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你會來看么?

  • 秦昊上溯完長江,膠片時代也在他撕碎詩集、提魂上岸時沉入江底

四年前,李屏賓說自己是「在失控之中」用膠片逆向裝完了《長江圖》;四年後,柏林把銀熊獎遞給了他。

「長焦鎖住好美的如江如詩,好美的秦昊與辛芷蕾,佛教糅雜得毫無做作。

好美的名字,高淳如酒,安陸,安何處。高淳上溯長江,撕碎詩集,然而每個消失在「世紀工程」名美如幻的地方卻無法告解。

是我個人看過近年來政治指向最濃厚的國內獨立電影,然而卻如描眉細緻。

沒有神靈讓人信服,所以需要一個女人。」

《長江圖》在柏林首映前,我看過片。片方將四年冰藏、重複補拍、資金無奈、諸多不易兩句帶過,只就說看完片得管住嘴。我忍著直到它獲獎消息怒刷朋友圈後,才打開豆瓣,碼下上面這段話。

9.8日,《長江圖》會以轉數字的方式在影院與大家見面,之所以轉格式,是因為時隔四年,中國6000多家電影院已鮮有膠片播放設備了。

*德國發布版概念海報

製片人王彧解釋說「最後一部膠片電影」並不是一個噱頭:

在電影學院做的數字掃描後期,這裡幾乎是現在唯一保留一套能夠做完整2K掃描機器的地方。

因為有劃傷,底片掃描之前要做清潔,去北京電影洗映廠當天去,第二天車間就要拆除,之後這個工藝中國就沒有了。這不是悲情牌,中國電影人要用情懷去面對變化,我們只是真的為電影做點什麼。」《長江圖》「逆世」海報 最後一部膠片不是噱頭

*官方發布劇照

  • 李屏賓:為侯孝賢、王家衛執鏡的膠片光影大師

圈內人對這個名字,怎麼會陌生。

他的執鏡作品,你熟悉的最近一部,應該是拍了44萬英尺的《聶隱娘》。「那些光、景、色彩全部是實拍,沒有做過後期。是不是很美?現在很多人拍都會依賴後期,我沒辦法,我就喜歡這樣的景。」

再往前,還有你熟悉的《戀戀風塵》、《悲情城市》、《半生緣》、《小城之春》、《不能說的秘密》、《太陽照常升起》、《花樣年華》、《女人四十》、《最好的時光》等,不一一明舉。

上次看《長江圖》,它似乎只做了2k。在不太大的私密影院,我們默默交耳著:

「這樣的電影,拿電影小屏幕看不是侮辱么。要大,屏幕上一撐開就美了,敘事非線性及節奏緩慢也會得以緩解(註:非線性是觀影中途我的感受,長江圖的敘事是非線性或是反線性,我不敢論斷,也在等二刷及專業影評人的看法)。

李屏賓本人對膠片的愛是固執而坦蕩的:

三年前數字攝影剛剛起來,而且表現還不好,好比你努力十分,它只能表現五分;物體的美感有十分,它只能表現五分。所以那時候我跟劇組說,如果用膠片拍,就可以把長江的厚重感,層次感表現得比較好。

我說那麼辛苦用底片拍,為什麼轉2K?底片拍的目的就是為了用4K表現長江。後來我也明白他們有經費的壓力,因為4K、2K的設備器材不一樣嘛。

因為膠片那個年代,我覺得第一個,江面的那個層次反差的細節很微妙嘛,它不是那麼清楚黑跟白,很多的時候霧、水、山、天,山都在霧裡面……雖然是墨,但是我們需要它有一種厚重感。對話李屏賓:《長江圖》沒轉4K是最大遺憾

鳳凰娛樂對話李屏賓時亦有同感:

他低聲說,這些片子和侯孝賢的肯定不一樣:「現在膠片是一分錢一分貨,但數字花1塊錢只能出7毛錢的效果。」言外之意,頗有些「好馬才能配好鞍」的意思。專訪柏林銀熊得主李屏賓:拍《長江圖》時全程失控

  • 我和你此生的緣分,還剩幾夜情

《長江圖》中,孤獨矜寡的「不肖子」船長高淳(秦昊飾演)繼承父親的船,沿長江運輸一批貨品。途中,他不斷邂逅艷遇,然而他發現,在不同的碼頭遇到的女人,居然是同一個人——安陸(辛芷蕾飾演)。

