品。然而九州的TRPG並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九州」粉絲中也應者寥寥。除了粉絲群體本身的文青特徵以外,這還和整個大環境有關。

在D&D興盛的年代裡,主機與PC端的遊戲尚處於初生階段,再加上80年代初的雅達利大衰敗,「電子遊戲」對於玩家的吸引力和黏性並不強大,並且沒有條件構建虛擬時空。而D&D這樣依靠跑團進行的TRPG則滿足了玩家進行角色扮演、創造故事的需求。這是時代提供的有利條件,培養了一代玩家的遊戲偏好與遊戲習慣。而到了「九州」發端的21世紀初,D&D本身日薄西山,而D&D前20年影響中誕生的MMORPG成為主流,《魔獸世界》這種怪物級別的產品在2005年進入中國。

一個時代有屬於一個時代的媒介,它是培育用戶和市場和創造虛擬世界的工具。在托爾金時代,它是文字;在80年代,它可以是骰子、模組和D20規則;到了21世紀,毫無疑問,它是代碼和3D建模,是電子遊戲。舊的媒介不會被立刻淘汰,它們仍將發揮光與熱,但要獲得龐大的用戶群體,要「創造一個世界」,要獲得資本的青睞,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形體與靈魂,進入新的媒介之中。

而「九州」,一開始選擇了文學,後來又試圖做TRPG,在「創造世界」的道路上基本是在逆天時而動。並且,即便當初作為一場文學層面的創作運動,甚至一時間成為了應者雲集的一面旗幟,「九州」也沒能利用好群眾的力量,儘管有那麼多熱血青年那麼愛它和它背後的他們。

丨 精英偶像團體沒法創造世界

我本科在某知名大學的中文系讀書,有好幾個師兄師姐是「九州」粉絲,我隔壁宿舍的一個哥們書架上放了一排《九州志》。在我大一的時候,我們還很開心地討論過「九州」,當時有人說,我們不能寫么?然後另一人說,寫了發在哪兒呢?雜誌是「天神」們的領地,論壇早就荒了。

「九州」的一個致命缺陷在於圈子化和精英化。當它還待在網路論壇里時,這一缺陷並不明顯,因為網路畢竟是一個開放的空間。2004年以後,「九州」走向紙質雜誌平台時,問題立馬凸顯出來。最簡單直接的問題就是:雜誌版面是有限的,登誰的稿子不登誰的稿子,編輯說了算,而編輯團隊的主導者就是「七天神」,更準確地說,主要是江南、今何在、潘海天三人。

《九州幻想·任平生》2011年9月出版

我至今仍然記得的一個例子是,2005年9月《九州幻想》的刊首語是江南寫的《夏笳印象》。在這篇文章里寫了江南向夏笳約稿的「求賢若渴」,那篇小說就是當月主打的《九州·逆旅》。我是夏笳的死忠粉,《九州·逆旅》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小說,但我想說的是,在同一時刻,九州論壇和其他與「九州」有關的網路空間里,有大量的「九州」粉絲在寫稿,這些稿件質量或許存在問題,但熱情滿載,而此時沒有「九州」的天神或是編輯去選稿和培養作者。也許有過,但雜誌平台上沒有體現。《九州幻想》雜誌在2007年分家之前,刊登的小說不到百篇,發表作品的作者只有幾十人,每期能撐檯面的,只有「天神」和他們邀請的成名作者。

更糟糕的地方在於,「九州」的主導團隊對於「設定」存在一種很奇怪的態度。在論壇里寫作的粉絲,動輒會被斥責「違背設定」,而「天神」們邀請的作者則擁有某種特殊待遇,即便作品存在不合設定之處,也可以被接受甚至納入設定。

而D&D從一開始走的就是用戶生產內容的路線,它創造可使用的公式和概念,把模組和工具下放給了玩家,讓龐大的玩家群體來編織故事和完善設定。儘管新世紀之後它的影響力減弱了,但這種開放底盤的做法延續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玩家在《上古捲軸》《Minecraft》等遊戲里利用MOD工具創造的奇蹟。

要創造一個世界,除非你像J.R.R.托爾金那樣牛×到能創造好幾套語言(並且還能幸運地在出版幾十年後被電影工業體系吃進去),那麼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走群眾路線。《魔獸世界》如果不是一個曾有1000萬常駐玩家的MMORPG,那麼艾澤拉斯這個名字影響力都會極為有限。就算是單單說文學領域,現在被人吐槽俗爛的修真小說設定(金丹元嬰、神界凡界、天地元氣),也是從佛道文化里取了點子,幾千本網文堆出來的。網文的崛起,其重要原因在於放寬了創作門檻,利用網路的便捷條件,為大量非精英的作者提供了寫作的平台。而就在2005年這個網路文學正式走向商業化的年份,「九州」選擇脫離網路,走向精英化紙媒。

一個更尷尬的事情是,「七天神」這個精英團隊,甚至某種程度上走向了偶像化運營:2006年4月號的《九州幻想》刊登了江南、今何在、潘海天、水泡等人的墨鏡西裝寫真。這也揭示了「九州」的重要問題:大量的「九州」粉絲實際上是各個作者的粉絲,被他們此前的成名作和「九州」作品(例如江南的《此間的少年》和《縹緲錄》,今何在的《悟空傳》與《羽傳說》)吸引到「九州」的旗下。這些粉絲對於「創造一個世界」的熱愛究竟有多少呢?