她是神秘的。

她出現得倉促迷離,有時沉默憂鬱,時而溫柔熱情,隨著船隻上溯,她卻越來越年輕。高淳著迷了,他瘋狂地著陸,靠一本詩集試圖破解她出現的規律,可她終於消失了。

黯然銷魂,他終於上溯到長江源頭,在極致孤獨而古老的蒼穹和雪山中讀懂了長江的秘密,也明白了安陸的去出。

*官方發布劇照

上起重慶江津黃兼、下至湖北宜昌三斗坪,新灘、香溪、古棧道、巴東、巫山……淹沒在三峽工程水面下,名字美成詩的古地名,在高淳找到的詩集里反覆出現,也是安陸出現的地方。

導演亦將佛教元素融入其中,事實上它還佔了不小的篇幅,並且對電影核心的揭示舉足輕重——作為佛教徒,我一開始看來是驚詫的:在艷遇和多夜情長的江「浪」中,居然敢這麼融雜宗教,然而我內心覺得導演用的極好。

影片對三峽工程、對政治坦蕩卻詩意的直指,在近年的國內電影里見所未見,它的氣質真的很「柏林」。

  • 觀眾有資格說「看睡了」,專業媒體口請別輕易矯情

《長江圖》不是一部完美的、口碑要爆的勞什子「黑馬電影」,在我心裡也不是,同時我還覺得它一點「黑馬相」都沒有。

個人對於「黑馬電影」有個未經考證的主觀觀點:至少要滿足敘事上的通俗有趣。比如《煎餅俠》、《心迷宮》或者難以複製的《百鳥朝鳳》、《大聖歸來》,這類電影的「爆」,倚靠增量觀眾,而增量觀眾不會輕易為「看都看不懂在說什麼」的文藝電影買單。

比如《路邊野餐》,它在一線的票房產出比例遠超過平均值,有了口碑,「非通俗」會讓它排片照樣上不去。我不是說這樣的電影得大賣才叫成功,這種值得尊敬的藝術品,拍出來就是一種偉大。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路邊野餐》、《長江圖》這些文藝片就算能靠票房外的網路版權或者海外版權收回成本,但在國內的票房,即便有驚喜,不會「爆」。

它倒是略顯孤清高冷的像個女神,宛如辛芷蕾在片中的氣質。

*官方發布劇照

柏林首映後,國內有專業口媒體以「《長江圖》看睡了觀眾」作為標題關鍵詞進行報道,朋友圈內有影評人直接炸了。他並非刻意為《長江圖》抗議,但認為觀眾有資格對最好的電影說「不喜歡」,但專業口的媒體,身在柏林現場,對藝術片不看不採,或者看了片卻不以專業和先於普通觀眾的引導身份去寫稿,直接一個「看睡了」的標題黨完事,未免草率。

對本來就沒錢買kol的文藝電影,尤其。

*「逆世」版海報

  • 最後以俗氣的從業者身份,多說一點

電影的宣發費我有耳聞,票補基本做不起了;據說投資超過3500萬,不知是否包括數字、4k等後期費用,粗算細算單從票房上回本艱難。

電影半個月後要上了,宣發也並非沒有啟動,然而你在點開這篇文章前,可能都並未聽到它的存在?16年的電影市場,撲街撲到滿地屍,九月看著也不會好。大盤冷,冷片可能就更冷。你說我洋洋洒洒寫了一頁,最後就告訴你這個?

對於藝術片,話還是那句:不能用票房去衡量,這樣的東西拍出來,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

它的追隨者、膠片愛好者等待四年,自然會整理衣冠,欣然前往赴約,在它的長焦和詩句,在它的幻想和搖擺中,默默跟可能是中國最後一部膠片電影致謝、致意、揮別;

它的旁觀者,你。如果我僥倖能讓你跟朋友的談資里提起它,能讓你想去電影院看看它,那就是我對電影做了微小的貢獻了。

爛片賣多了,我總要積德的。

*不知道算什麼海報,太美了,曬下

————

  •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個人與所在公司與《長江圖》無合作關係

  • 所有海報及劇照來自官方發布

  • 所有引用文字來自段下方原地址,作為衍伸閱讀吧

推薦閱讀:

奉節經歷三峽工程後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TAG:三峡 | 电影推荐 | 影视评论 |