從左到右依次為江南、今何在、潘海天、水泡

能創造世界、能讓一套設定成為「世界」的是廣大群眾,而不是站在頂端的偶像群體。我沒聽說過有多少D&D愛好者是加里·吉蓋克斯的粉絲,《魔獸世界》玩家裡知曉克里斯·梅森的比例也相當之低。

我不是說創業團隊不能偶像化,但如果這場運動的目的是「創造一個世界」,那麼就必須搞明白,「江南粉」或「今何在粉」與「九州粉」的區別到底在哪。當團隊還在一起做「九州」的時候,這或許不那麼重要。而當團隊分家之後,這事兒就很重要,甚至影響到後來的IP開發。

丨 情不知所起,一地雞毛

2001年末到2003年初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以「七天神」為代表的小群體在清韻論壇上就各種細枝末節的問題爭論不休,直到江南完成了《縹緲錄》最初的中篇作品《虎牙》,才真正展示了「九州」從空洞的設定變為故事的可能性。這也導致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裡,真正讓「九州」有故事有人物的作品,都是以江南的體系為中心、各個作者創作的。

眾所周知,江南在2007年初與今何在、潘海天爆發矛盾,此後近十年間一直上演相愛相殺的大戲。而今年,「七天神」的多事聲明自己對於「九州」設定擁有版權和審核權,這幾乎是無理取鬧,同時遭到了雙方的嘲諷。

創始團隊的衝突與最初創作的重合讓九州的IP問題變得非常麻煩。IP的核心是「形象」,不是「世界設定」,「九州」當初引以為傲地是讓一群優秀作者創作的人物和事件交織在了一起。現在「九州」分家,人物形象與歷史事件的IP都在各自作者的手裡,這些IP的重合之處實際上都是還沒徹底釐清的糊塗賬。如果要做影視改編,改編單個的作品,還可以在劇本層面進行清理。如果要做遊戲,尤其是做MMORPG,「創造一個世界」,那麼就無法避免地要面對那些處於模糊地帶的人物和歷史事件。

由完美時空開發的《九州世界》網遊

一個遊戲廠商要做「九州」的網遊或者手游,如果他只找了江南,而作品又冠了「九州」的名號,出現了今何在創作的人物和故事,那麼今何在一定不服;如果他只找了今何在,那麼江南不服。如果他能夠既找江南又找今何在,並且還能同時搞定雙方的版權……至今為止只有一家開發商做到。2011年,完美世界曾經開發了一款端游《九州世界》,短暫地搞定了雙方的版權,差點促成「九州」的複合。然而該合作只持續了短短几個月,《九州世界》最終只停留在測試階段,沒有正式運營,江南和今何在又繼續回到了隔空扯皮的狀態。

此時又要回到有關「天時地利」的問題里。在「九州」如日中天的2004年~2006年,中國遊戲產業處於相當稚嫩階段。彼時的明星企業是盛大和九城,都是做代理起家,研發能力薄弱;而此前有一定研發能力的廠商大多隻做過單機遊戲,正處於苟延殘喘的階段。並且,當時國內遊戲市場狹小,電影市場也沒開發,國內根本沒條件去玩IP,資本尚未向影視游投注目光,沒有資金能夠支持「創造一個世界」。

「九州」先是與九城合作,後又和盛大合作,都沒有做出成果。而到了2006年,史玉柱的《征途》徹底改變了中國遊戲產業的玩法,此後的十年間里,「做產品的搞不過做營銷的」,「改編遊戲」只不過是「換皮撈錢」的另一種說法。也正是在這十年間,網文崛起,紙質雜誌衰落,南北「九州」的雜誌不斷停刊又復刊。2010年以後,MMORPG進入瓶頸,MOBA興起,進而又是手游大潮,然後就是這一代從業者非常熟悉的行業狀況,哪能滿足「創造一個世界」的理想呢?

2016年由楊磊執導電視劇《九州·天空城》

《九州無雙》是個換皮的ARPG手游,《九州·天空城》電視劇也只是借了原著一層皮。看似熱鬧的IP改編,實際上都和「九州」關係不大,這些IP只是各個作者手裡單獨的作品,再也不會聯結成一個世界了。說實話,很難要求一個本身就精英化的單薄設定,在十年後還能存留下多少精華;也很難期望原本就沒什麼群眾基礎的「世界」,在斗得一地雞毛後還能聚攏多少粉絲。

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終。只能以一個老粉絲的身份,祝「九州」一路安好。

觸樂網原創,轉載請保留作者名、註明源自觸樂(觸樂帶給您最優秀的移動遊戲資訊)及附帶原文鏈接:情不知所起,亦不知所終:一個老粉絲眼中的九州IP、遊戲和影視。


推薦閱讀:

觸樂夜話:說起《悟空傳》你想起什麼?

TAG: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